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的小学道德教育转型
1
作者
姜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24,共29页
本文聚焦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育课程改革,力图结合知识阶层自身社会处境的变化来理解道德观念的演变。清末,德育被制度化为修身科,教育人士批判以经学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德育,希望将西方教学理念应用到修身教学中。其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
本文聚焦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育课程改革,力图结合知识阶层自身社会处境的变化来理解道德观念的演变。清末,德育被制度化为修身科,教育人士批判以经学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德育,希望将西方教学理念应用到修身教学中。其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育人士开始质疑修身科的合理性,认为应通过研究并参与“社会”来养成道德,由此导向了废止修身科并设置公民科的改革。对经典教育的批判标志着知识阶层开始摆脱传统社会身份,围绕“社会”的讨论则代表着他们在新的社会处境中诠释德育的尝试。本文认为,分析德育课程的转型有助于理解清末民初道德革命的社会学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教育改良
修身科
公民科
知识阶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教材出版涵化国家认同——以澳门地区人教版《品德与公民》为例
2
作者
胡晓
《港澳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56-65,95,96,共12页
《品德与公民》是澳门地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发编写的思想品德教材。本文关注小学段《品德与公民》在其编写过程中如何塑造澳门地区公民的身份认同,又是如何将国家话语认同建构融会于教材出版过程之中。从出版角...
《品德与公民》是澳门地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发编写的思想品德教材。本文关注小学段《品德与公民》在其编写过程中如何塑造澳门地区公民的身份认同,又是如何将国家话语认同建构融会于教材出版过程之中。从出版角度阐述澳门地区本地教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凝炼解决方案。坚持政府主导、创新教科书编审机制、吸纳本地编写人士、服务教学活动需要,出版符合澳门地区特区需求的教材。以教材出版涵化国家认同,并将这种认同贯通于教科书编写、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之中,以隐性教育、融合教育、共治智慧等创新策略服务澳门地区学童的国家认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编辑
身份认同
出版传播
公民教育
《品德与公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的小学道德教育转型
1
作者
姜汉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出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24,共29页
文摘
本文聚焦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育课程改革,力图结合知识阶层自身社会处境的变化来理解道德观念的演变。清末,德育被制度化为修身科,教育人士批判以经学教育为核心的传统德育,希望将西方教学理念应用到修身教学中。其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育人士开始质疑修身科的合理性,认为应通过研究并参与“社会”来养成道德,由此导向了废止修身科并设置公民科的改革。对经典教育的批判标志着知识阶层开始摆脱传统社会身份,围绕“社会”的讨论则代表着他们在新的社会处境中诠释德育的尝试。本文认为,分析德育课程的转型有助于理解清末民初道德革命的社会学意涵。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教育改良
修身科
公民科
知识阶层
Keywords
moral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ation
Xiushen
gongmin
intellectuals
分类号
G6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K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D6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教材出版涵化国家认同——以澳门地区人教版《品德与公民》为例
2
作者
胡晓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港澳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56-65,95,96,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批准号:19ZDA337)子课题之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元社交媒体生态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话语危机与重构路径研究”(批准号:22CXW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品德与公民》是澳门地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发编写的思想品德教材。本文关注小学段《品德与公民》在其编写过程中如何塑造澳门地区公民的身份认同,又是如何将国家话语认同建构融会于教材出版过程之中。从出版角度阐述澳门地区本地教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凝炼解决方案。坚持政府主导、创新教科书编审机制、吸纳本地编写人士、服务教学活动需要,出版符合澳门地区特区需求的教材。以教材出版涵化国家认同,并将这种认同贯通于教科书编写、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之中,以隐性教育、融合教育、共治智慧等创新策略服务澳门地区学童的国家认同建构。
关键词
教科书编辑
身份认同
出版传播
公民教育
《品德与公民》
Keywords
Textbook Editing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Publication
Civic Education
PINDE&
gongmin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的小学道德教育转型
姜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以教材出版涵化国家认同——以澳门地区人教版《品德与公民》为例
胡晓
《港澳研究》
CSSCI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