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测定尿促性腺激素判断女童性发育程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期辉 刘利洪 +1 位作者 蒋炳林 陈金秀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7期123-126,共4页
目的分析定量测定女童尿促性腺激素判断性发育程度的临床价值,为女童性发育异常筛查提供简便快速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84例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女童表现出乳房发育症状,均经血清促黄... 目的分析定量测定女童尿促性腺激素判断性发育程度的临床价值,为女童性发育异常筛查提供简便快速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84例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女童表现出乳房发育症状,均经血清促黄体生成素、血清卵泡生成素检查或GnRH激发试验检查,并行尿卵泡生成素和尿促黄体生成素检查。按照《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2007版本中对性早熟的诊断标准诊断受试女童是否性早熟。按照是否性早熟将女童分为性早熟组(69例)和非性早熟组(115例)。比较两组女童的尿卵泡生成素和尿促黄体生成素差异。结合性早熟指南标准诊断结果,对所有女童进行尿卵泡生成素和尿促黄体生成素做ROC曲线,确定尿卵泡生成素和尿促黄体生成素的左侧拐点为诊断临界限值,分别计算尿卵泡生成素、尿促黄体生成素单独和二者结合诊断女童性早熟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性早熟组女童尿卵泡生成素和尿促黄体生成素均明显高于非性早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尿卵泡生成素和尿促黄体生成素诊断性早熟的临界限值分别为:1.60(U/mmol)、5.67(U/mmol)。尿卵泡生成素、尿促黄体生成素及尿卵泡生成素+尿促黄体生成素诊断性早熟的敏感度分别为:76.81%、88.41%、89.85%,特异度分别为:90.43%、95.65%、96.52%。尿卵泡生成素+尿促黄体生成素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尿卵泡生成素和尿促黄体生成素可简便快捷地判断女童是否出现性早熟,为女童健康体检筛查性早熟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促性腺激素 尿卵泡生成素 尿促黄体生成素 女童性发育 gnrh激发试验 筛查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