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与栽培大豆某些性状的比较及其在大豆育种中的利用(英文)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5-579,共5页
野生大豆由于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选取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在中国北京种植,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与栽培大豆相比,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47.55%),较低的脂肪含量(1... 野生大豆由于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选取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在中国北京种植,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与栽培大豆相比,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47.55%),较低的脂肪含量(12.91%)。此外,野生大豆的异黄酮含量高并且具有较好的胞囊线虫抗性。将经过筛选的不同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已经选育出一些具有高异黄酮含量和良好胞囊线虫抗性的大豆材料。同时研究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天然杂交,发现通过分析F1代花色和荚皮色的分离情况可以鉴定天然杂交种。结果证明通过杂交的方式将野生大豆中的目的基因导入栽培大豆进而提高大豆育种效率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杂交育种 大豆胞囊线虫 异黄酮
下载PDF
大豆BB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殷丽丽 邢宝龙 +1 位作者 陈晓亮 殷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5,共11页
【目的】对大豆(Glycine max)全基因组BBX(B-box)蛋白基因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模式,为大豆BBX基因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大豆BBX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 【目的】对大豆(Glycine max)全基因组BBX(B-box)蛋白基因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模式,为大豆BBX基因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大豆BBX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基因复制关系、顺式作用元件、组织特异性表达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干旱和100 mmol/L NaCl胁迫,均处理0,1,6,12 h)响应模式。【结果】大豆BBX基因家族(GmBBXs)有42个成员,分布在除2和16号染色体外的18条染色体上。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GmBBXs在N端有一个或两个B-box结构域(B-box1和B-box2),B-box1较B-box2保守;部分成员在C端存在一个CCT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mBBXs家族成员分为5个亚家族,分别为B1+B2+CCT(Ⅰ型和Ⅱ型)、B1+CCT(Ⅲ型)、B1+B2(Ⅳ型)和B1(Ⅴ型)类型,其成员数量分别为3,8,6,18和7。共线性分析发现,在GmBBXs基因的扩展中存在串联复制和片段复制事件,且片段复制事件比例较串联复制大。GmBBXs基因启动子上含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如光应答元件、逆境胁迫应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等。GmBBXs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GmBBXs在大豆根、茎、叶、花、荚果和种子中的表达存在差异,不同GmBBXs响应干旱和盐胁迫的方式不同,获得的36个GmBBXs基因表达数据可分为6种表达模式。【结论】在大豆中共鉴定得到42个GmBBXs基因,分布于18条染色体上,其结构域较为保守;GmBBXs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参与干旱和盐胁迫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育种 BBX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非生物逆境胁迫
下载PDF
巴西Embrapa的大豆育种程序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利青 陶梅 常汝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成立于1973年的巴西农牧研究院(Embrapa)是巴西的主要农业研究机构,拥有的39个研究中心遍布全国,大豆研究所位于巴西南部Londrina市,距巴西利亚约1000公里,其主要任务是从事大豆育种、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研究,是巴西大豆生产的技术支撑... 成立于1973年的巴西农牧研究院(Embrapa)是巴西的主要农业研究机构,拥有的39个研究中心遍布全国,大豆研究所位于巴西南部Londrina市,距巴西利亚约1000公里,其主要任务是从事大豆育种、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研究,是巴西大豆生产的技术支撑。本文重点介绍了Embra-pa大豆研究中心的大豆育种程序,配制组合较多,后代种植面积较大是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种程序 巴西
下载PDF
双高多抗春大豆新品种衡春豆8号的选育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宏英 张红 +1 位作者 李建仁 马玉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1-3,共3页
衡春豆8号(原名衡春9153)是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蛋白质含量高、籽粒商品性好的地方种20-86作母本,早熟、抗逆性强的地方种9923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运用混合法和系谱法选择相结合,经11代选育定型的高蛋白质、高油脂、多抗中熟春... 衡春豆8号(原名衡春9153)是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蛋白质含量高、籽粒商品性好的地方种20-86作母本,早熟、抗逆性强的地方种9923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运用混合法和系谱法选择相结合,经11代选育定型的高蛋白质、高油脂、多抗中熟春大豆新品种。衡春豆8号全生育期101 d,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48.0 kg/hm^2,比对照湘春豆24增产6.7%,丰产性和稳定性好,在湖南省不同生态地区种植均有较好的适应性;衡春豆8号对大豆花叶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表现高抗,其籽粒蛋白质和油脂总含量63.14%,达国家“双高大豆标准”,201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栽培技术上,衡春豆8号宜适当密植,一般春播保证基本苗35万株/hm^2,每穴留苗3株,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普通大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衡春豆8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杉木幼林套种的大豆良种选育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祖映 孙鸿有 +2 位作者 江刘其 唐明荣 倪荣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搜集了浙江、江西、江苏等省产量较高的夏(秋)大豆优良品种80个,在临安、淳安、庆元等地造林后1~3年生杉木幼林中进行套种对比试验。临安试验点通过3a试验,根据品种高产性能和品种稳定性,并适当参考籽粒百粒重,选出6个高... 搜集了浙江、江西、江苏等省产量较高的夏(秋)大豆优良品种80个,在临安、淳安、庆元等地造林后1~3年生杉木幼林中进行套种对比试验。临安试验点通过3a试验,根据品种高产性能和品种稳定性,并适当参考籽粒百粒重,选出6个高产稳产、适宜杉木幼林套种的优良大豆品种,其产量比指定对照品种野猪戳平均增产38.4%~76.4%,平均遗传增益30.8%~50.9%。庆元、淳安试验点,通过初试,分别初选出3~5个较好的套种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幼林 间作 大豆 品种 育种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湘春2901的选育
6
作者 阳小凤 马淑梅 +3 位作者 黄山 唐文军 姜玲 李小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2,6,共3页
湘春2901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2009年以油春06-8为母本,湘春豆26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了湖南省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以湘春豆24为对照,2a5个点平均产量为2885.4 kg/hm^2,较对照增产... 湘春2901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2009年以油春06-8为母本,湘春豆26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了湖南省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以湘春豆24为对照,2a5个点平均产量为2885.4 kg/hm^2,较对照增产5.3%。2019年同时参加了生产试验,5点平均产量为2607.5 kg/hm^2,较对照湘春豆24增产4.2%。2020年湘春2901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豆20200001。该品种适合湖南各地及南方类似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湘春2901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广适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连铮 孙君明 +2 位作者 王岚 李斌 赵荣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中黄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高产优质育种团队历经20多年育成的广适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该品种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90052-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号为中作975。该品种主要技术特点:一是适应性广。... 中黄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高产优质育种团队历经20多年育成的广适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该品种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90052-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号为中作975。该品种主要技术特点:一是适应性广。先后通过国家以及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辽宁、四川9个省市审定,适宜种植区域N29°~42°,跨3个生态区13个纬度,是迄今国内纬度跨度最大、适应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中黄13光周期钝感,蓝光受体基因(Gm CRY1a)研究结果揭示了其适应性广的分子机理。二是高产。在山西省襄垣县创4 686 kg·hm-2的大豆高产记录,在推广面积最大的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3 041 kg·hm-2,增产16. 0%,全部25个试点均增产,产量列参试品种首位。三是优质。蛋白质含量高达45. 8%,百粒重24~26 g,商品品质好。四是多抗。抗倒伏,耐涝,抗花叶病毒病,中抗胞囊线虫病。采用良种良法相结合实现了中黄13大面积推广应用,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大豆年种植面积首位;截止2018年,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2009年获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201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10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授权中国植物新品种权,2008年授权韩国植物新品种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中黄13 广适 高产 高蛋白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晓宇 王永斌 +5 位作者 张金波 谭巍巍 肖晖 韩新春 刘昭军 王广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5-252,共8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豆需求量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培育高产量、多抗性、优质大豆品种迫在眉睫。然而受生态条件的限制,优质大豆种质资源材料匮乏,遗传背景狭窄,而且大豆自然变异过程繁琐且漫长,仅依靠大豆自发突变获得优质遗传材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豆需求量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培育高产量、多抗性、优质大豆品种迫在眉睫。然而受生态条件的限制,优质大豆种质资源材料匮乏,遗传背景狭窄,而且大豆自然变异过程繁琐且漫长,仅依靠大豆自发突变获得优质遗传材料十分困难,因此利用诱变技术创制优质、高产、多抗新种质是发展大豆产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诱变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基因变异频率,扩大育种选择范围,高通量筛选有益突变,促进优良性状重组等,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性状丰富的突变体,解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问题,广泛应用于优良性状的大豆新品种选育。本文概述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的原理、种类及特点,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大豆种质创新中常用的诱变方法和技术优势,展望未来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大豆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种 诱变育种技术 应用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seed size associated locus SW9-1 in soybean 被引量:5
9
作者 Jiajia Li Jinghui Zhao +8 位作者 Yinghui Li Yali Gao Sunan Hua Muhammad Nadeem Genlou Sun Wenming Zhang Jinfeng Hou Xiaobo Wang Lijuan Qiu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48-559,共12页
Seed size is one of the vital traits determining seed appearance, quality, and yield. Untangling the genetic mechanisms regulating soybean 100-seed weight (100-SW), seed length and seed width across environments may p... Seed size is one of the vital traits determining seed appearance, quality, and yield. Untangling the genetic mechanisms regulating soybean 100-seed weight (100-SW), seed length and seed width across environments ma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seed yield.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related to QTL mapping of 100-SW across multiple ecological regions. In this study, 21 loci associated with seed size trai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of 5361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across three ecoregions in China, which could explain 8.12%–14.25%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respectively. A new locus, named as SW9-1 on chromosome 9 that explained 10.05%–10.93% of the seed weight variance was found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eed size traits, and was not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selection effect analysis showed that SW9-1 locus has a relatively high phenotypic effect (13.67) on 100-SW, with a greater contribution by the accessions with bigger seeds (3.69) than the accessions with small seeds (1.66). Increases in seed weight were accompanied by increases in the frequency of SW9-1T allele, with >90% of the bred varieties with a 100-SW >30 g carrying SW9-1T. Analysis of SW9-1 allelic variation in additional soybean accessions showed that SW9-1T allele accounting for 13.83% of the wild accessions, while in 46.55% and 51.57% of the landraces and bred accessions, respectively, this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SW9-1 locus has been subjected to artificial select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soybean breeding, especially the utilization of SW9-1T in edamame for big se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W9-1 is a novel and reliable locus associated with seed size traits, and might have an important implication for increasing soybean seed weight in molecular design breeding. Cloning this locus in future may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soybean seed size tra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SEED size/weight SW9-1 Molecular breeding
下载PDF
‘松嫩'秣食豆新品种选育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曌 李红 +2 位作者 黄新育 杨伟光 柴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7-892,共6页
为解决优质蛋白饲草缺乏的问题,1998年起对黑龙江省地方品种秣食豆(Glycine max Merr.)进行了整理、栽培研究,选育出松嫩秣食豆(Glycine max Merr.‘Songnen')新品种,2013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干草... 为解决优质蛋白饲草缺乏的问题,1998年起对黑龙江省地方品种秣食豆(Glycine max Merr.)进行了整理、栽培研究,选育出松嫩秣食豆(Glycine max Merr.‘Songnen')新品种,2013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干草产量为11985.1 ks·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3。6%;种子产量为2088.2 kg·hm^(-2),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蛋白含量高,是优良的豆科饲草品种,适宜在北方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秣食豆 选育 植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策略及其在大豆上的应用
11
作者 韩阳 曹永强 赖冰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3-1107,共5页
概述了植物抗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策略,重点介绍了大豆转基因抗病育种的主要成果。植物抗病害转基因育种策略主要包括基于寄主-病原菌相互识别和信号传导体系的基因工程和基于抗菌蛋白的基因工程;植物抗病... 概述了植物抗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策略,重点介绍了大豆转基因抗病育种的主要成果。植物抗病害转基因育种策略主要包括基于寄主-病原菌相互识别和信号传导体系的基因工程和基于抗菌蛋白的基因工程;植物抗病毒病害基因工程育种策略还包括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介导的抗性、复制酶介导的抗性、运动蛋白介导的抗性、卫星RNA介导的抗性、RNA介导的抗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工程 抗病育种
下载PDF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Modern Soybean Cultivars Released from Ohio and Liaoning
12
作者 谢甫绨 St.MARTIN STEVEN K.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5-900,共6页
Seeding rate i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soybean production.Chinese and U.S.soybean growers use different seeding rates,and breeders i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cultivars adapted to respective plan... Seeding rate i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soybean production.Chinese and U.S.soybean growers use different seeding rates,and breeders i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cultivars adapted to respective plant densitie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cultivars recently released in different breeding programs,using four cultivars developed in Liaoning,China and four in Ohio,USA.We used 3 plant density treatments(7.5,15.0,22.5 x 104 plants/hm2) and assessed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from 2004 to 2006 in Liaoning.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yield for either group of the cultivars.The average yield of Ohio cultiva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iaoning cultivars,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 density and cultivar for all the assessed traits.The plant height of Liaoning cultiva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hio cultivars,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plant density on plant height.The average branch number of Ohio cultivars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Liaoning cultivars;higher plant density reduced the branch number per plant greatly.Plant density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node number and internode length,Liaoning cultivars generally had longer internode length.Plant density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ed yield:stem ratio,as the plant density increased the seed yield:stem ratio decreased for both groups of cultivars.However,100-seed weight was not affected by plant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glycine max(L.) Merr.] breeding planting density agronomic trait
下载PDF
中国辽宁和美国俄亥俄新老大豆品种的比较研究(英文)
13
作者 谢甫绨 S.K.St.Martin +2 位作者 张惠君 王海英 敖雪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1-606,共6页
未来的大豆产量获得将取决于对过去遗传改良的认识。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布置试验比较研究2个地区育成的新老大豆品种,以了解这2个地区大豆遗传改良的一些进展。结果表明:在俄亥俄试验点,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 未来的大豆产量获得将取决于对过去遗传改良的认识。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布置试验比较研究2个地区育成的新老大豆品种,以了解这2个地区大豆遗传改良的一些进展。结果表明:在俄亥俄试验点,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78%,比辽宁新品种增产22%。在辽宁省试验点,俄亥俄新品种和辽宁新品种均比老品种增产约50%。在辽宁试验环境下,大豆植株生长较高大,倒伏也相对严重,尤其老品种倒伏更重。与辽宁新品种和老品种相比,俄亥俄新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含量较高。两地的育种家对大豆的产量遗传改良成绩显著,同时植株得到矮化、节间缩短和抗倒伏能力提高,主茎籽粒产量比例提高、粒/茎比增加。辽宁育种家注重籽粒大小和蛋白含量的改良,但这2个性状没有引起俄亥俄育种家的重视,双方互换种质将有利于大豆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改良 育种 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