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素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肝、肠微粒体中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梁志强 郑彤 高兴旺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12期1302-1307,共6页
目的考察黄芩素在正常和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肝、肠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差异。方法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连续自由饮用10 d,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别制备正常和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肝、肠微粒体,通过建立大鼠肝、肠微粒体体外孵育体... 目的考察黄芩素在正常和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肝、肠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差异。方法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连续自由饮用10 d,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别制备正常和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肝、肠微粒体,通过建立大鼠肝、肠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对黄芩素代谢进行研究,采用HPLCDAD检测方法对代谢产物黄芩苷进行定量测定,应用Graph Pad Prism 5.0软件分析数据,对比黄芩素在正常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结果黄芩素(5~150μmol·L^(-1))在正常和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属于经典的米氏方程,Km分别为(59.13±7.756)、(57.45±6.699)μmol·L^(-1),Vmax分别为(6.086±0.3234)、(7.447±0.347)μmol/(min·mg),而在肠微粒体中符合底物抑制动力学特征,抑制速率(Ki)分别为(166.4±58.31)、(141.7±41.17)μmol·L^(-1),Vmax分别为(4.130±0.6035)、(5.797±0.7903)μmol/(min·mg)。不管是正常组还是模型组,黄芩素在肝脏中的代谢速率要显著高于肠微粒体;与正常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肝、肠微粒体中黄芩素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速率显著升高,同时发现了黄芩素的一个新代谢产物,可能为黄芩苷的同分异构体。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状态能够显著升高葡萄糖醛酸化转移酶的活性,可能是导致黄芩苷在疾病状态下体内暴露强度增加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溃疡性结肠炎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肝肠微粒体 酶促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黄芩素在正常及早期肝纤维化模型小鼠体外肝、肠微粒体中Ⅱ相代谢差异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雪 李力 +1 位作者 黎赛 刘湘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考察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肠微粒体对黄芩素体外葡萄糖醛酸化代谢影响和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小鼠每周3次灌胃20%CCl4油溶液,持续6周,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ALT和AST,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HA,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α-SMA评... 目的考察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肠微粒体对黄芩素体外葡萄糖醛酸化代谢影响和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小鼠每周3次灌胃20%CCl4油溶液,持续6周,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ALT和AST,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HA,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α-SMA评估肝纤维化模型。检测正常和肝纤维小鼠肠道内容物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同时建立小鼠肝、肠微粒体孵育体系对黄芩素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评估其代谢动力学类型,并对比在正常和肝纤维化模型中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结果经过6周CCl4诱导后,模型组的血清、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黄芩素在小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方式符合米氏方程,而在肠微粒体中属于底物抑制型。与正常组相比,黄芩素在肝纤维化后的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要显著提高(P<0.01),而在肠微粒体中则相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肝纤维化后肠道菌群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肝纤维化状态对葡萄糖醛酸苷转移酶等Ⅱ相代谢酶的活性带来显著的改变,这值得我们关注肝纤维化疾病状态下药物的代谢特征和临床疗效,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黄芩素 葡萄糖醛酸苷转移酶 酶促反应动力学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下载PDF
UGT1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吉尔伯特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欧伟杰 林苏 +1 位作者 吴奕隆 朱月永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6-408,F0003,共4页
一例吉尔伯特综合征患儿自幼反复出现巩膜黄染,无其他自觉症状;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排除胆道梗阻、溶血等其他引起黄疸的因素;基因检测发现患儿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存在UGT1A1*28和c.211G>A... 一例吉尔伯特综合征患儿自幼反复出现巩膜黄染,无其他自觉症状;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排除胆道梗阻、溶血等其他引起黄疸的因素;基因检测发现患儿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存在UGT1A1*28和c.211G>A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伯特病 尿苷二磷酸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基因 突变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杨秀芬 王乃平 曾繁典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 :综述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的文献 ,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黄酮及黄酮衍生物、呋喃香豆素化合物、贯叶连翘和丹参的有效成分等均可抑制或... 目的 :综述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的文献 ,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黄酮及黄酮衍生物、呋喃香豆素化合物、贯叶连翘和丹参的有效成分等均可抑制或诱导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 5 0、尿苷二磷酸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谷胱甘肽S 转移酶 ,从而影响多种常用药物在体内、外的代谢。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成分 药物代谢酶 中药 细胞色素P450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桂郁金水提物对大鼠肝胞浆和微粒体内Ⅱ相脱毒酶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石卫州 程允相 +1 位作者 樊星花 杨秀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3-166,共4页
目的:研究桂郁金水提物对大鼠肝胞浆液和微粒体内Ⅱ脱毒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桂郁金水提液按(生药剂量)0.81,2.43,7.29 g·kg-13个剂量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 目的:研究桂郁金水提物对大鼠肝胞浆液和微粒体内Ⅱ脱毒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桂郁金水提液按(生药剂量)0.81,2.43,7.29 g·kg-13个剂量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动物取血,分离血清,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摘除肝脏,差速离心法制备肝脏胞浆液及微粒体,测定胞浆液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微粒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的活性。结果:桂郁金水提液对大鼠体重增长和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含量均无明显影响;桂郁金各剂量组明显降低Cr含量(P<0.01);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了BUN含量(P<0.01)。在肝胞浆液,与对照组比较,桂郁金各剂量组对CAT和GR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桂郁金各剂量均明显增高GSH-Px活性(P<0.01);桂郁金中、高剂量明显增高SOD活性(P<0.01,P<0.05)。在肝微粒体中,与对照组比较,桂郁金各剂量组对UGT的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桂郁金各剂量均明显增高GST活性(P<0.05)。结论:桂郁金对大鼠肝脏和肾脏没有毒性,对肾脏可能还具有保护作用。桂郁金可诱导胞浆液和微粒体内脱毒酶的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并能加速体内毒性代谢物的排除,增加肝脏的解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郁金 抗氧化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脱毒酶
原文传递
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田桂英 徐放生 +2 位作者 朱凤霞 蓝常肇 韩颖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0,160,共3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与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病例组,n=96,总胆红素(307.6±38.5)μmoL/L,未结合胆红素(292.9±35.9)μmoL/L]与健康对照组[n=101,总胆红素(131.2±42.1)μmoL/L,未结合胆红素(126.3±39.7)μmoL/L]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检验二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和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对病例组总胆红素的效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基因型频率采用χ2检验。结果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频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χ2=9.47P<0.01),Ar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10.34P<0.01)。病例组新生儿UGT1A1Gly71Arg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影响后,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总胆红素水平仍明显高于杂合子携带者和非携带Arg等位基因者(Pa<0.001)。结论UGT1A1基因Gly71Arg变异可能是北京地区汉族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之一,该基因多态性Arg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黄疸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黄疸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突变
下载PDF
UGT1A1*28基因多态性联合SN-38药代动力学检测在进展期结直肠癌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蔡讯 曹卫国 +7 位作者 丁红华 刘天舒 周鑫莉 王梅 钟鸣 赵子仪 许青 王理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月来自于多家医疗中心的69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接受以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为基础的二线联合化疗患者的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1A1,UGT1A1)*28...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月来自于多家医疗中心的69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接受以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为基础的二线联合化疗患者的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1A1,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表达情况,探讨UGT1A1*28(TA)6/(TA)6和(TA)6/(TA)7型患者接受CPT-11治疗后的葡萄糖醛酸化SN-38(SN-38 glucuronide,SN-38G)峰浓度和谷浓度与不良反应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2012年1月接受以CPT-11为基础的二线联合化疗的69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之前,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在CPT-11化疗1.5和49.0h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N-38血药浓度。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的UGT1A1*28基因型患者SN-38血药浓度与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TA)6/(TA)6型45例(65.22%),(TA)6/(TA)7型24例(34.78%),未发现(TA)7/(TA)7型。CPT-11治疗后,(TA)6/(TA)7型患者的SN-38平均峰浓度和谷浓度均高于(TA)6/(TA)6型患者(P=0.001,P=0.000)。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6/(TA)6型患者的SN-38峰浓度与无病生存期相关,SN-38谷浓度与近期疗效相关;而(TA)6/(TA)7型患者的SN-38峰浓度与骨髓抑制相关,SN-38谷浓度与治疗后血浆总胆红素水平和迟发性腹泻相关。(TA)6/(TA)6型患者SN-38峰浓度>43.20ng/mL和谷浓度>9.41ng/mL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优于SN-38峰浓度≤43.20ng/mL(6.0和4.6个月,χ2=25.57,P=0.00)和谷浓度≤9.41ng/mL的患者(6.0和5.2个月,χ2=6.81,P=0.01)。(TA)6/(TA)7型患者SN-38峰浓度>50.60ng/mL和谷浓度>16.29ng/mL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并不明显优于SN-38峰浓度≤50.60ng/mL(7.0和6.0个月,χ2=0.18,P=0.67)和谷浓度≤16.29ng/mL的患者(6.0和7.3个月,χ2=0.56,P=0.46),而骨髓抑制发生率(P=0.02,P=0.02)和迟发性腹泻发生率(P=0.04,P=0.03)较高。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以UGT1A1*28(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药物动力学 多态现象 遗传 伊立替康 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玲 蒋榆辉 +3 位作者 聂潘荣 曾丽梅 段改原 李宇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2-678,共7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基转移酶1A1(UGT1A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SLCO1B1)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易感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籍贯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基转移酶1A1(UGT1A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SLCO1B1)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易感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籍贯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90例为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200例同期住院的无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采用Sequenom芯片进行17个SNP位点分型检测。比较两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结果病例组190例,男98例、女92例,平均胎龄(38.7±1.2)周。对照组200例,男116例、女84例,平均胎龄(38.9±1.3)周。病例组UGT1A1基因rs873478、rs34946978和rs414832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SLCO1B1基因rs7255974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男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检出G6PD基因rs72554664变异,检出率为1.05%。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风险等位基因个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风险等位基因≥2个的比例较高。结论UGT1A1基因rs873478、rs34946978和rs4148323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增加有关。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无显著关联。G6PD酶活性缺乏可能不是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基转移酶1A1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下载PDF
云南省丘北县多个民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UGT1A1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姚建敏 王华恩 +5 位作者 常建兵 陈毅 张学惠 陆静 陈玉琳 张国庆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540-544,共5页
目的了解在丘北县多个民族的新生儿中,UGT1A1基因变异在病因不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云南省丘北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临床病因诊断不明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 目的了解在丘北县多个民族的新生儿中,UGT1A1基因变异在病因不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云南省丘北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临床病因诊断不明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对UGT1A1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患儿100例,其中汉族53例,少数民族47例。全外显子测序发现c.211G>A纯合子13例,杂合子32例。c.211G>A纯合子患儿胆红素值显著高于无此基因位点突变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21,P=0.008)。c.211G>A变异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的发生率接近。新发现5处未报道的UGT1A1基因变异,4处为有害变异。其中19例患儿存在c.1091C>CA杂合变异,且在多个民族中存在,提示这是丘北县常见的UGT1A1基因变异。最常见的c.211G>A和c.1091C>CA变异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c.211G>A和c.1091C>CA变异是丘北县常见的UGT1A1变异,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均有分布。c.211G>A变异在人群中分布率高,其纯合变异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基因突变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基因多态性影响伊立替康疗效及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艳玲 史爱欣 +2 位作者 傅得兴 胡欣 张君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298-1302,共5页
伊立替康与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或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复发和恶化的治疗,其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伊立替康的体内代谢过程复杂,涉及众多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蛋白,如羧酸酯... 伊立替康与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用于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或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复发和恶化的治疗,其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伊立替康的体内代谢过程复杂,涉及众多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蛋白,如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 3A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ATP-依赖性转运蛋白,且存在药酶多态性现象,药动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大。文中主要综述近年来伊立替康体内代谢酶和膜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对其疗效及毒性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药物代谢 基因多态性 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大鼠肝药物代谢Ⅱ相酶和药物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利生 刘娟 +4 位作者 王安斌 陈澜 陆远富 刘杰 石京山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揭示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大鼠药物代谢Ⅱ相酶和药物转运体的影响,并比较月龄差异。方法6月龄和18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月龄大鼠生理盐水组(6NS)和ICA组(6ICA),18月龄大鼠生理盐水组(18NS)和ICA组(18ICA),每组8只,灌胃ICA(60 ... 目的揭示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大鼠药物代谢Ⅱ相酶和药物转运体的影响,并比较月龄差异。方法6月龄和18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月龄大鼠生理盐水组(6NS)和ICA组(6ICA),18月龄大鼠生理盐水组(18NS)和ICA组(18ICA),每组8只,灌胃ICA(60 mg.kg-1)4 w后取肝脏,钙沉淀法提取肝微粒体,BCA法测定微粒体蛋白浓度。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苷-5'-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uridine 5'-diphosphat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UGTs)活性;ELISA法测定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2,Oatp2)和有机阴离子转运体2(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2,OAT2)含量;Real-Time RT-PCR检测UGT1A6、UGT2B7、GST-π、OAT2和Oatp2 mRNA表达。结果 ICA(60mg.kg-1)明显增加Oatp2和OAT2含量,上调OAT2和Oatp2 mRNA的表达,但未见明显月龄差异;对GSTs和UGTs活性以及UGT1A6、UGT2B7、GST-π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ICA对大鼠肝组织OAT2和Oatp2具有诱导作用,该作用未见明显月龄差异,对GSTs和UGTs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尿苷-5'-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 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
下载PDF
2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及基因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丽红 郑丽萍 +3 位作者 李彬媛 黄惠 施小六 易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前已明确ANK1、SPTB、SPTA1、SLC4A1和EPB42基因突变可引起其对应的编码蛋白质缺失,进而导致红细胞膜缺陷。本研究旨在分析HS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26例中国湖南HS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Sanger测序,检测HS致病基因突变和胆红素代谢调控关键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 family polypeptide A1,UGT1A1)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发布的《序列变异解释的标准和指南》进行致病基因变异判读。分析不同基因变异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临床诊断和基因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6例HS患者中,贫血23例、黄疸25例、脾大24例、胆石症14例;16例有家族史,10例无家族史;25例HS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阴性。19个家系共检出18个HS致病基因杂合变异,其中14个为致病性变异,1个可能致病性变异,3个意义未明变异。SPTB突变(12个)和ANK1突变(4个)最多。变异类型以无义突变为主(9个)。SPTB突变组与ANK1突变组相比,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溶血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K1突变组切脾率高于SPTB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0,P=0.014)。不同突变类型(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位点突变及错义突变)组间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溶血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型 二代测序 基因型 基因诊断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
下载PDF
UGT1A1基因型多态性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茹 苏莹 柳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9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亚叶...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进行治疗。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UGT1A1*28、UGT1A1*6基因片段,分析基因型与不良反应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性别、转移数目、癌症类型和分化程度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GT1A1*28基因非野生型患者3~4度腹泻比例为38.1%,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GT1A1*6基因非野生型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比例为77.8%,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野生型(DW)、单个位点变异型(SV)和双个位点变异型(DV)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客观缓解率为40.3%,UGT1A1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GT1A1基因型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有一定关系,而与化疗疗效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醛酸转移酶1A1 伊立替康 结直肠肿瘤 晚期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虹 钟丹妮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8-391,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突变可影响UGT1A1的表达及其酶活性,使胆红素代谢减慢,导致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情况及酶活性来明确这些多态性的致...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突变可影响UGT1A1的表达及其酶活性,使胆红素代谢减慢,导致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情况及酶活性来明确这些多态性的致病机制。现就UGT1A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 多态性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酶活性
原文传递
病因不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薇薇 杨丽菲 +4 位作者 王剑 魏萌 须丽清 胡瑞 李菁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检测对临床病因不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500g、血清总胆红...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检测对临床病因不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500g、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21μmol/L(以间接胆红素为主)且病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行UGT1A1基因检测,采用PCR扩增UGT1A1基因第1~5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其产物进行DNA测序。根据最常见基因突变位点Gly71Arg(211G→A)(以下简称G71R位点)突变情况将患儿分组,比较各组间患儿的一般情况(性别构成、产式、喂养方式、胎龄、出生体重、胎次、产次、入院日龄)和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比较不同入院日龄、不同喂养方式患儿UGT1A1基因突变频率和血清总胆红素峰值,以及母乳喂养不同G71R位点突变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结果共纳入180例患儿,共检出UGT1A1基因突变位点12个,UGT1A1基因总基因突变频率为73.33%(132/180)。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是G71R,其基因突变频率为63.89%(115/180)。Gly54Glu(161G→A)、Alab1Gly(182C→G)、Pro82Ser(244C→T)、Leu179Gln(536T→A)、Asn400His(1198A→C)是新发现的UGT1A1基因突变位点。根据最常见G71R位点突变情况分为无基因突变组(48例)、G71R单位点纯合突变组(38例)、G71R单位点杂合突变组(59例)、G71R复合杂合突变组(18例)。无基因突变组患儿入院日龄显著小于G71R复合杂合突变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显著低于G71R单位点纯合突变组(P<0.05)。入院日龄<7d(98例)患儿的UGT1A1基因突变频率、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均显著低于入院日龄≥7d患儿(82例,P值均<0.05);母乳喂养(110例)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显著高于混合喂养(56例)和人工喂养患儿(14例,P值均<0.05)。母乳喂养无基因突变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显著低于G71R单位点纯合突变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 病因不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基因突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小鼠UGT1 A1 mRNA在慢性肝损伤时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莫隽全 区庆嘉 何劲松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肝损伤对小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 ) 1A 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四氯化碳灌胃建立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 ,30只昆明鼠随机分 3组 :正常对照组 ,实验 1组 (给药 1个月时 ) ,实验 2组 (给药 2个月时 )。检... 目的 探讨慢性肝损伤对小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 ) 1A 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四氯化碳灌胃建立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 ,30只昆明鼠随机分 3组 :正常对照组 ,实验 1组 (给药 1个月时 ) ,实验 2组 (给药 2个月时 )。检测肝功能 ,并以RT PCR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肝脏UGT 1A 1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各组间UGT 1A 1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实验组UGT1A 1mRNA表达比正常组降低 ,且肝损伤程度越严重表达越低。结论 四氯化碳所致慢性肝损伤能降低小鼠肝UGT 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代谢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代谢 基因表达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口腔黏膜拭子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伊立替康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晓艳 付汉东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拭子检测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的可行性,并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结直肠癌口腔黏膜和对应的外周血为检测标本共110例,提取标本中的DNA,以焦磷酸测...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拭子检测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的可行性,并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结直肠癌口腔黏膜和对应的外周血为检测标本共110例,提取标本中的DNA,以焦磷酸测序法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记录标本对应的患者伊立替康化疗的不良反应,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110例结直肠癌患者口腔黏膜拭子与对应外周血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完全一致。其中UGT1A1*28基因野生型TA6/6共85例(77.3%),杂合突变TA6/7共21例(19.1%),纯合突变TA7/7共4例(3.6%)。UGT1A1*6基因包括野生型G/G 82例(74.5%)、杂合突变G/A 23例(20.9%)、纯合突变A/A 5例(4.5%)。UGT1A1*28基因突变型明显增加3~4级腹泻及粒细胞减少的风险,UGT1A1*6基因突变型增加3级以上腹泻,但与粒细胞减少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黏膜拭子与外周血均可检测UGT1A1基因多态性,二者准确性相当。UGT1A1*28与UGT1A1*6可作为伊立替康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 伊立替康 基因多态性 结直肠癌
下载PDF
Prevalence of Gilbert Syndrome in Bangladesh
18
作者 Sanjana Zaman Hiroko Fukushima +5 位作者 Ryoko Suzuki Mohammad Delwer Hossain Hawlader Shoji Yoshimatsu Yu Kanai Gias U. Ahsan Takashi Fukushima 《Open Journal of Blood Diseases》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Background: Gilbert syndrome (GS)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levated serum bil-irubin due to a polymorphism in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UGT1A1) gene. Several studies have found high prevalence of Gil... Background: Gilbert syndrome (GS)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levated serum bil-irubin due to a polymorphism in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UGT1A1) gene. Several studies have found high prevalence of Gilbert Syn-drome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but still haven’t explored in Bangladesh.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llele frequencies of two different variants of UGT1A1 polymorphisms (UGT1A1 6 and UGT1A1 28) among Bangladeshi popula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 Total 150 unrelated volunteer from outpa-tient unit of the Central Hospital Limited, and Bangabandhu Sheikh Mujib Medical University, Dhak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Peripheral blood was obtained from each subject and DNA extraction was done by Genomic DNA Isolation Kit. Polymorphisms of UGT1A1*6 (c.211G>A) was genotyped using the TaqMan Assay-on-Demand SNP Typing System and UGT1A1*28 (c.-53_-52TA) promoter repeat number polymorphism was determined by PCR method on an ABI PRISM 3130 Genetic Analyzer. Results: 57.3% of the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male, mean age of them was 4.05 years. Minor allele fre-quency (MAF) was 0.442 (44.2%) for UGT1A1*28 and 0.047 (4.7%) for UGT1A1*6. 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ever study conducted among Bangla-deshi population to identify the Gilbert syndrome and found very high prevalence. Drugs those who are conjugated by UGT1A1 may lead to worse adverse event due to UGT1A1 polymorphism. Infants having decreased UGT1A1 enzyme activity develop neonatal jaundice and its further complication like Ker-nicterus. Higher incidence of Gilbert syndrome among Bangladeshi might be the alert for the clinicians treating neonatal jaund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bert SYNDROME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细胞色素P450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亚型绝对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喜东 朱俊 +4 位作者 丛宇婷 胡良海 叶明亮 顾景凯 邹汉法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5,共6页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将大鼠肝微粒体样品进行胰蛋白酶水解;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通过测定蛋白质水解后产生的特征酶切肽段,实现同时对大鼠肝微粒体内药物代谢酶P450和UGT的绝对定量。本实验首...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将大鼠肝微粒体样品进行胰蛋白酶水解;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通过测定蛋白质水解后产生的特征酶切肽段,实现同时对大鼠肝微粒体内药物代谢酶P450和UGT的绝对定量。本实验首先建立标准工作曲线,对肝微粒体样品中P450和UGT进行定量,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5,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10 nmol/L;以合成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特征肽段作为内标,对UGT1A1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同位素标记特征肽段与未标记肽段色谱行为与质谱响应一致,在基质溶液中同位素标记肽段线性关系良好,利用标准曲线法和稳定同位素稀释法测得UGT1A1含量分别为17.30和18.23 nmol/g,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但稳定同位素稀释法操作简便,更适用于复杂样品的高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多反应监测 肝微粒体 细胞色素P450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UGT2B7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坚 张晖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3期2327-2329,共3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药物Ⅱ相代谢中至关重要的酶,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B7(UGT2B7)基因多态性对UGT的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UGT2B7基因型与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有关,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可分为强代谢组及弱代...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药物Ⅱ相代谢中至关重要的酶,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B7(UGT2B7)基因多态性对UGT的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UGT2B7基因型与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有关,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可分为强代谢组及弱代谢组。该文主要阐述UGT2B7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的关系,着重叙述UGT2B7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B7基因 药物代谢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