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游有孔虫个体大小对硼同位素分析的影响
1
作者 倪云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372,共10页
对比分析了太平洋(Site 806)、大西洋(Site 664)和加勒比海地区(Site 999)末次冰期最盛期和全新世钻孔顶部不同尺寸大小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500~600μm和300~355μm)和Globi-gerinoides ruber(300~355μm和250~... 对比分析了太平洋(Site 806)、大西洋(Site 664)和加勒比海地区(Site 999)末次冰期最盛期和全新世钻孔顶部不同尺寸大小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500~600μm和300~355μm)和Globi-gerinoides ruber(300~355μm和250~300μm)的硼同位素组分变化,发现个体相对较小的有孔虫样品由于受到样品量以及样品前处理过程的影响,其硼同位素在末次冰期最盛期出现异常,浮游有孔虫硼同位素分析,尤其是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的硼同位素分析,适合用个体相对较大的有孔虫。末次冰期最盛期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溶解作用可能加强,其G.sacculifer的硼同位素偏低,但G.ruber的硼同位素不受溶解作用的影响,能够反映末次冰期海水pH值的变化。三个钻孔末次冰期最盛期G.ruber的硼同位素比全新世的硼同位素平均高(1.3±1.2)‰(2s.e.),与理论预测值1.6‰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同位素 有孔虫 末次冰期最盛期 海水酸碱度 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
下载PDF
温度对热带西太平洋活体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生长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董帅帅 类彦立 +1 位作者 李铁刚 翦知湣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121,共9页
2016年2-4月搭乘"科学"号科学考察船对采自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的浮游有孔虫进行船上现场分离,分别在两种不同温度(22℃和27℃)下对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进行单种培养,研究温度对G.sacculifer生长的影响。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2016年2-4月搭乘"科学"号科学考察船对采自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的浮游有孔虫进行船上现场分离,分别在两种不同温度(22℃和27℃)下对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进行单种培养,研究温度对G.sacculifer生长的影响。培养实验结果表明:G.sacculifer的个体生长受温度的影响显著,27℃下生长率(29.72μm/day)显著大于22℃(17.28μm/day)(P<0.05)。22-27℃之间的温度系数Q10为2.96,G.sacculifer体长每天增长约17.28~29.72μm,达到成体大小(~400μm)约需2周。本研究结果显示,热带西太平洋海区G.sacculifer的温度系数较高,表明其对温度的反应极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 实验室培养 壳体生长 温度 西太平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