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6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被引量:445
1
作者 任国玉 徐铭志 +4 位作者 初子莹 郭军 李庆祥 刘小宁 王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7-727,共11页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在严格质量控制和非均一性订正的基础上,分析了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地表年和季节平均气温演化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54年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增温...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在严格质量控制和非均一性订正的基础上,分析了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地表年和季节平均气温演化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54年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增温速率接近0.25℃/10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高得多。全国大范围增暖主要发生在近20余年。气温变化的季节差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冬季增温速率高达0.39℃/10a,春季为0.28℃/10a,秋季0.20℃/10a,夏季增温速率最小,但也达到0.15℃/10a。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明显增暖主要表现在冷季,但进入90年代以来夏季增暖也日趋明显。从区域上看,中国大陆地区最明显的增温发生在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而西南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北部仍维持弱的降温趋势。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给出的结果尚未考虑城镇化对地面气温观测记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温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区域气候
下载PDF
森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302
2
作者 彭少麟 刘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534-1544,共11页
综述了森林凋落物研究的进展 ,森林凋落物动态的研究随研究方法的改进而不断深化。制约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即凋落物自身的化学物理性质和外在因素即凋落物分解过程发生的外部环境条件 ,如参与分解的异养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群... 综述了森林凋落物研究的进展 ,森林凋落物动态的研究随研究方法的改进而不断深化。制约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即凋落物自身的化学物理性质和外在因素即凋落物分解过程发生的外部环境条件 ,如参与分解的异养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群落的种类、数量、活性 (生物类因素 )和气候、土壤、大气成分等 (非生物类因素 )。讨论了全球变暖可能引起的凋落物量和凋落物分解的变化。气温上升可能引发植被分布、物候特征和制约凋落物分解因素的改变 ,影响森林凋落物动态 ,最终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动态 全球变暖 响应 凋落物分解速率
下载PDF
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77
3
作者 秦大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4-883,共10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2007年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以来,新的观测证据进一步证明,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12年之前的3个连续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任何一个10年更高,且可能是过去1400年来...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2007年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以来,新的观测证据进一步证明,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12年之前的3个连续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任何一个10年更高,且可能是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30年。虽然1998-2012年全球地表增温速率趋缓,但还不能反映出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1970年以来海洋在变暖,海洋上层75 m以上的海水温度每10年升温幅度超过0.11℃;1971-2010年地球气候系统增加的净能量中,93%被海洋吸收。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1993-2010年间高达3.2 mm/年。全球海洋的人为碳库很可能已增加,导致海洋表层水酸化。1971年以来,全球几乎所有冰川、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量都在损失。其中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3.5%~4.1%的速率缩小,同期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1.2%~1.8%的速率增大。北半球积雪范围在缩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的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已在大气和海洋变暖、水循环变化、冰冻圈退缩、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中检测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信号。1750年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是人为辐射强迫增加的主因,导致20世纪50年代以来50%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其信度超过95%。采用CMIP5模式和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将增加,降水将呈现'干者愈干、湿者愈湿'趋势。海洋上层的温度比1986-2005年间升高0.6~2.0℃,热量将从海表传向深海,并影响大洋环流,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26~0.82m。冰冻圈将继续变暖。为控制气候变暖,人类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较工业化之前的温升达到2℃,全球年均经济损失将达到收入的0.2%~2.0%,并造成大范围不可逆的影响,导致死亡、疾病、食品安全、内陆洪涝、农村饮水和灌溉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减缓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 被引量:258
4
作者 王绍武 叶瑾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45-553,共9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IPCC,Vinnikov,Jones及Hansen的北半球,南半球及全球共2个地面温度序列,以及中国的气温序列。资料为1880—1991年。近百年气候变暖的速度为0.5℃/100a。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 本文对比分析了IPCC,Vinnikov,Jones及Hansen的北半球,南半球及全球共2个地面温度序列,以及中国的气温序列。资料为1880—1991年。近百年气候变暖的速度为0.5℃/100a。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占序列总方差60%以上。但气候变暖有突变性,在1890年代中,1920年代中及1970年代末有3次突然气候变暖。分析表明,总的变暖趋势CO2浓度及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火山活动也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前两次突然变暖可能与火山活动沉寂有关。最后一次突然变暖则可能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气候突变 温室效应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6
5
作者 李贵才 韩兴国 +1 位作者 黄建辉 唐建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综述了近 1 0余年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影响因素归成 3类 :( 1 )环境因子 ,( 2 )凋落物质量 ,( 3)土壤动物和微生物 ,其中环境因子中的土...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综述了近 1 0余年来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影响因素归成 3类 :( 1 )环境因子 ,( 2 )凋落物质量 ,( 3)土壤动物和微生物 ,其中环境因子中的土壤温、湿度是影响土壤氮矿化的最重要因子。氮素可利用性、氮转化与群落演替、植物多样性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正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研究 CO2 倍增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对土壤氮素转化的潜在影响也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氮矿化 影响因素 全球变暖 森林土壤
下载PDF
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73
6
作者 方修琦 余卫红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14-719,共6页
近 10 0年来 ,尤其是在最近 2 0多年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出现了显著上升 ,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物候现象与气候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物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正在成为物候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 ,NDVI正日益成为植被对... 近 10 0年来 ,尤其是在最近 2 0多年 ,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出现了显著上升 ,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物候现象与气候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物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正在成为物候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 ,NDVI正日益成为植被对气候响应研究的重要手段。概述了当前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研究的主要进展。基于实地动植物等物候观测和遥感监测的大量研究表明 ,近期动植物等物候正发生着显著变化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被生长季延长、植物提早开花、昆虫提早出现、鸟类提早产蛋以及冰川退缩、永冻土带融化、江河湖泊结冰推迟而融化提早等 ,与气候变暖有密切关系 ,是对全球变暖的明显响应。目前国内的许多研究者在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但与国际研究进展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 全球变暖 鸟类 植物 冰川 冻土
下载PDF
近百年来全球主要干旱区的干旱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5
7
作者 李新周 刘晓东 马柱国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97-103,共7页
利用 1 8 6 0 - 1 995年全球格点 (2 .5°经度ⅹ 2 .5°纬度 )Palmer干旱指数 (PDSI)资料 ,以及通过修正的PDSI程序计算的 1 95 1 - 2 0 0 2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PDSI ,分析了全球七大干旱区区域平均年PDSI近百年来的变化趋... 利用 1 8 6 0 - 1 995年全球格点 (2 .5°经度ⅹ 2 .5°纬度 )Palmer干旱指数 (PDSI)资料 ,以及通过修正的PDSI程序计算的 1 95 1 - 2 0 0 2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PDSI ,分析了全球七大干旱区区域平均年PDSI近百年来的变化趋势及干旱变率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结果表明 :除澳大利亚、北非干旱区外 ,南美洲、南非、北美洲、中亚和中国西北等全球主要干旱区近百年来呈明显变干趋势 ,且全球气候变暖时段干旱年发生概率明显偏高。在中国 ,近5 2a来半干旱区呈变干趋势 ,而干旱区干旱化有所缓和甚至相反。这一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条件下 ,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干旱区 气候 干旱变率 水分
原文传递
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43
8
作者 杨洪晓 吴波 +2 位作者 张金屯 林德荣 常顺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7,共6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能力关系到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和抑制全球变暖趋势.本文在回顾森林固碳作用和碳储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提出粗浅看法:探知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通量是调控碳循...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能力关系到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和抑制全球变暖趋势.本文在回顾森林固碳作用和碳储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提出粗浅看法:探知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通量是调控碳循环过程的必要环节和最大难题之一,样地清查、遥感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与采伐森林资源不存在绝对对立关系,以演替理论指导森林管理有利于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同时能够实现对森林资源的适度经济利用;应重视和加强对中高纬度森林枯落物碳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森林生态系统 固碳作用 碳储量
下载PDF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被引量:157
9
作者 钱维宏 符娇兰 +1 位作者 张玮玮 林祥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3-684,共12页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降水极值事件的分析认识到全球增暖和区域环流异常决定着气候极值事件的分布格局。与全球增暖相联系的是:我国微量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我国北方寒潮事件显著减少,冷夜和冷日的减少与暖夜和暖日的增多并存,以及极端强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与东亚季风气流和西风带气流异常对应的我国有效降水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涝南旱”从1970年代末转型为“南涝北旱”,与华南的偏干一起形成了东部季风区降水从华南、长江到华北的“-、+、-”异常分布型,但华南在1991年出现了转湿的突变;东北和西北先后从1983年和1987年前后转为暖湿气候。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候 极端气候 全球增暖 环流变化 集成分析
下载PDF
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10
作者 傅国斌 李克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 ,从而对气候系统形成反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大气 二氧化碳 湿地生态系统 甲烷
下载PDF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 被引量:160
11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刘世锦 张永生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3,共10页
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全球减排资源最优配置的关键,是合理界定并严格执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排放权交易。本文应用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建立了一个界定各国历史排放权和未来排放权的理论框架,并据此提出一... 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全球减排资源最优配置的关键,是合理界定并严格执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排放权交易。本文应用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建立了一个界定各国历史排放权和未来排放权的理论框架,并据此提出一个将各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明晰化、将所有国家纳入全球减排行动的后京都时代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减排 后京都时代 全球解决方案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46
12
作者 张存杰 高学杰 赵红岩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4,共8页
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 ,发现秋季降水量的均值突变现象在四季中最为明显 ,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降水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ElNino年秋季 ,新疆脊偏强 ,印缅槽偏弱 ,西... 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 ,发现秋季降水量的均值突变现象在四季中最为明显 ,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降水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ElNino年秋季 ,新疆脊偏强 ,印缅槽偏弱 ,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 ;LaNina年秋季降水形势相反 .CO2 倍增情况下的数值试验表明 ,西北地区西部夏季降水增加明显 ,而秋季不明显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 ,而秋季降水增加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西北地区 秋季 降水 气温
下载PDF
中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 被引量:144
13
作者 杨元合 石岳 +25 位作者 孙文娟 常锦峰 朱剑霄 陈蕾伊 王欣 郭焱培 张宏图 于凌飞 赵淑清 徐亢 朱江玲 沈海花 王媛媛 彭云峰 赵霞 王襄平 胡会峰 陈世苹 黄玫 温学发 王少鹏 朱彪 牛书丽 唐志尧 刘玲莉 方精云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4-574,共41页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简称陆地碳汇)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全面理解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本文系统梳理了近40年来陆地碳源汇研究...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简称陆地碳汇)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全面理解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本文系统梳理了近40年来陆地碳源汇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全球和我国陆地碳汇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了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作用.根据全球碳收支评估报告,过去60年全球陆地碳汇从1960年代的(-0.2±0.9)Pg C yr^(-1)(弱碳源;1 Pg=10^(15)g=10亿吨碳)增加至2010年代的(1.9±1.1)Pg C yr^(-1)(碳汇).目前,陆地碳汇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而热带地区表现为微弱的碳汇或碳源.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汇大小存在差异:森林是陆地碳汇的主体,灌丛、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土壤整体表现出碳汇功能,但草地的碳源汇功能尚不明确.此外,荒漠生态系统可能起着碳汇功能,但其大小和形成机制尚存在争议.大气CO_(2)浓度上升、氮沉降、气候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等是影响陆地碳汇强度的主要因素,火灾、气溶胶等因素也影响其大小.不同区域陆地碳汇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北美和欧洲陆地碳汇主要是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致;而在中国,除了上述全球变化要素外,植树造林、生态修复也是驱动其碳汇的重要因素.综合以往研究结果评估,目前我国陆地碳汇强度为0.20~0.25 Pg C yr^(-1),预计2060年可能处于0.15~0.52 Pg C yr^(-1)之间.未来研究需通过扩大生态系统调查与监测的范围、完善陆地生物圈模型等途径提升陆地碳汇的评估精度,量化各类措施对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影响,精准评估我国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汇 碳中和 碳循环 全球变暖
原文传递
中国近百年温度曲线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7
14
作者 唐国利 丁一汇 +3 位作者 王绍武 任国玉 刘洪滨 张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2期71-78,共8页
温度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在中国近百年温度变化方面,十几年来已取得了明显进展,这首先表现在建立了若干条全国平均气温序列,而几条主要序列间的相关系数在0.73~0.97之间。同时,这些进展也表现在基础资料质量提... 温度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在中国近百年温度变化方面,十几年来已取得了明显进展,这首先表现在建立了若干条全国平均气温序列,而几条主要序列间的相关系数在0.73~0.97之间。同时,这些进展也表现在基础资料质量提高、空间覆盖面扩大、序列均一性改善以及结果可靠性提高等方面。对多序列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新结果显示,1906—2005年中国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8±0.27)℃,2007年是我国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代表性分析显示,现有的几条中国温度序列中除覆盖完整的序列外,其他序列在1920或1930年代以前可能主要反映中国东部变化情况,但在此之后则能较好地代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百年 气候变化 气温序列 增温速率估计 全球变暖
下载PDF
近44年来中国西北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32
15
作者 靳立亚 符娇兰 陈发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72,共6页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75~105°E、35~50°N)最近44年(1958~2001年)77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75~105°E、35~50°N)最近44年(1958~2001年)77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量、气温资料以及NCAR/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的降水量偏多(偏少)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降低)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降水量随气温的变化存在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干旱区的西部(93°E以西)区域年降水量随全球气温升高呈现增加趋势,而东部(93°E以东)区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降水量 区域差异 全球变暖
下载PDF
西伯利亚高压的长期变化及全球变暖可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7
16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5-133,共9页
本文利用历史海平面气压资料建立了近百年来的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1960年代是近百年来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最强的一段时期,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则是近百年来最弱的一段时期。4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比较明显。用西伯利... 本文利用历史海平面气压资料建立了近百年来的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1960年代是近百年来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最强的一段时期,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则是近百年来最弱的一段时期。4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比较明显。用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能较好地解释近几十年来我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特征。近百年来西伯利亚高压的变化可能仍然以自然变率为主,全球变暖的影响还较弱。但是,在全球持续变暖的情景下,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将会显著减弱,5年~6年左右年际尺度的变率将会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高压 全球变暖 气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36
17
作者 孔锋 史培军 +3 位作者 方建 吕丽莉 方佳毅 郭建平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已引起学术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不同尺度极端降水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既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减轻暴雨灾害风险对策的迫切需求。为此,该文从极端降水的定义...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已引起学术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不同尺度极端降水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既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减轻暴雨灾害风险对策的迫切需求。为此,该文从极端降水的定义、阈值界定、诊断方法、时空格局变化和其影响因素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对极端降水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阈值界定和诊断统计方法的特点,并从全球-大洲-区域三个尺度对极端降水的时空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影响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的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两方面,重点总结了目前在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向。提出从全球变暖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机制定量分析、多尺度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成因对比、城市化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价,以及利用高精度气候模式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模拟分析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影响要素 时空格局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1
18
作者 程建刚 解明恩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6,共8页
利用云南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强降水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云南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昆明地区为代表,分析了区域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南近50年气温变化与全球、北半球、中国变... 利用云南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强降水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以云南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昆明地区为代表,分析了区域气象要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南近50年气温变化与全球、北半球、中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变化幅度略大于全球,弱于北半球和全国变化。云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增暖现象,以90年代后期增温最明显,1986年以来出现13年暖冬,大部分地区冬春季降霜日数减少。随气候变暖,香格里拉地区降雪日数呈下降趋势,西双版纳地区雾日明显减少,全省降雨日数逐渐减少,大雨频率变化不大,暴雨、大暴雨频率上升,高温干旱事件频率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云南降水减少,高温干旱事件有增强增多趋势,由2~3年一遇变为1~2年一遇。2005年春夏连旱和2006年春旱是云南近50年和2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云南 全球变暖 干旱 雪日 雾日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126
19
作者 黄荣辉 杜振彩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7-195,F0002,共10页
旱涝气候灾害是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分布广、发生频率高,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包括海陆气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变异所造成。... 旱涝气候灾害是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分布广、发生频率高,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包括海陆气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变异所造成。笔者利用IPCC-AR422个海陆气耦合气候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对在A1B排放情景下21世纪各时期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夏季风降水在21世纪不仅年际变率增强,而且从21世纪中期亚洲夏季风增强,它将引起中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明显变强,洪涝灾害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干旱 洪涝 气候灾害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 被引量:98
20
作者 王绍武 龚道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综合评述和分析了近年来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有关气候变暖的一些争议。目前的结论是 :(1) 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 0 4~ 0 8℃ ;(2 )全球气候变暖的论断得到了海洋温度、大气温度、钻孔温度、陆地雪盖... 综合评述和分析了近年来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研究。重点是有关气候变暖的一些争议。目前的结论是 :(1) 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 0 4~ 0 8℃ ;(2 )全球气候变暖的论断得到了海洋温度、大气温度、钻孔温度、陆地雪盖、海冰及冰川资料的支持 ;(3) 1998年是近一个半世纪有观测资料以来最暖的一年 ,对 196 1~ 1990年平均的距平为0 55℃。 2 0世纪变暖的趋势为 0 0 6 6℃ / 10a ;(4 ) 1990′s是 2 0世纪最暖的 10年 ,平均气温距平 0 35℃ ,也可能是 50 0a或者甚至 10 0 0a来最暖的 10年。所以 ,2 0世纪气候的变暖是无可怀疑的。人类活动影响很可能是 2 0世纪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 地表气温 海洋温度 大气温度 海冰 冰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