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东亚夏季风的特征、驱动力与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84
1
作者 丁一汇 司东 +4 位作者 柳艳菊 王遵娅 李怡 赵亮 宋亚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3-558,共26页
本文是以新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对东亚夏季风的基本特征、驱动力和年代际变化所作的重新分析与评估。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东亚夏季风的基本特征;(2)东亚夏季风的驱动力;(3)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与原因;(4)东亚夏季风与全球季风的关系。... 本文是以新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对东亚夏季风的基本特征、驱动力和年代际变化所作的重新分析与评估。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东亚夏季风的基本特征;(2)东亚夏季风的驱动力;(3)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与原因;(4)东亚夏季风与全球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是亚洲夏季风的一个重要有机部分,主要由来源于热带的季风气流组成,并随季节由南向北呈阶段性推进,它是形成夏季东亚天气与气候的主要环流和降水系统。驱动夏季风的主要强迫有三部分:外部强迫、耦合强迫与内部变率,其中人类活动引起的外强迫(气候变暖、城市化、气溶胶增加等)是新出现的外强迫,它正不断改变着东亚夏季风的特征与演变趋势。海洋与陆面耦合强迫作为自然因子是引起东亚夏季风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太平洋年代尺度振荡(PDO)与北大西洋多年代尺度振荡(AMO)的协同作用是造成东亚夏季风30~40年周期振荡的主要原因。1960年代以后,东亚夏季风经历了强—弱—强的年代际变化,相应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出现了"北多南少"向"南涝北旱"以及"北方渐增"的转变。最近的研究表明,上述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与整个亚非夏季风系统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本世纪主要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夏季风雨带将持续北移,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多雨的格局。最后本文指出,亚非夏季风系统相比于其他区域季风系统更适合全球季风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夏季风特征 季风驱动力 年代际变化 全球季风
下载PDF
全球季风动力学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27
2
作者 安芷生 吴国雄 +14 位作者 李建平 孙有斌 刘屹岷 周卫健 蔡演军 段安民 李力 毛江玉 程海 石正国 谭亮成 晏宏 敖红 常宏 冯娟 《地球环境学报》 2015年第6期341-381,共41页
本文结合现代季风和古季风研究成果对全球季风进行了一个全面回顾,并引入了一个全球季风的新定义,该定义考虑了三维分布、终极成因,强调了季节性气压梯度变化对季风环流的影响,并同时使用了环流与降水来描述季风强度。我们在从构造到季... 本文结合现代季风和古季风研究成果对全球季风进行了一个全面回顾,并引入了一个全球季风的新定义,该定义考虑了三维分布、终极成因,强调了季节性气压梯度变化对季风环流的影响,并同时使用了环流与降水来描述季风强度。我们在从构造到季节内的宽广时间尺度上来考察全球季风气候变化。全球季风的性质包括全球不均一性、区域差异性、季节性、准周期性、不规则性、不稳定性和穿时性。对全球季风动力学来说,太阳辐射、地球轨道参数、下垫面性质和海-陆-气相互作用十分重要。本文还讨论了季风变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主要驱动因子以及多时间尺度之间的动力学关系。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影响对我们理解未来全球季风行为都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季风动力学 气候变化 多时间尺度 古季风 青藏高原 亚洲季风 季风变率 季风性质 海-陆-气相互作用 太阳辐射 下垫面性质 季风定义
下载PDF
From MONEX to the Global Monsoon:A Review of Monsoon System Research 被引量:17
3
作者 DING Yihui LIU Yanju +1 位作者 SONG Yafang ZHANG Ji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31,共22页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since the Monsoon Experiments(MONEX) of 1978–79. Here, we review these achievements by highlighting four breakthroughs in monsoon research:(1) The i...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since the Monsoon Experiments(MONEX) of 1978–79. Here, we review these achievements by highlighting four breakthroughs in monsoon research:(1)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upled ocean–land–atmosphere nature of the monso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annual cycle of solar heating;(2)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es in the driving forces of monsoon systems, with anthropogenic factors(climate effects of increased greenhouse gas and aerosol emission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monsoons;(3) detection of the interdecadal- and centennial-scale variability of monsoon systems, and its attribution to the combined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and natural(especially oceanic) effects; and(4) the emerging concept of the global monsoon and its long-term varia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ll the observational and model-derived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the monsoon system,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climate system, has already changed and will continue to change in the future. This picture of an evolving monsoon system poses great challenges for near-term prediction and long-term pro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soon coupled system anthropogenic activity global monsoon
下载PDF
NCEP/NCAR再分析资料所揭示的全球季风降水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壬萍 周天军 +1 位作者 薛峰 张丽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7-1040,共14页
大气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的大气模式在模拟季风降水时均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尚不清楚该偏差是来自模式环流场还是模式物理过程。再分析资料由于同化了各类观测和卫星资料,其大气环流近似可被视作是"真实"的。再... 大气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的大气模式在模拟季风降水时均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尚不清楚该偏差是来自模式环流场还是模式物理过程。再分析资料由于同化了各类观测和卫星资料,其大气环流近似可被视作是"真实"的。再分析资料中的降水场是在基本真实的环流场强迫下,由当前最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计算输出的。因此,再分析资料的降水场能够反映出目前模式物理过程导致的误差。本文以GPCP近三十年降水数据为观测依据,评估了NCEP/NCAR再分析资料(简称NCEP1)对全球季风区降水的描述能力。结果表明,NCEP1对气候态年平均降水以及季风模态的模拟效果较为理想,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均方根误差小于2mm/d。但NCEP1低估了弱降水和强降水的累积降水量,高估了5~12mm/d的中间强度降水的累积降水量。在全球八个子季风系统中,NCEP1模拟的夏季降水量多数比观测偏低,仅在西北太平洋和南非季风区比观测明显偏高。在变化趋势和年际变率上,NCEP1能很好再现观测中夏季平均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率,且在北半球好于南半球。NCEP1对季风强度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降水年循环的EOF第一模态)以及主要的年际变化(ARI)的模拟能力都很强,模拟的ARI与观测的相关系数接近1。利用MK(Mann-Kendall rank statistics)和T2N(Trend-to-Noise ratios)两种方法检验得到的NCEP1降水年循环的趋势显著性分布与观测基本一致。但在北非陆地季风区北部(南部)是减弱(增加)趋势,与观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全球季风 长期趋势 年际变率
下载PDF
Chinese Contribution to CMIP5:An Overview of Five Chinese Models' Performances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天军 陈晓龙 +7 位作者 董璐 吴波 满文敏 张丽霞 林壬萍 姚隽琛 宋丰飞 赵崇博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4年第4期481-509,共29页
An overview of Chinese contribution to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Phase 5 (CMIP5) is presented. The performances of five Chinese Climate/Earth System Model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CMIP5 pro ject are ass... An overview of Chinese contribution to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Phase 5 (CMIP5) is presented. The performances of five Chinese Climate/Earth System Model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CMIP5 pro ject are assessed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mean states, seasonal cycl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global monsoon,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20th-century historical climate simulation, climate change pro jection, and climate sensitivity. Both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models are evaluated. The models generally show reasonable performances in simulat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mean state, seasonal cycle, spatial patterns of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MJO) amplitude and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Potential Index (GPI), global monsoon precipitation pattern,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and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related SST anomalies. However,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models in simulating the time periods, amplitude, and phase locking of ENSO, PDO time periods, GPI magnitude, MJO propagation, magnitude of SST seasonal cycle, northwestern Pacific mon-soon and North American monsoon domains, as well as the skill of large-scale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model performances in simulating the time evolution and spatial pattern of the 20th-century global warming and the future change under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pro jection are compared to the multimodel ensemble of CMIP5 models. The model discrepancies in terms of climate sensitivity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Chinese models seasonal cycle MJO GPI ENSO PDO global monsoon Asian monsoon global warming climate sensitivity
原文传递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s1.1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的模拟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丽霞 周天军 +1 位作者 吴波 包庆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8-981,共14页
文中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新一代耦合气候模式Fgoals_s1.1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的模拟能力。通过与观测表层海温(SST)强迫的大气模式SAMIL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海气耦... 文中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新一代耦合气候模式Fgoals_s1.1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的模拟能力。通过与观测表层海温(SST)强迫的大气模式SAMIL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海气耦合过程对年循环模态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_s1.1能合理再现热带地区降水年循环模态的基本特征。Fgoals_s1.1模拟出了年平均降水场中的主要降水中心,但模拟的赤道和南太平洋降水偏多,而北太平洋降水则偏少。Fgoals_s1.1的季风模态降水呈现与观测一致的关于赤道反对称的特征,其模拟偏差大部分来自大气分量,尤其是在赤道外。Fgoals_s1.1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对春秋非对称模态模拟能力低于单独大气模式,这主要是由于耦合模式模拟的SST距平的年循环位相与观测相反。SST纬向梯度的位相偏差使得太平洋沃克环流和印度洋的反沃克环流在春季强于秋季,最终导致模拟的春秋非对称模态的偏差。Fgoals_s1.1模拟的季风区范围接近观测,存在的问题在于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季风区、东亚季风区都偏小。本文结果表明,大气模式偏差仅是Fgoals_s1.1在降水年循环模态模拟上的偏差的部分来源,改进模式模拟的SST,特别是赤道地区SST季节循环,是今后Fgoals_s1.1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降水年变化模态 全球季风
下载PDF
积云参数化方案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丽霞 周天军 +2 位作者 曾先锋 陈昊明 包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7-790,共14页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大气环流模式(SAMIL),采用Zhang-McFarlane(ZM)和Tiedtke(TDK)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讨论了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模拟...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大气环流模式(SAMIL),采用Zhang-McFarlane(ZM)和Tiedtke(TDK)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讨论了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均能合理再现热带降水年循环模态的基本分布特征。SAMIL两种对流方案中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春秋非对称模态偏差较大,印度季风以及北澳季风区季风模拟强度偏弱,西北太平洋季风以及非洲季风、美洲季风模态偏强。SAMIL两种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季风模态偏差主要来自于模式对北半球夏季西北太平洋降水的模拟。西北太平洋夏季,SAMIL两种参数化方案的对流层温度低层偏暖,高层偏冷,如此造成的对流不稳定是西北太平洋对流异常偏强,降水偏多的原因之一,同时模式中经向温度梯度模拟偏低,直接影响到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弱,是急流出口区右侧的西北太平洋对流异常的动力条件。两种参数化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ZM方案中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季风模态降水强于TDK方案,ZM方案低层比湿明显强于TDK方案与观测,是ZM方案夏季西北太平洋季风降水强于TDK方案与观测的重要因子之一。西北太平洋地区温度和湿度场的改进是SAMIL后续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云对流参数化 全球季风 降水年循环模态
下载PDF
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 被引量:10
8
作者 翦知湣 金海燕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1-227,共7页
20世纪气候演变研究的最大突破,在于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米兰柯维奇理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热带过程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研究进展,暴露了传统的轨道驱动理论存在着对低纬区和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估计不足的严重缺陷。... 20世纪气候演变研究的最大突破,在于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米兰柯维奇理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热带过程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研究进展,暴露了传统的轨道驱动理论存在着对低纬区和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估计不足的严重缺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拟以南海与西太平洋暖池的深海记录为依据,进行全球性对比和跨越地球圈层的探索,通过观测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合、地质记录与现代过程的结合,检验和论证大洋碳储库长周期变化机制的假说,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低纬过程如何通过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中的作用,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同时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演变理论 大洋碳循环 热带驱动 全球季风 西太平洋暖池
下载PDF
全球季风的多尺度演化 被引量:8
9
作者 郝青振 张人禾 +1 位作者 汪品先 王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9-699,共11页
作为中—低纬地区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季风的形成演化和未来变化趋势一直是古气候和现代气候研究的重要内容。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四专题"多尺度季风"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全球季风系统演化的规律和机理以及... 作为中—低纬地区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季风的形成演化和未来变化趋势一直是古气候和现代气候研究的重要内容。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四专题"多尺度季风"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全球季风系统演化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季风系统在地球系统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在季风变化的现代观测与地质重建、过去与现代季风的数值模拟、过去与现代季风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等方面开展了交流,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亚洲季风 古季风 季风模拟 多尺度演化
原文传递
FGOALS-g2模式模拟和预估的全球季风区极端降水及其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冬冬 周天军 +2 位作者 邹立维 张丽霞 陈晓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9-1072,共14页
利用LASG/IAP(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耦合模式FGOALS-g2,评估了其对全球季风区极端气候指标的模拟能力,并讨论了RCP8.5排放情景下21世纪季风区极端气候指标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 利用LASG/IAP(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耦合模式FGOALS-g2,评估了其对全球季风区极端气候指标的模拟能力,并讨论了RCP8.5排放情景下21世纪季风区极端气候指标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模式对季风区总降水和极端气候指标1997-2014年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空间分布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偏差主要表现在模式低估了亚洲季风强降水中心,低估了中雨(10-20mm d-1)和大雨(20-50 mm d-1)的频率而高估了暴雨(〉50 mm d-1)频率。在RCP8.5排放情景下,由于可降水量的增加,模式预估的全球季风区极端降水、降水总量和降水强度将持续增加。到2076-2095年,极端降水和降水强度在北美季风区增加最显著(约22%和17%),降水总量在澳大利亚增加最显著(约37%)。然而,FGOALS-g2对全球季风区平均的日降水量低于1 mm的连续最大天数(CDD)的预估变化不显著,这是由于预估的CDD在陆地季风区将增加,而在海洋季风区将减少。对各子季风区的分析显示,CDD在南美季风区变长最显著,达到30%,在澳洲季风区变短最显著,达到40%,这与两季风区日降水量低于1 mm的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变化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FGOALS-g2 模式 极端降水 极端气候
下载PDF
The Annual Modes of Tropical Precipitation Simulated by the LASG/IAP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 FGOALS_s1.1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丽霞 周天军 +1 位作者 吴波 包庆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0年第2期189-202,共14页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a 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FGOALS_s1.1 developed by LASG/IAP in simulating the annual modes of tropical precipitation.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air-sea coupling on t...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a 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FGOALS_s1.1 developed by LASG/IAP in simulating the annual modes of tropical precipitation.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air-sea coupling on the annual modes,the result of an off-line simul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component of FGOALS_s1.1,i.e.,LASG/IAP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SAMIL,is also analyzed.FGOALS_s1.1 can reasonably reproduc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Nonetheless,the coupled model shows overestimation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ropical South Pacific,and underestimation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northern equatorial Pacific.The monsoon mode simulated by FGOALS_s1.1 shows an equatorial anti-symmetric structure,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The bias of the coupled model in simulating monsoon mode resembles that of SAMIL,especially over the subtropics.The main deficiency of FGOALS_s1.1 is its failure in simulating the spring-fall asymmetric mode.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false phas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 annual cycle over the equatori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which leads to the bias of the Walker circulation over the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 anti-Walker circulation over the Indian Ocean in boreal spring and fall.In addition,the domains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monsoon and Indian monsoon simulated by the coupled model are smaller than the observation.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bias of the fully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 can only be partly attributed to the bias of the atmospheric component.The performance of FGOALS_s1.1 in simulating the annual cycle of equatorial SST deserves further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system model annual modes of precipitation global monsoon
原文传递
CAS FGOALS-f3-L Model Datasets for CMIP6 GMMIP Tier-1 and Tier-3 Experiments 被引量:6
12
作者 Bian HE Yimin LIU +11 位作者 Guoxiong WU Qing BAO Tianjun ZHOU Xiaofei WU Lei WANG Jiandong LI Xiaocong WANG Jinxiao LI Wenting HU Xiaoqi ZHANG Chen SHENG and Yiqiong T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8-28,共11页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Flexible Global Ocean Atmosphere Land System(FGOALS-f3-L)model datasets prepared for the sixth phase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Global Monsoons Model Interco...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Flexible Global Ocean Atmosphere Land System(FGOALS-f3-L)model datasets prepared for the sixth phase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Global Monsoons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GMMIP)Tier-1 and Tier-3 experiment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nd the model descriptions,experimental design and model outputs are demonstrated.There are three simulations in Tier-1,with different initial states,and five simulations in Tier-3,with different topographies or surface thermal status.Specifically,Tier-3 contains four orographic perturbation experiments that remove the Tibetan Iranian Plateau,East African and Arabian Peninsula highlands,Sierra Madre,and Andes,and one thermal perturbation experiment that removes the surface sensible heating over the Tibetan Iranian Plateau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at altitudes above 500 m.These datasets will contribute to CMIP6’s value as a benchmark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long-term and short-term trends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monsoon circulations and precipitation,an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ographic impact on the global monsoon system over high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monsoon CMIP6 GMMIP Tibetan Plateau orographic perturbation
下载PDF
全球季风槽 被引量:6
13
作者 钱维宏 汤帅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4-600,共7页
根据先前的研究总结出,全球有22个地形槽,其中只有3个行星尺度的季风槽和6个半岛尺度的季风槽。全球季风系统是由行星尺度季风槽和半岛尺度季风槽组成的。活动于热带北太平洋、热带北大西洋和热带南印度洋的赤道辐合带是太阳辐射随季节... 根据先前的研究总结出,全球有22个地形槽,其中只有3个行星尺度的季风槽和6个半岛尺度的季风槽。全球季风系统是由行星尺度季风槽和半岛尺度季风槽组成的。活动于热带北太平洋、热带北大西洋和热带南印度洋的赤道辐合带是太阳辐射随季节强迫下位置发生变化的行星尺度季风槽。半岛尺度季风槽起源于区域海陆地形和随季节变化的海陆热力对比和干湿(降水)转换。在北半球夏季,亚洲-西北太平洋地区受到4个半岛尺度季风槽和1个行星尺度季风槽的影响。其他2个半岛尺度的季风槽位于南非和印度尼西亚-西澳大利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槽 地形槽 全球季风 行星尺度 半岛尺度
下载PDF
Effect of Horizontal Resolution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Global Monsoon Annual Cycle in AGCMs 被引量:3
14
作者 Lixia ZHANG Tianjun ZHOU +2 位作者 Nicholas P.KLINGAMAN Peili WU Malcolm ROBERT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07-124,共18页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global monsoon annual cycle to horizontal resolution is compared in three AGCMs: the Met Office Unified Model-Global Atmosphere 3.0; th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global monsoon annual cycle to horizontal resolution is compared in three AGCMs: the Met Office Unified Model-Global Atmosphere 3.0; th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AGCM3; and the Global High Resolution AGCM from the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 For each model, we use two horizon- tal resolution configurations for the period 1998-2008. Increasing resolution consistently improves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and low-level circulation of the annual mean and the first two annual cycle modes, as measured by the pattern correla- tion coefficient and equitable threat score. Improvements in simulating the summer monsoon onset and withdrawal are region-dependent. No consistent response to resolution is found in simulating summer monsoon retreat. Regionally, in- creased resolution reduces the positive bias in simulated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the two annual-cycle modes over the West African monsoon and Northwestern Pacific monsoon. An overestimation of the solstitial mode and an underestimation of the equinoctial asymmetric mode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xe reduced in all high-resolution configurations. Systematic errors exist in lower-resolution models for simulating the onset and withdrawal of the summer monsoon. Higher resolution models consistently improve the early summer monsoon onset over East Asia and West Africa, but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responses over the Indian monsoon region, where biases differ across the three low-resolution AGCM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a multi-model comparison when examining the added value of resolu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model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s for simulation of the Indian monso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monsoon high resolution modeling monsoon annual cycle AMIP
下载PDF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版本比较和海气耦合过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星 周天军 +2 位作者 张文霞 左萌 张丽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0-486,共17页
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水汽收支诊断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进行了系统评估,给出其较之前版本FGOALS-g2的优缺点,并通过与其大气分量模式GAMIL结果的比较,讨论了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结果... 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水汽收支诊断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进行了系统评估,给出其较之前版本FGOALS-g2的优缺点,并通过与其大气分量模式GAMIL结果的比较,讨论了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g3能合理再现全球季风气候态的基本特征,包括年平均、年循环模态、季风降水强度和季风区范围等,但模式低估陆地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高估海洋平均降水,模拟的热带地区春秋非对称模态偏强。研究指出FGOALS-g3模拟的陆地季风区范围偏小,这与模式模拟的夏季水汽垂直平流(尤其是热力项)偏小有关。年际变率上,FGOALS-g3能再现El Niño年全球季风降水偏少的整体特征,其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季风区的降水异常存在一定偏差,例如其模拟的El Niño年西非季风区降水偏多和西南印度洋的偶极子型降水异常,均与观测分布不一致,且模式中西北太平洋季风区降水较观测偏多。这是由于El Niño年,模式中西非高层无弱辐合中心,且海洋性大陆较观测偏暖,对流中心西移。相较于FGOALS-g2,FGOALS-g3对环流、季风降水的年际变率和季风–ENSO关系的模拟有改善。比较耦合和非耦合模拟结果,耦合模式的偏差大多源自大气模式本身,海气耦合过程部分提高了对亚澳季风区和热带印度洋的降水和环流的模拟,但耦合过程引起的海温偏差增强了气候态上印度半岛的干偏差和热带印度洋的湿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FGOALS-g2模式 FGOALS-g3模式 海气耦合
下载PDF
ENSEMBLES耦合模式对全球陆地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年代际预测能力评估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丽霞 张文霞 +1 位作者 周天军 吴波 《地球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9,共11页
全球季风区降水对当地社会经济、全球大尺度环流及能量循环至关重要。采用欧洲联盟ENSEMBLES计划Stream 2的年代际回报试验,评估了其对1960—2015年全球陆地季风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回报能力,并探讨了北半球陆地季风区夏季(NHSM)降水... 全球季风区降水对当地社会经济、全球大尺度环流及能量循环至关重要。采用欧洲联盟ENSEMBLES计划Stream 2的年代际回报试验,评估了其对1960—2015年全球陆地季风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回报能力,并探讨了北半球陆地季风区夏季(NHSM)降水年代际变化可预报性的可能来源。分析发现ENSEMBLES对全球及南球陆地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回报技巧不高,但其对NHSM降水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能合理回报出观测中NHSM降水在1960年至1970s末期的减弱趋势和1990s之后的增强趋势,其缺陷在于模式中NHSM降水最小值出现在1970s末期,较之观测提前了近10年,未能回报出1980s中期至1990s初期NHSM的干旱期。mega-ENSO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是影响NHSM降水年代际变化的2个重要驱动因子。分析发现模式回报的NHSM降水与mega-ENSO、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的正相关明显大于观测,能合理再现2个指数在1960年至1970s末期和1990s后的变化趋势,是模式对这2个时段内NHSM降水回报技巧的重要来源。虽然ENSEMBLES对AMO的年代际变化具有较高的回报能力(与观测的最大相关系数高达0.85),但是对mega-ENSO的回报技巧较弱,进而限制了模式1980s中期至1990s初NHSM的年代际预报技巧。因此,提高模式对mega-ENSO的预报能力,是提升NHSM降水年代际预报水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年代际预测 可预报性 耦合模式
原文传递
全球各主要季风区湿季和干季降雨变化趋势、变率和偏度特征的对比
17
作者 骆鉴洲 翁锦文 +1 位作者 骆蔚健 王磊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对比了1979—2020年全球8个主要季风区湿季和干季降雨的长期变化趋势、变率和偏度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在长期变化趋势方面,东亚、西北太平洋和北非季风的湿季降雨以及印度季风的干季降雨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北美和南美季风的干季... 对比了1979—2020年全球8个主要季风区湿季和干季降雨的长期变化趋势、变率和偏度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在长期变化趋势方面,东亚、西北太平洋和北非季风的湿季降雨以及印度季风的干季降雨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北美和南美季风的干季降雨和南美季风的湿季降雨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东亚和北非季风(南美季风)的湿季—干季降雨差值呈现显著的增加(下降)趋势。(2)在变率方面,北美和北非季风湿季和干季降雨的方差在2000—2020年(P2时期)要小于1979—1999年(P1时期);南非和澳洲季风湿季和干季降雨的方差在P2时期要大于P1时期;东亚、西北太平洋和南美季风降雨方差的变化在湿季和干季存在不一致性,湿季(干季)降雨的方差在P2时期增加(减小)。(3)在偏度方面,东亚、印度、澳洲和南非季风干季降雨和东亚季风湿季降雨的偏度值在P2时期增加;而西北太平洋季风干季降雨和北非季风湿季降雨的偏度值在P2时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季风降雨 变化趋势 偏度 方差
下载PDF
全球各主要季风年际变化主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差异的对比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旭钢 陈柏洋 +2 位作者 吴敏敏 骆鉴洲 王磊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131-133,136,共4页
季风降雨的变异和异常会对农业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了季风的变异规律可以为农业活动提供有益的信息。对比全球各主要季风年际变化主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主周期由20世纪90年... 季风降雨的变异和异常会对农业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了季风的变异规律可以为农业活动提供有益的信息。对比全球各主要季风年际变化主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主周期由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准4年周期为主,转变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准2年周期为主。相反,印度夏季风由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准2年周期为主转变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准4年周期为主。南非夏季风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准4年周期的显著增强,与之相反的,澳洲夏季风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准4年周期的显著减弱。与全球其他季风相比较,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年际变化主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的变异特征与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年际变化主周期的变异特征一致。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跨洋盆相互作用的增强可能是引起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准2年周期变化显著增强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主周期 年代际变异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 准2年周期变化
下载PDF
解读过去、预告未来:IODP气候与海洋变化钻探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翦知湣 党皓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67-1276,共10页
2013年启动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针对当前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升高和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现状,提出全球气候对CO2增高的响应、冰盖和海平面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中—低纬水文循环的变化机制以及海洋碳化学体系的缓冲能力等4个科学挑... 2013年启动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针对当前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升高和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现状,提出全球气候对CO2增高的响应、冰盖和海平面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中—低纬水文循环的变化机制以及海洋碳化学体系的缓冲能力等4个科学挑战。截至2017年8月已经完成的8个IODP气候变化主题航次聚焦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区域的季风过程和西太平洋暖池的新生代演变,着重探索轨道—千年尺度上亚洲季风系统的变化特征和主导机制,以及构造时间尺度上亚洲季风与青藏高原隆升和剥蚀的动力联系。未来2年IODP将瞄准南半球高纬的冰盖、海冰、洋流和碳循环等气候因子,重点考察新生代西南极冰盖和海冰变化、白垩纪和古近纪南大洋的海洋环流和碳循环等。因此,IODP旨在深入探索以亚洲季风和西太平洋暖池为代表的热带海洋气候过程和以西南极冰盖为代表的高纬气候因子在多种时间尺度上的演变,为认识当前气候变化、预测未来气候趋势提供自然变化的科学依据。中国的优势在于全球季风概念和热带驱动假说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巽他陆架的气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 气候变化 全球季风 西太平洋暖池
原文传递
全球春-秋季风降水的年际变化主模态时空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岭 黄菲 +1 位作者 许士斌 王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8,共8页
本文用季风区降水的年较差来表征季风的强度,对全球季风的春-秋季风降水强度年际变化的主模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春-秋季风降水强度的年际变化主要体现在前两个模态的时空变化中,累积方差贡献为19.4%。第一模态为热带太平洋模态,体... 本文用季风区降水的年较差来表征季风的强度,对全球季风的春-秋季风降水强度年际变化的主模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春-秋季风降水强度的年际变化主要体现在前两个模态的时空变化中,累积方差贡献为19.4%。第一模态为热带太平洋模态,体现了热带太平洋上的季风降水特征,这一模态主要受到ENSO事件的影响,特别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年对应着春季衰减的厄尔尼诺型海表温度异常和秋季发展的拉尼娜型海表温度异常,进而导致热带太平洋上出现较强的春-秋季风降水的反差。第二模态为热带大西洋模态,主要体现了热带大西洋上的季风降水特征,这一模态主要受到大西洋Nino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春-秋季风降水 EOF ENSO 大西洋Nin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