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7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营商环境视阈下放管服改革的逻辑与推进路径--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分析 被引量:215
1
作者 宋林霖 何成祥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共6页
在放管服改革进程中,引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是中国政府提升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和精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目标的确立,是放管服改革进入2.0时代的标志。以此分界,改革的核心特征,已经从重视对政府审批事项"... 在放管服改革进程中,引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是中国政府提升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和精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目标的确立,是放管服改革进入2.0时代的标志。以此分界,改革的核心特征,已经从重视对政府审批事项"量"的控制,转变为重视企业经营活动软环境"质"的提升;从强调政府自身革命的主体视角,转变为服务市场的客体视角;从强调政府与企业的单维度关系,转变为政府与能源供应者、金融机构、司法机关、社会组织之间的多维度关系。虽然两个阶段改革的终极目标同样是"公众获得感",但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为放管服改革如何增强公众获得感,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方法与制度工具。本文以分析招商环境至营商环境的概念演变过程为逻辑起点,参照世界银行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标典型国家优良营商环境。研究认为中国政府应继续深化信用体系、保护投资者、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便利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突出中央层面战略设计对国际治理规则与地方政府创新的回应性,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和基础实践工作的系统集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政府职能转变 放管服改革 国家治理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兼论“一带一路”的互通观念 被引量:137
2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0,共16页
当前,世界正在兴起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进入经济全球化3.0时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1.0时代国运衰落,在经济全球化2.0时代寻求复兴,必将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占据重要国际地位,发挥影响全球的大国作用。全球化利益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现... 当前,世界正在兴起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进入经济全球化3.0时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1.0时代国运衰落,在经济全球化2.0时代寻求复兴,必将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占据重要国际地位,发挥影响全球的大国作用。全球化利益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现实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技术状况和基础设施条件、地缘利益格局和市场势力结构、国际制度安排即全球治理结构等。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国际竞争的本质是"善治",而不是武力和霸权。最重要的是成为充满创新活力国度,从而体现出经济体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创造力。所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的地位将取决于如何从曾经的"高增长引领世界经济"转变为未来的"善治与活力引领世界经济"。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世界各类经济体的利益处于相互渗透、绞合和混血的状态,虽然矛盾难以避免,但更具包容性和均势性的全球发展,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尤其是对于利益边界扩展至全球的世界大国,维护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均势同各自的国家利益相一致。所以,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和矛盾冲突难以避免的经济全球化3.0时代,深度的结构性变化使得世界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利益相互交叉重合,"共生"、"寄生"关系日趋深化,在客观上向着"利益共同体"的方向演变,有可能成为具有比以往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更加和平(较少依赖军事霸权)的竞争方式和融通秩序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工业革命 “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被引量:133
3
作者 朱晶 臧星月 李天祥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1,共20页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交汇之际,全球粮食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不仅会对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保障与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冲...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交汇之际,全球粮食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不仅会对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保障与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本文聚焦分析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领域双循环的战略定位和相互关系,并在研判国家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内外部主要风险点和压力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发展格局下,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在于畅通粮食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该进就得进"和"该保必须保"双目标的协调统一,推动双循环"内外统筹,协调互促"。围绕粮食安全领域连通国际循环中的可能"断点"、治理国内循环中的内在"压力点"、抵御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潜在"冲击点",增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定力可着重从五个方面发力:一要转型粮食安全保障既有思维,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动力;二要筑牢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能力基础,激发国内循环运行活力;三要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外部粮源供应体系,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四要升级既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化解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冲击压力;五要健全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双循环 风险防范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论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与全球治理变革方向 被引量:129
4
作者 谢伏瞻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3,共10页
当前,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处于由导入期向拓展期转变的关键阶段。新工业革命在为全球经济增长构筑新动力、促进包容性发展和提升人类社会福祉的同时,也将重塑国家间竞争格局,为后发国家的竞争与赶超... 当前,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处于由导入期向拓展期转变的关键阶段。新工业革命在为全球经济增长构筑新动力、促进包容性发展和提升人类社会福祉的同时,也将重塑国家间竞争格局,为后发国家的竞争与赶超提供窗口期。面对新工业革命的冲击,只有坚持开放和多边主义,以多边规则基于公平对等原则进行约束和引导,各国才能共享工业革命的红利,有效应对工业革命的挑战。这决定了未来全球治理变革的主流方向和主导逻辑必然是多边主义,而不是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诸如WTO等现有多边组织的改革,必须在坚持多边主义原则的前提下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业革命 全球治理 多边主义 WTO改革
原文传递
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起点 被引量:121
5
作者 巢清尘 张永香 +1 位作者 高翔 王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7,共7页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历时4年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达成了以《巴黎协定》(简称《协定》)为核心的一系列决定。《协定》确立了一种全缔约方参与,以"自主贡献+审评"为中心,全面涉及减缓、适应及其支持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模...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历时4年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达成了以《巴黎协定》(简称《协定》)为核心的一系列决定。《协定》确立了一种全缔约方参与,以"自主贡献+审评"为中心,全面涉及减缓、适应及其支持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模式。这一模式在继承《公约》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责任,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充分动员所有缔约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协定》还鼓励除缔约方外的其他主体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鼓励市场和非市场机制的加入,动员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在制度安排上,《协定》体现了激励、透明、非对抗、非惩罚性的特点。《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递出全球推动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信号。然而由于《协定》全面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在未来的遵约细节和实施落实方面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发展中大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析 被引量:106
6
作者 吴志成 吴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3,155-156,共30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而且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外交理念和全球...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而且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外交理念和全球政治理论的精华,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核心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广泛的全球共识、深厚的价值基础、重大的价值超越和深刻的哲学意涵等特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共商共建共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整体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普遍安全、促进全球发展与生态治理、加强世界文化交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重要智慧,不仅赋予国际关系和人类文明进步鲜明的中国特色,更使得中国占据了世界秩序变革的道义高点。其必将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伟大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新型国际关系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模式变迁制度逻辑与重构路径 被引量:89
7
作者 王明国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73,157-158,共27页
互联网及互联网治理是全球治理中的新兴领域。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制度与组织正处于转型之中。通过梳理互联网领域的模式变迁与制度动力,窥探治理行为的基本逻辑,能够洞悉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制度建设动向。同时,重新审视和辨析"棱镜... 互联网及互联网治理是全球治理中的新兴领域。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制度与组织正处于转型之中。通过梳理互联网领域的模式变迁与制度动力,窥探治理行为的基本逻辑,能够洞悉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制度建设动向。同时,重新审视和辨析"棱镜门"事件后美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制度战略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全球互联网治理制度重构的可能路径。互联网全球治理制度的重构应该从观念层面、法律层面和具体组织层面进行综合性的整体治理。其中,观念层面是基础,直接决定了互联网治理的法律制度和组织制度。互联网领域的公约与条约则是重要的法律保障,而政府间国际组织则具体负责治理实践的开展。中国要从互联网大国转变为互联网强国,成为互联网治理中的重要一极,就需要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制度建设,并未雨绸缪地全面思考互联网治理制度重构战略,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治理 网络主权 网络组织 网络安全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从规则视角看美国重构国际秩序的战略调整 被引量:87
8
作者 高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1-97,158-159,共17页
作者从运用规则的战略视角,分析了当前美国重构国际秩序的思路调整。相对实力的衰落使美国继续通过开放、多边的国际规则网络维系霸权地位面临国内外双重阻碍,美国因此重新调整运用国际规则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美国看待国际规则的性质... 作者从运用规则的战略视角,分析了当前美国重构国际秩序的思路调整。相对实力的衰落使美国继续通过开放、多边的国际规则网络维系霸权地位面临国内外双重阻碍,美国因此重新调整运用国际规则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美国看待国际规则的性质,从注重追求相对经济收益的正和博弈,逐渐向以权力竞争和巩固相对国际影响力为目标的零和博弈变化。在相应的策略调整上,美国在核心领域主导国际组织和规则的主要形式将由"全球模式"转型为"俱乐部模式",成员参与方式则由基于多元化的鼓励加入转变为根据美国的需求有条件准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是美国重塑国际秩序的两个重要规则网络。前者试图重构地区结构性关系,阻碍中国将上升的实力转化为对地区秩序的影响力;后者旨在重新制定向需求方市场倾斜的国际经济规则,使发达国家集团能够继续维持对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美国国际规则战略和全球布局的调整使中国逐渐从西方规则体系的"鼓励融入者"转变为钳制对象。中国应更多在双边层次上主动作为,打破美国通过多边机制垄断国际交易渠道以孤立中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规则 战略调整 全球治理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原文传递
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被引量:71
9
作者 郁建兴 刘大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3,共9页
治理,包括全球治理的兴起,是人类探求良好公共生活和政治秩序持久努力的延续,它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绝对主权的消解。通过审慎地分析治理与民主、官僚制等政治学传统话语的复杂关系,以及全球治理和地方治理两个分支,可以看到治理理论体... 治理,包括全球治理的兴起,是人类探求良好公共生活和政治秩序持久努力的延续,它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绝对主权的消解。通过审慎地分析治理与民主、官僚制等政治学传统话语的复杂关系,以及全球治理和地方治理两个分支,可以看到治理理论体现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某种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 治理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民主 官僚制 全球治理
下载PDF
语言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83
10
作者 李宇明 《外语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0,共9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参与全球治理需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第一,掌握全世界200多种重要的语言,与世界人民"通事"和"通心"。第二,构建话语体系,获取国际话语权。第三,直面语言冲突、语言濒危、一语独大、信息边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参与全球治理需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第一,掌握全世界200多种重要的语言,与世界人民"通事"和"通心"。第二,构建话语体系,获取国际话语权。第三,直面语言冲突、语言濒危、一语独大、信息边缘化等全球语言生活治理问题,推进语言智能的国际发展和语言资源的全球共建共享。为发挥语言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必须加强语言学学科建设,倡导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向话语研究,制定科学的国家语言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话语权 全球语言生活 国家语言能力
原文传递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塑造与提升路径——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为例 被引量:82
11
作者 孙吉胜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43,156,共26页
国际话语权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际话语权的自然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塑造和提升需要多维设计和努力。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当前中国形成了对自身国际话语权处于弱势的认知,这... 国际话语权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际话语权的自然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塑造和提升需要多维设计和努力。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当前中国形成了对自身国际话语权处于弱势的认知,这影响了中国追求国际话语权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重视国际话语权,在外交实践方面通过不同路径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如提高话语存在、改变语言风格、扩大制度性权力、创新外交实践等。未来中国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还需要更多实质性努力,如加强整体战略布局、提升各领域制度性话语权、完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外交主导话语向世界话语转变、建立国际话语权提升措施评估机制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继续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在国际层面减少不必要的质疑、担忧、疑虑甚至摩擦,为未来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话语环境,获得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话语权 中国外交 制度性权力 全球治理 外交实践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数据安全治理与中国策略 被引量:80
12
作者 阙天舒 王子玥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54,158,共26页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来,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风险与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交织叠加,各国围绕数据安全治理规则博弈呈现加剧态势,引发全球数据安全治理问题。各国际行为体虽然已经意识到数据安全治理的重要性,但对全球数据安全治理并未形成统...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来,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风险与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交织叠加,各国围绕数据安全治理规则博弈呈现加剧态势,引发全球数据安全治理问题。各国际行为体虽然已经意识到数据安全治理的重要性,但对全球数据安全治理并未形成统一的治理框架。全球数据安全治理仅仅由单边、双边和多边框架以及贸易规则拼凑而成,相关治理议题在公民个人、社会、经济以及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相继涌现。多领域多维度的数据安全问题难免造成治理主体利益诉求的差异,也导致全球数据安全治理出现了规则碎片化、机制效用不足、治理乏力等问题。与此同时,个别国家的数据霸权主义行为更是使得国际行为体难以凝聚共识,全球数据安全治理步履蹒跚,重视和加强对全球数据安全问题的治理迫在眉睫。中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的相关议题,由于中国在数据治理领域起步较晚,仍存在立法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国际合作不足、治理乏力等问题。中国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影响数据安全的各种重大风险因素,准确把握全球数据安全趋势,进一步优化中国在全球数据安全治理中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全球治理 国家安全 个人数据保护 跨境数据流动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制度基础 被引量:76
13
作者 王明国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90,126,共14页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中长期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如能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为具体的国际制度与组织,不仅有助于减轻"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面临...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中长期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如能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为具体的国际制度与组织,不仅有助于减轻"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打破美国施加的制度羁绊,进而推进全球治理结构的完善。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中国尚未形成自己明确系统的地区制度观和全球制度观。为此,从国际制度的特征和行为逻辑出发,提出国际制度战略的一般框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带一路"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并以现有"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导,推动现有制度改革和新制度建立。总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理念指导,系统构建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制度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制度 全球治理 中国战略 制度建设
原文传递
规则内化与规则外溢——中美参与全球治理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61
14
作者 徐秀军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2-83,共22页
全球治理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治理。在全球治理领域,国家之间的博弈日益表现为规则制定权的竞争。基于综合实力的不同,霸权国家与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也制约了实力变动后国家的全球治理政策的调整空间。由于... 全球治理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治理。在全球治理领域,国家之间的博弈日益表现为规则制定权的竞争。基于综合实力的不同,霸权国家与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也制约了实力变动后国家的全球治理政策的调整空间。由于实力的相对衰落,美国长期以来对全球治理的规则外溢型参与的难度日益加大。新的形势下,美国需要调整其参与全球治理的内顾倾向,回归平等协作的全球治理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美国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规则外溢型参与的路径,美国在相当长的时期仍将延续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逆势行动。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单纯通过规则内化参与全球治理的约束作用日益凸显,推动全球治理规则体系改革和引领新规则建立便成为自然而然的追求。这一过程也将十分漫长,它不仅取决于自身实力的持续提升,还要受到既有规则巨大惯性的阻碍。这意味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规则上的"制定—接受"关系开始发生转变,全球治理将由此进入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与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内化 规则外溢 全球化 全球治理 规则治理
原文传递
跨境数据流动的全球治理——进展、趋势与中国路径 被引量:59
15
作者 刘宏松 程海烨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6期65-88,148,149,共26页
跨境数据流动领域并未形成全球性规制体系。国际机制因缺乏效力、难以平衡良好的数据保护和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无法保持自身独立性等问题,并未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当前,跨境数据流动治理主要在欧盟和美国两个独立法域内实施,但美国和... 跨境数据流动领域并未形成全球性规制体系。国际机制因缺乏效力、难以平衡良好的数据保护和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无法保持自身独立性等问题,并未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当前,跨境数据流动治理主要在欧盟和美国两个独立法域内实施,但美国和欧洲在价值理念和规制模式上的根本性差异、数字化企业竞争,在隐私保护、境外管辖权和数字服务税等问题上产生了难以弥合的分歧。在此情形下,跨境数据流动的全球治理呈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规制多极化和规制标准的俱乐部化,二是美欧将继续争夺跨境数据流动规制的主导权。作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中国同美国和欧盟一样,也是跨境数据流动议题领域的一个重要行为体。面对上述发展趋势,中国正加快参与跨境数据流动的全球治理步伐。目前,中国可通过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跨境隐私规制体系、与《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的实施方欧盟进行规制协调、将中国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体系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三条路径,积极参与跨境数据流动的全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数据流动 数据保护 数字经济 全球治理 中国路径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 被引量:57
16
作者 蔡拓 陈志敏 +3 位作者 吴志成 刘雪莲 姚璐 刘贞晔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4,共11页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治理”(governance)日益渗透到人类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成为最富时代感的词汇之一。在与全球化、全球问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政府改革等概念联手后,“治理”更是获得了毋庸置疑的理论地位。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人类命运 全球治理 当代中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共同体 考量 实践活动
原文传递
制度型开放: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路径 被引量:53
17
作者 刘彬 陈伟光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77,157,158,共18页
制度型开放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改革的制度路径。制度型开放是不断深化和升级的过程,在早期制度型开放过程中,我国通过制度学习,主动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我国在具体领域供给一定的国际制度... 制度型开放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改革的制度路径。制度型开放是不断深化和升级的过程,在早期制度型开放过程中,我国通过制度学习,主动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我国在具体领域供给一定的国际制度,促进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我国国际制度供给与原有制度形成国际制度竞争的局面,引发霸权国的制度挤压;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我国通过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利用国内市场资源优势,深化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由此可见,在未来中美长期制度竞争过程中,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将呈现复杂化趋势,我国需要实行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强调制度改革和兼容性的同时,在各项具体制度和机制中进行广泛竞争与合作;同时,在构成性原则层面坚持底线,并保持制度互鉴的开放性,提供更加包容普惠、有效治理、公平正义的制度,做好区域制度的持续性供给,提升我国的制度性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全球治理 全球经济治理 制度路径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 被引量:55
18
作者 徐宏 《国际法研究》 2018年第5期3-14,共12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富含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底蕴,体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国际法治的责任担当,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富含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底蕴,体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国际法治的责任担当,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国际法内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当代国际法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在国际法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中国是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树立国际法意识,强化国际法能力,推动这一思想向国际共识、国际规则和制度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国际法治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全球善智与全球合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未来 被引量:52
19
作者 高奇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48,155-156,共27页
当前,由主权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存在霸权逻辑和冲突逻辑两大核心特征。首先,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中的应用并不会自然地消解霸权逻辑。在智能革命中,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利用霸权战略维持其技术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尽管会在某些领域得到... 当前,由主权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存在霸权逻辑和冲突逻辑两大核心特征。首先,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中的应用并不会自然地消解霸权逻辑。在智能革命中,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利用霸权战略维持其技术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尽管会在某些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赋能,但也面临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的风险。在涉及人工智能的国际观念结构中,西方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善智意味着主要国家在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的发展问题上形成全球性共识,通过一种全球协商机制对智能化的发展进行节奏调节,将可解释的、安全的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通过智能化来推动发展中国家解决其历史性难题。其次,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中的应用也很难直接削弱冲突逻辑。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助于人们增进了解,但在短期内频繁的直接接触则可能会诱发新的冲突。人工智能技术会帮助流动中的人们了解他国文化,但是因全球性失业问题加剧的反移民浪潮不利于人口的全球性自由流动。基于此,全球合智要求全球社会在人机合智、多国合智和多行为体合智等方面形成合力。全球善智和全球合智应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中的目标性价值和过程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善智 全球合智 人工智能 全球治理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国崛起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被引量:53
20
作者 卢伟 李大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9,共9页
"一带一路"作为一个高层次、全方位的宏大战略,描绘出了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从区域性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战略路线图。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就必须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格局、地缘政治格局、国际分工格局、全球贸易格局... "一带一路"作为一个高层次、全方位的宏大战略,描绘出了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从区域性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战略路线图。我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就必须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格局、地缘政治格局、国际分工格局、全球贸易格局、国际金融格局和能源资源控制格局中的地位。本研究在总结我国面临的六大维度全球格局的基础上,辨析了以提升我国在六大维度全球格局中的位势为导向的"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总结了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风险和问题,提出了基于目标导向的、近中期差别化建设"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大国崛起 六大经济走廊 全球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