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入路在3D打印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闵理
李隆卿
+9 位作者
虎鑫
张瑀琦
王杰
卢敏勋
周勇
张闻力
罗翼
唐凡
段宏
屠重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6-803,共8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术中,采用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modified Gibs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ilioinguinal,MGMII)入路的手术技巧,评估该手术入路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总结早...
目的探讨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术中,采用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modified Gibs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ilioinguinal,MGMII)入路的手术技巧,评估该手术入路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总结早期手术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3月,对7例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MGMII入路行肿瘤切除+3D打印半骨盆置换术。男6例,女1例;年龄23~68岁,平均43.7岁。软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骨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2例、转移性肝细胞癌1例。4例原发恶性肿瘤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病程6~12个月,平均9.5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HHS)为(82.1±1.4)分,美国肌肉骨肿瘤学会(MSTS)评分为(21.4±1.1)分。影像学检查肿瘤大小为5.1~9.1 cm,平均6.9 c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输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病理检查根据R分类标准确认肿瘤残留情况;影像学复查测量双侧下肢长度及髋臼高度、偏心距、外展角、前倾角,评估骨整合情况;测量双侧外展肌肌力,采用MSTS评分和HH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60 min,平均280.0 min;术中失血量1300~2500 mL,平均1785.7 mL;术后输血量为0~11 U,平均6.1 U。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患者在截骨导板辅助下获得R0切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48个月,平均41.3个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复查示7例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患侧双下肢长度以及髋臼高度、偏心距、外展角、前倾角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解剖重建要求。术后3个月,患侧与健侧外展肌肌力比值为68.29%±7.41%,术后12个月为89.8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2,P=0.000)。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及HHS评分分别为(27.3±0.8)、(96.6±1.4)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均能无辅助下行走。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3D打印假体
gibson
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半骨盆重建
原文传递
改良Gibson入路治疗髋臼骨折
被引量:
7
2
作者
穆卫东
王先泉
+1 位作者
张进禄
周东生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 :针对Kocher Langenbeck入路的缺点设计改良Gibson入路 ,并探讨改良Gibson入路的优点。方法 :1994年 6月 - 1999年 2月使用Kocher Langenbeck入路治疗 36例髋臼骨折。1999年 3月 - 2 0 0 3年 12月使用改良Gibson入路治疗 32例髋臼...
目的 :针对Kocher Langenbeck入路的缺点设计改良Gibson入路 ,并探讨改良Gibson入路的优点。方法 :1994年 6月 - 1999年 2月使用Kocher Langenbeck入路治疗 36例髋臼骨折。1999年 3月 - 2 0 0 3年 12月使用改良Gibson入路治疗 32例髋臼骨折。结果 :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达到解剖复位 2 9例 ,复位欠佳 4例 ,不满意复位 3例 ;改良Gibson入路组达到解剖复位 2 8例 ,复位欠佳 3例 ,不满意复位 1例。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改良Gibson入路组的骨折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30例 ,可3例 ,差 3例 ;改良Gibson入路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2 9例 ,可 2例 ,差 1例。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改良Gibson入路组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 结论 :与Kocher Langenbeck入路相比 ,改良Gibson入路具有显露充分、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复位质量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可以替代Kocher Langenbeck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治疗
改良
解剖复位
髋臼骨折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不满意
差异
表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性关节炎疗效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影响
3
作者
贾清云
程瑞娟
+1 位作者
刘彩霞
马红娜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10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采用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髋关节OA患者96例,按采用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48例应用标准后外...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采用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髋关节OA患者96例,按采用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48例应用标准后外侧Gibson入路关节置换术,研究组48例应用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各指标、髋关节功能、炎性因子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明显上升,研究组术后1个月评分(90.08±3.54)分,高于对照组的(86.84±3.48)分(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94.72±4.53)分,与对照组(93.17±4.39)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7.97±0.36)c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25±0.47)cm(P<0.05),两组术中的失血量及手术时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RP、IL-6水平比较无意义(P>0.05),术后1 d和3 d均有上升,但研究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THR能明显改善OA患者髋关节功能,缩短切口的长度,缓解应激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后外侧
gibson
入路
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改良Gibson入路治疗难复性PipkinⅡ型骨折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一
田晓滨
+2 位作者
韩伟
李波
孙立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11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Gibson入路治疗难复性PipkinⅡ型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7例PipkinⅡ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失败后采用改良Gibson入路手术治疗。结果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7个月,平均36个月,按Epstein评定标准:...
目的探讨改良Gibson入路治疗难复性PipkinⅡ型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7例PipkinⅡ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失败后采用改良Gibson入路手术治疗。结果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7个月,平均36个月,按Epstein评定标准:优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83.3%。结论改良Gibson入路对股骨头的血供损害小,术中操作简便,结合合理的内固定能有效地治疗难复性PipkinⅡ型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gibson
入路
PipkinⅡ型骨折
股骨头血供
复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峰
陆浩
周昊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吉布森(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空心...
目的:探讨吉布森(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更大,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性股骨颈骨折
老年
吉布森后外侧入路
关节置换
空心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入路在3D打印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闵理
李隆卿
虎鑫
张瑀琦
王杰
卢敏勋
周勇
张闻力
罗翼
唐凡
段宏
屠重棋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骨科研究所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6-803,共8页
基金
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8122计划”基金(20GZ30301)
成都市科技局创新项目(2017-CY02-00032-GX)
+2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M70234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1SCU1201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职博士后研发基金(20HXBH136)。
文摘
目的探讨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术中,采用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modified Gibs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ilioinguinal,MGMII)入路的手术技巧,评估该手术入路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总结早期手术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3月,对7例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MGMII入路行肿瘤切除+3D打印半骨盆置换术。男6例,女1例;年龄23~68岁,平均43.7岁。软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骨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2例、转移性肝细胞癌1例。4例原发恶性肿瘤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病程6~12个月,平均9.5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HHS)为(82.1±1.4)分,美国肌肉骨肿瘤学会(MSTS)评分为(21.4±1.1)分。影像学检查肿瘤大小为5.1~9.1 cm,平均6.9 c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输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病理检查根据R分类标准确认肿瘤残留情况;影像学复查测量双侧下肢长度及髋臼高度、偏心距、外展角、前倾角,评估骨整合情况;测量双侧外展肌肌力,采用MSTS评分和HH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60 min,平均280.0 min;术中失血量1300~2500 mL,平均1785.7 mL;术后输血量为0~11 U,平均6.1 U。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患者在截骨导板辅助下获得R0切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48个月,平均41.3个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复查示7例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患侧双下肢长度以及髋臼高度、偏心距、外展角、前倾角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解剖重建要求。术后3个月,患侧与健侧外展肌肌力比值为68.29%±7.41%,术后12个月为89.8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2,P=0.000)。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及HHS评分分别为(27.3±0.8)、(96.6±1.4)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均能无辅助下行走。随�
关键词
骨盆肿瘤
3D打印假体
gibson
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半骨盆重建
Keywords
Pelvic
tum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prosthesis
gibson
approach
ilioinguinal
approach
hemipelvic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738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改良Gibson入路治疗髋臼骨折
被引量:
7
2
作者
穆卫东
王先泉
张进禄
周东生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医院骨科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
出处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2期78-80,共3页
文摘
目的 :针对Kocher Langenbeck入路的缺点设计改良Gibson入路 ,并探讨改良Gibson入路的优点。方法 :1994年 6月 - 1999年 2月使用Kocher Langenbeck入路治疗 36例髋臼骨折。1999年 3月 - 2 0 0 3年 12月使用改良Gibson入路治疗 32例髋臼骨折。结果 :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达到解剖复位 2 9例 ,复位欠佳 4例 ,不满意复位 3例 ;改良Gibson入路组达到解剖复位 2 8例 ,复位欠佳 3例 ,不满意复位 1例。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改良Gibson入路组的骨折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30例 ,可3例 ,差 3例 ;改良Gibson入路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2 9例 ,可 2例 ,差 1例。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改良Gibson入路组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 结论 :与Kocher Langenbeck入路相比 ,改良Gibson入路具有显露充分、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复位质量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可以替代Kocher Langenbeck入路。
关键词
入路
治疗
改良
解剖复位
髋臼骨折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不满意
差异
表现
Keywords
Acetabular
fractures
Fracture
fixation,internal
Modified
gibson
approach
分类号
R68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性关节炎疗效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影响
3
作者
贾清云
程瑞娟
刘彩霞
马红娜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出处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10期1068-1071,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采用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髋关节OA患者96例,按采用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48例应用标准后外侧Gibson入路关节置换术,研究组48例应用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各指标、髋关节功能、炎性因子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明显上升,研究组术后1个月评分(90.08±3.54)分,高于对照组的(86.84±3.48)分(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94.72±4.53)分,与对照组(93.17±4.39)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7.97±0.36)c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25±0.47)cm(P<0.05),两组术中的失血量及手术时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RP、IL-6水平比较无意义(P>0.05),术后1 d和3 d均有上升,但研究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THR能明显改善OA患者髋关节功能,缩短切口的长度,缓解应激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后外侧
gibson
入路
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Keywords
Osteoarthritis
Posterolateral
gibson
approach
Improved
lateral
oblique
small
incision
Total
hip
replace-ment
分类号
R684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改良Gibson入路治疗难复性PipkinⅡ型骨折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一
田晓滨
韩伟
李波
孙立
机构
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11期977-97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改良Gibson入路治疗难复性PipkinⅡ型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7例PipkinⅡ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失败后采用改良Gibson入路手术治疗。结果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7个月,平均36个月,按Epstein评定标准:优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83.3%。结论改良Gibson入路对股骨头的血供损害小,术中操作简便,结合合理的内固定能有效地治疗难复性PipkinⅡ型骨折。
关键词
改良
gibson
入路
PipkinⅡ型骨折
股骨头血供
复位
Keywords
Modified
gibson
approach
PipkinⅡfracture
Blood
supply
of
femoral
head
Reduction
分类号
R683.42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峰
陆浩
周昊
机构
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
出处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9期41-4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吉布森(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更大,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
移位性股骨颈骨折
老年
吉布森后外侧入路
关节置换
空心螺钉内固定
Keywords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Elderly
gibson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Joint
replacement
Hollow
screws
internal
fixation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入路在3D打印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闵理
李隆卿
虎鑫
张瑀琦
王杰
卢敏勋
周勇
张闻力
罗翼
唐凡
段宏
屠重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原文传递
2
改良Gibson入路治疗髋臼骨折
穆卫东
王先泉
张进禄
周东生
《中国骨伤》
CAS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性关节炎疗效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影响
贾清云
程瑞娟
刘彩霞
马红娜
《医药论坛杂志》
2024
0
原文传递
4
改良Gibson入路治疗难复性PipkinⅡ型骨折
张一
田晓滨
韩伟
李波
孙立
《贵州医药》
CAS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Gibson后外侧入路关节置换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黄峰
陆浩
周昊
《中外医学研究》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