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raumatic groin pain secondary to an aneurysmal bone cyst: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1
作者 Colum Downey Aisling Daly +1 位作者 Alan P Molloy Brendan J O’Daly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0年第3期197-205,共9页
BACKGROUND Bone lesions can present the multi-displinary team with a challenge by way of diagnosis as some lesions share many rad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iant cell tumours of the bone(GCTB)are relat... BACKGROUND Bone lesions can present the multi-displinary team with a challenge by way of diagnosis as some lesions share many radi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iant cell tumours of the bone(GCTB)are relatively common,benign bone tumours.Aneurysmal bone cysts(ABC)are less common benign osteolytic lesions that are histologically similar to GCTBs but produce blood filled cavities.Both GCTBs and ABCs are locally aggressive and are typically found on meta-epiphyseal regions of long bones with pelvic tumours being less common.CASE SUMMARY A 17-year 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atraumatic right groin pain and was initially diagnosed with a GCTB on the right superior pubic ramus of the pelvis.The patient was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a wide excision,curettage and bone graft and underwen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right hemi-pelvis.Following further intra-operative histological investigations,the lesion was diagnosed as an ABC.CONCLUSION This patient has had an uncomplicated post-operative course,has returned to comfortable weight bearing and will be reviewed for minimum 5 yr in the outpatient setting to monitor for reoc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C tumour Aneurysmal bone cyst giant cell tumour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of pelvis Case report
下载PDF
A Rare Case of Reparative Granuloma of Nasal Cavity
2
作者 Jadi Lingaiah Laxminath Ganji +1 位作者 Sailaja Yella Kranthi Raj Thatiko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14年第5期293-297,共5页
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GCRG) is a rare, benign tumour that mostly involves the maxilla and mandible. It is rare in the 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es.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GCRG of nasal cavity in 24-... 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GCRG) is a rare, benign tumour that mostly involves the maxilla and mandible. It is rare in the 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es.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GCRG of nasal cavity in 24-year-old man who came with unilateral nasal obstruction, epistaxis and proptosis. CT scan showed soft tissue hypodensity lesion of left nasal cavity. Endoscopic surgical excision and biopsy were done. The pathology was consistent with GCRG.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seen on follow-up for 2 years. A short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diagnosis, clinical behavior, radiological findings and treatment of this tumor entity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arative GRANULOMA giant cell tumour ANEURYSMAL Bone CYST
下载PDF
空中乘务员足趾腱鞘巨细胞瘤1例
3
作者 张英松 向妍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3期116-117,共2页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良性滑膜瘤,是手部较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足部少见。本病病因不清,目前认为与局部外伤、炎症关系密切。MRI是腱鞘巨细胞瘤术前诊断和评估的有效方法,最终诊断则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而确定。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腱鞘巨...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良性滑膜瘤,是手部较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足部少见。本病病因不清,目前认为与局部外伤、炎症关系密切。MRI是腱鞘巨细胞瘤术前诊断和评估的有效方法,最终诊断则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而确定。手术彻底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唯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 巨细胞瘤 空中乘务员 足趾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
4
作者 原银栋 梁庆威 谢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75-177,196,共4页
总结1970年~1991年治疗的10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计了各种术式的应适应症。证明了术中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液氮等灭活剂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Jaff对骨巨细胞瘤的分级对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有较高的... 总结1970年~1991年治疗的10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计了各种术式的应适应症。证明了术中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液氮等灭活剂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Jaff对骨巨细胞瘤的分级对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复发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外科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地位 被引量:8
5
作者 邝耀麟 《普外临床》 CSCD 1997年第1期32-33,共2页
外科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地位邝耀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的治疗,仍存在着分歧的意见,是目前内分泌外科和内科医生主要争论的问题。抗甲状腺药物、外科手术、放射性碘各有其优缺点。虽然对某些治疗方... 外科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地位邝耀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的治疗,仍存在着分歧的意见,是目前内分泌外科和内科医生主要争论的问题。抗甲状腺药物、外科手术、放射性碘各有其优缺点。虽然对某些治疗方法的选择可能有共同的认识,但对个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骨巨细胞瘤中成纤维样基质细胞体外钙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宁侠 于世凤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来源。方法:体外培养。Gomori法碱性磷酸酶染色,生化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钙素在成纤维样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使用含B甘油磷酸钠和CaCl2的培养液,...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组织来源。方法:体外培养。Gomori法碱性磷酸酶染色,生化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钙素在成纤维样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使用含B甘油磷酸钠和CaCl2的培养液,观察成纤维样基质细胞体外钙化能力。结果:成纤维样基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呈阳性表达,在体外具有钙化能力。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碱性磷酸酶。结论:骨巨细胞瘤中的成纤维样基质细胞具有某些成骨细胞的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其组织来源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巨细胞瘤 FSTC
下载PDF
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次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长明 王全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13-1414,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次手术方式选择对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该院收治26例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总结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本组中2例为股骨颈骨巨细胞瘤,行肿瘤瘤段切除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目的探讨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次手术方式选择对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该院收治26例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总结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本组中2例为股骨颈骨巨细胞瘤,行肿瘤瘤段切除人工半髋关节置换。腓骨上端4例行肿瘤瘤段切除术。桡骨远端4例和股骨下端6例行肿瘤瘤段切除术,行自体或者异体移植。股骨下端2例、胫骨上端6例、肱骨近端1例肿瘤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全部病例均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5年。无远处转移或死亡病例。结果对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肿瘤瘤段切除和功能重建手术,可有效控制局部复发和防止肺部转移,同时又可以保存一定的关节功能。结论肱骨上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人工关节置换;股骨上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人工半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桡骨近端、腓骨小头、尺骨远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肿瘤瘤段切除;桡骨下段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腓骨上段移植术;已恶变或者局部广泛浸润无法彻底切除的病例可选截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骨巨细胞瘤 功能重建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韶颖 石慧敏 +1 位作者 王平仲 余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研究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发生于TMJ区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图像。结果:8例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5.1岁,所有8例病变都表现为... 目的:研究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发生于TMJ区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图像。结果:8例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5.1岁,所有8例病变都表现为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且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6例肿块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髁突骨质改变7例,另外6例颞骨关节面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结论:发生于TMJ的弥漫型巨细胞瘤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较高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伴强化,髁突及颅底骨质破坏并侵犯颅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型巨细胞肿瘤 颞下颌关节 CT表现
下载PDF
Ⅱ型碳酸酐酶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宁侠 于世凤 +1 位作者 庞淑珍 高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2,23,共3页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石蜡切片的骨巨细胞瘤及体外培养的肿瘤性多核巨细胞进行碳酸酐酶Ⅱ染色,结果发现在石蜡切片中的95%以上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一样呈强阳性表达,部分(50%左右)圆形单核基质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表...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石蜡切片的骨巨细胞瘤及体外培养的肿瘤性多核巨细胞进行碳酸酐酶Ⅱ染色,结果发现在石蜡切片中的95%以上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一样呈强阳性表达,部分(50%左右)圆形单核基质细胞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梭形单核基质细胞呈阴性。玻片培养的多核巨细胞也是阳性但着色较浅。本研究表明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有共同之处,都是通过碳酸酐酶产酸后经质子泵分泌到局部微环境中进行脱矿。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肿瘤性多核巨细胞可能与破骨细胞一样来源于同一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巨细胞 破骨细胞 表达 骨巨细胞瘤 肿瘤性 石蜡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碳酸酐酶 脱矿 单核
下载PDF
脊柱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令红 张文 +2 位作者 张立华 张波 杨邵敏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161-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脊柱腱鞘巨细胞瘤8例,分析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随访和预后观察。结果 8例脊柱腱鞘巨细胞瘤均呈弥漫型。患者年龄22~45岁,男女各4例;颈椎6例,胸椎2例。影像显示病变主要位... 目的探讨脊柱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脊柱腱鞘巨细胞瘤8例,分析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随访和预后观察。结果 8例脊柱腱鞘巨细胞瘤均呈弥漫型。患者年龄22~45岁,男女各4例;颈椎6例,胸椎2例。影像显示病变主要位于附件小关节或以小关节为中心,邻近骨质压迫侵蚀性破坏,周围骨硬化多见;镜下肿瘤由单个核组织细胞样细胞构成,混合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细胞、含铁血黄素和纤维化,成片状或结节样。其中2例以密集排列的梭形细胞为主,核分裂计数较高,提示恶变。免疫组化CD68和vimentin(+),p63、AE1/AE3和EMA(-),1例有少量细胞desmin(+)。随访7个月~12年,2例局部复发,均未见转移和死亡。结论发生于脊柱的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多累及颈椎,与附件小关节关系密切。不同病例组织学差异较大,复发率为25%,与组织学表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巨细胞肿瘤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脊柱 病理学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曦 杨卫平 +1 位作者 蔡伟耀 李宏为 《普外临床》 CSCD 1997年第1期34-36,共3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疗效陈曦,杨卫平,蔡伟耀,李宏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为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大多数患者仅有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如血...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手术疗效陈曦,杨卫平,蔡伟耀,李宏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为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大多数患者仅有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如血甲状旁腺素和血钙的升高,即所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机能亢进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IL-1α促进骨巨细胞瘤中破骨样细胞体外骨吸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宁侠 于世凤 庞淑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比较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功能特点。方法:体外分离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观察IL1α(50μg/L,100μg/L)对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的影响。结果:IL1α可使多核... 目的:比较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功能特点。方法:体外分离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观察IL1α(50μg/L,100μg/L)对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的影响。结果:IL1α可使多核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增加;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IL1α对多核巨细胞的促进作用具有长效性。结论:IL1α具有促进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作用,说明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骨吸收功能方面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 破骨细胞 骨质吸收 IL-1Α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体外骨吸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宁侠 于世凤 庞淑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比较破骨细胞与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特点,明确后者的性质和来源。方法: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的多核巨细胞的一般形态及降钙素对它的影响;用骨片与多核巨细胞共同培养法观察多核巨细胞的体外骨吸收功能,用扫描电... 目的:比较破骨细胞与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的特点,明确后者的性质和来源。方法: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的多核巨细胞的一般形态及降钙素对它的影响;用骨片与多核巨细胞共同培养法观察多核巨细胞的体外骨吸收功能,用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Gomori染色观察多核巨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多核巨细胞胞核较多(20个以上),胞浆周边不规则,有伪足样突起;胞浆内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空泡;降钙素(100μg·L-1)可抑制多核巨细胞的伪足样运动;多核巨细胞与灭活的骨片共同培养时可见骨吸收陷窝形成,扫描电镜下可见吸收陷窝底面有原纤维;Gomori染色时可见多核巨细胞的酸性磷酸酶呈阳性。结论:证实了多核巨细胞具有破骨细胞的形态特征与骨吸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巨细胞瘤 多核巨细胞 骨吸收 体外
下载PDF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植 唐伟松 《普外临床》 CSCD 1997年第1期59-60,共2页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杨植,唐伟松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cutesuppurativethyroiditis,AST)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儿童,症状不典型者常易误诊。1979年Takai[1]首先提出梨状窝瘘(py...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杨植,唐伟松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cutesuppurativethyroiditis,AST)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儿童,症状不典型者常易误诊。1979年Takai[1]首先提出梨状窝瘘(pyriformsinusfist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AST 病因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类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玉泉 章臣楠 朱斌 《普外临床》 CSCD 1997年第1期43-47,共5页
类癌研究进展陈玉泉,章臣楠,朱斌内分泌系统包括两大类:弥散性内分泌系统(DENS)和非弥散性内分泌系统。按WHO1980年分类,类癌应属DENS中除外胰腺内分泌瘤、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皮肤Merke... 类癌研究进展陈玉泉,章臣楠,朱斌内分泌系统包括两大类:弥散性内分泌系统(DENS)和非弥散性内分泌系统。按WHO1980年分类,类癌应属DENS中除外胰腺内分泌瘤、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皮肤Merkel细胞瘤的肿瘤[1]。近年来,随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类癌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空泡型质子泵在骨巨细胞瘤多核巨细胞中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宁侠 于世风 +1 位作者 庞淑珍 高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7-20,共4页
通过电镜观察附着于骨片的骨巨细胞瘤多核巨细胞,表明在骨吸收时具有褶皱缘结构。采用可标记破骨细胞褶皱缘的空泡型质子泵31KD亚基的抗体,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多核巨细胞为阳性,间质细胞... 通过电镜观察附着于骨片的骨巨细胞瘤多核巨细胞,表明在骨吸收时具有褶皱缘结构。采用可标记破骨细胞褶皱缘的空泡型质子泵31KD亚基的抗体,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多核巨细胞为阳性,间质细胞为阴性,阳性区主要分布于多核巨细胞浆内的空泡区及伪足区。通过m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到,多核巨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空泡型质子泵的3lKD亚基mRNA表达。结果提示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可能有相似的骨吸收泌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巨细胞 骨巨细胞瘤 骨吸收 破骨细胞 阳性 KD 间质细胞 表达 质子泵 瘤细胞
下载PDF
Ⅱ型碳酸酐酶阻断剂抑制MGC体外骨吸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宁侠 于世凤 庞淑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通过分离培养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观察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对骨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酰唑胺抑制多核巨细胞的骨吸收。浓度为10-6M时骨吸收陷窝数和骨吸收面积均显著... 本文通过分离培养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观察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对骨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酰唑胺抑制多核巨细胞的骨吸收。浓度为10-6M时骨吸收陷窝数和骨吸收面积均显著减少(P<0.001)。浓度为10-8M时,只对骨吸收面积有显著抑制作用(P3天<0.05,P9天<0.001)。随时间延长,骨吸收陷窝及骨吸收面积呈显著增加(P<0.001)。结果表明乙酰唑胺对多核巨细胞骨吸收有抑制作用,说明多核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骨吸收机制方面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 多核巨细胞 乙酰唑胺 体外 抑制作用 碳酸酐酶 制方 共同培养 破骨细胞 骨巨细胞瘤
下载PDF
整合素α4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政强 陈安民 +1 位作者 郭风劲 杨彩虹 《华中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72-373,共2页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组织中整合素α4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与骨巨细胞瘤恶性度、侵袭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8例骨巨细胞瘤组织进行整合素α4检测。结果整合素α4 48例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率为22.73%,(+...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组织中整合素α4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与骨巨细胞瘤恶性度、侵袭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8例骨巨细胞瘤组织进行整合素α4检测。结果整合素α4 48例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率为22.73%,(++)的表达率为45.45%;骨巨细胞瘤I级、Ⅱ级、Ш级中整合素α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6.67%、43.75%。分化差、恶性度高的整合素α4阳性率明显低于分化好、恶性度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整合素α4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侵袭性有密切关系。结论整合素α4与骨巨细胞瘤的侵袭性、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骨巨细胞瘤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整合素α4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病灶刮除术联合术后地舒单抗治疗股骨头颈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杨 向海滨 +1 位作者 艾克拜尔·尤努斯 亚地坎·亚生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691-696,共6页
目的探讨病灶刮除术联合术后地舒单抗治疗股骨头颈部骨巨细胞瘤(GC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4月—201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收治的6例股骨头颈部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2~40(28&#... 目的探讨病灶刮除术联合术后地舒单抗治疗股骨头颈部骨巨细胞瘤(GC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4月—2019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收治的6例股骨头颈部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2~40(28±6)岁。Campanacci分级、影像学分级均为Ⅱ级。依据骨肿瘤国际保肢协会股骨近端GCT分区方法:H1区1例、H1+H2区5例。6例患者均采用改良Watson-Jones入路行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均接受规律性地舒单抗注射治疗。观察指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股骨头坏死等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辅助行走时间;监测地舒单抗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定期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植骨成活情况,骨质破坏、吸收情况,瘤腔边缘成骨情况,内固定移位、断裂情况,以及GCT复发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国际骨肿瘤协会(MSTS)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评估标准评定患者下肢功能。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0~215 min,平均179 min;术中出血193~1400 mL,平均687 mL。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短期并发症。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0~96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术后4~6周可拄双拐部分负重活动,8~12周可拄单拐负重,术后3~13个月弃拐完全负重。6例患者地舒单抗皮下注射次数6~18次,平均12次;停药后继续随访6~81个月,平均37个月。随访期间定期复查X线片,瘤壁骨化满意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实验室检查未见血钙、血磷指标异常,无用药相关不良事件。随访期间患者无骨质破坏、感染、骨折及内固定移位、断裂等相关并发症方式,未见GCT复发。术后6个月MSTS评分26~30分,平均27分,6例患者疗效评定均为优。结论病灶刮除术联合术后地舒单抗治疗股骨头颈部GCT,可促进术后瘤腔边缘骨化,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股骨头 股骨颈 外科手术 地舒单抗
原文传递
Oncolog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following operation for giant cell tumour of bone
20
作者 Yongzhong Wei Eugene T.H. Ek +1 位作者 Lipeng Yu Guoyong Yin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Objective:Giant cell tumours(GCT)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common benign tumours of bone. However, despite its benign nature they are aggressive lesions that have a tendency to recur. This study aims to report exp... Objective:Giant cell tumours(GCT)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common benign tumours of bone. However, despite its benign nature they are aggressive lesions that have a tendency to recur. This study aims to report experience with the treatment of GCTs, and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gical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 Methods: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performed with 70 patients (32 males and 38 females) who presented to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1991 and 2001 with GCT of bone. An evaluation of the oncolog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was conducted an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 Group Ⅰ :(46 patients) intralesional curettage and adjuvant therapy and packing with filling materials. Group Ⅱ :(18 patients) en-bloc resection and arthrodesis or reconstruction. Group Ⅲ :(6 patients) amputation. Results: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10 years (range, 5-15 years). The overall rate of local recurrence was 14%, 22% in Group Ⅰ, and only 4% in Group Ⅱ and Group Ⅲ. According to the Musculoskeletal Tumour Society(MSTS) score for functional outcome, the mean overall score for Group I was 27.9 (out of 30), 15.9 for Group Ⅱ. Of note, the 9 patients within Group Ⅱ who received endoprosthetic reconstruction, the mean overall MSTS functional score was 25.5. Conclusion:Intralesional curettage with adjuvant therapies and filling agent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recurrence rate, however joint function is well preserved. Patients with more extensive, biologically aggressive, and/or recurrent tumours are best treated with en-bloc re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cell tumour of bone treatment RECURRENCE OUTCOM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