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母题叙事的双声对话 被引量:5
1
作者 谭桂林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2-36,共5页
作为 2 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一部经典性作品 ,《马桥词典》在叙事上具有一种双声对话的复义结构 ,具体表现在 :(一 )在言说启蒙话语的同时 ,用马桥话语解构启蒙话语 ,(二 )将祛魅与含魅这两种逆反的叙事意向结合在一起 ,从而发展了 2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启蒙文学 小说 《马桥词典》 启蒙母题 双声对话 含魅叙事 叙事意向 马桥话语
下载PDF
论谭恩美《沉没之鱼》中的幽灵叙事艺术
2
作者 张添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4-77,共4页
论文选取谭恩美代表作品《沉没之鱼》为分析对象,从"不可靠叙述"、"叙事视角"和"反讽"角度着手文本分析,试图走出以往国内在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存在的重文化轻文学的误区,从而让读者体悟到华美文学... 论文选取谭恩美代表作品《沉没之鱼》为分析对象,从"不可靠叙述"、"叙事视角"和"反讽"角度着手文本分析,试图走出以往国内在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存在的重文化轻文学的误区,从而让读者体悟到华美文学叙事艺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幽灵叙事 不可靠叙述 叙事视角 反讽
下载PDF
苏童《黄雀记》中叙事的鬼魅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珊伊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2-74,共3页
以"鬼魅叙事"为研究视角观照苏童的文学书写,为其相关研究打开了创新性的空间。基于对苏童新世纪的长篇小说《黄雀记》的研读,深入探析其文学意象建构的"鬼魅性"。并通过分析其鬼魅叙事中寓言与虚构等表意策略,探... 以"鬼魅叙事"为研究视角观照苏童的文学书写,为其相关研究打开了创新性的空间。基于对苏童新世纪的长篇小说《黄雀记》的研读,深入探析其文学意象建构的"鬼魅性"。并通过分析其鬼魅叙事中寓言与虚构等表意策略,探析其批判当下道德沦落与历史虚无化现状的现实指向,深刻地揭示出苏童文学叙事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黄雀记 鬼魅叙事 表意策略 现实指向
下载PDF
《沉没之鱼》的荒诞色彩解读
4
作者 张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3-106,共4页
谭恩美的《沉没之鱼》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的作品。小说借助于幽灵叙事和预示性叙事,创造出熟悉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带给读者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和极富启示意义的哲学思考,大大强化了作品的荒诞色彩。随处可见的荒诞情节辛辣地讽刺着扭曲... 谭恩美的《沉没之鱼》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的作品。小说借助于幽灵叙事和预示性叙事,创造出熟悉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带给读者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和极富启示意义的哲学思考,大大强化了作品的荒诞色彩。随处可见的荒诞情节辛辣地讽刺着扭曲的社会,颠倒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荒诞现实社会的无奈与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荒诞 《沉没之鱼》 幽灵叙事 预示性叙事
下载PDF
论《宠儿》与《无眼宝贝》中的幽灵叙事和民族身份构建
5
作者 谭彦纬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宠儿》与《无眼宝贝》分别是探索美国黑人和新西兰毛利人去殖民历程的名作。两部小说皆有围绕血缘关系展开的幽灵叙事,在将种族性身体凸显为殖民主义压迫一度依赖的在场因素的同时,也暗示出后殖民普遍主义语境中表达关涉特殊经验的族... 《宠儿》与《无眼宝贝》分别是探索美国黑人和新西兰毛利人去殖民历程的名作。两部小说皆有围绕血缘关系展开的幽灵叙事,在将种族性身体凸显为殖民主义压迫一度依赖的在场因素的同时,也暗示出后殖民普遍主义语境中表达关涉特殊经验的族群创伤的艰难。殖民主义创伤的疗愈,在两部小说中被融入不离身体维度又超越种族本质主义的民族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而超越身体的历史文化因素也使得美国黑人与新西兰毛利人的民族身份建构展现出通而不同的范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在场 创伤经验 去殖民 幽灵叙事 民族身份
原文传递
论《同情者》中幽灵形象的超越性
6
作者 苏荣芳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同情者》是美国越裔作家阮清越的长篇处女作小说,小说中蒙冤而死的幽灵重返现实世界且充分展现了自身形象的超越性特点。本文通过论述桑尼和酒仙少校幽灵跨越二元的边界身份、超越人类的非自然性和批判现实的道德教诲功能,构造了独立... 《同情者》是美国越裔作家阮清越的长篇处女作小说,小说中蒙冤而死的幽灵重返现实世界且充分展现了自身形象的超越性特点。本文通过论述桑尼和酒仙少校幽灵跨越二元的边界身份、超越人类的非自然性和批判现实的道德教诲功能,构造了独立于二元世界之外并且赶超人类认知和道德水平的幽灵形象,展示了《同情者》中幽灵形象的超越性以及小说幽灵叙事高超的艺术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者》 阮清越 幽灵叙事 超越性
下载PDF
“幽灵”视角看《红楼》
7
作者 茹嘉明 卞良君 《榆林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广阔的艺术时空,史诗般的内容与结构给人们以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的预设空间。小说的整个故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使人产生如梦似幻、超凡神异的感觉。借用"幽灵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对《红...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广阔的艺术时空,史诗般的内容与结构给人们以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的预设空间。小说的整个故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使人产生如梦似幻、超凡神异的感觉。借用"幽灵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对《红楼梦》这部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我们发现,类似"色空"、"宿命"、"果报"等思想观念就好似"幽灵"一般在"红楼世界"里无往不在。它以神话、鬼魂、梦幻、谶辞以及时隐时现的"一僧一道"、模糊不确定的言说方式等作为自己赖以发挥影响作用的"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出"幽灵叙事"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幽灵 幽灵叙事
下载PDF
幽灵叙事的反叛:弗农·李《奥克赫斯庄园的奥克》中的皮格玛利翁神话
8
作者 符梦醒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121-137,共17页
皮格玛利翁故事是欧洲文学常论不衰的神话母题之一,它演化为一种极力推崇男性创造力的性别神话。该话语所蕴含的不平等的性别模式在19世纪末的英国文坛,尤其是在唯美主义艺术家群体中,成为引发艺术创作的焦点。本文探讨弗农·李对... 皮格玛利翁故事是欧洲文学常论不衰的神话母题之一,它演化为一种极力推崇男性创造力的性别神话。该话语所蕴含的不平等的性别模式在19世纪末的英国文坛,尤其是在唯美主义艺术家群体中,成为引发艺术创作的焦点。本文探讨弗农·李对皮格玛利翁神话的改写与解构,着重探索奇幻文学类型中幽灵叙事策略为展现女性创造力和反抗男性话语权威所提供的叙事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灵叙事 弗农·李 《奥克赫斯庄园的奥克》 皮格玛利翁神话 加拉迪亚
下载PDF
严肃精神与时代现场——论郑小驴长篇小说《西洲曲》与《去洞庭》
9
作者 秦红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29-133,共5页
“80后”作家郑小驴的小说中笼罩的悲剧性是具有普遍现实性的。他的作品集鬼魅气质和创伤体验于一体,将艺术与现实相融,用现代性的叙事模式紧裹传统的精神内核,在往生活历史深处探“根”的过程中,个体与世界的隔阂造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80后”作家郑小驴的小说中笼罩的悲剧性是具有普遍现实性的。他的作品集鬼魅气质和创伤体验于一体,将艺术与现实相融,用现代性的叙事模式紧裹传统的精神内核,在往生活历史深处探“根”的过程中,个体与世界的隔阂造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青年人与时代之间的陌生感、疏离感以及个体沉痛的创伤体验成为其主要叙述话语,现实与精神的双重痛感力透纸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精神 鬼魅叙事 创伤体验 郑小驴
下载PDF
A Warm Death Trip——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Blue Yonder from the Dead Children Narrative Perspective
10
作者 黄洁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1期195-197,共3页
When it comes to the death,it can be gruesome or be dolente.However,the death also can be warm and be a new start of life.It is because we regard the death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at we show different attitude to... When it comes to the death,it can be gruesome or be dolente.However,the death also can be warm and be a new start of life.It is because we regard the death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that we show different attitude to the death.The novel The Great Blue Yonder which describ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little protagonist died as a ghost wandering in the mortal world interpreted the death by fairy tale.In his wandering trip,he experience not only tears but also laughter.The more important experience he realized was that he took a new look at love and comprehende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Because of the dislocation between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d narrative contents,the abnorm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owns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This thesis aims to interpret the Great Blue Yonder by taking the abnorm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as the point of view from the du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of the ghosts and the children.The abnorm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is endowed with the unique aesthetic effect because of its own aesthetic properties.It will make a great fresh aesthetic feast to re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dead ghost narrative perspective the children narrative perspective DEATH The great blue yond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