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史诗基本格的建构进路——基于藏族“酒供传统”的讨论
1
作者 央吉卓玛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史诗基本格是指晚近口头传统研究中所讨论的史诗文类的基本品格问题。学者将史诗基本格界定为“崇高的格调”,认为在口头传统多种文类中,史诗“崇高的格调”是其脱颖而出、占据文类等级秩序高位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学者对史... 史诗基本格是指晚近口头传统研究中所讨论的史诗文类的基本品格问题。学者将史诗基本格界定为“崇高的格调”,认为在口头传统多种文类中,史诗“崇高的格调”是其脱颖而出、占据文类等级秩序高位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学者对史诗基本格的探讨大多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并未阐明何谓“崇高的格调”以及如何建构“崇高的格调”等问题。文章基于格萨尔史诗文本中反复出现的“酒供传统”这一典型场景,借助晚近史诗研究“语境转向”的相关成果,从语言构境,即“言即是行”和“文本构境”以及藏族本土诗歌技法出发,探讨史诗基本格的建构进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史诗传统 崇高的格调 酒供传统
下载PDF
《格萨尔》史诗1927年英译本的描述性翻译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弋睿仙 李萌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145,共7页
描述性翻译研究将翻译语境化,把翻译从简单的文字转换中解放出来,旨在通过描述实际的翻译行为及其结果发现翻译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事实。通过对艾达·泽特林1927年出版的《格斯尔汗:西藏的传说》英文本进行描述来研究影响或制约译... 描述性翻译研究将翻译语境化,把翻译从简单的文字转换中解放出来,旨在通过描述实际的翻译行为及其结果发现翻译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事实。通过对艾达·泽特林1927年出版的《格斯尔汗:西藏的传说》英文本进行描述来研究影响或制约译者翻译选择背后的规范。在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框架下,从结构安排、主要内容及文本风格三方面对该版本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对译者翻译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三类规范,即预备规范、起始规范和操作规范,进行了阐释和解析,认为社会文化大语境对史诗译者的翻译选择有重要影响,从而加深了对《格萨尔》史诗海外英译本的认识,为《格萨尔》史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翻译 描述 解析
下载PDF
论格萨尔史诗的中华传统文化
3
作者 徐美恒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文章从政治神话功能、“人地结合”身份表达模式、叙事细节的原型几方面,探讨格萨尔史诗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政治神话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之一,格萨尔史诗不论是神化格萨尔王天神下凡、拯救人间的主题,还是表现主题的天人感应等艺术手... 文章从政治神话功能、“人地结合”身份表达模式、叙事细节的原型几方面,探讨格萨尔史诗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政治神话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之一,格萨尔史诗不论是神化格萨尔王天神下凡、拯救人间的主题,还是表现主题的天人感应等艺术手段,都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显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地结合”身份表达模式源自中华民族古老的封地社会治理模式和“用国为姓”家园情怀,格萨尔史诗继承了中华农耕传统文化创造的人地结合身份表达模式,并依据生存环境和游牧生活对身份言说方式进行了创造性改造,形成了赞美草地和崇拜山水的家园情怀,体现了地方化的“人地结合”身份意识。格萨尔史诗叙事细节诸如女性崇拜、动植物喜好、习俗以及情节设置等,都能找到中华传统文化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中华传统文化 政治神话 家园情怀
下载PDF
《格萨尔》史诗中“赔命价”习惯法研究
4
作者 娘毛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格萨尔》史诗中记载着禁猎禁山规定、军事制度、盟誓制度、刑罚制度等丰富的习惯法,其中刑事处罚方面又有赔偿、驱逐、监禁、讽刺挖苦及悔罪道歉等方式。本文以“赔命价”习惯法为主题,首先简要论述了“赔命价”(stong)一词的含义及... 《格萨尔》史诗中记载着禁猎禁山规定、军事制度、盟誓制度、刑罚制度等丰富的习惯法,其中刑事处罚方面又有赔偿、驱逐、监禁、讽刺挖苦及悔罪道歉等方式。本文以“赔命价”习惯法为主题,首先简要论述了“赔命价”(stong)一词的含义及其产生与发展,指出“洞”是指发生命案或人身伤害案件后,侵害人向受害人及其亲属赔付的财物金钱等,认为此习惯法源于藏族固有的赔偿习俗和藏传佛教信仰体系;其次探讨了《格萨尔》史诗中记载的“命价”赔偿规则和特点、刑事调解的基本程序等,认为当时的“赔命价”习惯法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赔偿项目较多,盟誓在命价制度实施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且“赔命价”赔偿规定与现行《民法通则》和《刑法》中的部分规定相一致,调解纠纷的程序也与现今的刑事案件调解流程相似。另指出《格萨尔》史诗中出现的诸多赔偿项目名称同帕竹和藏巴汗时期的法典内容相同,认为《格萨尔》史诗中的记载是了解和研究藏族传统习惯法的珍贵资料。最后,结合《格萨尔》史诗中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命价赔偿制的社会功能,提出此习惯法对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抚慰和调节人心、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举止以及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赔命价” 习惯法
下载PDF
论当代《格萨尔》研究的局限与超越 被引量:5
5
作者 意娜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9,246,共12页
本文对二十多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立项课题,以及学术期刊发表的《格萨尔》研究论文的主题进行了检索及关键词分析,发现我国《格萨尔》研究的总体脉络相对固化,主题相对单一,话语体系及方法论、研究路径陈陈相因,国内国际联通交流缺... 本文对二十多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立项课题,以及学术期刊发表的《格萨尔》研究论文的主题进行了检索及关键词分析,发现我国《格萨尔》研究的总体脉络相对固化,主题相对单一,话语体系及方法论、研究路径陈陈相因,国内国际联通交流缺乏,特别是缺乏明确的问题意识和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作者认为,《格萨尔》研究需要探索其本体的、社会文化的和文本的研究路径,借鉴口头诗学、演述理论等理论和方法论,推动《格萨尔》研究的范式转换和学理性思考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问题意识 口头诗学 多元文本 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从史籍及《格萨尔》看丝绸之路与西藏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保罗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9,共9页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充分证明,藏汉等我国56个民族同根同源,西藏与祖国内地又有特殊地缘关系,文化上属于一脉相承...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充分证明,藏汉等我国56个民族同根同源,西藏与祖国内地又有特殊地缘关系,文化上属于一脉相承的同一文化圈。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使沿线各国人民开阔视野、敞开胸怀、增强了解、促进交流、互利双赢、助推发展。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分为北方(陆路)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又分陆路和海路。据考古资料显示,自远古起西藏人民与我国各兄弟民族间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关系,都为开发雪域高原、缔造中华文化、维护边疆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依据汉藏文献资料及《格萨尔》史诗中的相关信息,就古代丝绸之路与西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析,可以窥见一些值得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比如,隋朝以前,北方丝绸之路上的张掖、敦煌、于阗等地与当时西藏高原上的苏毗、象雄、东女国等部落和部族之间分布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而且直通到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当时西藏商贾从张掖等输入的主要货物是丝绸,说明古代西藏既有北方丝绸之路的分道,又有与南方陆路丝绸之路相连的通道。经分析,古代西藏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莫大受益者,也是丝绸之路的积极拓展者,所有这些都得我们去发现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丝绸之路 文化圈
下载PDF
“格萨尔”活态史诗的多模态文本流变与传播——以青藏高原东缘河谷及民族走廊地段为中心
7
作者 孙婧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38,154,共7页
《格萨尔》史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它通过史诗说唱的方式引入民族的空间想象和文化认同,形塑了地理空间之于文化创制的重要性。青藏高原东缘河谷及民族走廊地段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格萨尔”活态史诗。在多模态视域中,“格... 《格萨尔》史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它通过史诗说唱的方式引入民族的空间想象和文化认同,形塑了地理空间之于文化创制的重要性。青藏高原东缘河谷及民族走廊地段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格萨尔”活态史诗。在多模态视域中,“格萨尔”史诗传统是包纳视觉、听觉和视听模态的一个文化整体,并在文本形态上呈现出多模态融合的样态。这些文本在青藏高原东缘河谷及民族走廊地段族群范围内的分布、流传和变迁,确证了青藏高原东缘河谷及民族走廊地段对“格萨尔”遗产形成的文化交流交融互鉴。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河谷及民族走廊地段“格萨尔”遗产多模态文本历时性和共时性传播事实的研究,以及多重文本在时空延展中形成对史诗叙事的语义重构,分析“格萨尔”人文地理艺术生成和传播的场效应,不仅能够呈现史诗与媒介的关系问题,还有助于揭示“格萨尔”史诗在文化复兴与民族区域文化协同保护中的普遍意义,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河谷及民族走廊地段 “格萨尔”史诗 多模态文本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格萨尔》史诗中的苯教恰央文化研究
8
作者 琴康扎平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3期102-118,196,共18页
恰央文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先民在千百年繁衍生息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的精神财富之一,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它以其特殊的内容、形式和结构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恰央文化的形... 恰央文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先民在千百年繁衍生息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的精神财富之一,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它以其特殊的内容、形式和结构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恰央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产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对其进行了延伸和改组,并为其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对斯巴苯教重要文献《恰央祈福斯巴神父雅拉达珠仪轨经》的重新梳理,从恰央的神、器具和对象三方面对《格萨尔》史诗中恰央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恰央仪轨的原始内涵是对人、马、牛、羊、青稞的祈求信仰,应当归入斯巴苯教文化范畴。同时,这一信仰在《格萨尔》史诗中得到了发展和升华,从而延伸出对草木、饮食、商贸、长寿、珠宝、兵器、圣法等各方面内容的祈求信仰,甚至吸纳了佛教招财神而出现了黄财神信仰。因此,英雄格萨尔王除魔降妖的终极目的就是招财进宝,而《格萨尔》也是一部恰央祈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恰央 文化 《世间父神雅拉达珠之祈福仪轨文》
下载PDF
原初意义上的《格萨尔》历史叙事 被引量:2
9
作者 诺布旺丹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50,共12页
历史叙事是世界上诸多英雄史诗的活水源头,《格萨尔》史诗亦然。传统的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和民族志学等文献为建构《格萨尔》原初历史叙事提供了功能性记忆史料,从而勾勒出《格萨尔》史诗相关的历史地理、人物谱系和活动情形的大致轮廓... 历史叙事是世界上诸多英雄史诗的活水源头,《格萨尔》史诗亦然。传统的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和民族志学等文献为建构《格萨尔》原初历史叙事提供了功能性记忆史料,从而勾勒出《格萨尔》史诗相关的历史地理、人物谱系和活动情形的大致轮廓,也为历史、神话和艺术三者在后来史诗中的深度融合和演进提供了文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史诗起源 历史叙事 功能记忆
下载PDF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的“鄂托克”与“兀鲁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晓荣 忠布它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多次出现“鄂托克”与“兀鲁思”等词汇,进行考证认为,“鄂托克”一词出现于15-17世纪的蒙古文献中,代替了蒙古汗国时代的“千户”。“兀鲁思”一词源自突厥语,8世纪左右被借入蒙古语。“兀鲁思”... 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多次出现“鄂托克”与“兀鲁思”等词汇,进行考证认为,“鄂托克”一词出现于15-17世纪的蒙古文献中,代替了蒙古汗国时代的“千户”。“兀鲁思”一词源自突厥语,8世纪左右被借入蒙古语。“兀鲁思”与“万户”等同,且是在“鄂托克”之上的一种政治联盟。“兀鲁思”包括若干个“鄂托克”组织,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的“三个鄂托克兀鲁思”即以三个鄂托克组成的万户。通过以上词汇的考证可知藏族《格萨尔》传入蒙古地区的大致时代为15-17世纪,传入后与蒙古原有的文化相融合,出现了进一步本土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格萨尔史诗 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下载PDF
安多地区《格萨尔》史诗传承的类型特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连荣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102,共8页
《格萨尔》史诗在上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展现出了6种发展形态,即完美婚姻型(门巴型·雏型)、降魔型(安多东方型·原型)、征服四方四国型或称四茹型(安多南北型或上下安多型·完成型)、征服十八大宗型(康区型·完全型)、小... 《格萨尔》史诗在上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展现出了6种发展形态,即完美婚姻型(门巴型·雏型)、降魔型(安多东方型·原型)、征服四方四国型或称四茹型(安多南北型或上下安多型·完成型)、征服十八大宗型(康区型·完全型)、小宗与外宗型(派生混合型)、部本型(发展型)。从安多地区传承的几种形态来看,尽管一些较早形态已经淡化而模糊不见了,比如完美婚姻型。但作为《格萨尔》史诗形成的基础即征服四方四国型却成为了安多史诗的核心故事类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安多地区保存着《格萨尔》史诗形成的最早"证据",这就是安多史诗在《格萨尔》史诗发展史上的特殊贡献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安多地区 故事类型
下载PDF
史诗《格萨尔》专家系列访谈(五) 次仁平措:抢救和整理仍然是《格萨尔》工作的重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次央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27,共9页
次仁平措是西藏自治区为数不多的从事史诗《格萨尔》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学者之一。访谈讲述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成为史诗《格萨尔》说唱本,特别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说唱艺人桑珠说唱本的主要编纂者以来20多年的经历。史诗《格... 次仁平措是西藏自治区为数不多的从事史诗《格萨尔》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学者之一。访谈讲述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成为史诗《格萨尔》说唱本,特别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说唱艺人桑珠说唱本的主要编纂者以来20多年的经历。史诗《格萨尔》在西藏历经抢救、整理、保护、传承的热潮期和低谷期,次仁平措始终认为抢救史诗《格萨尔》和说唱艺人以及文本整理是史诗《格萨尔》最重要和最具价值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仁平措 《格萨尔》 抢救 整理 重中之重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格萨尔史诗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环科尤 华却才让 +1 位作者 才让当知 多杰才让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53,共8页
为深入研究藏文命名实体的基本结构、分类方法以及自动识别技术,同时为进一步完善藏语词法分析、句法和语义分析,以及机器翻译等信息处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重点研究了实体类型较为丰富的格萨尔史诗文本,制定了六种格萨尔命名实... 为深入研究藏文命名实体的基本结构、分类方法以及自动识别技术,同时为进一步完善藏语词法分析、句法和语义分析,以及机器翻译等信息处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重点研究了实体类型较为丰富的格萨尔史诗文本,制定了六种格萨尔命名实体类型,提出了藏文音节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格萨尔史诗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在人工标注的10万多句命名实体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经实验命名实体识别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值分别达到92.01%、91.96%和91.99%,满足了研究格萨尔史诗命名实体识别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命名实体识别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回到声音:听觉文化视角的《格萨尔》说唱音乐传承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丹珍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03,共9页
《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是藏族民间说唱、口头诗歌、唱腔曲调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承表述方式,是承继了藏族民间口耳相传的原生性"声音"形态的说唱音乐。《格萨尔》史诗因为拥有体量庞大的说唱音乐而被称为"巨型的音乐诗剧&q... 《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是藏族民间说唱、口头诗歌、唱腔曲调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承表述方式,是承继了藏族民间口耳相传的原生性"声音"形态的说唱音乐。《格萨尔》史诗因为拥有体量庞大的说唱音乐而被称为"巨型的音乐诗剧"。无论是"单诗行同曲体"(stichic),还是"多诗行异曲体"(strophic),在《格萨尔》史诗说唱中都有更加多样性的呈现,并混融存在。"视觉中心主义"的"读图时代"将人们带入单一的理性塑造中,过分主导"看""被看"的书面语传统,消解了人类听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忽略了语言本身的口语之美、聆听之美,从而也大大桎梏了人们对口耳相传的口头诗歌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领略。"回到声音"让我们重新思考《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及其背后的听觉文化意义。无论是宣叙调"音乐的演讲",还是朗诵调"说话的音乐",通过声音感知,以及听觉文化维度的研究和音乐民族志方法的探寻,无疑可以为格萨尔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认知方式和文化研究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声音 《格萨尔》 说唱音乐 听觉文化
下载PDF
论《格萨尔·赛马称王》篇情节结构的编排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连荣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4,共14页
从20世纪的搜集成果可见,《格萨尔·赛马称王》篇的手抄本与木刻本约有35册,当代艺人讲唱的记录本也多达数种,可见其传承与传播之广泛与深入以及深受民众与艺人们的喜爱程度。如此众多的《赛马称王》文本是否讲述着同一个故事呢?分... 从20世纪的搜集成果可见,《格萨尔·赛马称王》篇的手抄本与木刻本约有35册,当代艺人讲唱的记录本也多达数种,可见其传承与传播之广泛与深入以及深受民众与艺人们的喜爱程度。如此众多的《赛马称王》文本是否讲述着同一个故事呢?分析其中3种典型文本(贵德手抄本、林葱木刻本和扎巴艺人本)的情节结构设置,可以发现,虽然各地区与各文本具有自己独特的情节结构及其设置上的差异,甚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传承体系,但从总体上来看,它们讲述着同一个故事,并且也正在走向一种稳定成熟的统一形态,即林葱木刻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赛马称王 情节结构
下载PDF
《格萨尔》史诗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艳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4期182-188,204,共8页
在“藏学热”的推动下,《格萨尔》史诗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传播,并伴随着藏传佛教的东传和西渐以及海外汉学中心的转移。本文按照《格萨尔》史诗在海外传播的特征及路径,把《格萨尔》文本分为以藏传佛教信仰为基石的东方学派、回到... 在“藏学热”的推动下,《格萨尔》史诗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传播,并伴随着藏传佛教的东传和西渐以及海外汉学中心的转移。本文按照《格萨尔》史诗在海外传播的特征及路径,把《格萨尔》文本分为以藏传佛教信仰为基石的东方学派、回到声音的西欧学派和走向大众的北美学派三种类型,探讨和分析其背后的宗教背景、文化心理和社会土壤。《格萨尔》史诗在海外的传播像是一次文本的“旅行”,从一个文本到另一个文本,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每到一个国家都与当地的文学、文化相融合产生出新的文本,这不仅是文本的旅行,也是文化的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海外传播 藏学
下载PDF
《格萨尔》国内研究文献综述——基于CNKI的CiteSpace可视化图谱量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心悦 颜亮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3,共7页
《格萨尔》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广泛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之中,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格萨尔》,探究其蕴涵的爱国主义、民族记忆、文化内涵、诗性智慧,对中华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 《格萨尔》 综述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之间——现代长篇叙事诗《天子·格萨尔》 被引量:2
18
作者 丹珍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149,共9页
民间叙事与作家文本互文、杂糅、叠合所产生的传承与创新效应,已成为藏族文学巨大的再生资源。《格萨尔》史诗的现代叙事诗歌写作,为史诗叙事性题材增添了主观抒情表达的客观陈述模式,《天子·格萨尔》是对藏族口头文学《格萨尔》... 民间叙事与作家文本互文、杂糅、叠合所产生的传承与创新效应,已成为藏族文学巨大的再生资源。《格萨尔》史诗的现代叙事诗歌写作,为史诗叙事性题材增添了主观抒情表达的客观陈述模式,《天子·格萨尔》是对藏族口头文学《格萨尔》史诗的一次创造性转化、重构和再创作实验文本,是又一部《格萨尔》史诗的"故"事"新"编。虽然新文本以《格萨尔》史诗的故事母体为叙事框架,但更多地蕴含了作者对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的现代性阐释和个性化书写,作者试图把史诗"元叙事"提供的无尽想象空间,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现代审美意象呈现,使民间史诗的"活样态"以新的文学样式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紧相维系,以开启人们对古老史诗新的阅读感受和新的接受视角,演绎史诗在当代语境中的诗性表达,赋予《格萨尔》史诗新的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天子·格萨尔》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
下载PDF
试论《格萨尔王传》的宗教因素
19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0年第3期61-70,共10页
关键词 《格萨尔王传》 宗教因素 中国 文学作品
下载PDF
史诗《格萨尔》专家系列访谈(三)诺布旺丹:保护《格萨尔》完整的生态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次央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诺布旺丹是我国史诗《格萨尔》当代研究学者中的代表人物。访谈从他早年所处的《格萨尔》文化背景环境入手到他20年来从事《格萨尔》研究工作的经历,最终步入不同于前辈学者的研究领域。通过诺布旺丹的视角来解读《格萨尔》史诗、说唱... 诺布旺丹是我国史诗《格萨尔》当代研究学者中的代表人物。访谈从他早年所处的《格萨尔》文化背景环境入手到他20年来从事《格萨尔》研究工作的经历,最终步入不同于前辈学者的研究领域。通过诺布旺丹的视角来解读《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以及他所提倡的完整的《格萨尔》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布旺丹 《格萨尔》 保护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