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地下空间助力发展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 被引量:79
1
作者 钱七虎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37-1747,共11页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并建设绿色城市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说明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并建设绿色城市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说明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重点从节约土地、利用地热能、节水、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客运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未来城市货运交通,绿色城市污水、雨洪蓄排系统,绿色城市垃圾集运和处理系统,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智慧行车系统)等方面,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理念、方法、构想。最后,结合实例强调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科学的重要性、开发与规划中的问题及规划的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绿色建筑 绿色城市 地热能 基础设施 地下物流
下载PDF
中国地热能发展路线图 被引量:73
2
作者 庞忠和 胡圣标 汪集旸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18-24,共7页
中国地热能潜力巨大,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显著贡献。本文提出中国地热能技术发展途径是"四化",即多元化、规模化、精细化、绿色化;地热能产业发展道路是"三步走",即近期——中低温利用与高温水热发电、中期——... 中国地热能潜力巨大,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显著贡献。本文提出中国地热能技术发展途径是"四化",即多元化、规模化、精细化、绿色化;地热能产业发展道路是"三步走",即近期——中低温利用与高温水热发电、中期——中低温水热发电、远期——干热发电与利用。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实现地热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目标之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路线图 发展愿景
原文传递
我国干热岩勘查的有关技术问题 被引量:69
3
作者 冉恒谦 冯起赠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0年第10期17-21,共5页
干热岩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具有热能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小、不受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优势。而干热岩的勘查开发利用在我国还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对干热岩勘查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简述国内外对干... 干热岩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具有热能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小、不受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优势。而干热岩的勘查开发利用在我国还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对干热岩勘查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简述国内外对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干热岩开发利用的技术关键,并提出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需要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勘查 地热能 热交换 热发电 钻井
下载PDF
干热岩(HDR)资源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 被引量:60
4
作者 杨吉龙 胡克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3-51,共9页
干热岩(HDR-hot dry rock)是应用前景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其研究与开发仅有20余年历史,但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美国芬顿山和日本肘折地区是干热岩研究开发的成功范例。干热岩技术的原理是:... 干热岩(HDR-hot dry rock)是应用前景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其研究与开发仅有20余年历史,但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美国芬顿山和日本肘折地区是干热岩研究开发的成功范例。干热岩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钻井向地下深处的高温岩体中注入低温水,这些水在地下成为高温高压超临界流体,并使岩体产生具有一定方位的裂隙系统,形成热储构造;然后在适当位置钻一眼或几眼生产井贯穿热储构造,用于提取热能。根据热量提取分析可知干热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热量提取速率,具有很高的实用经济价值。此外,干热岩在水岩相互作用、深部精细地球物理方法和裂隙系统三维模拟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人工热储构造 地热资源 开发 水岩相互作用
下载PDF
能源地下工程的概念、应用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63
5
作者 夏才初 曹诗定 王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9-424,共6页
将地源热泵系统的热交换环路管埋入地下结构基坑围护结构内、基础底板下、桩基内、地铁隧道内以及新奥法施工的隧道内,形成能源地下工程。提出了能源地下工程的概念,综合分析了各种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地热能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能源地下... 将地源热泵系统的热交换环路管埋入地下结构基坑围护结构内、基础底板下、桩基内、地铁隧道内以及新奥法施工的隧道内,形成能源地下工程。提出了能源地下工程的概念,综合分析了各种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地热能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能源地下工程技术在奥地利维也纳地铁二号线延伸段的实际应用情况,并简单总结了能源地下工程应用前景和理论研究进展情况。能源地下工程是传统地源热泵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它克服了传统地源热泵系统占地和初始成本高的缺点,在我国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地下工程 地源热泵 地热能
下载PDF
直埋闭式地源热泵回填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庄迎春 孙友宏 谢康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回填土的性能对直埋式地源热泵的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对直埋闭式地源热泵用回填土的性能参数中的密度、含水率、饱和度以及导热系数进行了数学定义,并指出影响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和含水率。用平板探针原理的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 回填土的性能对直埋式地源热泵的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对直埋闭式地源热泵用回填土的性能参数中的密度、含水率、饱和度以及导热系数进行了数学定义,并指出影响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和含水率。用平板探针原理的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各种物质组成情况、时间以及不同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随各种影响因素而变化的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膨润土不适合单独用于回填材料,需与水泥配合并推荐使用非饱和态。导热系数随水灰比的减小而增加。掺入大颗粒的骨料是提高导热系数的有效途径,砂含量的增加使导热系数往往呈线性增长。当水灰比为0 45且砂的置换率为80%时回填材料具有较满意的导热性能,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回填土 性能参数 导热系数
下载PDF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49
7
作者 马伟斌 龚宇烈 +3 位作者 赵黛青 徐琼辉 秦汉时 陈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2期199-207,共9页
我国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应用潜力巨大,因此,大力发展地热能能够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很大程度上解决因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在我国,应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制定地热发展规划,在资源品质较好的地区发展地热发电,在有... 我国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应用潜力巨大,因此,大力发展地热能能够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很大程度上解决因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在我国,应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制定地热发展规划,在资源品质较好的地区发展地热发电,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种地热直接利用技术,采用综合梯级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今后开发利用地热能,政府应加大对地热能利用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开发商应做好规划和布局,优选技术路线,使得地热能的利用由无序变有序,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开发利用 现状 发展
原文传递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 被引量:37
8
作者 田蕾 秦佑国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7,共5页
可再生能源利用绝不仅仅局限于太阳能光电板、也不只属于暖通工程师的考虑范畴,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条件和利用方式;只有深入了解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才能将各种利用方式转化为建筑设计中的... 可再生能源利用绝不仅仅局限于太阳能光电板、也不只属于暖通工程师的考虑范畴,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条件和利用方式;只有深入了解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才能将各种利用方式转化为建筑设计中的积极因素,达到建筑环境性能与美学的双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风能 太阳能 地热能 生物质能 集成方法
原文传递
世界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0
9
作者 马冰 贾凌霄 +1 位作者 于洋 王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34-1747,共14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零碳、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于碳中和具有重要价值。2015—2020年,全球新增地热发电约3649 GW,增长约27%;地热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增长52.0%。两者之和,所用热能比2015年增长72.3%。全球每年地热直接利用可防止7810万t碳... 地热能作为一种零碳、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于碳中和具有重要价值。2015—2020年,全球新增地热发电约3649 GW,增长约27%;地热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增长52.0%。两者之和,所用热能比2015年增长72.3%。全球每年地热直接利用可防止7810万t碳和2.526亿t CO_(2)排放到大气中。世界地热能发展呈现五大趋势:(1)发展非常规地热系统;(2)向海上地热资源开发进军;(3)降低钻探成本与石油热能协同生产;(4)加大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5)加强含水层热能储存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热发电 地热能直接利用 非常规地热系统 热能储存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地热能供热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7
10
作者 王贵玲 杨轩 +3 位作者 马凌 周佳琦 沈国华 王婉丽 《华电技术》 CAS 2021年第11期15-24,共10页
目前建筑行业能耗居高不下,2019年全球建筑运行碳排放占到了总CO2排放的28%。如今,建筑节能降耗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能源格局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探究地热资源供热潜力及其在"双碳"目标中的价值体现,简述了我国地热资源禀赋... 目前建筑行业能耗居高不下,2019年全球建筑运行碳排放占到了总CO2排放的28%。如今,建筑节能降耗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能源格局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了探究地热资源供热潜力及其在"双碳"目标中的价值体现,简述了我国地热资源禀赋及分布特点,给出了不同地区适用的地热供能模式。聚焦节能高效的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通过工程案例分析,得出了浅层和中深层的不同供能特点。根据近5年发展推测,到2030年地源热泵将覆盖我国19.25%的城市供暖面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方面,从探热-采热-用热的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新型地埋管换热器和直膨式地源热泵系统及跨季蓄能、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利用模式,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建筑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源热泵 建筑供能 工程应用 碳排放 “双碳”目标 多能互补 供暖
下载PDF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马立新 田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21,共3页
近年来,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发展加快,成效显著。总体来看,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设备制造、资源底数不清以及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文章对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发展加快,成效显著。总体来看,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设备制造、资源底数不清以及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文章对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和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针对促进我国地热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开发利用 建议
下载PDF
岩石裂隙中的水流-岩石热传导 被引量:32
12
作者 赵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在干热岩石地热能开发中,岩石热传导的基本形式包括热传导和热对流。其中,热对流是热能在岩石裂隙中通过水流的传递。通过加热岩石和迫使水流在岩石裂隙的循环,进行了岩石裂隙的水力热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花岗岩裂隙试样,在... 在干热岩石地热能开发中,岩石热传导的基本形式包括热传导和热对流。其中,热对流是热能在岩石裂隙中通过水流的传递。通过加热岩石和迫使水流在岩石裂隙的循环,进行了岩石裂隙的水力热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花岗岩裂隙试样,在不同的温度和水流条件下进行。试验表明应用传统的热对流关系式进行的预测均高于试验结果。试验数据显示岩石裂隙的热对流系数可以Nu=C1(Pe)C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岩石热传导 热对流 岩石裂隙
下载PDF
高温岩体地热资源模拟与预测方法 被引量:32
13
作者 万志军 赵阳升 康建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5-949,共5页
研究了基于三维稳态热传导理论并忽略对流换热及地质构造等次要因素影响的地温场与地温梯度场的反演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大尺度上数值模拟岩体中地温的空间分布状况,并预测高温岩体地热资源量。以云南省腾冲热海热田为例,模拟和分析了地... 研究了基于三维稳态热传导理论并忽略对流换热及地质构造等次要因素影响的地温场与地温梯度场的反演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大尺度上数值模拟岩体中地温的空间分布状况,并预测高温岩体地热资源量。以云南省腾冲热海热田为例,模拟和分析了地质体的地温与地温分布梯度场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对热田高温岩体地热资源量进行了预测评价。提出的高温岩体地热资源模拟与预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研究结果可为热海热田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温岩体 地热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热单井回灌渗流场理论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何满潮 刘斌 +1 位作者 姚磊华 徐能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在地热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下问题 :热储压力随开采量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地热尾水排放造成热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回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回灌过程中渗流场的动态变化 ,建立地热回灌渗流场数学模型 ,推导了渗透系数恒定与... 在地热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下问题 :热储压力随开采量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地热尾水排放造成热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回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回灌过程中渗流场的动态变化 ,建立地热回灌渗流场数学模型 ,推导了渗透系数恒定与变化时不同条件下的单井回灌公式。实例分析表明 :所得公式能够表征回灌渗流场中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可以解释和预测回灌过程中水头与流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单井回灌 渗流场模型
下载PDF
中国地热资源的地理分布与勘探 被引量:29
15
作者 耿莉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4,共5页
地热是地球内部一定层位或地质构造的热储—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形式。中国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理分布 勘探 开发与利用
下载PDF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控制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郭平业 秦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393-398,共6页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矿井面临高温热害,热害作为地热能的一种形式可以有效利用。以张双楼煤矿为例,通过现场试验,进行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认为矿井涌水丰富的矿井可以充分利用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降温系统冷源;同时,以矿井...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矿井面临高温热害,热害作为地热能的一种形式可以有效利用。以张双楼煤矿为例,通过现场试验,进行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认为矿井涌水丰富的矿井可以充分利用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降温系统冷源;同时,以矿井涌水为冷媒,通过矿井排水系统输送井下热能至地面,在地面建立热能综合利用系统进行工业广场建筑物、井口防冻和洗浴供热;张双楼煤矿实施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后,井下工作面空气温度降低了7℃,工作面空气含湿量降低了13.62 g/kg,同时取代地面燃煤锅炉后,年节省燃煤11 790 t,减排二氧化碳31 122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双楼煤矿 深井 高温热害利用 地热
下载PDF
我国地热清洁取暖产业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17
作者 汪集暘 庞忠和 +2 位作者 孔彦龙 程远志 罗霁 《科技促进发展》 CSCD 2020年第3期294-298,共5页
地热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是清洁取暖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开发利用地热能源对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近20年来,我国地热取暖规模增速显著,地热直接利用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地热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是清洁取暖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开发利用地热能源对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近20年来,我国地热取暖规模增速显著,地热直接利用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目前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清洁取暖不断增长的需求,未来地热取暖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在地热清洁取暖推进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包括管理政策不完善、发展方向不明确、人才储备不足等。本文在分析我国地热资源特征和地热取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政策,坚持"热电并举、西电东热;深浅结合,由浅及深;干湿有度,先湿后干;天地合一,动静结合"的开发方向,加强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清洁取暖 地热产业 政策 人才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地热场特征、温泉形成因素及气体组成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陶士振 刘德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47,共6页
本文运用构造动力学、地热学和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地热场特征、温泉形成的控制因素及气体组成特征。中国东部地热场具有地域性或分带性的特点 ,其中郯庐断裂带是一高地热活动带 ,这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部位和印支运动以... 本文运用构造动力学、地热学和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地热场特征、温泉形成的控制因素及气体组成特征。中国东部地热场具有地域性或分带性的特点 ,其中郯庐断裂带是一高地热活动带 ,这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部位和印支运动以来的构造事件密切相关。郯庐断裂带及邻区温泉的发育取决于地质热源体的存在、区域构造、断裂和地下水循环状况、基底和盖层岩石热导率等。温泉中气体成分以N2 为主 (多数在 90 %以上 ) ,CO2 含量变化较大 ,多数在 1.0 0 %以下 ,CH4 和He的含量均小于 1.0 0 % ,Ar多数为 1.0 0 %~ 1.5 0 % ,H2 含量较低 (<0 .1% )。C、O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 ,δ13C =- 2 1.33‰~ - 6 .0 2‰ (PDB) ,δ18O =8.85‰~ 38.95‰(SMOW ) ,但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泉气具有多组分、多来源的特征 ,其成因和组成特征决定于现今中国东部的构造应力场及郯庐断裂的活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地热场 特征 天然气 温泉 形成因素
下载PDF
地热源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性能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郭丛 杜小泽 +1 位作者 杨立军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701-5708,共8页
建立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模型和蒸发器传热模型;基于工质的实验经验状态方程,利用REFPROP 8.0软件获得非共沸工质物性;以获得最佳的凝汽器温度匹配为原则选择工质。采用种温度的地热能,在给定的蒸发器和凝汽器夹点温差下,分析了采用组分... 建立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模型和蒸发器传热模型;基于工质的实验经验状态方程,利用REFPROP 8.0软件获得非共沸工质物性;以获得最佳的凝汽器温度匹配为原则选择工质。采用种温度的地热能,在给定的蒸发器和凝汽器夹点温差下,分析了采用组分比例为0.64:0.36的R600a/R601非共沸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特性,并与R601纯工质发电循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对外输出功为目标函数的利用地热的中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中不宜加入回热器;对于蒸发器热源进出口温差较小的工况,如热源来自水蒸气凝结放热,采用混合工质的循环的性能不如纯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采用混合工质时其最大对外输出功要高于纯工质的,且热源温度越低时,这种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混合物 地热能 热力学 低温热源
下载PDF
中国21世纪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登伟 张烈辉 +2 位作者 郭了萍 蒋新 赵彦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中国也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力度,将逐步改善我国能源供应与消费结构,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总结中国新... 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中国也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力度,将逐步改善我国能源供应与消费结构,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总结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盐差能)、天然气水合物、沼气资源、水能、乙醇汽油、氢能和核能共10种能源资源进行了概述,分析其资源量、开发状况及其未来发展潜力等,并建议中国石油公司积极开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向国际一流的能源公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能源 可再生能源资源 太阳能 地热能 海洋能 天然气水合物 核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