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体线框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被引量:30
1
作者 南格利 《有色矿山》 2001年第5期1-4,共4页
建立矿体的几何模型是建立矿体实体模型的首要工作 ,而利用线框模型 (wireframe)建立矿体几何模型是最简单、最灵活的方法。研究和总结线框模型的特点及其建立方法对准确建立矿体实体模型至关重要。本文作者在建立了近 2 0个矿床实体模... 建立矿体的几何模型是建立矿体实体模型的首要工作 ,而利用线框模型 (wireframe)建立矿体几何模型是最简单、最灵活的方法。研究和总结线框模型的特点及其建立方法对准确建立矿体实体模型至关重要。本文作者在建立了近 2 0个矿床实体模型的经验基础上 ,以冬瓜山铜矿体的线框模型为例 ,提出并总结了建立线框模型的流程和一些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模型 实体模型 线框模型 采矿CAD
下载PDF
基于Geomagic Design软件的导种管三维逆向工程设计 被引量:39
2
作者 刘立晶 杨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45,共6页
针对玉米精密播种机使用导种管的结构不合理导致株距均匀性差的问题,该文介绍了一种应用逆向工程设计软件Geomagic Design设计导种管的方法,研制性能优良的导种管。利用悬臂式三坐标测量机对进口曲线型导种管结构进行扫描,获取三维点云... 针对玉米精密播种机使用导种管的结构不合理导致株距均匀性差的问题,该文介绍了一种应用逆向工程设计软件Geomagic Design设计导种管的方法,研制性能优良的导种管。利用悬臂式三坐标测量机对进口曲线型导种管结构进行扫描,获取三维点云数据;通过三维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Design减少噪音点、合并、简化、对齐等数据预处理获得网格数据;依照网格数据逐个创建特征重构导种管的三维几何模型;对重建的三维几何模型与网格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实现三维几何模型的优化;依照所优化的三维几何模型生成工程图纸,完成导种管试制。在丰美2BQX-6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上进行了试制导种管、进口导种管和无导种管的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制导种管、进口导种管和无导种管的段粒数合格率分别为95%、97%和67%,空段率分别为3%、3%和33%,说明导种管可有效提高播种质量,且本研究试制的导种管与进口导种管性能相当。应用逆向工程设计导种管相对传统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可以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所建的三维几何模型为后续导种管结构研究和改进优化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三维 模型 导种管 几何模型
下载PDF
由组元的物性参数预测金属熔体的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30
3
作者 范鹏 周国治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1-426,共6页
以新一代几何模型(周模型)和Miedema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由组元的物性参数预测金属熔体热力学性质的模型,导出了预测多元系金属溶体中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及三元系金属熔体中活度系数和过剩Gibbs自由能的计算公式理论分析表... 以新一代几何模型(周模型)和Miedema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由组元的物性参数预测金属熔体热力学性质的模型,导出了预测多元系金属溶体中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及三元系金属熔体中活度系数和过剩Gibbs自由能的计算公式理论分析表明,采用周模型导出计算公式比采用其它几何模型(如Toop模型和Kohler模型等)更合理对铁基金属熔体中常见元素的大量活度相互作用系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本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几何模型 金属熔体 活度
下载PDF
二维二轴编织复合材料几何模型及弹性性能预测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超 许希武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9-135,共7页
提出了二维二轴1×1和2×2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模型,模型考虑了纤维束的相互挤压及横截面的变化。基于细观分析和体积平均法,建立了预测二维二轴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理论分析方法。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提出了二维二轴1×1和2×2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模型,模型考虑了纤维束的相互挤压及横截面的变化。基于细观分析和体积平均法,建立了预测二维二轴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理论分析方法。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且具有运算快、精度高、适合工程分析等优点。分析了编织角、纤维体积含量和纤维束横截面形状对材料弹性常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编织角对弹性常数的影响具有互补性,材料弹性模量与纤维体积含量成正比,纤维束截面形状变化对材料弹性常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二轴编织 复合材料 几何模型 弹性常数
原文传递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建模及刚度预报 被引量:18
5
作者 徐焜 许希武 汪海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提出了四步法三维四向矩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单胞几何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空间纤维束的相互扭结和挤压而造成的纤维束弯曲和截面形状变化。基于刚度体积平均思想,采用微元段直纤维的单向层板刚度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刚度预报模型,得到了...  提出了四步法三维四向矩形编织复合材料的单胞几何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空间纤维束的相互扭结和挤压而造成的纤维束弯曲和截面形状变化。基于刚度体积平均思想,采用微元段直纤维的单向层板刚度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刚度预报模型,得到了材料的工程弹性常数,数值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工艺参数和纤维束横截面形状对弹性常数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几何模型 工程弹性常数
下载PDF
On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被引量:21
6
作者 WU Qiang1 & XU Hua2 1. Department of Resource Exploit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8期739-748,共10页
The technology o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will bring about great changes in the methods of geological data acquiring, storing, processing and displaying. However, no perfect or convenient software systems have been dev... The technology o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will bring about great changes in the methods of geological data acquiring, storing, processing and displaying. However, no perfect or convenient software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up to now since the geologic data which re-flect geological entities bear the feature of diversity,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 Some supervoxel models, mathematical models of fault and geometrical models of fold have been contrived so as to show the spac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 structure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3D geological modeling is established; and a novel design concept based on spatial data processing is also proposed with the technology of solid modeling as its co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odels as its objective. Theories and methods for 3D geological modeling will hopefully be enriched and developed. In the light of these theories and methods, a feature-based navigation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is also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By integrating geo-database, graphics libraries and KBS with 3D dynamic simulation systems, geologists will be able to capture the par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whole structure embodied in the geological data in a direct-viewing, figurative and accurate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GEOLOGICAL modeling geometrical model system architecture visualization
原文传递
球面铣刀修磨几何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世霞 唐余勇 孙家广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5-199,共5页
文中给出球面铣刀的制造模型 ,探讨了运用同一机构磨制邻近规格的不同球面铣刀的可行性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磨制机构 ,提出了斜等距曲面的概念及相应公式 ,介绍了它在球面铣刀修磨模型中的应用 ,并给出与制造相关的几何模型 .最后... 文中给出球面铣刀的制造模型 ,探讨了运用同一机构磨制邻近规格的不同球面铣刀的可行性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磨制机构 ,提出了斜等距曲面的概念及相应公式 ,介绍了它在球面铣刀修磨模型中的应用 ,并给出与制造相关的几何模型 .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该模型为实现复杂刀具的 CAD/ CAM提供了方法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铣刀 几何模型 修磨 刀具 CAD CAM
下载PDF
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利 贾友 张尔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583-586,共4页
根据激光雷达(LiDAR)的测距原理及中心投影共线条件方程式,建立了激光雷达测量系统的几何模型及其精度评价模型,对激光雷达在军事、气象、地质、环境与测绘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激光雷达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共线方程 几何模型 应用
下载PDF
基于道路几何模型的单目测距算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席樾 汪先矩 +2 位作者 柴毅 周欣 黄瀚敏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0-73,共4页
在研究前方障碍物识别及高速公路几何模型基础上 ,对其左右边缘线的几何约束关系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常用的多目测距算法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实时、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视觉原理实现单目测距的求解高速公路上障碍物距离测算方法。实验证明 ,... 在研究前方障碍物识别及高速公路几何模型基础上 ,对其左右边缘线的几何约束关系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常用的多目测距算法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实时、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视觉原理实现单目测距的求解高速公路上障碍物距离测算方法。实验证明 ,系统的实时性好 ,精度高 ,达到了实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汽车驾驶 道路 单目测距 几何模型
下载PDF
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孔隙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照耀 吴峥强 +1 位作者 邵明 李元元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0,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孔隙的产生原因、压制力对孔隙率的影响以及孔隙的连通性。实验中利用模压机制备了一批金属粉末松压试样,建立了分析孔隙产生原因的几何模型;烧结成形后通过金相分析了孔隙的特征,通过计算和实验检测分... 本文主要研究了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孔隙的产生原因、压制力对孔隙率的影响以及孔隙的连通性。实验中利用模压机制备了一批金属粉末松压试样,建立了分析孔隙产生原因的几何模型;烧结成形后通过金相分析了孔隙的特征,通过计算和实验检测分析了孔隙率的大小,通过测试透气性验证了孔隙的连通性。实验结果证实本实验所制备的多孔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且孔隙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金属多孔材料 透气性 几何模型 孔隙率 连通性
下载PDF
织物外观仿真模拟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童小素 张瑞林 李文书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4-108,共5页
作为织物CAD的重要组成部分,织物外观仿真技术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形成了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模拟方法,这些仿真方法可归为3类:配色模纹法、基于纱线设计的织物外观模拟法、基于织物几何结构和光照模型的织物外观模拟法。分别介绍了... 作为织物CAD的重要组成部分,织物外观仿真技术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形成了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模拟方法,这些仿真方法可归为3类:配色模纹法、基于纱线设计的织物外观模拟法、基于织物几何结构和光照模型的织物外观模拟法。分别介绍了这3类方法的仿真原理,分析了每类方法中不同仿真模型的主要优点与缺点,同时对3类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评价,指出相应方法的适用性,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技术 纱线设计 几何模型 光照模型
下载PDF
苹果花序几何造型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苏红波 郭新宇 +3 位作者 陆声链 温维亮 王衍安 戴仕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76,共5页
重构出植物的三维形态是数字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实现对苹果花及花序三维形态结构的交互设计、几何建模和真实感显示,提出了精确描述苹果花序三维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及可视化方法。通过对苹果花及花序形态结构的观测分析,分别... 重构出植物的三维形态是数字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实现对苹果花及花序三维形态结构的交互设计、几何建模和真实感显示,提出了精确描述苹果花序三维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及可视化方法。通过对苹果花及花序形态结构的观测分析,分别提出了描述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三维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并提取了模型的控制参数;进一步整合苹果花及花序的拓扑结构信息,实现了苹果花及花序的三维重建。为了增强花的真实感,提出了花柄、花托和花萼上绒毛的生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控性强,易于操作,可以精确重构出苹果花和花序的三维形态,并可实现开花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具有较强的真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花序 几何造型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田铜坑深部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邹艳红 戴塔根 毛先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6,共5页
广西大厂矿田长坡—铜坑矿区矿床形成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地层岩性、岩浆岩体和断层、褶皱构造。结合大厂矿田多年来积累的地质资料信息,提取了钻孔、坑道采样化验数据与地质体的几何取点等矿床隐伏矿体预测专题数据,建立了各种地质... 广西大厂矿田长坡—铜坑矿区矿床形成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地层岩性、岩浆岩体和断层、褶皱构造。结合大厂矿田多年来积累的地质资料信息,提取了钻孔、坑道采样化验数据与地质体的几何取点等矿床隐伏矿体预测专题数据,建立了各种地质体几何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控矿地质条件的定量分析,以立体单元形式对地质空间进行分割抽样,提取了立体单元控矿作用定量化指标;通过一种有效的矿床三维数学模型建立方法,对矿床地下三维空间中隐伏矿体进行了定位、定量预测和结果验证,并开发了预测结果的三维可视化动态查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矿体 地质体几何模型 立体单元 矿床三维数学模型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变截面涡旋压缩机几何模型及摩擦损失模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彭斌 孙迎 张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8,共5页
给出一种组合型线的变截面涡旋压缩机几何模型,建立其容积、气体力及摩擦损失等的数学模型,通过New-ton-Raphson数值方法对损失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摩擦损失功率、电动机轴功率及机械效率在不同转速下的变化曲线.通过对其曲线规律的分析,... 给出一种组合型线的变截面涡旋压缩机几何模型,建立其容积、气体力及摩擦损失等的数学模型,通过New-ton-Raphson数值方法对损失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摩擦损失功率、电动机轴功率及机械效率在不同转速下的变化曲线.通过对其曲线规律的分析,得出主轴承的摩擦损失是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优化及实际生产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变截面 几何模型 组合型线 摩擦损失
下载PDF
二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夏燕茂 秦志刚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4,共4页
论述了二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结构几何模型的研究、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三部分。在细观结构研究中,选择代表性体积单元建立合理的简化几何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在力学性能的研究中,主要分析弹性性能,分... 论述了二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结构几何模型的研究、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三部分。在细观结构研究中,选择代表性体积单元建立合理的简化几何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在力学性能的研究中,主要分析弹性性能,分析方法以有限元方法为主。最后,总结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编织复合材料 几何模型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通用型线的涡旋压缩腔几何模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强建国 刘振全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73,共5页
根据对应的节线类型把压缩腔分为a、b两类,定义涡旋压缩腔的宽度、长度和法面面积,用解析法建立以型线、压缩腔形状变化、生命周期和压缩腔数综合的涡旋压缩腔几何模型,分析压缩腔的宽度、长度、面积、体积、质心、啮合点的曲率半径等... 根据对应的节线类型把压缩腔分为a、b两类,定义涡旋压缩腔的宽度、长度和法面面积,用解析法建立以型线、压缩腔形状变化、生命周期和压缩腔数综合的涡旋压缩腔几何模型,分析压缩腔的宽度、长度、面积、体积、质心、啮合点的曲率半径等几何特性。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几何模型能真实反映压缩腔的形成、变形、破灭等过程,表征涡旋压缩腔的运动特征,可对压缩腔几何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是涡旋压缩腔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热力学、仿真等研究以及设计的基础;Ⅲ类型线的压缩腔变化过于复杂,Ⅱ类型线的压缩腔变形及动力特性稳定,Ⅰ类型线的压缩腔变形效率高,加工相对容易,因此实践中宜采用以Ⅰ类型线为基础而中心啮合部分为Ⅱ类型线的组合型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压缩腔 通用型线 几何模型
下载PDF
基于几何模型的纬编提花织物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 被引量:9
17
作者 汪育桑 冯勋伟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66-70,共5页
通过对构成纬编提花针织物的基本线圈单元进行几何结构分析,建立几何模型,开发了一套纬编提花针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利用该系统,通过输入花型信息及圈高、圈宽、纱线直径等参数,不仅能以图形方式直观地显示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形态,... 通过对构成纬编提花针织物的基本线圈单元进行几何结构分析,建立几何模型,开发了一套纬编提花针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利用该系统,通过输入花型信息及圈高、圈宽、纱线直径等参数,不仅能以图形方式直观地显示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形态,还能计算线圈长度等织物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提花织物 线圈几何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建模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冯伟 王延荣 魏大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3-1249,共7页
基于编织过程中携纱器的运动规律,重点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内部区域的空间构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细观单胞模型.该模型能够考虑因打紧工艺造成的纤维束轴线弯曲构型以及截面变形,并可以给出编织参数和模型宏细观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基于编织过程中携纱器的运动规律,重点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内部区域的空间构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细观单胞模型.该模型能够考虑因打紧工艺造成的纤维束轴线弯曲构型以及截面变形,并可以给出编织参数和模型宏细观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比较接近实际结构,材料内部纤维束轴线空间走向为曲线,控制点处纤维束截面为椭圆形假设已接近其真实的截面形状,并且由该模型得出的胞元几何特征数据与试件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对花节长度的预测值最大误差保持在3%左右,在编织角分别为19°,21°和21.5°时,本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接近实测结果,适用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尤其是小编织角结构的建模,可为后续力学性能的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建模 细观结构 胞元 几何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动力学方程及几何模型的高速转子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蒋炎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4-76,共3页
对基于动力学方程的高速转子数学模型,用传递矩阵法进行了计算,以HFD型锭子为例获得了各阶固有频率及其相应主振型;基于计算机几何模型,通过ADAMS软件平台获得了锭杆杆端具有偏心激励时的振幅曲线.结果表明,转子工作转速在第一、第二阶... 对基于动力学方程的高速转子数学模型,用传递矩阵法进行了计算,以HFD型锭子为例获得了各阶固有频率及其相应主振型;基于计算机几何模型,通过ADAMS软件平台获得了锭杆杆端具有偏心激励时的振幅曲线.结果表明,转子工作转速在第一、第二阶临界转速范围之间,若想将转速从18 000 r/min提高到25 000 r/min,则必然跳过第二阶临界转速,但受转子本身结构所限制,一般不可跳过第二阶临界转速;否则,有可能使上轴承中的油膜被击穿,噪声、功率随速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只有通过结构改进设计才有可能提高其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方程 几何模型 高速转子
下载PDF
含纤维束截面形状变化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模型及刚度预报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元林 崔海涛 +2 位作者 温卫东 徐颖 张宏建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7-196,共10页
基于实验观察和理论研究,重点分析了材料内部区域纤维束的空间构型,建立了一个新的三维实体细观结构模型,并指出了编织工艺参数和模型细观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该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纤维束之间的相互挤压变形方式,纤维束横截面积沿纤维... 基于实验观察和理论研究,重点分析了材料内部区域纤维束的空间构型,建立了一个新的三维实体细观结构模型,并指出了编织工艺参数和模型细观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该模型较真实地反映了纤维束之间的相互挤压变形方式,纤维束横截面积沿纤维束轴向不断变化,更符合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实际结构。基于刚度体积平均及柔度体积平均混合思想,建立了相应的刚度预报模型。用该模型计算编织复合材料几何特性及工程弹性常数的数值结果与试件实测数据吻合,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破坏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纤维束横截面 几何模型 弹性常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