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地震探测的海底矿区地质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威 马凤山 +2 位作者 卢湘鹏 曹家源 郭捷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4期530-538,共9页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是我国唯一一座海底金属矿山,其对开采技术要求较高,大规模海底开采过程中潜存的安全问题是矿山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中,海底第四系底部黏土隔水层和F1断层泥是阻水的关键部位,这2处隔水层破坏后有可能会造成海水溃入...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是我国唯一一座海底金属矿山,其对开采技术要求较高,大规模海底开采过程中潜存的安全问题是矿山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中,海底第四系底部黏土隔水层和F1断层泥是阻水的关键部位,这2处隔水层破坏后有可能会造成海水溃入,因此需要探明矿区上覆岩层的地质结构,尤其是黏土隔水层分布情况。经过探索形成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包括灵活的采集几何,低噪声接收器条件和定量控制等,并在开展新立矿区海底地震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在矿区地质勘查中,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可在较大深度范围内精细探测浅层与深部的地质结构形态,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技术方法;第四系在探测区稳定分布,埋深在8~39m之间,主要表现为西部和北部偏薄,南东方向地层逐渐变深,其中第四系底部的黏土隔水层厚度变化范围为1~11m,分布趋势与第四系基本一致,但在F1断裂附近明显变薄,厚度为2.5~5.0m,并向北西方向逐渐变薄,隔水稳定性变差,对矿床开采具有一定的风险;下覆基岩强、中、弱3层风化带总的厚度变化范围为3~35m,在F1断裂附近风化带明显变厚,厚度为20~35m,是矿区主要的透水结构。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首次应用于新立矿区的地质结构探测中,为三山岛金矿海底矿区的安全开采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山岛金矿 海底矿区 海水溃入 三维地震勘探 地质结构分析
下载PDF
结构可控的地质解释——侵入岩专题地质填图构想 被引量:5
2
作者 罗照华 苏尚国 刘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02-2119,共18页
火成岩及其组合的性质不仅受岩浆系统本身性质的约束,也受到成岩环境的控制。因此,火成岩分布区的地质填图应当立足于结构可控的地质解释。基于这种认识,建议侵入岩专题填图按照岩浆系统的几何尺度及其与动力系统的关系划分填图单位。... 火成岩及其组合的性质不仅受岩浆系统本身性质的约束,也受到成岩环境的控制。因此,火成岩分布区的地质填图应当立足于结构可控的地质解释。基于这种认识,建议侵入岩专题填图按照岩浆系统的几何尺度及其与动力系统的关系划分填图单位。一级岩浆系统受控于全球动力学系统,具有最大的几何尺度;二级岩浆系统与区域地质历史有关,是全球动力系统与岩石圈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三级岩浆系统受控于局部动力系统,与全球动力系统没有直接联系;四级岩浆系统受控于岩浆动力系统与围岩动力系统的相互作用,通常与岩浆产量和通道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五级岩浆系统受控于具体的岩浆过程,通常是侵入岩区的最小填图单位。但是,岩浆系统具有可无限细分的特点,填图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划分更次级的岩浆系统。对于几何尺度小于地质图表述能力的岩浆系统,建议制作局部放大的专题地质图件,以展示特定岩浆系统的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填图 侵入岩 复杂岩浆系统 尺度效应 定量化结构分析
下载PDF
基于重磁联合反演的麻姑山地区深部地质结构解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睿 李晓晖 +8 位作者 袁峰 丁文祥 张明明 陆三明 李建设 周宇章 兰学毅 郭冬 陶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6-892,共17页
近年来,随着茶亭铜金矿床等多处新矿床被相继发现,南陵—宣城地区有望成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新矿集区。其南部的麻姑山地区发育有麻姑山铜矿床,但由于本区第四系地层覆盖面积大、地质勘探程度浅,其深部地质结构尚不清晰,影响了本区隐... 近年来,随着茶亭铜金矿床等多处新矿床被相继发现,南陵—宣城地区有望成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新矿集区。其南部的麻姑山地区发育有麻姑山铜矿床,但由于本区第四系地层覆盖面积大、地质勘探程度浅,其深部地质结构尚不清晰,影响了本区隐伏矿床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基于地球物理重、磁数据,以已知地质填图和勘探数据为约束,对麻姑山地区深部地质结构进行了2.5D联合反演和深入解析;同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三维地球物理正演方法对解译结果进行了修正和厘定。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和三维地球物理正演方法可为2.5D重磁联合反演结果提供修正依据和手段;解析结果能够较好的阐明麻姑山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结合找矿预测条件,能够圈定隐伏找矿预测靶区,可进一步为找矿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反演 地质结构解析 三维地质建模 麻姑山
下载PDF
依据地热井资料探讨北京八宝山断裂北段的基本特点
4
作者 刘元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653,共8页
根据地热井的地层资料,绘制了横穿八宝山断裂带北段的地质剖面图,对八宝山断裂带的深部构造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几个地热钻孔的地层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剖面中存在众多倾角不同、规模不一且相互错断的逆断层,反映出八宝山断... 根据地热井的地层资料,绘制了横穿八宝山断裂带北段的地质剖面图,对八宝山断裂带的深部构造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几个地热钻孔的地层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剖面中存在众多倾角不同、规模不一且相互错断的逆断层,反映出八宝山断裂受逆冲作用非常强烈,同时具有多期性;剖面中存在两条较大的断层,一条是八宝山断裂带的主断层,另一条是雾迷山组小断块被顶托至上部后所形成的次断层,在八宝山一带,次断层的上盘被推覆至主断层线之上将其掩盖,地表仅显示一条断层,即平常所说的八宝山断层,由此可见这并非八宝山断裂带的主断层,在研究及监测中应注意加以区分。此外,根据钻孔地层厚度资料估算,本段主断层倾角约为40°,最大切割深度约为5 000 m。根据地层切割与沉积关系,认为八宝山断裂带最终形成于中生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井资料 构造分析 八宝山主断裂 断层产状 形成时代
下载PDF
煤岩层对比及在地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段曲遇 《江西煤炭科技》 201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盘县柏果镇某些井田煤系地层含煤层数多,顶底板岩性相近,煤岩地层划分上只有煤层编号而没有段的划分。笔者对层段进行了对比,对煤岩层位的划分进行了调正,有利于对地质构造的分析和判断。
关键词 煤系地层 层段划分 地质构造分析
下载PDF
坑道无线电波透视法在探测井下陷落柱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戬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19期166-168,共3页
论述了坑道无线电波透视法在井下探测陷落柱的原理,结合实例说明了坑道无线电波透视法在井下探测陷落柱的应用。
关键词 坑道无线电波透视 陷落柱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应变椭球体平面投影及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正荣 《煤炭技术》 CAS 2006年第1期92-95,共4页
应变椭球体常作为一种解析地质构造的几何手段而被广泛地应用,但应变椭球体是三维空间体,在解析地质构造问题时常显不便,且无法作定量分析。本文采用正投影方法,对应变椭球体进行投影处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客观反映应变状态,... 应变椭球体常作为一种解析地质构造的几何手段而被广泛地应用,但应变椭球体是三维空间体,在解析地质构造问题时常显不便,且无法作定量分析。本文采用正投影方法,对应变椭球体进行投影处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客观反映应变状态,以便迅速、方便、定量地分析解决地质构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椭球体 平面投影 产状 定量 地质构造分析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某大型古堆积体群地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任爱武 周自梁 +2 位作者 段庆伟 孙平 赵宇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9,共7页
金沙江上游地质条件复杂,大型古堆积体群普遍发育,严重影响该区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合理的解释古堆积体群的地质成因问题是进行水电建设工作的基础。本文以金沙江上游某水电站古堆积群现场工程为依托,通过工程地质分区、岩体结构特征... 金沙江上游地质条件复杂,大型古堆积体群普遍发育,严重影响该区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合理的解释古堆积体群的地质成因问题是进行水电建设工作的基础。本文以金沙江上游某水电站古堆积群现场工程为依托,通过工程地质分区、岩体结构特征分析和地质现象分析3个步骤,逐步还原了堆积体群的形成过程。最终结论如下:(1)以古堆积体群整体形貌特征为基础,结合岩性、结构等基本特性,将古堆积体群划分为4个区域;(2)根据古堆积群Ⅱ区的形貌特征假设Ⅱ区物质来自河对岸,继而采用结构特征分析证明了这一假设,结果表明:Ⅱ区物质与河对岸物质结构具有较好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物质结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为典型的泥石流产物;(3)结合区域风化程度、S型转弯、冲积扇、高位静水沉积等地质现象分析,还原了该古堆积体群的形成过程,即:Ⅰ区风化程度较严重,年代明显早于其他各区。Ⅲ区、Ⅳ区之间应为古河道,Ⅰ区的形成造成了河流的S形改道,但并未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堵江。真正的堵江事件发生在Ⅱ区形成后。Ⅱ区泥石流物质与Ⅲ区、Ⅳ区物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土石坝,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堵江,产生了高位沉积现象。此时江水一部分从古河道流出,一部分从Ⅱ区泥石流物质区向下渗流,最终Ⅱ区物质被掏蚀冲垮,形成了今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古堆积体群 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滑坡堵江 地质成因
下载PDF
青龙煤矿长兴灰岩岩溶突水事故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施凤刚 《山东煤炭科技》 2016年第3期135-136,139,共3页
通过对青龙煤矿11609外工作面突水事故分析,得出突水充水水源为长兴灰岩岩溶(溶洞)水,充水通道为"三带"导水裂隙,并为下一步长兴灰岩岩溶(溶洞)水的水害防治进行研究,为贵州同类矿井减少岩溶(溶洞)水害事故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特征 分析 治理 防治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