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3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地质模型10年 被引量:139
1
作者 裘怿楠 贾爱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104,共4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经历了从手工作图到完全三维可视化的整体地质模型的建立。同时,在储层预测方面,也开始由一般的地质统计向随机模拟和预测的方向发展。在另一方面,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经历了从手工作图到完全三维可视化的整体地质模型的建立。同时,在储层预测方面,也开始由一般的地质统计向随机模拟和预测的方向发展。在另一方面,为了建立更加准确可靠的地质模型,发展适合于我国陆相碎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近年又开始了储层地质原型模型的建立和积累陆相碎屑岩储层的地质知识库,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并且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预期将对我国储层表征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回顾我国储层地质模型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定量概念模型的建立;(2)地质模型的快速发展阶段;(3)地质模型的重点发展阶段;(4)储层露头精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露头 模拟 储集层
下载PDF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描述及储量评估技术 被引量:92
2
作者 张希明 杨坚 +1 位作者 杨秋来 张春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8,共6页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缝洞型油藏特点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小层、构造、裂缝—岩溶、流体 4个主要模型 ,并对其量化成图 ,最终形成了油藏地质模型 ,得出了储集体三维空间的几何形态。以每 60m作为一个层状单元 (超深层地震勘探最高分辨率 ...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缝洞型油藏特点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小层、构造、裂缝—岩溶、流体 4个主要模型 ,并对其量化成图 ,最终形成了油藏地质模型 ,得出了储集体三维空间的几何形态。以每 60m作为一个层状单元 (超深层地震勘探最高分辨率 ) ,刻画出了储集体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 ,并以此进行了储层参数研究 ,得出每个单元储量丰度变化情况及不同类型储集体的储量。将古岩溶生成机制、储层识别、地震—测井联合反演、随机建模、试采动态分析相结合 ,形成了一套针对古风化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描述、储量评估 (计算 )的技术和方法 ,在塔河油田 6区、7区开发方案的编制中已广泛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油田建产率提高了5 %~ 8% ,各项开发指标具有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油藏描述 地质模型 储量评估技术 应用实例
下载PDF
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42
3
作者 刘吉余 郝景波 +1 位作者 伊万泉 张卫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介绍一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流动单元不仅具有相同(似)的沉积特征,而且具有相同(似)的流动特征。将流动单元的研...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介绍一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流动单元不仅具有相同(似)的沉积特征,而且具有相同(似)的流动特征。将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分为2种,一种是岩心定性分析方法,另一种是修改的KozenyCarman方程方法,给出了流动单元研究的步骤。介绍了流动单元在储层评价、剩余油分布与预测、油藏数值模拟、渗透率解释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地质模型 流动单元 剩余油 储层
下载PDF
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 被引量:45
4
作者 穆龙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3-108,共6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由于每个开发阶段的任务不同 ,所拥有的资料基础不同 ,加之我国陆相储层的复杂性 ,造成了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描述所要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的不同 ,从而形成了油藏描述的阶段性。总体来看油藏描述可划分为开发准备阶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由于每个开发阶段的任务不同 ,所拥有的资料基础不同 ,加之我国陆相储层的复杂性 ,造成了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描述所要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的不同 ,从而形成了油藏描述的阶段性。总体来看油藏描述可划分为开发准备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主体开发阶段的 (中期 )油藏描述和挖潜、提供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在构造、地层、沉积相、储层、地质模型等方面所描述的重点内容和精度要求等都有明显差别。本文给出了每个阶段油藏描述应重点描述的对象和内容 ,所需要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以及达到的精度要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开发阶段 地质模型 构造 地层 沉积相
下载PDF
地下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0
5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1 位作者 樊中海 鲁国甫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10,14,共5页
在露头研究、岩心分析的基础上 ,在双河油田建立了不同于 Miall划分方案的 6级界面系列 ,总结了 7种基本结构要素 (水下分流道、河口坝、水下溢岸、前缘席状砂、重力流、水下决口扇、湖相泥 )的特征及测井响应 .通过储层精细对比 ,建立... 在露头研究、岩心分析的基础上 ,在双河油田建立了不同于 Miall划分方案的 6级界面系列 ,总结了 7种基本结构要素 (水下分流道、河口坝、水下溢岸、前缘席状砂、重力流、水下决口扇、湖相泥 )的特征及测井响应 .通过储层精细对比 ,建立了双河油田核三段 I- IV油组的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 ,总结了建立地下储层建筑结构模型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模型表明扇三角洲平面模型具有分带性 ,剖面模型则可分为分流河道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型、席状砂型、递变型 .建筑结构模型可用于建立储层精细流动单元模型或结合开发动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层 建筑结构 预测模型 地质模型 结构要素 界面系列 双河油田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的双重还原介质模型及其联合控矿机理:兼论大营和钱家店铀矿床 被引量:75
6
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荣辉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9-474,共16页
含铀岩系的还原介质可以依据与铀储层砂体的产出关系划分为内部还原介质和外部还原介质.铀储层砂体的双重还原介质对铀成矿同等重要.铀储层砂体中的层间氧化作用直接与内部还原介质相关,但是当叠加有外部还原介质时,外部还原介质将通过... 含铀岩系的还原介质可以依据与铀储层砂体的产出关系划分为内部还原介质和外部还原介质.铀储层砂体的双重还原介质对铀成矿同等重要.铀储层砂体中的层间氧化作用直接与内部还原介质相关,但是当叠加有外部还原介质时,外部还原介质将通过不同的方式大大增强铀储层砂体的整体还原能力,这种组合的出现有利于稳定的层间氧化带发育和持续的铀成矿.沉积期的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决定了含铀岩系还原介质的类型和丰度,以及铀储层砂体双重还原介质的组合规律,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成矿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规模.在进行砂岩型铀矿的勘查预测时,需要将双重还原介质模型评价与具体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期控矿条件研究相结合,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剂 地质模型 铀储层 砂岩型铀矿 矿床学
原文传递
斜坡倾倒变形的工程地质分析 被引量:75
7
作者 黄润秋 李渝生 严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5-1181,共17页
近10年来,在山区,尤其是西部山区的工程建设和灾害防治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以"倾倒"为特征的岩质边坡变形破坏和稳定性问题,其出现的频度和造成的危害大有比肩"滑动"破坏这一边坡失稳的传统主题,成为困扰地... 近10年来,在山区,尤其是西部山区的工程建设和灾害防治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以"倾倒"为特征的岩质边坡变形破坏和稳定性问题,其出现的频度和造成的危害大有比肩"滑动"破坏这一边坡失稳的传统主题,成为困扰地质工程师和岩石力学工作者的又一难题。这类问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建立在以"滑动"为基础的传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不再适用这类边坡。本文在大量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边坡倾倒变形和破坏的基本特征,从"倾倒"变形破坏的地质过程和变形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念出发,建立了描述倾倒边坡不同变形程度的工程地质模型,这个模型将倾倒边坡分为倾倒-坠覆、倾倒-错动、倾倒-张裂、倾倒-松弛4个区,分别对应不同的变形程度和稳定性状况,提出了各个区的具体特征和定性指标与量化指标相结合的描述指标体系,从而将倾倒的地质显现、力学机理和变形稳定性有机统一,实现了对倾倒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评价。与传统的"滑动"问题不同的是,本文没有强调对这类问题采用强度稳定性的评价思路,而建议采用变形稳定性评价的理念,这似乎更适合倾倒变形这类问题的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坠覆 稳定性 反倾边坡 地质模型
下载PDF
论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46
8
作者 刘传正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55-59,共5页
根据作者和前人的研究经验,本文讨论了滑坡稳定性评价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地质概念模型、影响因素分析、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参数取值、计算方法和灵敏度分析等。它对于提高滑坡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 滑坡 稳定性 地质模型 计算法
下载PDF
三维地质模型的数据模型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青元 朱小弟 曹代勇 《中国煤田地质》 2000年第3期57-61,共5页
三维地质模型在计算机中的数据表达就是三维地质模型的数据模型,它具有确定性、可视性和可修改性的特点。文章介绍了表达三维地质模型的几种典型的三维数据模型,即体元充填模型、 TIN表面模型、矢量模型、混合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 三维地质模型在计算机中的数据表达就是三维地质模型的数据模型,它具有确定性、可视性和可修改性的特点。文章介绍了表达三维地质模型的几种典型的三维数据模型,即体元充填模型、 TIN表面模型、矢量模型、混合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体元充填模型根据采用的体元又可分为 4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地质模型 数据模型 三维可视化 地震勘探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理论技术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52
10
作者 何治亮 马永生 +7 位作者 朱东亚 段太忠 耿建华 张军涛 丁茜 钱一雄 沃玉进 高志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3-546,共14页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和超深层推进,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油气资源,成为世界超深层领域油气勘探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围绕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成因机理、地质模式、地球物理预测和储层精细建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深层...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和超深层推进,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油气资源,成为世界超深层领域油气勘探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围绕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成因机理、地质模式、地球物理预测和储层精细建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集体的成因研究上初步形成了一些共识:原始高能相带和早期白云岩化作用是优质储集体发育的基础;构造抬升导致与不整合面相关的大气水岩溶作用,形成岩溶缝洞型储层;早期物质基础与后期深埋的构造-流体环境是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保持的关键。针对碳酸盐岩成岩流体识别示踪和成岩期次定年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碳酸盐岩储层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成岩演化过程分析和成储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分别在高压条件下碳酸盐岩储层岩石骨架弹性变化规律与岩石物理模型、多相态混合孔隙流体弹性性质变化规律以及高分辨率储层反演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在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精细建模方法上,分别形成了结合多点统计与沉积过程模拟的地质建模技术、孔隙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智能优化地层沉积反演建模技术、多尺度数据融合岩石物理相建模技术、细胞自动机断控岩溶过程数值模拟技术。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还面临一系列的重大理论技术难题。有关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成因机理的学术观点纷争,深层储层地震预测还存在重大技术瓶颈,目前尚缺乏成熟有效的深层储层精细表征与建模技术。未来需要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明确成岩流体类型,通过高温高压溶蚀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索复杂流体作用下,特别是有机成岩流体作用下的储集空间形成与保持机制;开发出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理 岩石物理模型 地震预测 精细地质建模 地质过程模拟 地质模式 碳酸盐岩储层 深层-超深层
下载PDF
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建模技术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杨辉廷 颜其彬 李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4年第3期45-49,共5页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 ,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 ,从而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储层建模技...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 ,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 ,从而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储层建模技术在参数估计、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储层特征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综合利用各种资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各种储层建模的技术和方法 ,可分为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两大类 ,其中随机建模技术是储层建模技术突出的发展方向。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在国内的应用 ,必将对我国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文中综合论述了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建模步骤和主要建模方法 ,探讨了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精细油藏描述 随机建模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特征 储集层 油气储层 技术 投资风险 发展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43
12
作者 张淑品 陈福利 金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是以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古岩溶型储集层,储集层非均质性极为严重。为制定试验区稳油控水综合治理方案,运用地震方差体技术、云变换技术、岩溶相控建模技术等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资料,...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是以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古岩溶型储集层,储集层非均质性极为严重。为制定试验区稳油控水综合治理方案,运用地震方差体技术、云变换技术、岩溶相控建模技术等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资料,通过构造建模、岩溶建模、属性建模、裂缝分析及模型分析筛选开展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改善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三维地质随机建模方案,为该区油藏精细描述和数值模拟提供了合理的地质模型。随机模拟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有利储集层与构造高部位存在一致性,且储集体的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及岩溶作用有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值均较低,分布具有随机性,整体表现为北东高,向南变低的趋势,由浅到深随井数减少不确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储集层地质 随机建模 地质模型 动态模型 云变换
下载PDF
基于地震解释成果的地质建模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0
13
作者 姜岩 李纲 刘文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15-117,共3页
针对大庆长垣外围油田构造复杂、断层密集、储层横向变化大的特点 ,在地震构造解释和属性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能够协同地震变量的具有外部漂移的克里金方法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在宋芳屯油田芳 2试验区块的应用结果表明 ,构造模型的深度误... 针对大庆长垣外围油田构造复杂、断层密集、储层横向变化大的特点 ,在地震构造解释和属性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能够协同地震变量的具有外部漂移的克里金方法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在宋芳屯油田芳 2试验区块的应用结果表明 ,构造模型的深度误差小于 0 1% ,砂岩模型的符合率达到 86 %以上。该建模方法对于大庆长垣外围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协克里金 地质模型 主频
下载PDF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1
14
作者 周贤文 汤达帧 张春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6,12,共7页
对国内外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调研分析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不断满足油田开发研究和实践的需要,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向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向发展:采用精细地质方法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随机模拟、非均质性的表征技术等方法与数... 对国内外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调研分析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不断满足油田开发研究和实践的需要,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向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向发展:采用精细地质方法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随机模拟、非均质性的表征技术等方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并考虑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和动态地质建模的精细数值模拟等方法,将精细油藏描述的方法和成果应用于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之中,为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提供更加精细真实的地质模型;通过发展网格技术和数值解法提高数值模拟的求解精度,国外较多地采用了有限元方法,在发展网格技术和数值解法提高数值模拟的求解精度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并初步提出了一套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地质模型评价方法来定量评价数值模拟精度。综合分析认为,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将向着多学科、一体化、高速、多功能集成和系统耦合模拟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数值模拟 地质模型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OpenGL在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曹代勇 朱小弟 李青元 《中国煤田地质》 2000年第4期20-23,共4页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将 OpenGL应用于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中的经验与体会。首先介绍了用 OpenGL显示三维地质模型的几个技术关键,包括模型绘制、投影变换、取景、 TIN表面显示、旋转、颜色与材质等。然后介绍了笔者基于 OpenGL的裁剪变换...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将 OpenGL应用于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中的经验与体会。首先介绍了用 OpenGL显示三维地质模型的几个技术关键,包括模型绘制、投影变换、取景、 TIN表面显示、旋转、颜色与材质等。然后介绍了笔者基于 OpenGL的裁剪变换和缓冲区累加功能提出的“切片合成法”的原理、用途、应用注意事项和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中煤层底版等高线图制做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GL 可视化 切片合成法 三维地质模型
下载PDF
智能开采透明工作面地质模型梯级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程建远 刘文明 +3 位作者 朱梦博 余北建 王一 张泽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8-126,共9页
煤矿智能开采工艺与装备对于地质条件适应性不足,亟需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构建高精度透明化的煤层地质模型。以山西某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为例,选择陷落柱、断层、褶曲等较为发育的XY-S工作面,利用勘查、生产阶段获取的地质数据,递进式... 煤矿智能开采工艺与装备对于地质条件适应性不足,亟需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构建高精度透明化的煤层地质模型。以山西某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为例,选择陷落柱、断层、褶曲等较为发育的XY-S工作面,利用勘查、生产阶段获取的地质数据,递进式构建了设计阶段的黑箱模型、掘进阶段的灰箱模型、回采前的白箱模型和开采中的透明模型;以XY-S工作面总长7400 m掘进巷道、1470 m推采范围的实测数据作为统计依据,对不同模型的地质建模精度进行实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①煤层底板标高的建模误差:黑箱模型10~20 m(仅有钻探数据时)、5~10 m(钻探+三维地震),灰箱模型和白箱模型0~5 m,透明模型0~1.0 m;②断层、陷落柱的控制程度:槽波解释的3条落差为1.5 m以上断层验证可靠,直径为20 m以上陷落柱的解释准确率平均75%,但是槽波探测的陷落柱范围明显偏大、推断的异常区偏多;③煤厚预测误差:主采煤层平均厚度2.70 m,黑箱、灰箱、白箱模型煤厚预测最大误差为1.5 m、均方误差0.5 m左右,透明模型的煤厚预测误差小于0.30 m,但是可统计的实证点偏少。按照智能开采工作面地质模型梯级构建的思路,智能开采前白箱模型的建模精度只能满足自适应截割模拟开采的需求,急需研发随采智能探测、孔中地质雷达、视频煤岩识别等新技术新装备,实现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为煤矿智能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开采 透明工作面 地质模型 梯级优化 地质信息透明化
下载PDF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地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肖诗荣 刘德富 胡志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59-1464,共6页
三峡水库初次蓄水不久,千将坪即发生了特大型滑坡。通过对千将坪滑坡滑动区与影响区的勘察试验及对比研究,查明了千将坪滑坡的物质组成、结构及滑坡边界条件,分析了滑坡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建立了千将坪滑坡的地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千... 三峡水库初次蓄水不久,千将坪即发生了特大型滑坡。通过对千将坪滑坡滑动区与影响区的勘察试验及对比研究,查明了千将坪滑坡的物质组成、结构及滑坡边界条件,分析了滑坡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建立了千将坪滑坡的地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千将坪滑坡为三峡水库水位上升与降雨联合诱发的水库新生型深层岩质滑坡,水库蓄水起主要和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将坪滑坡 地质模型 力学模型 三峡水库 降雨
下载PDF
储层构造裂缝的定量描述和预测方法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德同 文世鹏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6-10,共5页
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及不同类型裂缝性储层系统进行了研究,形成和完善了一套对地下储层构造裂缝定量描述和预测的技术和方法.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区域和局部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分析.根据露头区和油田岩心裂缝观测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岩石力学... 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及不同类型裂缝性储层系统进行了研究,形成和完善了一套对地下储层构造裂缝定量描述和预测的技术和方法.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对区域和局部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分析.根据露头区和油田岩心裂缝观测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岩石力学研究结果.用概率统计法、类比法等确定裂缝的方位、产状、力学性质、密度(间距)、延伸长度、切穿深度、开度、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根据构造变形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的边界条件进行反演.再根据地质模型对研究区的应力场进行正演计算.并结合破裂准则确定构造裂缝的方位、产状、力学性质、发育区和密度(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 储集层 储集层描述 岩心分析
下载PDF
陷落柱三维地震正演模拟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李艳芳 程建远 +2 位作者 熊晓军 聂爱兰 张宪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6-460,共5页
设计了在煤层截面上长轴大小分别为80、50、25和15 m的4个陷落柱,其空间形状不规则、顶部发育高度不等,利用三维地震单程声波方程对4个陷落柱进行了正演模拟,对其中一条典型剖面开展了二维地震正演模拟(包括单炮和平面波),并对陷落柱的... 设计了在煤层截面上长轴大小分别为80、50、25和15 m的4个陷落柱,其空间形状不规则、顶部发育高度不等,利用三维地震单程声波方程对4个陷落柱进行了正演模拟,对其中一条典型剖面开展了二维地震正演模拟(包括单炮和平面波),并对陷落柱的二维地震与三维地震模拟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二维地震正演模拟而言,陷落柱三维正演模拟反映的陷落柱边界清晰,与实际大小相符,且对小陷落柱的识别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三维地震 二维地震 正演模拟 地质模型
下载PDF
高阶煤层气高效开发工程技术优选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20
作者 朱庆忠 杨延辉 +1 位作者 王玉婷 邵国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34,共8页
高阶煤层气井的平均单井产气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基于不同煤储层的地质条件,选择适用于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工程技术是提高当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益的关键。在剖析影响... 高阶煤层气井的平均单井产气量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直接导致了煤层气开发经济效益低。为此,基于不同煤储层的地质条件,选择适用于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工程技术是提高当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益的关键。在剖析影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阶煤层气开发的地质模式,并针对不同的地质模式优选出了相应的开发工程技术。结果表明:(1)影响高阶煤层气开发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按其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煤体结构、煤岩变质程度、地应力、临储比;(2)据此划分了直井压裂、裸眼多分支水平井、U型和顶板仿树形水平井、鱼骨状和单支型水平井等4种工程地质模式。结论认为:直井压裂和裸眼多分支水平井仅适用于煤体结构好、变质程度高的地区;而低成本、后期可维护、占地面积少的单支型水平井和鱼骨状水平井适用范围广,是适宜大力推广的井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高阶煤层气 煤体结构 煤岩变质程度 地应力 临储比 工程技术 地质模式 优选模式 开发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