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柴贺军 黄地龙 +1 位作者 黄润秋 刘浩吾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5-59,共5页
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是当前数学地质、石油物探、化探、水电勘察、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等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也是快速、及时地再现地质体三维信息及综合分析的有效途径。三维可视化模型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软件开发程度不一 ,岩土... 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是当前数学地质、石油物探、化探、水电勘察、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等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也是快速、及时地再现地质体三维信息及综合分析的有效途径。三维可视化模型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软件开发程度不一 ,岩土工程领域岩体结构三维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远低于石油地质和石油物探 ,在国内开发大型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和分析软件系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模型 岩体结构 岩土工程 地质信息 软件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涪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69
2
作者 谭玉敏 郭栋 +1 位作者 白冰心 许波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54-1562,共9页
本文以重庆涪陵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坡向、累计汇水面积、地层岩性、水域、降雨量、植被和土地利用分类8个影响因子,提取高分一号遥感数据(2013.12.24)动态影响因子,引入信息量模型,分别计算上述影响因子对应的信息量,对该时期示范... 本文以重庆涪陵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坡向、累计汇水面积、地层岩性、水域、降雨量、植被和土地利用分类8个影响因子,提取高分一号遥感数据(2013.12.24)动态影响因子,引入信息量模型,分别计算上述影响因子对应的信息量,对该时期示范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并引入ROC曲线和AUC评价指标,对得到的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12月研究区内高易发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3%,该易发区内含有104个地质灾害点,占所有灾害点的52.7%,灾积比为5.42,明显大于其他易发等级类别。利用ROC评价方法,计算成功率曲线AUC为0.796,预测率曲线AUC为0.748(74.8%),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证明本文方法在该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适应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动态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断层及其破碎带隧道信息化施工 被引量:65
3
作者 杨会军 胡春林 +1 位作者 谌文武 梁收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3917-3922,共6页
断层及其破碎带是隧道开挖支护施工中难度很大、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段。结合甘肃省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的实例,根据其地质特征,加强基础资料收集。采用地面地质调查、波速测试、隧道内掌子面和侧壁地质素描及超前钻孔等方法手段,通... 断层及其破碎带是隧道开挖支护施工中难度很大、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段。结合甘肃省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隧道的实例,根据其地质特征,加强基础资料收集。采用地面地质调查、波速测试、隧道内掌子面和侧壁地质素描及超前钻孔等方法手段,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对其中F4断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预报,如断层岩性、规模、位置的长期超前地质预报和精度较高的短期超前地质预报。同时,对施工中收敛变形、拱顶下沉和围岩压力等测量数据进行了曲线分析,动态反馈于施工过程中,此即断层及其破碎带隧道信息化施工。该方法在隧道穿越F4断层施工指导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层 破碎带 地质调查 变形量测 超前地质预报 信息化施工
下载PDF
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框架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朱良峰 吴信才 刘修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9-75,共7页
 城市地质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是"数字城市"工程的重要内容,3DGIS将在未来的城市数字化建设中扮演核心角色。介绍了3DGIS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详细讨论了基于3DGIS构建的城市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功...  城市地质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是"数字城市"工程的重要内容,3DGIS将在未来的城市数字化建设中扮演核心角色。介绍了3DGIS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详细讨论了基于3DGIS构建的城市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功能。三维数据结构的研究是3DGIS的核心问题并成为当前制约3DGIS深入发展与应用的瓶颈,由于缺乏对三维地质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与可视化表达的三维数据模型,当前GIS的三维地质建模能力与三维空间分析能力都极为薄弱。在分析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多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TIN和TEN的混合数据结构来构建城市地质数据建模系统。针对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的特点,探讨了城市三维地质海量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信息的Web发布等重要问题,力求为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IS) 城市地质 地质数据 信息系统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三维地质建模
下载PDF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赵兴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23-530,共8页
本文对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它成矿信息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成因是以幔源去气—热液沉积作用为主,成岩定位后期改造而形成的层控矿床。主要成矿金属物质来自上地幔,硫主要来自海相、陆相有机质和地层中... 本文对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它成矿信息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成因是以幔源去气—热液沉积作用为主,成岩定位后期改造而形成的层控矿床。主要成矿金属物质来自上地幔,硫主要来自海相、陆相有机质和地层中的硫化物,井有少量壳源金属和深源硫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矿床成因 层控矿床
下载PDF
基于AHP-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8
6
作者 刘洋 唐川 冯毅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四川省通江县是遭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地区,尤其是2011年9月17~18日,通江县发生了持续强降雨,据通江县气象局资料,两天降雨量达到362mm,造成大规模洪灾,并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本文利用ARCGIS平台,选择年降雨量、海拔、坡度... 四川省通江县是遭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地区,尤其是2011年9月17~18日,通江县发生了持续强降雨,据通江县气象局资料,两天降雨量达到362mm,造成大规模洪灾,并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本文利用ARCGIS平台,选择年降雨量、海拔、坡度、坡高、植被覆盖率、河流侵蚀及人类工程影响七个影响因子,采用AHP-信息量模型对通江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合理可靠的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对通江县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对类似区域的危险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AHP 信息量法 ARCGIS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被引量:37
7
作者 郑啸 李景朝 +1 位作者 王翔 梁婉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6-1322,共7页
探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的相关问题。结合典型的云计算构架给出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从地质信息特点角度讨论了地质数据资源整合的相关问题。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地质相关行业、地质相关单位部门现... 探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的相关问题。结合典型的云计算构架给出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从地质信息特点角度讨论了地质数据资源整合的相关问题。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地质相关行业、地质相关单位部门现状,讨论系统节点建设与节点对接问题。对比发达国家地质调查局提供信息服务的新特点,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如何助推地质信息共享,资料数据服务与信息知识服务并重,服务于国家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地质信息 共享 服务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探讨 被引量:36
8
作者 黄少芳 刘晓鸿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年第10期67-69,共3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质资料海量数据的发现与提取难度加大,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将面对大数据的资料开发与知识服务的新挑战。数字化是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资源的网络运行体系是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数字资料馆是信息化建...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质资料海量数据的发现与提取难度加大,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将面对大数据的资料开发与知识服务的新挑战。数字化是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资源的网络运行体系是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数字资料馆是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重视地质资料信息化过程中的标准化建设。知识服务是数字资料馆的发展目标。数字资料馆知识服务内容(:1)知识挖掘,(2)知识组织,(3)知识开发。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包括:(1)知识提供与检索,(2)知识整合与加工,(3)知识共享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地质资料 信息化 数字资料馆 知识创新 知识服务
下载PDF
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技术框架 被引量:32
9
作者 谭永杰 《地理信息世界》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为社会提供全面、权威、及时、便捷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是地质调查工作的根本宗旨。本文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结合国家地质调查"九大计划、五十个工程"的实施,研究提出了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技术框架... 为社会提供全面、权威、及时、便捷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是地质调查工作的根本宗旨。本文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结合国家地质调查"九大计划、五十个工程"的实施,研究提出了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技术框架,梳理了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技术路线、重点建设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大数据 信息服务 地质信息化
下载PDF
浅谈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曾钱帮 刘大安 +1 位作者 张菊明 潘炜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72-74,共3页
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都主要表达二维的地表地物的图形和属性信息 ,要扩展到真三维包含地下地质结构的地质信息系统还有差距。分析了工程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地理信息系统 三维建模 可视化 离散数据
下载PDF
青海省河湟谷地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1
11
作者 赵东亮 兰措卓玛 +2 位作者 侯光良 许长军 李万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5,共13页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与湟水谷地,由于剧烈的地质活动、较大高差与强烈水力作用等,使得地质灾害非常频繁,为明确该区域的地灾易发性区划,选取地貌、坡度、坡高、植被、岩性、降雨量和距断层、距河流、距道路等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与湟水谷地,由于剧烈的地质活动、较大高差与强烈水力作用等,使得地质灾害非常频繁,为明确该区域的地灾易发性区划,选取地貌、坡度、坡高、植被、岩性、降雨量和距断层、距河流、距道路等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量模型计算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其综合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五级易发区。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主要位于河谷地区,占2.03%,包括贵德县、湟中县、乐都县的黄河及湟水等河流中下游地区;高易发区主要位于中小起伏山间盆地地区,占21.2%;中易发区主要位于中起伏山地地区,占23.45%,属于高、低易发区的过渡区域;低易发区主要位于大中起伏山地地区,占42.1%;极低易发区主要位于冷龙岭、拉脊山、西倾山等山地,占11.23%。研究结果对河湟谷地的防灾减灾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 河湟谷地 信息量模型 评价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30
12
作者 罗鸿东 李瑞冬 +1 位作者 张勃 曹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9-297,共9页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是目前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陇南地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和受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为精细化和准确化预报陇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在ArcGIS平台将研究区划分为250m×250m的栅格单...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是目前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陇南地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和受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为精细化和准确化预报陇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在ArcGIS平台将研究区划分为250m×250m的栅格单元,使用信息量法选取9个影响因素进行地质环境敏感性评价,结合有效降雨量构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该模型通过6次历史降雨事件引发的156起地质灾害验证,预报准确率为83.42%,提高了研究区内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精度。该研究基于信息量法的地质环境敏感性分区客观合理,综合考虑下垫面和气象要素的第二代预警模型在类似地区的应用,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气象风险预警 信息量法 地质环境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量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四川省泸定县为例 被引量:28
13
作者 梁丽萍 刘延国 +2 位作者 唐自豪 邹强 李景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6-182,I0001,共8页
[目的]对四川省泸定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为该区地质灾害预防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借助谷歌影像解译,获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279处。选取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气象水文、土壤与土地利用(LULC)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 [目的]对四川省泸定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为该区地质灾害预防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借助谷歌影像解译,获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279处。选取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气象水文、土壤与土地利用(LULC)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确定性系数法确定因子权重,并结合信息量法构成加权信息量模型。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开展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研究区极高和高易发区分别占总研究区面积的13.54%,26.49%。地质灾害点共225处落在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内,占总样本灾害点的80.6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线下面积(AUC)进行检验,其值为0.793,评价模型精度良好。[结论]对四川省泸定县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等级划分,采用的加权信息量方法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 确定系数法 信息量法 四川省泸定县
下载PDF
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国外发展形势跟踪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连健 丁克永 +3 位作者 吴小平 许百泉 颜世强 王黔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3-67,共5页
本文通过开展国外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跟踪研究,跟踪了国外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现状,掌握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方式途径、服务产业现状和产业化发展政策保障... 本文通过开展国外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跟踪研究,跟踪了国外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现状,掌握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方式途径、服务产业现状和产业化发展政策保障;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地质资料服务产业化的典型模式;总结了国外地质资料的发展趋势和可借鉴的经验,提出我国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建议。认为国外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主要趋势是由主动借阅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则面临着主动借阅服务和知识服务的双重要求,但地质资料管理基础扎实,地质资料尤其是数据资源丰富,能够保证"两化"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信息服务 集群化 产业化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玛纳斯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6
15
作者 毕结昂 徐佩华 +1 位作者 宋盛渊 丁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9-1560,共12页
本文以地质灾害多发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在剖析了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探索了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科学性与优势;基于该区域地质环境与最新地质灾害数据,选取地... 本文以地质灾害多发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在剖析了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探索了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科学性与优势;基于该区域地质环境与最新地质灾害数据,选取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地层岩性、地形湿度指数(TWI)、河流、断层、高程9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以全区355处地质灾害点为样本数据,在进行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ArcGIS平台对玛纳斯河流域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流域南部中低山丘陵地区,高易发区与较高易发区的面积分别为1760 km^(2)、220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7.98%、9.97%。经检验评价精度高达91.3%,该研究可为当地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 信息量 逻辑回归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法模型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磊 常鸣 邢月龙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1年第2期14-20,共7页
为查明理县滑坡地质灾害总体风险水平,根据滑坡高易发的特征,选取坡度、坡向、构造、岩性、水系、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8个因子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选取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和土地资源作为易损性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信息... 为查明理县滑坡地质灾害总体风险水平,根据滑坡高易发的特征,选取坡度、坡向、构造、岩性、水系、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8个因子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选取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和土地资源作为易损性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模型,使用GIS技术开展理县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符合理县滑坡地质灾害现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理县有效防治滑坡地质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 层次分析法 信息量法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矿产勘查储量估算三维可视化原型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黄文斌 肖克炎 +4 位作者 陈学工 夏立显 陈郑辉 刘锐 范建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2,共6页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成熟,将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地质统计学储量估算方法相结合,形成先进实用的资源勘查软件工具是目前国内地学信息研究的重要方向,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文章论述了矿产勘查储量估算三...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成熟,将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地质统计学储量估算方法相结合,形成先进实用的资源勘查软件工具是目前国内地学信息研究的重要方向,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文章论述了矿产勘查储量估算三维可视化原型系统开发的一些技术思路和流程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地质 三维 可视化 地质统计学 储量 数据库 地学 信息
下载PDF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数据准备及数据库设计 被引量:15
18
作者 韦京莲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数据是构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本着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数据标准、依据充分、数据组织层次清楚的设计思路,论述了数据的采集、整理、标准化、编码及数据库设计。列举了所引用的数据标准,建立了数据项编码原则和系统,... 数据是构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本着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数据标准、依据充分、数据组织层次清楚的设计思路,论述了数据的采集、整理、标准化、编码及数据库设计。列举了所引用的数据标准,建立了数据项编码原则和系统,并进行了空间信息要素层的划分。此外,还论述了地质灾害数据库结构设计、库表的组成及其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标准化 数据库 编码原则
下载PDF
基于AHP-信息量法的费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冉 王成都 +1 位作者 夏哲兵 高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30-435,共6页
山东费县地区地质灾害严重,造成巨大损失。该文从降水、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和人类工程活动4种评价因子出发,细分为10个子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模型对费县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确定各分级影响因子权重,利用Arc GIS平台生... 山东费县地区地质灾害严重,造成巨大损失。该文从降水、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和人类工程活动4种评价因子出发,细分为10个子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模型对费县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确定各分级影响因子权重,利用Arc GIS平台生成风险性区划图,以此进行风险性评价。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性,为费县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 层次分析法 信息量法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复杂结构构造区遥感图像的地质信息提取方法——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层次图像分割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陆关祥 周鼎武 +1 位作者 王居里 郝建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4,共5页
针对基岩裸露的造山带变形强烈、地层组合复杂、解译难度大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有效结合纹理信息和颜色信息的小波帧包变换的多层次图像分割方法 ,克服了以往图像处理方法将低层特征孤立起来的缺陷 ,在南天山东段铜花山—硫磺山地区地表... 针对基岩裸露的造山带变形强烈、地层组合复杂、解译难度大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有效结合纹理信息和颜色信息的小波帧包变换的多层次图像分割方法 ,克服了以往图像处理方法将低层特征孤立起来的缺陷 ,在南天山东段铜花山—硫磺山地区地表地质结构的遥感影像解译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帧包 地质信息 图像分割 遥感图像 地质结构 小波变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