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分权的成因重塑:地理经济学视角——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宇飞 李京梅 胡求光 《财政科学》 CSSCI 2022年第4期32-42,共11页
地理条件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财政分权作为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一项制度安排,其形成可能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为检验自然地理条件对财政分权的影响,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ASTER GDEM 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识别提取以坡度、高程和... 地理条件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财政分权作为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一项制度安排,其形成可能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为检验自然地理条件对财政分权的影响,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ASTER GDEM 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识别提取以坡度、高程和地形起伏度为表征的地形复杂度,并将样本下沉至县级层面,构建2004-2019年浙江省60个县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Hausman-Taylor估计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财政分权在收入、支出和自主度三种表现形式下均与地形复杂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地形更为复杂的地区拥有更高的财政分权水平。(2)机制检验发现农业发展和企业规模这两种人类活动能够显著削弱地形对于财政分权的影响。(3)对样本对象进行时空分割,发现以“撤县立市”和“营改增”试点为代表的政策显著弱化了地形因素对于财政分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理经济学 地形复杂度
下载PDF
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外联经济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分析
2
作者 李杰梅 杨晓春 钱飞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68-79,共12页
当前,经济带、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等已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主流模式,研究经济带内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和空间经济联系有助于促进城市间的互动合作、协调发展。构建欧氏距离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研究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 当前,经济带、城市群、区域经济合作等已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主流模式,研究经济带内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和空间经济联系有助于促进城市间的互动合作、协调发展。构建欧氏距离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研究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地缘经济关系和空间经济联系的演化,分析二者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省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地缘经济关系以竞争型和竞争互补不明显型为主;经济联系强度受空间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双重影响,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地缘经济关系和经济联系匹配效果总体不佳,以弱、较弱经济联系与竞争互补不明显型地缘经济关系匹配为主。对形成不同的“地缘经济关系-经济联系”类型的省市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提高经济合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关系 空间经济联系 经济联系强度 长江经济带 地缘经济学
下载PDF
区域竞争、本地市场效应与产业集聚——一个包含政府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健生 李文宇 刘洪铎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92,共10页
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将政府部门加入中心——外围模型后,发现区域间不仅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竞争效应,区域竞争优势会通过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方式传导,从而对产业集聚产生影响。随着区域之间竞争差距缩小,区域竞争... 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将政府部门加入中心——外围模型后,发现区域间不仅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竞争效应,区域竞争优势会通过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方式传导,从而对产业集聚产生影响。随着区域之间竞争差距缩小,区域竞争与本地市场效应共同作用,产业份额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甚至波动。另一方面,在市场和产业占优的区域,在区域竞争方面也会获得相应的优势,可以有更宽松的政策选择面,政府的政策调控会加速产业集聚。最后使用我国数据进行计量实证检验,提出应该从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构建透明有序竞争机制以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调整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区域竞争 本地市场效应 产业集聚 税收统筹 政府行为
原文传递
我国六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比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古 刘军辉 《未来与发展》 2016年第5期87-93,共7页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处于产业转移的窗口时期,本文根据前期研究产业转移已有理论成果,对国家设立的六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从总体经济指标入手,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安徽皖江地区不仅总体优势明显并且与区域发展核心区重合,在六个产业...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处于产业转移的窗口时期,本文根据前期研究产业转移已有理论成果,对国家设立的六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从总体经济指标入手,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安徽皖江地区不仅总体优势明显并且与区域发展核心区重合,在六个产业承接地区中最有可能实现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而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产业承接效果还不明显。皖江地区由于靠近经济发展成熟长三角地区,技术和经济扩散效应使得皖江地区获得总体先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产业转移 新经济地理学
下载PDF
基于技术相似性指数的高技术产业知识溢出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文宇 陈健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41,共7页
知识溢出是影响产出的重要因素,但怎样估计知识溢出的规模有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使用技术相似性指数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情况,可以得到结论:高技术产业及其知识规模都向主要发达省份集聚,而技术溢出和水平溢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知识溢出是影响产出的重要因素,但怎样估计知识溢出的规模有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使用技术相似性指数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情况,可以得到结论:高技术产业及其知识规模都向主要发达省份集聚,而技术溢出和水平溢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技术溢出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而水平溢出则会因为模仿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知识规模存在门槛效应,只有投入达到一定规模,才会对产业发展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技术相似性指数 高技术产业 知识溢出 空间统计
下载PDF
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 被引量:18
6
作者 保罗.克鲁格曼 吴启霞 安虎森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0-57,共8页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和降低交通成本,制造业企业经常选择需求较大的区域作为生产区位,但是需求区位本身又依赖于制造业的分布。“核心—外围”模式的形成取决于运输成本、经济规模和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等因素。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和降低交通成本,制造业企业经常选择需求较大的区域作为生产区位,但是需求区位本身又依赖于制造业的分布。“核心—外围”模式的形成取决于运输成本、经济规模和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等因素。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可以揭示一个国家如何内生地分化为工业的“核心”区和农业的“边缘”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益递增 经济地理 区域分异 两区域模型 均衡
下载PDF
A case research on economic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tial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An application to Hu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data of 1999, 2006 and 2010
7
作者 Jian Wang Zhenghe Zhang +1 位作者 Baozhong Su Liyang Zh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年第8期996-1006,共11页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n empirical work for agricultur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e. We consider the spatial location pattern in order to offer spatial views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search and how C...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n empirical work for agricultur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e. We consider the spatial location pattern in order to offer spatial views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search and how Chinese agricultural economic spatial location pattern is forming, we also tested the agglomeration situ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he process is going on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eriphery area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tial among regions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It really presents some kinds of agglomeration pattern of agri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 spatial autocorrelation;the biggest rate of contribution to the region agriculture economic gap is productivity per agriculture wo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aphy economIC AGRICULTURE location economIC DIFFERENTIAL Moran’I CORE-PERIPHERY
下载PDF
探究四川省PM_(2.5)污染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甘茂林 吕王勇 符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探究四川省21个市州PM_(2.5)污染的空间分布,有效地利用数据、减少信息损失,将各市州的地理距离与经济变量相关性相结合,构建地理-经济变动空间权重矩阵来刻画各市州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并采用一种改进的Moran’s I指数分析四川省PM_(... 为探究四川省21个市州PM_(2.5)污染的空间分布,有效地利用数据、减少信息损失,将各市州的地理距离与经济变量相关性相结合,构建地理-经济变动空间权重矩阵来刻画各市州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并采用一种改进的Moran’s I指数分析四川省PM_(2.5)污染的空间分布情况,绘制Moran散点图、局部Moran’s I指数集聚图等将PM_(2.5)污染直观地呈现.结果表明:从整体看,四川省PM_(2.5)污染呈现空间正相关性,高污染地区与高污染地区聚集;从局部看,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和少部分川东北城市群的城市PM_(2.5)污染情况较严重,且呈现空间聚集状态,而在攀西城市群、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少部分川东北城市群的城市自身的PM_(2.5)污染较轻,但周围城市污染较为严重,呈现PM_(2.5)污染空间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经济变动空间权重矩阵 改进Moran’s I指数 空间自相关 PM2.5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