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 被引量:50
1
作者 姚亦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127-7136,共10页
乡村审美空间表层是非功利的,实质深层映射出人地关系本质的取向价值,是人地关系永久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乡村研究多注重经济和土地利用,而以现实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还是有待于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快速城市化发展,区域中的自... 乡村审美空间表层是非功利的,实质深层映射出人地关系本质的取向价值,是人地关系永久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乡村研究多注重经济和土地利用,而以现实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还是有待于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快速城市化发展,区域中的自然地理性质破坏对于乡村景观是致命的。立足地理生态环境架构乡村审美空间,分析乡村生态景观和审美空间对应的元素,以多尺度景观层面探寻表现在与之相映的景观空间形态结构、格局演化进程与机理响应,进而构建审美空间,组合形成现实的美丽景观体系。将生态文明和社会发展要求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的中,形成保持整体环境的景观网络。使得风景美的概念渗透在于城镇、乡村以至农田等更广阔的领域,从而建设具有风景画境界的"美丽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地理格局 生态景观 乡村审美空间
下载PDF
基于地理特征的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策略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任唤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有关其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少有专门研究。该文以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等线性文化遗产为例,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比较分析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不同于一...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有关其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少有专门研究。该文以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等线性文化遗产为例,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比较分析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空间跨距大,呈点-轴式空间结构;文化景观变化多样,环境变迁复杂;整体体量大,游览所需时间长。并分析因此而产生的旅游形象问题:认知形象弱化,形象审美疲劳,存在内部形象竞争及形象的区际利益博弈。针对基于地理特征的形象问题,提出应采取增进文化认同、构建景观综合体与多层级形象体系、建立利益平衡机制等形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 地理特征 景观综合体 形象策略
下载PDF
长沙市园林彩叶植物调查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秀文 刘克旺 侯碧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94-98,共5页
对长沙市的公园、景点、城市主干道等进行了彩叶植物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彩叶植物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分析了其地理来源,阐述了其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为长沙市彩叶植物的引种、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彩叶植物 分类 地理分布 园林应用 长沙市
下载PDF
南京古都景观核心和生态文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姚亦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686,共10页
探讨建立以地理景观为视角的古都风貌研究思路新框架。目前中国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而缺少从地理格局角度的古都景观研究。南京地理格局使其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主要结构是:3条山脉、2条河流和3... 探讨建立以地理景观为视角的古都风貌研究思路新框架。目前中国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而缺少从地理格局角度的古都景观研究。南京地理格局使其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主要结构是:3条山脉、2条河流和3个湖泊。南京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自然地理系统而构思规划。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本文研究思路是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探寻现状山脉河流系统之中,古都文化景观格局在时空变化和演替规律。进而认定和寻求景观系统之中的历史城市发展的地理关键内核,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南京古都景观保护:以连绵丘岗山系、河流城濠为骨干,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河流水网的完整性;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遗迹;以明朝城垣、历史街区为网络,以及分散在各地的重点建筑保护范围,构成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的格局。把风景的概念扩大到整个城市区域内,使得自然资源保护、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结合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地理格局 景观变迁 遗产廊道 古都风貌规划
下载PDF
岭南文化区域系统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岱夫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共5页
从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活跃的区域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区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世纪末的改革开放 2 0年来 ,岭南地区成了一块经济发展的热土 ,使岭南文化一跃成为推动中... 从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活跃的区域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区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世纪末的改革开放 2 0年来 ,岭南地区成了一块经济发展的热土 ,使岭南文化一跃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势能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在其孕育、成长、定型和演变过程当中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 ,构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整合与演变模式。本文从区域系统分析的角度对岭南文化进行初步研究 ,得出结论 :(1)岭南文化是山水型的实用文化 ;(2 )岭南文化是开放性和兼容性极强的区域文化 ;(3)重实践 ,讲创新 ,少说多干是岭南文化的精髓 ;(4 )岭南文化系统在发展变化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区域系统分析 地理环境 文化兼容 文化景观
下载PDF
江苏省地理景观与美丽乡村建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姚亦锋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115,共8页
乡村审美空间蕴含着内在和深刻的人地关系理念内容,比经济效应有更深的自然情怀,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感情基础,也是现代景观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脉络破坏对于乡村景观是致命的。探讨以多尺度层面的地理景观建... 乡村审美空间蕴含着内在和深刻的人地关系理念内容,比经济效应有更深的自然情怀,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感情基础,也是现代景观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脉络破坏对于乡村景观是致命的。探讨以多尺度层面的地理景观建构乡村审美空间:在区域大尺度范围内设计地理视域观赏空间;在镇域中尺度范围内将生态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中;在乡村小尺度范围内造就素雅含蓄的村落景观。江苏省乡村具有四千年的历史,留下珍贵的人地关系文化遗产和审美烙印。从地理景观形态结构、格局演化进程与机理响应对照乡村审美空间景观,建构和谐安宁的画面境界;最终造就广阔地域的"美丽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地理景观 文化驱动力 多尺度审美空间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白蛉的地域分布与地理景观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管立人 柴君杰 杨利普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境内白蛉的地域分布与地理景观的关系。方法:综合白蛉地域分布的调查材料,配以各调查地点的景观特征,分析各种白蛉的地域分布格局与地理景观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不同的区域地带,均有1-2种对该区环境有较强适应性... 目的:研究新疆境内白蛉的地域分布与地理景观的关系。方法:综合白蛉地域分布的调查材料,配以各调查地点的景观特征,分析各种白蛉的地域分布格局与地理景观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不同的区域地带,均有1-2种对该区环境有较强适应性的代表蛉种。山地景观地带(棕钙土)以中华白蛉长管亚种为主要蛉种,与山麓相衔接的砾漠地带(棕漠土),亚历山大白蛉占蛉种组成的69.7%-100%,古老绿洲地带(绿洲潮土/黄土)以中华白蛉长管亚种为优势种,胡杨荒漠地带(荒漠森林土)以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比例为大(60.9%-77.6%),其次为微小司蛉新疆亚种(14.3%-39.1%),梭梭荒漠地带(半固定风沙土)安氏白蛉占85.2%-97.9%,而在植被主要是琵琶柴混生红柳的地带(灰漠土),蒙古白蛉占67.3%-84.4%,在海拔低的盐土荒漠地带,地表散见骆驼刺,阿帕克司蛉为唯一的蛉种。结论:不同的地理景观地带有不同的蛉种,反映了各种白蛉对生存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地域分布 地理景观 适应性 新疆
下载PDF
城市群新冠疫情时空分布格局与分异机制的地理探测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琳 赵俊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6788-6800,共13页
自从2019年12月湖北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以来,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并蔓延。城市群既是我国新型城镇化主体特定的空间组织形态,也是相互连接的城市网,集合了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城市群经济发展程度... 自从2019年12月湖北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以来,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并蔓延。城市群既是我国新型城镇化主体特定的空间组织形态,也是相互连接的城市网,集合了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城市群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人口密度大,交通发达,是疫情传染扩散-关联的重点区域,因而跨区域感染风险高,联防联控难度大。以疫情集中地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聚焦重点研究的城市群,从多层空间尺度对疫情在数量、人口迁移和空间分布上进行测度,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疫情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客观地测度城市群疫情发展的差异性主导因素,从景观格局中挖掘相关主导因子,为生态、安全的空间规划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结果显示:①全国范围感染人数核密度高值区的空间分布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三大沿海城市群范围耦合,首位核心城市确诊感染数在城市群中占比均较高,城市群疫情扩散分布呈现典型的由核心城市向外辐射的特征,湖北地区迁出的人数对迁往地区的疫情形势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②全国范围的COVID⁃19感染人数和感染增长率分布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城市群范围感染人数的空间聚集性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向其他城市群依次减弱;③地理探测器识别出人口密度、城乡建设、交通、卫生、科技、生态绿地为疫情的主导因素,并且交互后所产生的共同作用增加了对疫情的解释力;④生态与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对疫情的解释能力较强,其中建设用地的聚集性和生态用地的蔓延性为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新型冠状病毒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四川省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与保护思路 被引量:12
9
作者 熊梅 《中国名城》 2014年第5期62-68,共7页
以四川省入选首批《传统村落名录》的20个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和地域特征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川省传统村落的地理格局与景观特色,认为应充分考虑四川省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认真组织后续的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争取将不同景... 以四川省入选首批《传统村落名录》的20个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结构研究方法和地域特征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川省传统村落的地理格局与景观特色,认为应充分考虑四川省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认真组织后续的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争取将不同景观特征、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传统村落纳入国家的保护范围。同时,结合已评选出村落的景观特征和文化特性,针对其地域差异和民族特色进行有效的规划和保护,促使村落资源在利用和开发中具备更强的异质形象,为其他优秀村落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参考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传统村落 地域分布 景观特征 保护
下载PDF
论法国人对南沙群岛渔民和地理景观的记述——兼论“南海仲裁案”对某些史实的不确之说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渊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法国人对南沙群岛渔民和地理景观的认知和记述,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对群岛的觊觎和侵占。其对岛屿的地貌、植物以及渔民的居住、菜地等内容的记述,在一定意义上再现了当时南沙群岛的历史场景。民国学者以法文资料为基础,结合中... 法国人对南沙群岛渔民和地理景观的认知和记述,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对群岛的觊觎和侵占。其对岛屿的地貌、植物以及渔民的居住、菜地等内容的记述,在一定意义上再现了当时南沙群岛的历史场景。民国学者以法文资料为基础,结合中、英文献,还原了南沙几个主要岛屿的渔民生息状况和地理景观,是我南海主权历史证据链的重要一环。"南海仲裁案"在利用法文资料时,因对某些史实把握不清,致使推定出现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人 南沙群岛 地理景观 “仲裁庭”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海燕 李庆雷 +2 位作者 王涛 李云涛 廉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28-36,共9页
研究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分布,对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陆良县地名志》所载的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分类,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揭示陆良县地名文化景... 研究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分布,对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陆良县地名志》所载的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分类,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揭示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陆良县地名以人文景观类地名为主,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70.88%,人文景观类地名中,人工建筑类地名最多,也是陆良县地名总数中占比最多的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6.24%,蕴含着区域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自然景观类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9.12%,其中,山类地名最多,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18.57%,是陆良县地名总数占比居第二的地名。2)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坝子地区,与人类活动和人口分布趋于一致性。3)陆良县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的爨文化、农耕文化、军垦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共同造就了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独特性和综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空间分布 核密度估计法 陆良县
下载PDF
常春油麻藤地理分布分析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运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633-2635,共3页
常春油麻藤是豆科黧豆属常绿木质藤本植物。该研究运用Diva-GIS软件,结合海拔高度图层和植被图层绘制了常春油麻藤的地理分布图,分析了常春油麻藤的分布规律和生境特性。结果表明,常春油麻藤在中国34.5°N以南中低海拔(300~3 000 m... 常春油麻藤是豆科黧豆属常绿木质藤本植物。该研究运用Diva-GIS软件,结合海拔高度图层和植被图层绘制了常春油麻藤的地理分布图,分析了常春油麻藤的分布规律和生境特性。结果表明,常春油麻藤在中国34.5°N以南中低海拔(300~3 000 m)地区均有分布,如亚热带森林、灌木丛、溪谷、河边和山坡等;在浙江、广东、广西、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湖南、江西、陕西、甘肃、福建、安徽等省区及其交界处均有分布;其分布与植被类型和海拔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布区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常春油麻藤作为多用途的园林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a-GIS软件 常春油麻藤 地理分布 园林应用
下载PDF
安徽特色小镇语言景观地理符号研究——以铜陵大通古镇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盛榕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2-87,共6页
通过对大通古镇官方及私人语言标牌的摄像记录,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语料分析研究方法,结合地理符号学理论,从语码取向、字刻、置放等维度探讨大通各类楹联匾额的地域语言特征与语用功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面彰显铜陵大通古镇的社... 通过对大通古镇官方及私人语言标牌的摄像记录,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语料分析研究方法,结合地理符号学理论,从语码取向、字刻、置放等维度探讨大通各类楹联匾额的地域语言特征与语用功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面彰显铜陵大通古镇的社会语言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符号学 大通古镇 语言景观
下载PDF
林语堂的时空图景与文化理想
14
作者 王兆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9,共9页
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相比,林语堂的时空图景注重天、地、人、心,有时甚至呈现出超时空的神秘感与不可知论,显得异常广阔、壮观、博大、深厚,这在其地理时空、社会时空、心理时空、精神时空中得以充分体现。林语堂的文化思想主要包括矛盾... 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相比,林语堂的时空图景注重天、地、人、心,有时甚至呈现出超时空的神秘感与不可知论,显得异常广阔、壮观、博大、深厚,这在其地理时空、社会时空、心理时空、精神时空中得以充分体现。林语堂的文化思想主要包括矛盾中的和谐、生命的循环、诗化人生、融通与对话,这对于克服世界人生中的矛盾冲突、悲观绝望、人心分裂,以及存在的战争风险,都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地理时空 社会时空 心理时空 精神时空 文化理想
下载PDF
基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钊 杨香云 +2 位作者 李珂 刘可新 鹿新高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1,共3页
探讨基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模式。首先,在总结国内相关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引出了基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治理理念,得出了基于地域特色的3种河道景观治理模式,即:基于河流文化、传统文化以及城市水文化的河道景观治理模式;其次,以泗河的... 探讨基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模式。首先,在总结国内相关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引出了基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治理理念,得出了基于地域特色的3种河道景观治理模式,即:基于河流文化、传统文化以及城市水文化的河道景观治理模式;其次,以泗河的河道景观治理为例,依托其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以"生态与人文相结合"为主题,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详细阐释了景观治理模式的实施内容。结果显示: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都市生活的现代性有机地融合,重现了河流原有的、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情,实现了河流"生态性"和"城市性"的平衡统一,打造了"充满活力和文化的河流",赋予了河流生命和灵魂。景观模式研究对生态河道治理提供景观模式新思路,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河流景观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特色 河道景观 治理模式
下载PDF
清代新疆博格达山地理意象的演变
16
作者 武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7,90,共11页
博格达山作为新疆天山山脉的组成部分,以其相对的独立性,成为周边区域景观体系构建的核心地理单元。清代的博格达山以“神山”信仰及国家祭祀为基础,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景观体系,实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逐渐融合。在这一进程中,博格达山... 博格达山作为新疆天山山脉的组成部分,以其相对的独立性,成为周边区域景观体系构建的核心地理单元。清代的博格达山以“神山”信仰及国家祭祀为基础,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景观体系,实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逐渐融合。在这一进程中,博格达山的自然地理景观由三座主峰的可视化形象承载,并在与周边区域和城市景观的建构中形成了完整的人文景观叙事,虽然该山经济开发的效果有限,但却实现了文化景观的进一步提升。博格达山被纳入到整个华夏地理山水景观体系的进程,反映了边疆与中原地区地理知识、治理体系的一体化进程,对历史地理学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 地理景观 地理意象 景观要素
原文传递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洞窟景观多样性研究
17
作者 葛顺志 沈实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4,共7页
洞窟景观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洞窟景观,之后陆续产生了人工开凿,或在天然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而成的洞窟。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洞窟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资源,整理... 洞窟景观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洞窟景观,之后陆续产生了人工开凿,或在天然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而成的洞窟。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洞窟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资源,整理出洞窟所处的重要景点地理位置及其所涉及的园林景观要素、历史人文面貌等相关信息,通过对洞窟自身空间形态特点及成因的分析,将其从文化、天相、空间的多样性等方面讨论洞窟景观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洞窟景观 地质景观
下载PDF
地理景观因素对蚊虫密度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严杰 何隆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影响蚊虫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地理景观及环境等。目前,国内外研究大部分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分析大尺度范围地理景观因素对蚊虫种群密度的影响。以往有关地理景观与蚊虫密度关系的研究区域主要在蚊虫密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城镇地... 影响蚊虫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地理景观及环境等。目前,国内外研究大部分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分析大尺度范围地理景观因素对蚊虫种群密度的影响。以往有关地理景观与蚊虫密度关系的研究区域主要在蚊虫密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城镇地区仅进行简单统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外学者正逐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蚊虫种群密度与地理景观因素的关系。该文主要从土地利用方式、水域空间分布和植被空间分布3个方面探讨地理景观因素对蚊虫密度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密度 地理景观 城市化 影响
原文传递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辅助的土地利用价值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恩兵 董斌 +1 位作者 张治凡 陈春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130,137,共6页
研究土地利用价值可以直观反映土地利用整体水平,对于研究区改进现有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凤台县为研究对象,根据获取的凤台县地理国情数据,利用Arc GIS10.3软件对现有2015年凤台县国情数据进行了重新按土地... 研究土地利用价值可以直观反映土地利用整体水平,对于研究区改进现有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凤台县为研究对象,根据获取的凤台县地理国情数据,利用Arc GIS10.3软件对现有2015年凤台县国情数据进行了重新按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土地利用价值综合指标体系,阐述了凤台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土地利用价值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而建立了土地利用价值综合评估模型并分析其评估结果,对凤台县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所产生的土地利用价值作出了客观全面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论为更好促进研究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国情 生态价值 景观价值 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
下载PDF
阳关、玉门关诗歌生成机制蠡探
20
作者 周梦梦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40-48,共9页
根据对古代758首玉门关诗与629首阳关诗歌的整理分析与文学地理溯源,可以发现两关从景观到文学的生成过程。丝绸之路上的阳关、玉门关,其特殊的地理文化激发亲赴或通过想象来到此地诗家文人的创作灵感,并赋予其新奇的创作素材,在两关与... 根据对古代758首玉门关诗与629首阳关诗歌的整理分析与文学地理溯源,可以发现两关从景观到文学的生成过程。丝绸之路上的阳关、玉门关,其特殊的地理文化激发亲赴或通过想象来到此地诗家文人的创作灵感,并赋予其新奇的创作素材,在两关与诗人的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且氤氲着多样情思的阳关情与玉关情,并通过亲历异域的体验、历史文化的沿用、文学想象的发生等途径,将带有人生体验、情绪心境、思维方式、审美选择、价值取向的内容融入阳关与玉门关,从而产生了极具地域性又隐含着时代特征和不同诗人个性特点的两关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关 玉门关 地理空间 地理文化 景观文学 生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