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32
1
作者 朱琪 周旺明 +3 位作者 贾翔 周莉 于大炮 代力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3-1641,共9页
在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冲击下,探究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脆弱状况对于保证区域的生态安全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30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结合"敏感度-恢复力-压力度"概... 在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冲击下,探究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脆弱状况对于保证区域的生态安全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30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结合"敏感度-恢复力-压力度"概念模型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评估保护区内外2005和2015年的生态脆弱状况并分析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5和2015年,保护区内外的生态脆弱性等级均以潜在脆弱、微度脆弱和轻度脆弱为主,该区域的生态脆弱状况总体处于较好水平;2005—2015年间,保护区内外整体的生态脆弱性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区内、外发生退化的区域面积分别为254和967 km^2,区内、外对该趋势的贡献占比分别为30.8%和69.2%;区内生态脆弱性在空间格局上的变化主要与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覆盖度和距离道路最近距离的变化有关,而在区外,主要与NPP、植被覆盖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密度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敏感度-恢复力-压力度”模型 地理探测器 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淇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及空间分异机制的地理探测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理 赵芳 +2 位作者 朱连奇 何莎莎 叶露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68-7578,共11页
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小流域具有生产、水源供给和调节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然而对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及外部驱动机制集成测度一直是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的难题。以太行山南段淇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 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小流域具有生产、水源供给和调节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然而对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及外部驱动机制集成测度一直是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研究的难题。以太行山南段淇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象数据、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植被NDVI等多源数据,使用CASA模型和InVEST模型分别估算固碳、土壤保持及水源供给服务,运用空间叠置法和相关性分析测度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进一步利用地理探测器中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淇河流域多年平均固碳量为375.55 gC m^(-2) a^(-1),且多年递减速率为18.20 gC m^(-2) a^(-1);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396.72 t hm^(-2)a^(-1),多年递减速率为1.2 t hm^(-2) a^(-1);多年平均水源供给量为67.26 mm/a,以0.16 mm/a的速率递减。②研究时段内,生态系统服务关系以强权衡和低协同为主导,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低协同分布区域减幅为16.21%,强权衡增幅最多(11.85%),表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呈升高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两两关系中固碳与水源供给、水源供给与土壤保持表现为权衡关系,固碳与土壤保持呈协同态势。③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固碳与土壤保持方面,植被NDVI(0.306)>气温(0.241)>土地利用程度(0.002);固碳与水源供给方面,植被NDVI因子解释力最强(0.381);水源供给与土壤保持方面,降水、气温和高程因子解释力均高于0.5;交互探测后各影响因子解释能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 INVEST 生态系统服务 地理探测器 淇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天山冰川变化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蔡兴冉 李忠勤 +1 位作者 张慧 徐春海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53-2268,共16页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显著,而其变化的脆弱性也关乎区域生态服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中国天山为例,基于脆弱性的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构建涵盖自然地理特征、人口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农业发展...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显著,而其变化的脆弱性也关乎区域生态服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中国天山为例,基于脆弱性的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构建涵盖自然地理特征、人口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农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等因素的冰川变化脆弱性框架,并以此针对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析天山冰川变化脆弱性的空间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自然、社会、经济和人口等因素对冰川变化适应能力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脆弱性等级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呈降低趋势,且水平差异显著。天山东部地区脆弱性最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高。(2)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在空间上分别存在明显正相关与负相关,表明区域范围内冰川变化具有高暴露、高敏感地区往往适应能力较低,进而导致脆弱性较高;反之,脆弱性较低。(3)天山应对冰川变化能力的空间异质性是自然、社会、经济和人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第二、三产业产值、城镇人口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年末单位从业人员等因素具有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脆弱性 适应能力 地理探测器 中国天山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春霞 钟绍卓 +1 位作者 龙宇 颜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02-2513,共12页
系统把握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关键驱动力有利于深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InVEST模型,刻画了黄河流域1990-2019年产水、净水、碳储、土壤保持和生境支持服务的时空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了时空... 系统把握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关键驱动力有利于深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InVEST模型,刻画了黄河流域1990-2019年产水、净水、碳储、土壤保持和生境支持服务的时空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了时空演变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30年间,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呈同步波动上升变化,而净水、碳储和生境支持服务则基本稳定;空间上,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分别呈现“南高北低”、“脊背与两头低而腹地高”的分布特点,净水、碳储和生境支持服务的空间分布较相似,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汾渭平原以及豫鲁流域较低;(2)5种生态系统服务均表现出显著的全局自相关性和空间分异性;关于局部异质性,产水、净水和生境支持服务皆以高-高、低-低和不显著3种聚类类型为主,另两种服务的局部集聚不明显;(3)气候和地理因子是影响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的重要因素,解释力最高的分别是年均降水和坡度;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是净水、碳储和生境支持服务最重要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 驱动力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基于RFFLUS-InVEST-Geodetector耦合模型的平朔矿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国婷 张红 +2 位作者 李静 郭东罡 张霄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将土地利用模型(RFFLUS)、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型(InVEST)和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耦合,分析平朔大型露采矿区1985—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探索其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揭示影响生境质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1)平朔矿区... 将土地利用模型(RFFLUS)、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型(InVEST)和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耦合,分析平朔大型露采矿区1985—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探索其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揭示影响生境质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1)平朔矿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1985—2025年建设用地、草地面积增加,耕地大面积减少,耕地主要转为林地和草地,林地和水域减少较小。(2)生境质量等级分布与土地利用分布具有一致性,高质量生境主要分布于林地,低质量生境分布于建设用地;1985—2015年生境质量总体略有下降,煤矿开采是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025年仍存在生境下降风险,需要坚持生态复垦。(3)影响生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是NDVI,其次为煤炭生产能力和GDP;在交互作用探测中,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为增强,其中NDVI与GDP的交互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露采矿区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科尔沁沙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雪萍 赵学勇 +2 位作者 张晶 王瑞雄 卢建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2-1093,共12页
科尔沁沙地是内蒙古地区典型而且高度退化的农牧交错区域。受气候变化和沙地恢复政策的影响,该区域近20年来植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该研究基于2001–2020年MOD13A2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与10个重要的驱动因子(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 科尔沁沙地是内蒙古地区典型而且高度退化的农牧交错区域。受气候变化和沙地恢复政策的影响,该区域近20年来植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该研究基于2001–2020年MOD13A2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与10个重要的驱动因子(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坡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地貌类型、人口密度、累积造林面积、牲畜密度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空间关联,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量化了各驱动因子对科尔沁沙地植被NDVI的影响力和相互作用,确定了有利于植被生长的各驱动因子的适宜范围。结果表明:(1)20年来,科尔沁沙地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加,植被明显恢复地区面积超过64.91%,主要分布在科尔沁沙地北部、中部以及东南缘区域。(2)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年平均气温对科尔沁沙地植被NDVI的影响力较大。(3)各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其中土壤类型与其他因子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4)有利于科尔沁沙地植被生长的驱动因子适宜范围,如:土壤类型为淋溶土,地貌类型为丘陵及小起伏山地,年平均气温4.68–5.67℃等环境条件,能够对植被适应变化环境起到缓冲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被变化的复杂机制,为后期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的综合治理以及生态工程的合理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植被恢复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基于MAUP下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尺度空间分异及地理探测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3 位作者 李琛 高彬嫔 郑可君 李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为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可塑性面积问题(MAUP)下的分区效应,以川滇生态屏障区为例,基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划分格网、行政区和流域3类不同尺度类型9级评价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ESV多尺度空间分异特... 为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可塑性面积问题(MAUP)下的分区效应,以川滇生态屏障区为例,基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划分格网、行政区和流域3类不同尺度类型9级评价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ESV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地理探测响应。结果表明:川滇生态屏障区2018年ESV为7 945.81亿元,以林地和草地的贡献最为突出;3类尺度下ESV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效应,大体呈现出评价单元尺度类间差异性大,类内差异性小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其空间集聚效应及冷热点区空间分布随着评价单元尺度划分大小的不同而差异显著;通过对比分析,将格网尺度与行政区尺度结合分析,可作为大区域生态功能区ESV综合评价的尺度参考;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协同增强效应共同影响了川滇生态屏障区ESV分异效果,不同尺度下,因子解释力大小不同。综上,评价单元划分的不同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具体研究需求开展多尺度评价成为未来ESV科学量化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UP 多尺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理探测器 川滇生态屏障区
下载PDF
河南省夏季臭氧生成敏感性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白杨 王盼 +2 位作者 赵鹏飞 郭建忠 王家耀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8-1001,共14页
明确当地臭氧生成敏感性变化的主控因子是制定有效臭氧污染控制策略的前提。采用卫星观测OMI FNR(Ratio of the tropospheric columns of Formaldehyde to Nitrogen dioxide,HCHO/NO_(2))指示剂将河南省夏季臭氧生成敏感性OFS(Ozone For... 明确当地臭氧生成敏感性变化的主控因子是制定有效臭氧污染控制策略的前提。采用卫星观测OMI FNR(Ratio of the tropospheric columns of Formaldehyde to Nitrogen dioxide,HCHO/NO_(2))指示剂将河南省夏季臭氧生成敏感性OFS(Ozone Formation Sensitivity)划分为VOCs控制区、协同控制区和NO_(x)控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量化气象条件、人为源前体物及其交互作用与OFS的关系。研究揭示:(1)河南省夏季OFS以协同控制区为主,区域内臭氧污染严重,仅次于VOCS控制区。2005年—2015年,FNR值波动下降,OFS向协同控制区转变,主要受NO_(X)减排的影响。2016年之后,FNR值变大,OFS有向NO_(X)控制区转变的趋势。(2)人为源排放是OFS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平均可解释FNR变化的40.5%(q=0.405)。若CO、PM_(2.5)、NO_(x)和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VOC(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排放量增加,FNR减小,河南省夏季OFS向VOCs控制区转变,对NO_(x)减排的敏感性降低。(3)地表净太阳辐射SSR(q=0.321,Surface net Solar Radiation)和大气柱总水量TCW(q=0.302,Total Column Water)是河南省夏季OFS变化的主要气象驱动因素。SSR增加,FNR减小,使臭氧生成对VOCs更加敏感。TCW对OFS变化的影响较为复杂,当TCW<40 kg/m^(2)时,TCW增加,FNR减小,臭氧生成对VOCs更加敏感;当TCW>40 kg/m^(2)时,TCW增加,FNR增大,臭氧生成对NO_(x)更加敏感。(4)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OFS空间分布的驱动大于单一因子的独立作用,人为源前体物和气象因子的交互作用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加强对臭氧生成光化学过程的认识,为制定合理的污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臭氧生成敏感性 地理探测器 气象条件 人为源排放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中国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布、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耿雅妮 戴恩华 +2 位作者 王国兰 金梓函 张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3-419,共7页
为探究中国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管理水平与自然因素对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异的影响,以中国2008—2018年1890起水污染事件为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核密度估计法(KDE)、空间自相关分析... 为探究中国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管理水平与自然因素对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异的影响,以中国2008—2018年1890起水污染事件为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核密度估计法(KDE)、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标准差椭圆法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水污染事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并呈“一核多带”的空间分布特征。(2)2008—2018年水污染事件空间正相关性与聚集性逐渐增强,热点地区聚集于长三角、珠三角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有向中西部扩张的趋势。(3)水污染事件基本分布格局为东北—西南,但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频繁。(4)国内生产总值、人口与工业企业数是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异的主导因子,自然因素的解释力较弱;此外,因子间通过双因子增强与非线性增强的交互作用促进了水污染事件时空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事件 时空分布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模型
下载PDF
天山新疆段及南北麓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阿卜杜热合曼·吾斯曼 阿斯娅·曼力克 +2 位作者 玉素甫江·如素力 张发 陈以恒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61,共9页
天山草地分布面积广阔,不仅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也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为了解天山新疆段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特征与变化趋势,以2001-2020年MODIS NDVI产品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运用转移... 天山草地分布面积广阔,不仅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也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为了解天山新疆段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动态特征与变化趋势,以2001-2020年MODIS NDVI产品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运用转移矩阵和趋势分析法研究其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在0.34~0.42波动,主要以中低、中植被覆盖度为主,各等级植被覆盖度大致呈西部高覆盖东部低覆盖的分布特征;从变化趋势来看,研究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总体上有上升趋势,盆地周围覆盖度增加、中部山区其变化基本稳定,增加和基本稳定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0.41%和89.16%;从地理探测器运行结果来看,单因子作用解释最大的是降水量,q为18%,当降水量与海拔交互作用时对研究区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天山草地生态安全保护与质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地理探测器 天山新疆段
下载PDF
土壤全碳全氮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祁连山南坡黑河上游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童珊 曹广超 +2 位作者 张卓 刁二龙 闫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为深入了解影响土壤养分的主控因素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以黑河为研究区,采用野外采样、实验分析、地统计分析对研究区表层(0~20 cm)土壤全碳全氮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在单因素、双因素作用下对土壤全碳全氮... 为深入了解影响土壤养分的主控因素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以黑河为研究区,采用野外采样、实验分析、地统计分析对研究区表层(0~20 cm)土壤全碳全氮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在单因素、双因素作用下对土壤全碳全氮的影响及适用条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均属于正态分布,且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均为第一级,属于中等变异;(2)土壤全碳、全氮含量插值模型均为指数模型,由结构性因素与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总体呈现出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且全氮的插值精度(0.71)>全碳的插值精度(0.55);(3)自变量对全氮的解释力大小前3位为:有机质>容重>归一化植被指数,自变量对全碳的解释力大小前3位为:有机质>容重>电导率,有机质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大都在0.6以上;土壤全氮及全碳含量最大值出现的区域土壤容重<0.6 g/cm^(3)、电导率0.3~0.35μS/cm、pH 7~8、有机质含量100~150 g/kg、粒度10~100μm、年均气温–1~1℃、年降水量360~390 mm、地形湿度6~9、坡度15°~25°、植被指数0.95~1、坡向为北方、DEM 2500~3500 m(高中山)。因此,为提高土壤质量,应根据其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进行分类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碳 土壤全氮 地统计分析 地理探测器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聚落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甄江红 张云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3-412,共10页
探究锡林郭勒牧区聚落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聚落优化布局提供依据。利用影像数据、GIS技术、计量方法及地理探测器模型,通过锡林郭勒牧区聚落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了聚落格局演变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 1980—... 探究锡林郭勒牧区聚落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聚落优化布局提供依据。利用影像数据、GIS技术、计量方法及地理探测器模型,通过锡林郭勒牧区聚落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了聚落格局演变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 1980—2018年,牧区聚落数量增加且规模扩大,等级结构虽呈小型化但有向大中型发展的态势,聚落规模空间分布属高值集聚但“冷热点区”分异显著,具“核心增长、边缘收缩”格局。(2)聚落分布呈集聚模式,但属于“大分散、小集中”,具有“南密北疏、东聚西散”的特征,聚落区位演化具低地、缓坡、向阳、多雨、轻风、亲水、草被、近路、避灾及乡镇中心趋向。(3)聚落经历了新增与消减并存的演变过程,并以新生及扩展聚落为多。(4)区位条件、道路交通、人口规模、城镇化、投资强度与经济水平、水草资源是聚落格局演变的主导因素,且随时间演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减弱。综上,锡林郭勒牧区聚落的规模、分布与演变特征时空差异显著,自然因素塑造了聚落的基本格局,社会经济因素是聚落演化的根本动力,差异化推进聚落的空间重构,对改善牧区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聚落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模型 锡林郭勒牧区
下载PDF
四川三州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对生态治理和灾害防治的响应
13
作者 冯川 任光明 李海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878,共10页
[目的]四川三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而坡表植被具有蓄水固基的作用。研究该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关键驱动因素有助于预测生态结构的稳健性及防治地质灾害。[方法]选... [目的]四川三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而坡表植被具有蓄水固基的作用。研究该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关键驱动因素有助于预测生态结构的稳健性及防治地质灾害。[方法]选取2002—2022年MODIS遥感数据,基于转移矩阵、趋势分析法分析植被盖度的发展趋势及转移情况,通过相关分析及地理探测模型,研究各驱动因素对植被盖度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内不同植被覆盖度均有向更高盖度演变的趋势,但整体上随时间递增而趋于稳定,并且气象因素中气温对植被盖度的影响略大于降雨的作用,均为促进作用;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是四川三州植被盖度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高程及土地利用为植被覆盖的两类控制性因素,自然因素对研究区植被情况影响更显著,且不同驱动因素叠加对植被盖度解释力度强于单一因素作用。[结论]建议高海拔地区植被盖度恢复应重点考虑植被的耐温特性及严格控制人类对自然空间的过度开发利用,并且应多维度对植被盖度影响因素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地理探测器模型 空间分布 灾害防治 MODIS遥感数据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景观生态质量时空分异及驱动力分析
14
作者 项曦明 丁诗雨 +4 位作者 赵永华 康宏亮 韩磊 赵明 张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8,116,共8页
景观生态质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度的重要指标。基于景观稳定性、景观干扰度和恢复与重建力三个层面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估模型,探究了陕北黄土高原20 a来景观生态质量及时空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陕北黄土... 景观生态质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度的重要指标。基于景观稳定性、景观干扰度和恢复与重建力三个层面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估模型,探究了陕北黄土高原20 a来景观生态质量及时空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景观生态质量呈现中南部高、西部及北部低的分布特征,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显著;景观生态质量等级在中等及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由40.0%上升至63.5%,景观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区域景观生态质量受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的共同作用,NDVI和高程是主要驱动因子,且与降水、气温、GDP和人口密度等因素交互后驱动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质量 时空分异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 陕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河南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静 何如海 +1 位作者 刘娜 叶梦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6期961-970,共10页
为评估和分析河南省生境质量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基于1980—2018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 VEST模型和Moran’s I指数,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驱动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生境质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1980—201... 为评估和分析河南省生境质量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基于1980—2018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 VEST模型和Moran’s I指数,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驱动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生境质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1980—2018年平均生境质量由0.420 9下降为0.401 0,生境退化度从0.117 1上升至0.149 4,省域内生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生境质量较高的区域集中于省域西南部山地丘陵区,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生境退化热点区集中于中东部城镇建设用地。(3)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Moran’s I指数均表现出正空间自相关,但空间聚集性逐年下降。(4)土地利用类型是驱动生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解释力(q值)达96.87%。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影响均大于单因子的作用,土地利用与NDVI、高程、降水、坡度、气温和夜晚灯光强度的交互作用结果均大于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Moran’s I指数 地理探测器模型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扩散及对地理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芹 满旺 +3 位作者 袁莹 杜晓凤 柯张镭 游澄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92-1400,共9页
以2010—2020年社交媒体大数据获取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文简称闽南非遗)POI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闽南非遗POI时空扩散特征及其对多维地理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闽南非遗类型结构以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民俗和传统技艺... 以2010—2020年社交媒体大数据获取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文简称闽南非遗)POI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闽南非遗POI时空扩散特征及其对多维地理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闽南非遗类型结构以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民俗和传统技艺为主,在全国尺度形成了以福建省及台湾地区台北市和高雄市为核心的2条南北带状聚集区;在福建省尺度上,非遗POI为正的空间自相关分布模式,形成了由厦门、漳州、泉州及福州市向内陆辐射分布的特征,10 a间POI数量逐年上升,非遗质心在南安市和厦门市内迂回;交通、沿河、人口密度、坡度、温度、城镇化水平等自然、社会环境共同主导闽南非遗POI时空扩散,文化根植性也是其扩散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空扩散 地理探测器 社交媒体大数据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簇的武汉都市圈生态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何国钰 张蕾 +3 位作者 雷锡琼 孙远洋 万玉雯 熊海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7-1358,共12页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都市圈正面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错配的风险。探究多重供需风险的格局、关系及驱动因素,对支撑区域生态风险的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圈为例,本研究量化2000、2010和2020年各乡镇6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一...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都市圈正面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错配的风险。探究多重供需风险的格局、关系及驱动因素,对支撑区域生态风险的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圈为例,本研究量化2000、2010和2020年各乡镇6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一/综合供需风险率,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分别识别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风险簇和综合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武汉都市圈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风险空间格局差异明显。粮食供应服务、产水服务、碳固存服务和绿地休憩服务的供需风险均上升,而土壤保持服务和水质净化服务的供需风险下降。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风险由0.41增至0.45,呈“核心区增加、边缘区降低”趋势。研究期间,武汉都市圈存在综合极高风险簇(B_(1))、综合高风险簇(B_(2))、水质净化高风险簇(B_(3))与粮食供应-土壤保持风险簇(B_(4)),风险类型主要由B_(3)簇向B_(2)簇、B_(2)簇向B_(1)簇转化,表明供需风险组合类型增加、强度增强。植被覆盖度、夜间灯光指数和人口密度是综合供需风险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簇开展生态风险评估,可为区域多重风险问题的管控提供高效可靠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估 供需错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武汉都市圈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
18
作者 刘诗祥 曹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6-357,共12页
[目的]探究中国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时空分异及演变特征,分析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超效率(evidence-based model,EBM)模型测算2001—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农业用水... [目的]探究中国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时空分异及演变特征,分析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超效率(evidence-based model,EBM)模型测算2001—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估计法进行非参数检验,并通过ArcGIS图示法探究全国不同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时空分异及演进特征,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考察不同驱动因素对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1)2001—2020年全国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各省年平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2)全国的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北低南高”“西低东高”的现象。(3)全国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地区差距呈缩小态势,存在动态收敛性特征,各个省份内部的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其中西北地区的核密度曲线最为平缓,两极分化现象最为严重。(4)技术水平、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对中国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程度整体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结论]各省区应结合自身优势,从农业技术水平、农村社会福利等方面出发,推动提升农业用水绿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绿色效率 超效率EBM-geodetector模型 核密度估计 时空分异 驱动因素
下载PDF
2000—2015年长江上游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以宜宾市为例 被引量:54
19
作者 陶帅 邝婷婷 +1 位作者 彭文甫 王广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029-5043,共15页
选取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宜宾市为典型案例,分析其16年来NDVI所表征的植被生长动态变化。以MODIS MOD 13Q1为数据源,采用Sen+Manna-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Hurst指数模型,分析NDVI时间变化特征、变化趋势与未来可持续特征,... 选取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宜宾市为典型案例,分析其16年来NDVI所表征的植被生长动态变化。以MODIS MOD 13Q1为数据源,采用Sen+Manna-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Hurst指数模型,分析NDVI时间变化特征、变化趋势与未来可持续特征,并应用空间转移矩阵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最后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影响NDVI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进一步揭示NDVI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宜宾市植被覆盖整体状况良好,自北向南逐渐优化,多年平均NDVI大于0.6的区域占52.06%。年际NDVI以极显著趋势波动增长,平均年际变化率达到0.007/a,极显著增长区域面积达70.18%。与此同时,NDVI增长整体持续性不强,未来可能出现波动的区域占53.65%。(2)2000—2015年间宜宾市植被生长以正向演进为主,演进过程和已有生态建设工程成效研究结论相符,生态环境不断优化。(3)宜宾市NDVI主要受一系列地表差异,包括海拔、年均温、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所决定,其因子解释力均超过25%,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对NDVI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长江上游 时空变化 空间转移矩阵 地理探测器 宜宾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