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谱及基因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淑琦 姜广路 +5 位作者 魏国梅 霍凤敏 董玲玲 赵立平 黄海荣 王桂荣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39-543,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及基因型特征,为治疗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3—2015年北京胸科医院150株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胞内分枝杆菌对15种药物的最低抑... 目的分析我国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及基因型特征,为治疗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3—2015年北京胸科医院150株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胞内分枝杆菌对15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确定其药物的敏感度;对16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进行PCR扩增和产物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其基因型特征。使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耐药率的差别。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拉霉素(97.3%,146/150)、莫西沙星(94.0%,141/150)和阿米卡星(90.0%,135/150)对胞内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75.3%(113/150)、64.0%(96/150)、52.7%(79/150)和8.7%(13/150)的菌株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卷曲霉素和乙胺丁醇敏感;3种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MIC50与MIC90值为:阿米卡星4和16 mg/L,链霉素4和16 mg/L,卷曲霉素8和16 mg/L;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50与MIC90值为:莫西沙星0.5和2 mg/L,环丙沙星1和8 mg/L,左氧氟沙星1和8 mg/L,安妥沙星2和16 mg/L,氧氟沙星2和16 mg/L。采用16位点VNTR方法对胞内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150株胞内分枝杆菌共分为21个簇,121种基因型,总Hunter-Gaston指数为0.997。结论克拉霉素、莫西沙星和阿米卡星在体外对胞内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16位点VNTR方法对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辨率较高;胞内分枝杆菌的耐药谱与菌株是否成簇并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分枝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 抗药性 基因型
原文传递
黎族HBV感染者其病毒基因型及C基因启动子/前C区基因突变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曾俊涛 陈静 +1 位作者 曾仕平 钟良宝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6-938,共3页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根据HBV核苷酸变异≥8%,将HBV分为A~H8种基因型。有研究结果显示,HBV基因型、HBV基因组前C区(PreC)第1896位核苷酸G—...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根据HBV核苷酸变异≥8%,将HBV分为A~H8种基因型。有研究结果显示,HBV基因型、HBV基因组前C区(PreC)第1896位核苷酸G—A(G1896A)以及其启动子(BCP)1762位核昔酸A—T和1764位核苷酸G—A的突变(BCPA1762T/G1764A)与病毒的复制、转录、抗原表达水平以及疾病的临床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突变 肝硬化 肝细胞
原文传递
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谱及基因型特征研究
3
作者 王淑琦 姜广路 +5 位作者 魏国梅 霍凤敏 董玲玲 赵立平 黄海荣 王桂荣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8年第4期238-242,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及基因型特征,为治疗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3-2015年北京胸科医院150株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胞内分枝杆菌对15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 目的分析我国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谱及基因型特征,为治疗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3-2015年北京胸科医院150株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胞内分枝杆菌对15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确定其药物的敏感度;对16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进行PCR扩增和产物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其基因型特征。使用SPS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应用Х^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耐药率的差别。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拉霉素(97.3%,146/150)、莫西沙星(94.0%,141/150)和阿米卡星(90.0%,135/150)对胞内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75.3%(113/150)、64.0%(96/150)、52.7%(79/150)和8.7%(13/150)的菌株对利福平、利奈哩胺、卷曲霉素和乙胺丁醇敏感;3种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MIC50与MIC90值为:阿米卡星4和16mg/L,链霉素4和16mg/L,卷曲霉素8和16mg/L;5种氟座诺酮类药物的MIC50与MIC90值为:莫西沙星0.5和2mg/L,环丙沙星1和8mg/L,左氧氟沙星1和8mg/L,安妥沙星2和16mg/L,氧氟沙星2和16mg/L。采用16位点VNTR方法对胞内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150株胞内分枝杆菌共分为21个簇,121种基因型,总Hunter-Gaston指数为0.997。结论克拉霉素、莫西沙星和阿米卡星在体外对胞内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16位点VNTR方法对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分辨率较高;胞内分枝杆菌的耐药谱与菌株是否成簇并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分枝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 抗药性 基因型
下载PDF
732例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ABO血型结果不确定的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坤莲 黄旭颖 +4 位作者 周助人 李丽春 章旭 李晓丰 李剑平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ABO血型检测结果不确定的原因。方法对2010-2016年应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ABO血型结果不确定的732例血样进一步采用手工试管盐水法、吸收放散试验等血清学试验及血型基因分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717例(97.95%)采用试管法进一... 目的探讨ABO血型检测结果不确定的原因。方法对2010-2016年应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ABO血型结果不确定的732例血样进一步采用手工试管盐水法、吸收放散试验等血清学试验及血型基因分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717例(97.95%)采用试管法进一步检测能够确定ABO血型,其中抗-B减弱457例(62.43%),抗-A减弱171例(23.36%);不规则抗体115例(15.71%),确认抗-M 18例(2.45%)、抗-E 1例(0.14%)和抗-Le(b)1例(0.14%)。15例经血型基因分型检测确认ABw33型1例(0.14%)、Ax13B型1例(0.14%)、Bw型5例(0.68%)、Bel型2例(0.27%)、cis AB03型2例(0.27%)、cis AB06型1例(0.14%)、B(A)型1例(0.14%)、A型类孟买1例(0.14%)及ABO*004等位基因表达弱A抗原1例(0.14%)。结论抗-B、抗-A减弱及不规则抗体是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主要原因。沈阳地区中国人群中B亚型多于A亚型。对于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的ABO血型不确定的标本应用手工试管法及血型基因分型方法检测联合分析能够准确鉴定ABO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ABO亚型 血型基因分型 疑难血型鉴定
下载PDF
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豆籽粒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晓冰 金剑 +3 位作者 王光华 杨恕平 张秋英 李艳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8-242,共5页
对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豆籽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 :GA3活性在不同基因型大豆中存在着差异 ,但活性高峰期和总的变化规律在品种 (系 )间是相似的。高蛋白和中蛋白含量的品种在籽粒发育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 GA3活性 ,高蛋... 对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大豆籽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 :GA3活性在不同基因型大豆中存在着差异 ,但活性高峰期和总的变化规律在品种 (系 )间是相似的。高蛋白和中蛋白含量的品种在籽粒发育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 GA3活性 ,高蛋白和中蛋白品种的 i PAs和 IAA活性在籽粒形成过程中出现两个高峰期 ,而低蛋白品系的 IAA只出现一个高峰期。中蛋白品种的 i PAs活性在籽粒形成过程中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品种。而低蛋白品系的 IAA活性在籽粒形成过程中都明显高于高、中蛋白含量的品种。由此初步认为 ,内源激素活性变化与不同基因型大豆的蛋白质积累有关 ,单一 GA3活性和 IAA活性参与蛋白质积累的调节激素之间的平衡 ,尤其是 R5 期后 2 0天 IAA/i PAs的比值与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活性 籽粒发育 蛋白质 大豆 基因型
下载PDF
HPV L1壳蛋白联合高危HPV分型、CA125、SCC-Ag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睿 邓春霞 张凡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联合HPV分型、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214例,其中宫颈癌患者45例,高度宫...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联合HPV分型、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214例,其中宫颈癌患者4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型)患者56例,低度CIN病变(CINⅠ)患者47例,宫颈炎患者66例,分析各患者HPV L1壳蛋白、高危HPV分型、血清CA125和SCC-Ag的差异。结果 低度CIN低病变组HPV L1壳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 <0.05);宫颈炎和高度CIN病变HPV L1壳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癌(P <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高危HPV阳性率明显升高(P <0.05),血清CA125和SCC-Ag明显升高(P <0.05)。HPV L1壳蛋白联合高危HPV分型、CA125、SCC-Ag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0,诊断价值不高。结论 HPV L1壳蛋白、高危HPV分型、血清CA125和SCC-Ag在不同宫颈病变患者中有明显差异,其中高危HPV分型、血清CA125在诊断宫颈癌方面有一定价值,HPV L1壳蛋白联合高危HPV分型、CA125、SCC-Ag诊断价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 HPV基因分型 糖类抗原125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宫颈癌
原文传递
鸭源A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鉴定
7
作者 李兆才 刘萍 +4 位作者 李赟辉 张淮瑜 肖乾 刘春国 周继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3-828,共6页
目的对疑似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鸭进行检测、病原分离培养和基因型鉴定。方法从山东某鸭场采集病鸭肺脏,进行衣原体荧光PCR检测;将阳性样本匀浆和无菌处理后,接种L929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Giemsa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衣原体包涵体... 目的对疑似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鸭进行检测、病原分离培养和基因型鉴定。方法从山东某鸭场采集病鸭肺脏,进行衣原体荧光PCR检测;将阳性样本匀浆和无菌处理后,接种L929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Giemsa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衣原体包涵体的形成;提取分离株DNA并测序,分析16S rRNA、16-23S IGS和ompA基因序列进行种属鉴定和基因分型。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鸭源鹦鹉热衣原体,基因型鉴定为A型。结论鸭源A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鉴定扩大了对A型菌株感染宿主范围的认识,为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控技术及公共卫生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细胞培养 基因分型
下载PDF
Aptima HPV基因分型检测在ASC-US女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凯怡 陈瑛瑛 董婕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Aptima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E6/E7 mRNA(Aptima HPV)及其基因分型(GT)检测在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70例细胞学ASC-US女性行宫颈脱落细胞Aptima HPV及GT检测,... 目的:探讨Aptima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E6/E7 mRNA(Aptima HPV)及其基因分型(GT)检测在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70例细胞学ASC-US女性行宫颈脱落细胞Aptima HPV及GT检测,同时进行HC2-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结果:(1)770例女性中Aptima HPV阳性涵盖了83.1%的宫颈高级别病变及宫颈癌(HSIL+49/59);(2)Aptima HPV 16+女性相关暴露风险的0R值最高,显著高于Aptima HPV 18/45+、GT-、Aptima HPV-患HSIL+的风险(P<0.05)。与HPV GT-相比,GT+女性的HSIL+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3)Aptima HPV检测HSIL+的特异度高于HC2-HPV(P<0.05);而在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细胞学ASC-US女性中,Aptima HPV及其GT检测是一种可靠有效的宫颈病变筛选及危险分层方法,尤其要重视Aptima HPV 16+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基因分型 E6/E7 mRNA 宫颈癌筛查 Aptima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Tellgenplex HPV DNA test with the PCR-reverse dot blot assay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ing 被引量:2
9
作者 Ya-Chao Yao Nan Li +2 位作者 Liang-Shan Hu Ya-Hong Li Zhi Zhang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8年第2期141-146,共6页
Objective: To acc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llgenplex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DNA test compared to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 assay for the HPV genotyping.Methods: Sixty cervical swab ... Objective: To acc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llgenplex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DNA test compared to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 assay for the HPV genotyping.Methods: Sixty cervical swab samples were genotyped by the Tellgenplex HPV DNA test and the PCR-RDB assay.The Tellgenplex HPV DNA test and the PCR-RDB assay can detect 26 and 23 HPV genotypes, respectively.Each sample showed discrepancy was genotyped using sequencing.Results: The perc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tests ranged from 83.3% to 100.0%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notype.This showed perfect agreement(>0.81) for high-risk HPV genotypes(35, 39, 45, 53, 56, 59, 66, 68, and 82), substantial agreement(>0.65) for high-risk HPV genotypes(16, 18, 33, 52, and 58) and low-risk HPV genotype 43 between the two assays by the kappa analysis.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two assays for frequent HPV genotypes(16, 35, 39, 45, 52, 53, 58, 59, 66, and 82)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ut the PCR-RDB assay showed higher positive rates than the Tellgenplex HPV DNA test for HPV genotypes 81(P<0.05).As for more than 10 positive results by the Tellgenplex HPV DNA test and/or the PCR-RDB assay, the PCR-RDB assay showed higher relativ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an the Tellgenplex HPV DNA test for the three HPV genotypes(16, 52, and 81).All HPV genotypes that can be detected by only the Tellgenplex HPV DNA test(HPV genotypes 44 and 55) were confirmed by sequencing.Conclusions: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CR-RDB assay which can detect more multiple HPV genotypes in each specimen shows higher relativ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an the Tellgenplex HPV DNA test, which makes it a better option for routine clinical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 Flowcytometry fluorescence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牛线粒体DNA全序列多态性分析和分型
10
作者 谭琪 曾凡一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阐明中国荷斯坦牛线粒体DNA全序列多态性及其起源关系。方法:从上海松江科研基地的10头中国荷斯坦牛外周血中抽提DNA,设计引物扩增全长线粒体DNA,通过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绘制系统进化发育树。结果:得到了中国荷斯坦牛线粒体... 目的:阐明中国荷斯坦牛线粒体DNA全序列多态性及其起源关系。方法:从上海松江科研基地的10头中国荷斯坦牛外周血中抽提DNA,设计引物扩增全长线粒体DNA,通过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绘制系统进化发育树。结果:得到了中国荷斯坦牛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和个体比对结果等相关统计数据,对多态性位点和突变位点等遗传信息进行了序列分析,并进一步分型。结论:研究结果对提高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核移植和线粒体DNA多态性高通量分析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线粒体DNA多态性检测芯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中国荷斯坦牛 体细胞核移植 多态性位点 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