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晓芹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71,共8页
日内瓦会议作为新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也是新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实践的初步尝试 ,其成就主要体现为推动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搭建中美沟通的桥梁和改进中英关系。尽管由于冷战格局和“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制约和影响 ,日... 日内瓦会议作为新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也是新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实践的初步尝试 ,其成就主要体现为推动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搭建中美沟通的桥梁和改进中英关系。尽管由于冷战格局和“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制约和影响 ,日内瓦会议作为多边外交实践的作用和功能无法和今天意义上的多边外交相提并论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内瓦会议 多边外交 中国
原文传递
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兼论关贸总协定机制的建立与美国贸易霸权 被引量:5
2
作者 舒建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1947年日内瓦会议是美国推进“多边自由贸易计划”的重要步骤之一。为此, 美国制定了具体的计划, 明确提出了削减贸易壁垒和取消歧视待遇的政策目标; 同时, 美国亦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促成了日内瓦会议的结束和关贸总协定机制的建立,... 1947年日内瓦会议是美国推进“多边自由贸易计划”的重要步骤之一。为此, 美国制定了具体的计划, 明确提出了削减贸易壁垒和取消歧视待遇的政策目标; 同时, 美国亦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促成了日内瓦会议的结束和关贸总协定机制的建立, 并最终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贸易领域的霸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内瓦会议 关贸总协定 1947年 美国 机制 贸易计划 政策目标 歧视待遇 贸易壁垒 外交活动 霸权地位 国际贸易 制定 削减
下载PDF
大国对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态度 被引量:4
3
作者 代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71,共6页
日内瓦会议前夕,苏、中、越(印支地区大国),美、英、法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社会主义阵营三个国家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一方面寄望于会... 日内瓦会议前夕,苏、中、越(印支地区大国),美、英、法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社会主义阵营三个国家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一方面寄望于会议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又考虑如不能达成协议,即与美国一起筹划东南亚集体防御体系。这样,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印支局势处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是战争还是和平取决于各大国谁的主张占上风,何种态度将主导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 日内瓦会议 缓和
下载PDF
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启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万隆会议
4
作者 谢迪斌 孙潇潇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5,M0004,M0005,共16页
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次重大外交活动: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三次重大外交活动生成了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基础:价... 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次重大外交活动: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三次重大外交活动生成了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基础:价值指向一一和平与合作;重点场域——发展中国家;运用策略——求同存异。之所以能生成新中一国外交话语,原因在于坚守和遵循了新中国外交话语建构的深层逻辑:马克思主义外交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平理念、新中国的国家利益需要。三次重大外交活动的话语建构为新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发展确立了框架与方向,对塑造新中国外交格局、寻找新的话语场域和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具有深刻现实启示:坚持中国核心利益与世界普遍利益相结合的外交话语原则、坚持旧平台与新空间相结合的外交话语场域逻辑、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外交话语表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新中国外交话语
原文传递
中国对日内瓦会议政策再探讨——基于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视角
5
作者 李潜虞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95-114,226,共21页
中国对于日内瓦会议采取积极参加,努力促成印度支那地区恢复和平的政策。在中国的主导和倡议之下,中、苏、越三国解决了在印度支那停战问题上的三个症结:第一,越南与老挝、柬埔寨分开解决的问题;第二,越南绝对撤出老挝、柬埔寨的问题;第... 中国对于日内瓦会议采取积极参加,努力促成印度支那地区恢复和平的政策。在中国的主导和倡议之下,中、苏、越三国解决了在印度支那停战问题上的三个症结:第一,越南与老挝、柬埔寨分开解决的问题;第二,越南绝对撤出老挝、柬埔寨的问题;第三,越南的军事分界线和军事集结区划定的问题。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实践一方面避免了印度支那战争演变为朝鲜战争的局面,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解决上述三个症结树立了自身和平的形象,取信于亚洲邻国,保持了这些国家和平中立的倾向,使美国进一步扩大反华军事同盟体系的计划落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的进程中最终成形,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也导源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成功的外交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内瓦会议 印度支那战争 冷战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下载PDF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浩 刘艳斐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112-127,M0006,共17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远东政治局势日渐紧张,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对中国实行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利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英领导人会晤的良机,英国建立了对华贸易的官方和半官方渠道,推动了英国对华贸...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远东政治局势日渐紧张,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对中国实行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利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英领导人会晤的良机,英国建立了对华贸易的官方和半官方渠道,推动了英国对华贸易民间渠道的恢复与发展。多渠道贸易的迅速发展为英国政府调整对华贸易管制政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内瓦会议 中英贸易 贸易管制 对华禁运
原文传递
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与中法关系改善--兼论中国“两个中间地带”的外交战略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嘉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40,共8页
1961—1962年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对于外交环境日益孤立的中国而言,是一次亮相国际舞台的重要机会。在中苏分歧扩大、中美对抗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加大力度支持世界革命,一方面也寻求与中间地带国家改善关系。日内瓦会议期间... 1961—1962年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对于外交环境日益孤立的中国而言,是一次亮相国际舞台的重要机会。在中苏分歧扩大、中美对抗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加大力度支持世界革命,一方面也寻求与中间地带国家改善关系。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既实现了维持老挝中立并为巴特寮革命赢取时间的目标,同时也借印支问题缓和了与法国的关系,为后续的中法建交提供了一次关键契机。虽然毛泽东此时尚未明确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外交战略,但这一政策正处于构建的过程中,中国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行动已符合这一外交战略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内瓦会议 老挝问题 中法关系 “两个中间地带”
下载PDF
美韩同盟与1954年日内瓦会议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10,共8页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议题之一是朝鲜问题。在日内瓦会议之前和期间,美韩两国就韩国赴会、朝鲜统一等问题展开交涉,而美国为维护美韩同盟关系,不断向韩国提出的条件做出妥协让步。印支局势的恶化改变了朝鲜问题谈判的节奏,美韩在会议上的...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议题之一是朝鲜问题。在日内瓦会议之前和期间,美韩两国就韩国赴会、朝鲜统一等问题展开交涉,而美国为维护美韩同盟关系,不断向韩国提出的条件做出妥协让步。印支局势的恶化改变了朝鲜问题谈判的节奏,美韩在会议上的协调使美国态度走向强硬,成为导致会议无果而终的重要原因之一。美韩之间围绕日内瓦会议的互动为认识冷战时期阵营内部关系与两极国际格局的分化对立提供了一个历史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韩同盟 日内瓦会议 联合国
下载PDF
中国与第一次日内瓦会议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学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2-89,共8页
1954年召开的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认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努力调和各方立场,通过出色的、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为推动会议的成功作... 1954年召开的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认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努力调和各方立场,通过出色的、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为推动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打破了美国使会议无果而终的企图。这次会议不仅使印度支那和平得以实现,缓和了东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而且也使中国南部边境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中国代表团还抓住机会,积极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使中英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和改善,双方建立了代办级关系,并打开了日后长达十几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大门,使中美两国有了一个直接的正式沟通渠道。日内瓦会议的成功是中国现实主义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内瓦会议 印度支那 中英关系 中关关系
下载PDF
印度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益波 欧阳红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50-58,共9页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爆发及政治解决,对印度外交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印度提升国际地位的一次难得机遇。印度出于反对殖民主义、和平共处、不结盟等因素的考虑,不断调整其印度支那政策,从中立的"不干涉"政策,进而...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爆发及政治解决,对印度外交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印度提升国际地位的一次难得机遇。印度出于反对殖民主义、和平共处、不结盟等因素的考虑,不断调整其印度支那政策,从中立的"不干涉"政策,进而逐渐转变为积极的调停政策。印度发挥在日内瓦会议上了独特的作用。研究这一案例,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印度外交特点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第一次印支战争 日内瓦会议
下载PDF
周恩来与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会议——纪念周恩来诞辰125周年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仲泉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3年第2期36-63,共28页
周恩来被称为“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外交实践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政府总理兼任外交部长,有了更为广阔的外交舞台,成为名符其实的外交家。在率代表团出席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和有众多新兴独立国家... 周恩来被称为“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外交实践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政府总理兼任外交部长,有了更为广阔的外交舞台,成为名符其实的外交家。在率代表团出席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和有众多新兴独立国家参加的万隆亚非会议这样的大型国际会议时,周恩来展现了他独具魅力的外交品德、外交智慧、外交风度和外交艺术,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日内瓦会议 万隆亚非会议 新中国外交
原文传递
艰难的握手:中美实现平民回国问题谈判的历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秉奎 冯小丽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79,共6页
1954~1955年,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实现了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接触,并最终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这对于冷战时期的中美双方具有特殊意义。根据两国解密的外交档案来看,中美在参加日内瓦会议前都曾有意识地就解决平民回国问题做了准... 1954~1955年,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实现了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接触,并最终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这对于冷战时期的中美双方具有特殊意义。根据两国解密的外交档案来看,中美在参加日内瓦会议前都曾有意识地就解决平民回国问题做了准备,新中国政府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争取了主动,最终促成这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外交谈判。谈判本身及最终协议的达成,对此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关关系 平民回国问题 日内瓦会议 冷战
原文传递
走向半外交关系:1950-1954年的中英建交谈判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友珍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94,共10页
英国谋求与新中国建交以维护其在华利益,并推进其远东政策,但在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关系问题上态度含糊。中国坚持建交必经谈判,旨在彰显独立自主与平等互利的外交理念,并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在1950-1954年的谈判过程中,中国主导着谈判进... 英国谋求与新中国建交以维护其在华利益,并推进其远东政策,但在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关系问题上态度含糊。中国坚持建交必经谈判,旨在彰显独立自主与平等互利的外交理念,并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在1950-1954年的谈判过程中,中国主导着谈判进程,其对谈判的态度经由先期的恪守原则转向后期的灵活务实,但基本践行了既定的外交目标与理念,并在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内部打开了一个缺口。英国以务实态度应对谈判,但处处受到美国掣肘,未能实现建交预期,但亦保持了在华有限存在与部分既得利益,并成为西方大国与新中国建立官方关系的先行者。中英代办级关系的建立亦为西方大国在中美敌对时期观察和对话中国开了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关系 新中国外交 日内瓦会议 艾登 周恩来
下载PDF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对亚洲政策的提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颖 潘敬国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63-78,152,共17页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与印度、缅甸一起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促成了日内瓦会议的成功,打破了美国试图在东南亚建立对华包围圈的图谋,团结了参加科伦坡会议的国家,提出了中...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与印度、缅甸一起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促成了日内瓦会议的成功,打破了美国试图在东南亚建立对华包围圈的图谋,团结了参加科伦坡会议的国家,提出了中国对亚洲集体安全的政策,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 科伦坡会议 亚洲安全
原文传递
美国在1961—1963年老挝危机中的政策演变
15
作者 赵世环 黄岭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5-69,共5页
为了控制东南亚和遏制苏联和中国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援助的名义下对老挝进行了经济、政治上的大规模干涉 ,并扶持右翼政府上台 ,直接导致了老挝危机。接任的肯尼迪政府采取了老挝中立化的政策 ,并最终通过召开日内瓦会议政治解决了此次... 为了控制东南亚和遏制苏联和中国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援助的名义下对老挝进行了经济、政治上的大规模干涉 ,并扶持右翼政府上台 ,直接导致了老挝危机。接任的肯尼迪政府采取了老挝中立化的政策 ,并最终通过召开日内瓦会议政治解决了此次危机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其前任的僵硬立场。通过对 1961年至 1963年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主义 老挝危机 日内瓦会议
下载PDF
日内瓦海军裁军会议与英美围绕海洋权势转移的博弈
16
作者 李书剑 洪邮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166,共13页
在历史上大国权力转移的过程中,守成国与崛起国之间的互动不仅以激烈的正面军事冲突呈现,还以外交博弈的形态频繁出现,其过程呈现非线性与复杂性的特征。英美海权转移作为英美权力转移的核心内容之一,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被认为是其海权... 在历史上大国权力转移的过程中,守成国与崛起国之间的互动不仅以激烈的正面军事冲突呈现,还以外交博弈的形态频繁出现,其过程呈现非线性与复杂性的特征。英美海权转移作为英美权力转移的核心内容之一,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被认为是其海权转移的标志性事件。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美海权转移并不是线性过程,这突出体现在1927年召开的日内瓦海军裁军会议上:英国全力以赴企图“重返太平洋”,以夺回在该地区已然衰落的海权,而美国则全力拒止。在日内瓦会议上,围绕着维护还是修改《五国海军条约》和对海权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巡洋舰吨位配额等重要问题,英美展开了激烈的外交博弈,最终因为两国间存在巨大分歧而宣告会议破裂。这一结果延缓了美国海权崛起的步伐,英国也有限度地延缓了其海权衰落,验证了海权转移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海权转移 太平洋海权 日内瓦会议 海军裁军谈判
下载PDF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苏的协调与合作
17
作者 孙泽学 靳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3,共9页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冷战格局下东西方阵营为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参会前,中苏围绕争取中国参会和准备工作一致协议,努力争取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在会议中,两国代表在一系列问题上密切磋商、分工配...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冷战格局下东西方阵营为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参会前,中苏围绕争取中国参会和准备工作一致协议,努力争取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在会议中,两国代表在一系列问题上密切磋商、分工配合,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在会场外,双方通过多方协调,弥合了阵营内部的分歧,打了一场双赢的外交配合战,并使中国进一步获得了处理社会主义民主阵营内部事务的权力;苏方的牵线搭桥使中国与英、法乃至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苏联也获取了解决欧洲问题的一个契机,增加了与西方国家谈判的筹码。日内瓦会议上中苏的协调与合作,国家利益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 莫洛托夫 中苏关系 协调与合作
原文传递
视觉叙事视阈下的日内瓦会议中方外交口译研究
18
作者 许文胜 昌兰华 韩彩虹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7,共11页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本文系指1954年4月至7月举办的日内瓦会议,通常被称为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或1954年日内瓦会议。本文从会议历史照...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本文系指1954年4月至7月举办的日内瓦会议,通常被称为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或1954年日内瓦会议。本文从会议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出发,运用视觉叙事理论对中方外交口译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视觉文本,结合档案记载、纪录片以及回忆录等材料中的历史背景信息,以可视化的视角(visual perspective)对会场内外的口译活动及译员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描述。研究发现,紧扣视觉叙事的本质,将视觉文本置于历史背景之下,能够更真实地还原口译场景并探究译员在历史进程中的多元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叙事 日内瓦会议 外交口译
原文传递
钱学森回国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美侨民归国谈判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现民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7,共10页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钱学森回国与中美大使级会谈联系在一起。而研究发现,探寻钱学森回国过程,应该放在建国初中共争取海外留学生归国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并结合50年代中美侨民归国谈判(日内瓦谈判、双方驻日内瓦领事间会谈、美国总统及...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钱学森回国与中美大使级会谈联系在一起。而研究发现,探寻钱学森回国过程,应该放在建国初中共争取海外留学生归国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并结合50年代中美侨民归国谈判(日内瓦谈判、双方驻日内瓦领事间会谈、美国总统及有关部门的磋商以及中美大使级会谈)全过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回国 日内瓦会议 中美大使级会谈
原文传递
亚欧关系的历史跨越——从日内瓦会议到亚欧会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向东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6期56-59,63,共5页
日内瓦会议是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抗衡对峙过程中召开的和平协商会议,是大国较量的另一"战场";亚欧会议是冷战后和平与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东西方对话合作论坛,并逐步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机制。从日内瓦会议到亚欧会议的历史昭示是,... 日内瓦会议是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抗衡对峙过程中召开的和平协商会议,是大国较量的另一"战场";亚欧会议是冷战后和平与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东西方对话合作论坛,并逐步形成一种相对稳定机制。从日内瓦会议到亚欧会议的历史昭示是,和平协商与平等对话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今年10月河内第五届亚欧会议,为亚欧会议更具有活力、更富有成效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内瓦会议 亚欧会议 和平协商 平等对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