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抵抗——遗传和环境因素致高血压的共同途径?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光伟 杨文英 +4 位作者 洪靖 李春梅 孙淑湘 蔡慧 王金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是否是遗传和环境因素致高血压的共同途径。方法 大庆地区具有血缘关系的三代内直系亲属 2 86核心家庭成员 858人 ,年龄 1 8~ 74岁。测血压、空腹血糖 (FPG)、胰岛素 (FINS)、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是否是遗传和环境因素致高血压的共同途径。方法 大庆地区具有血缘关系的三代内直系亲属 2 86核心家庭成员 858人 ,年龄 1 8~ 74岁。测血压、空腹血糖 (FPG)、胰岛素 (FINS)、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纤维蛋白原。计算胰岛素敏感性(ISI) =1 / (FPG×FINS) ,胰岛素抵抗 (IR) =(FPG×FINS) / 2 2 .5。以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血压水平的贡献。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无论其有无阳性高血压家族史 ,胰岛素敏感性都较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胰岛素敏感性是高血压伴高血压家族史者、高血压不伴高血压家族史者及正常血压不伴高血压家族史 (且其配偶血压也正常 )者血压升高最重要的因素 ,能解释平均血压 (MBP)变化的 1 7% ;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与HDL C 3项只能解释MBP变化的 9%。在分析自变量中加入高血压家族史一项时 ,则阳性高血压家族史成了血压升高最重要的因素 ,仅此一项就可解释MBP变化的 30 % ,而胰岛素敏感性对血压水平的贡献大幅度削弱 ,仅能解释MBP的 7%。对配偶组的分析显示同样趋势。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遗传及环境因素致高血压重要的共同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遗传 环境 高血压
原文传递
茶树抗性育种研究现状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新超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8,共5页
综述了茶树在抗寒、抗旱、抗病、抗虫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 茶树 抗性 育种 抗性机制 抗寒性 抗旱性 抗病虫 抗病力 资源筛选 品种选育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plant tolerance to soil salinity and alkalinity in sorghum 被引量:34
3
作者 HUANG Rui-d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39-746,共8页
Sorghum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ood, feed and raw material for brewing, and is expected to be a promising bioenergy crop. Sorghum is well known for its strong resistance to abiotic stress and wide adaptability, and... Sorghum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ood, feed and raw material for brewing, and is expected to be a promising bioenergy crop. Sorghum is well known for its strong resistance to abiotic stress and wide adaptability, and salt tolerance is one of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Increasing sorghum planting acreage on saline-alkalien land is one way to effectively use this kind of marginal soil. In this paper,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on plant tolerance to soil salinity and alkalinity in sorghum, including salt-toler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physiology, culti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olerant germplasms, are reviewe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on salinity and alkalinity tolerance in sorghum are given, and the prospects for sorghum production in saline-alkalien land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GHUM saline-alkaline resistance genetics and breeding stress physiology resistance evaluation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耐药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4
4
作者 叶建伟 丁洁 +6 位作者 黄建萍 陈彦 姚勇 肖慧捷 杨霁云 沈颖 孟群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61-665,共5页
目的 筛选人类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 (NR3C1)的多态性 ,并分析其在激素耐药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参照人群 (随机抽取的脐血标本 )中的分布 ,以研究NR3C1多态性与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耐药的关系。方法 提取 3 9例激素耐药型... 目的 筛选人类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 (NR3C1)的多态性 ,并分析其在激素耐药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参照人群 (随机抽取的脐血标本 )中的分布 ,以研究NR3C1多态性与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耐药的关系。方法 提取 3 9例激素耐药型、67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以及64例参照人群血基因组DNA ,PCR扩增NR3C1中编码人类糖皮质激素受体全部功能区的第 2~ 9α外显子 ,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分析检测PCR产物 ,对洗脱曲线异常者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总计 170份基因组DNA样本中 ,DHPLC分析发现 12种多态性 ,均经DNA测序证实。另外 ,有 3组多态性呈紧密连锁的单倍型 ( [198G >A + 2 0 0G >A] ,[13 74A >G +IVSG 68_IVSG 63delAAAAAA +IVSH 9C >G + 2 3 82C >T] ,[1896C >T + 2 166C >T + 2 43 0T >C] )。后 2种单倍型为首次报道 ,它们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组的基因型频率 ( 10 .3 %和 15.4% )明显高于敏感型肾病综合征 ( 1.5%和 7.5% ) ,2种单倍型的OR值分别为 7.54和 2 .2 6。其余多态性在各组中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结论 在NR3C1基因中筛选出 12处多态性 ;而且新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肾病综合征 小儿 耐药性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德璞 袁鹰 +13 位作者 唐克轩 郑培和 王兴智 刘宝 周正平 姜昱 孙小芬 肖乃仲 朱筱娟 孔祥梅 郝文媛 徐文静 刘娜 李晓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63-669,共7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用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alanthusnivalisagglutinin,GNA)转化吉林省主推品种吉林20号、吉林30号、吉林45号品种大豆。通过接蚜鉴定和PCR鉴定,从所获得的种子苗中筛选出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的后代进行分子生物学鉴...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用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alanthusnivalisagglutinin,GNA)转化吉林省主推品种吉林20号、吉林30号、吉林45号品种大豆。通过接蚜鉴定和PCR鉴定,从所获得的种子苗中筛选出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的后代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1)PCR分析,转基因植株97TGR1和97TGR2的T2代表现阳性,第5代表现阳性纯合;97TGR1、97TGR2和98FD1 ̄98FD20的T3代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证明,GNA基因在蛋白质水平有表达,最高表达量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7%;97TGR1、98TGR2和99JI45TGR2的South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GNA基因已插入大豆基因组;(2)遗传学分析,97TRG1的T2代呈孟德尔3:1分离,97TGR2的T3代出现种皮颜色不规则分离。经过抗蚜性鉴定和连续的筛选,获得抗性纯系;(3)抗蚜性鉴定,转基因株的T1、T2世代转基因植株可抑制蚜虫繁殖量50% ̄90%;(4)品系鉴定,转基因大豆的抗蚜性达到农学标准抗(R)和高抗(HR)水平;大面积环境释放试验自然感蚜鉴定,转基因系蚜虫发生的高峰比对照延迟,高峰期过后群体蚜量的下降速度也比对照快。本研究认为,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可以利用于大豆的转基因研究和应用中,GNA基因在改良大豆的抗蚜性上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 GNA 花粉管通道 遗传 抗蚜性
下载PDF
小麦慢病性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竹林 刘曙东 +5 位作者 王辉 何中虎 夏先春 陈新民 段霞瑜 周益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方法。慢病性通过成株期延迟病菌的侵染、生长和繁殖而表现出中等抗性.较小种专化抗性持久稳定。小麦慢锈性常由2~4个基因共同作用... 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方法。慢病性通过成株期延迟病菌的侵染、生长和繁殖而表现出中等抗性.较小种专化抗性持久稳定。小麦慢锈性常由2~4个基因共同作用,慢务锈和慢叶锈分别由Yr和Lr基因复合系统(Yr或Lr基因与几个加性慢病基因互作)控制;慢白粉性表现为明显的数量性状特性,在小麦染色体中,有14对染色体与慢白粉性有关。慢病性的鉴定方法和指标尚无定论。一般认为.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较为可靠,而倒二叶严重度可作为简易指标。CIMMYT所采用的旨在聚合微效基因以提高小麦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持久抗性的方法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慢病性 抗性遗传 病害鉴定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颖雄 刘玉博 +4 位作者 王慧 靳林朋 林凤 张学才 郑洪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8,共8页
总结玉米穗腐病最新研究进展,从发病症状、侵染途径、病原菌种类、抗性鉴定方法、抗性种质鉴定、抗病遗传机制解析等方面进行综述,结合当前玉米穗腐病的抗病育种研究现状进行展望,为玉米穗腐病抗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 总结玉米穗腐病最新研究进展,从发病症状、侵染途径、病原菌种类、抗性鉴定方法、抗性种质鉴定、抗病遗传机制解析等方面进行综述,结合当前玉米穗腐病的抗病育种研究现状进行展望,为玉米穗腐病抗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穗腐病 病原菌 种质资源 抗性遗传
原文传递
植物化学抗虫性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房建军 韩一凡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2-99,共8页
植物产生的特异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抗虫的化学基础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与植物抗虫有关化学物质的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同其它植物性状一样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异也是受遗传控制的 ;由于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是整个合成途径中大量酶协同... 植物产生的特异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抗虫的化学基础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与植物抗虫有关化学物质的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同其它植物性状一样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异也是受遗传控制的 ;由于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是整个合成途径中大量酶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大多表现为数量性状 ,受多基因控制 ;次生代谢由主代谢分支而来 ,必然受到主代谢的控制 ,其变异的幅度是有限的 ;某种化学物质只对特定的昆虫种或亚种起作用 ,表现为化学抗性的专一性 ;近几年生物技术和分子数量遗传的发展为数量性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些农作物的抗虫性状数量基因定位工作也得已开展。文中分析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长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抗虫性 数量性状定位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程玉静 陈国清 +5 位作者 薛林 陆虎华 石明亮 黄小兰 郝德荣 冒雨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0期8557-8559,8569,共4页
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症状、分级标准、致病菌、致病机理、抗性遗传规律、抗性基因定位和抗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抵御玉米茎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镰刀菌 腐霉菌 抗性遗传 抗病机理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褐稻虱的遗传机制及表型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春茂 吴荣宗 王润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0-25,共6页
本文研究了15个水稻品种的抗性遗传。品种国眉占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BG367—4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三桂占1、Suweon 294、KAU 1727、IR 13559—100—2—2—2—3、IR 7149—5—2—1—1以及IR 13240—108—2—2—3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 本文研究了15个水稻品种的抗性遗传。品种国眉占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BG367—4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三桂占1、Suweon 294、KAU 1727、IR 13559—100—2—2—2—3、IR 7149—5—2—1—1以及IR 13240—108—2—2—3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 25586—108—1—2—2—2受两对显性基因控制;三黄占2、三叶占1、铁六选;新惠占1、GENG 77—4以及IR 13427—40—2—3—3都受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对12个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苗期的抗性表现进行了遗传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性稳定性有明显差异:TN1是极稳定的高感品种;BG367—4、IR 25586—108—1—2—2—2以及Mudgo是非常稳定的高抗品种;三叶占1、三桂占1和铁六选这三个抗级品种的抗虫性也较稳定,而抗级品种国眉占、三黄占2、Suweon 294和中抗品种包选2、辐包矮21的抗虫性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稻虱 抗性遗传 抗性稳定性
下载PDF
Hepatitis C virus:Is it time to say goodbye yet?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next decade 被引量:13
11
作者 Heidi Barth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5年第5期725-737,共13页
The majority of individuals exposed to hepatitis C virus(HCV) establish a persistent infection,which is a leading cause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ajor progress has been made duri... The majority of individuals exposed to hepatitis C virus(HCV) establish a persistent infection,which is a leading cause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ajor progress has been made during the past twenty-five years in understanding the HCV life cycle and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HCV infection.Increas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host genetic factors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HCV infection and the response to interferon alpha-based antiviral therapy.The arrival of highly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treatment regimens for patients chronically infected with HCV has improved prospects for the eradication of HCV worldwide.Clinical trials are evaluating the best anti-viral drug combination,treatment doses and duration.The new treatments are better-tolerated and have shown success rates of more than 95%.However,the recent breakthrough in HCV treatment raises new questions and challenges,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HCVinfected patients and to link them to appropriate health care,the high pricing of HCV drugs,the emergence of drug resistance or naturally occurring polymorphism in HCV sequences which can compromise HCV treatment response.Finally,we still do not have a vaccine against HCV.In this concise review,we will highlight the progress made in understanding HCV infection and therapy.We will focus on the most significant unsolved problems and the key future challe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HC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hogenesis Host genetics Direct-actingantivirals Drug resistance Vaccine Hepatitis C virus
下载PDF
大豆对胞囊线虫抗性遗传与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卢为国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5,共7页
大豆胞囊线虫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已经证明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受多个基因控制。但由于抗性鉴定工作量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本身的异质性 ,各个研究者的结果差异很大 ,具有抗源和组合特异性。Riggs等建立的生理... 大豆胞囊线虫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已经证明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受多个基因控制。但由于抗性鉴定工作量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本身的异质性 ,各个研究者的结果差异很大 ,具有抗源和组合特异性。Riggs等建立的生理小种鉴定模式虽被广泛采用 ,但鉴别寄主中抗性基因的重叠引起研究者的争议。分子标记结合经典遗传试验定位了 2个抗性基因位点rhg1和Rhg4 ,rhg1在抗性遗传中贡献较大且具有非小种专化抗性 ,对抗病育种和基因克隆有重要意义 ,在G连锁群上许多与rhg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已经找到 ,并证明在抗性鉴定中有很大的利用价值。Rhg4位于A连锁群上 ,距离i位点 0 .35cM ,与 1、3号小种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胞囊线虫 小种鉴定 抗性遗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龙生型花生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Ⅰ.抗性遗传属性与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廖伯寿 段乃雄 +3 位作者 谈宇俊 唐桂英 李栋 姜慧芳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8,共5页
本文分析了几个龙生型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抗性遗传属性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龙生型抗源抗性呈部分显性,存在加性和非加性的遗传效应,抗性的显性程度高于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抗源,而且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效应。
关键词 龙生型花生 青枯病 抗性遗传 花生
下载PDF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抗性遗传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娜 陆景伟 +2 位作者 郑阳 胡燕 陶伟林 《蔬菜》 2018年第2期19-23,共5页
综述了十字花科主要蔬菜根肿病抗性遗传规律与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抗性遗传规律上,对甘蓝、白菜类根肿病抗性遗传研究较多,且多集中在抗性基因与CR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及根肿病抗性QTL的遗传定位上;甘蓝根肿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 综述了十字花科主要蔬菜根肿病抗性遗传规律与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抗性遗传规律上,对甘蓝、白菜类根肿病抗性遗传研究较多,且多集中在抗性基因与CR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及根肿病抗性QTL的遗传定位上;甘蓝根肿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且已获得20多个甘蓝根肿病抗性QTL;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之间是相对保持独立的,且已经发现8个抗根肿病基因。在抗病育种方面,对大白菜研究的比较深入,获得相应的抗根肿病分子标记较多,且选育出了一些抗病材料,并进行了商品化应用;甘蓝根肿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较复杂,获得纯系抗病材料的难度很大,因而育种进程缓慢。针对以上现状,对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研究方向及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蔬菜 根肿病 抗性遗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番茄对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时涛 赵廷昌 +3 位作者 李国庆 孙福在 张卉 回文广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利用细菌性斑点病的抗病番茄品种(红珍珠和美味樱桃)和感病品种(中蔬四号、美国大红樱桃和MR),通过常规田间抗感杂交、回交,接种病原菌鉴定子代的抗病性分离情况,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杂交F_1代全部抗病,F_2代和BC_1代的抗感分离比分别符... 利用细菌性斑点病的抗病番茄品种(红珍珠和美味樱桃)和感病品种(中蔬四号、美国大红樱桃和MR),通过常规田间抗感杂交、回交,接种病原菌鉴定子代的抗病性分离情况,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杂交F_1代全部抗病,F_2代和BC_1代的抗感分离比分别符合3:1和1:1的理论分离比,说明了红珍珠和美味樱桃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抗病性为单基因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细菌性斑点病 抗性遗传 遗传规律 单基因显性遗传 抗病性
下载PDF
15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抗纹枯病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小村 李斯深 +1 位作者 赵新华 李瑞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16,共4页
为了研究小麦抗纹枯病性的基因控制,利用15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在4个主基因鉴别模型( 、 、 、 )下对抗纹枯病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群体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符合正态分布的群体也能在表... 为了研究小麦抗纹枯病性的基因控制,利用15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在4个主基因鉴别模型( 、 、 、 )下对抗纹枯病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群体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符合正态分布的群体也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所分析的群体都是由主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符合4种主基因鉴别模型的情况都存在,模型 即2对主基因相斥型连锁占总群体的比例较大;在2对主基因存在时,均有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其值一般小于加性效应;主基因对变异的平均贡献为58%,比微效基因的贡献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抗病性 质量-数量性状 重组自交系 小麦 纹枯病
下载PDF
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程兆榜 侯庆树 +2 位作者 周益军 范永坚 陈忠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9-364,共6页
本试验选用 17个高抗品种、 9个高感品种随机组合进行杂交 ,通过对 F1、 F2 和部分 BC1、 BC2的抗感鉴定结果以及 F3代的追踪分析 ,研究了小麦品种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 本试验选用 17个高抗品种、 9个高感品种随机组合进行杂交 ,通过对 F1、 F2 和部分 BC1、 BC2的抗感鉴定结果以及 F3代的追踪分析 ,研究了小麦品种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 ,这一性状受多对显性基因的控制 ,不同品种含有其中的一对或两对或三对 ,大多数品种都含有一对抗性效应很强的抗病基因 .这些结果显示 ,通过对高产感病品种进行遗传改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梭条花叶病 抗性遗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玉米南方锈病研究进展及抗病育种策略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美丽 王帮太 +4 位作者 鹿红卫 程建梅 苏玉杰 赵树政 秦贵文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7-184,共8页
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玉米生产上的危害日益加剧,培育抗病玉米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有效途径,培育抗病品种关键在于多生态区抗源种质的筛选、育种亲本抗病性快速改良纯化及鉴定。本文分析玉米南方锈病在国内外的发生与危害、侵染源及传播特... 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玉米生产上的危害日益加剧,培育抗病玉米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有效途径,培育抗病品种关键在于多生态区抗源种质的筛选、育种亲本抗病性快速改良纯化及鉴定。本文分析玉米南方锈病在国内外的发生与危害、侵染源及传播特性、病菌侵染玉米后的病症特点,阐述玉米抗南方锈病种质资源的挖掘与筛选,探讨玉米抗南方锈病基因研究,提出抗病育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种质资源 抗病性遗传 育种策略
原文传递
番茄疮痂病病原菌分类、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文才 陈佳 +1 位作者 张晓敏 Francis David M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90,共8页
番茄疮痂病是世界上所有番茄种植地区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该病能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几十年来一直受到育种界的关注。由于该病病原菌存在多个种和小种以及对该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因此通过育种途径来改良抗性进展缓慢... 番茄疮痂病是世界上所有番茄种植地区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该病能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几十年来一直受到育种界的关注。由于该病病原菌存在多个种和小种以及对该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因此通过育种途径来改良抗性进展缓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育种家筛选、聚合或累加对多个小种的抗性提供了一种工具。以前的综述对1997年以前在病害的发生、症状、危害、综合防治、遗传分析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近年来,在病原菌种与小种的鉴定、抗源的发掘、抗性遗传的分子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传统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机结合的策略也初见成效。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分子标记在番茄疮痂病抗性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疮痂病 小种变异 抗性遗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基因型和血清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晓光 胥婕 +4 位作者 刘宝明 杨靖娴 闫玲 李彤 庄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未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变异、基因型、基因亚型和血清型特点。方法从北京大学附属医院收集97例未经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获得HBV全长逆转录酶区... 目的研究未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变异、基因型、基因亚型和血清型特点。方法从北京大学附属医院收集97例未经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获得HBV全长逆转录酶区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查该区内11个经典耐药变异位点并鉴定基因型、基因亚型和血清型。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进行t检验和Х^2检验。结果HBV在11个经典耐药变异位点上均为野生型氨基酸;B基因型和C基因型分别占36.1%(35/97)和63.9%(62/97),前者均属B2亚型,后者C2亚型占91.9%(57/62),CI亚型占6.5%(4/62),1例未能分出亚型。已知出生地的患者中,71.9%(23/32)B基因型感染者出生于我国南方地区,81.6%(40/49)C基因型感染者出生于北方地区,基因型地域分布特点明显,Х^2=23.19,P〈0.01。血清型为adr者占60.8%(59/97),与C基因型相关;为adw者占38.1%(37/97),与B基因型相关,Х^2=87.83,P〈0.01。结论未经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野毒株为优势株,其基因型、基因亚型和血清型与患者出生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遗传学) 抗药性 基因型 血清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