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遗传性状差异较大的厚皮甜瓜ms-5与薄皮甜瓜HM1-1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F2∶3群体对种子相关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确定遗传规律,并构建遗传图谱对种子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基因定位结果显示:甜瓜种皮颜色为1对基因...以遗传性状差异较大的厚皮甜瓜ms-5与薄皮甜瓜HM1-1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F2∶3群体对种子相关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确定遗传规律,并构建遗传图谱对种子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基因定位结果显示:甜瓜种皮颜色为1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白色对黄色显性;甜瓜百粒重和种子宽度符合A-1遗传模型,即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效应的数量性状;甜瓜种子长度符合B-1模型,即2对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多基因数量性状。利用F2群体构建1个含有153个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谱覆盖总长度为1 104.2 c 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7.2 c M。对甜瓜种皮颜色开展初步定位,将控制甜瓜种皮颜色的白色基因(WT)定位在第5连锁群上,两端连锁标记为HD0520和HD0519,与连锁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3 c M和7.0 c M。甜瓜种子百粒重QTL位点位于第6和第11连锁群,sw6.1位于标记E0615和E0618之间,sw11.1位于标记E1113和P1117之间。甜瓜种子长度QTL分布在第7和11连锁群,sl7.1位于标记E0716和HD0713之间,sl11.1和sl11.2分别位于标记E1110、E1112及标记XB1114、E1113之间。甜瓜种子宽度QTL位点位于第2连锁群,位于标记XB0207和E0219之间。研究结果可为甜瓜种子性状的基因精细定位与克隆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父母与子女在腭皱形状、长度及统模式的遗传性,为牙科法医学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40名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共计120名受试者,儿童年龄为8~16岁,家长年龄为30~45岁...目的探讨父母与子女在腭皱形状、长度及统模式的遗传性,为牙科法医学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40名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共计120名受试者,儿童年龄为8~16岁,家长年龄为30~45岁,采用口内扫描仪采集上颌三维数字模型,每个模型要求腭部腭皱完整。将父母与孩子根据性别分为母女组(F-F组),父子组(M-M组)和父女母子组(FM组),使用3Shape 3D Viewer软件和THOMAS和KOTZE(1983)分类评估腭皱型,分析父母与子女腭皱型的遗传性。结果120名受试者的腭皱形态均不相同,M-M组右侧波浪形皱襞、左侧环形皱襞、右侧主腭皱和左侧汇集型皱襞存在相似特征(P<0.05);F-F组仅左侧主腭皱存在相似特征(P<0.05);F-M组左侧波浪形皱襞、右侧波浪形皱襞、左侧环形皱襞、左侧主腭皱、右侧主腭皱、左侧汇集型皱襞和右侧汇集型皱襞存在相似特征(P<0.05)。结论腭皱具有个性化特征,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成分,腭皱的形态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以遗传性状差异较大的厚皮甜瓜ms-5与薄皮甜瓜HM1-1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F2∶3群体对种子相关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确定遗传规律,并构建遗传图谱对种子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基因定位结果显示:甜瓜种皮颜色为1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白色对黄色显性;甜瓜百粒重和种子宽度符合A-1遗传模型,即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效应的数量性状;甜瓜种子长度符合B-1模型,即2对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多基因数量性状。利用F2群体构建1个含有153个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谱覆盖总长度为1 104.2 c 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7.2 c M。对甜瓜种皮颜色开展初步定位,将控制甜瓜种皮颜色的白色基因(WT)定位在第5连锁群上,两端连锁标记为HD0520和HD0519,与连锁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3 c M和7.0 c M。甜瓜种子百粒重QTL位点位于第6和第11连锁群,sw6.1位于标记E0615和E0618之间,sw11.1位于标记E1113和P1117之间。甜瓜种子长度QTL分布在第7和11连锁群,sl7.1位于标记E0716和HD0713之间,sl11.1和sl11.2分别位于标记E1110、E1112及标记XB1114、E1113之间。甜瓜种子宽度QTL位点位于第2连锁群,位于标记XB0207和E0219之间。研究结果可为甜瓜种子性状的基因精细定位与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父母与子女在腭皱形状、长度及统模式的遗传性,为牙科法医学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40名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共计120名受试者,儿童年龄为8~16岁,家长年龄为30~45岁,采用口内扫描仪采集上颌三维数字模型,每个模型要求腭部腭皱完整。将父母与孩子根据性别分为母女组(F-F组),父子组(M-M组)和父女母子组(FM组),使用3Shape 3D Viewer软件和THOMAS和KOTZE(1983)分类评估腭皱型,分析父母与子女腭皱型的遗传性。结果120名受试者的腭皱形态均不相同,M-M组右侧波浪形皱襞、左侧环形皱襞、右侧主腭皱和左侧汇集型皱襞存在相似特征(P<0.05);F-F组仅左侧主腭皱存在相似特征(P<0.05);F-M组左侧波浪形皱襞、右侧波浪形皱襞、左侧环形皱襞、左侧主腭皱、右侧主腭皱、左侧汇集型皱襞和右侧汇集型皱襞存在相似特征(P<0.05)。结论腭皱具有个性化特征,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成分,腭皱的形态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