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及其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88
1
作者 孙力 安刚 +2 位作者 廉毅 沈柏竹 唐晓玲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4-714,共11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特征及其对东北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 ,然后利用 NCEP/ NCAR1 958~ 1 997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 ,探讨了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与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是导致东北地区夏... 本文首先分析了夏季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特征及其对东北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 ,然后利用 NCEP/ NCAR1 958~ 1 997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 ,探讨了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与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 ,东北冷涡持续性活动是导致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子 ,同时对降水也有重要影响。冷涡活跃年夏季 ,50 0 h Pa高度场会出现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布的正—负—正距平波列 ,即与东亚阻高势力偏强而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等大尺度环流背景相联系。在对流层中上层 ,高空西风急流有明显的分支现象 ,特别是亚洲中纬西风急流位置偏南。而在对流层中下层 ,东北地区和华北大部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等地由明显的气旋式距平环流所控制 ,并且源自东北及其以西地区的北风距平可一直推进至长江流域并转变为西北风距平 ,并与那里的西南风距平汇合而形成有利于该地区梅雨偏多时的环流形势 ,与此同时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盆地等容易出现垂直速度负距平、涡度正距平和散度负距平分布 ,而华北和华南大部上述物理量一般为相反的距平分布 ,从而对应少雨形势 ,并且中国北方地区 (长江以北 )对应负温度距平。当夏季东北冷涡活动偏弱时 ,一般会出现与上述相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持续性活动 大气环流异常 夏季 气候
下载PDF
2005年春季云南异常干旱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47
2
作者 晏红明 段旭 程建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0-306,共7页
2005年春季云南出现了自1979年以来大范围持续性的干旱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首先对这次持续性异常干旱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然后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云南春旱发生的前期信号特征。结果表明:(1... 2005年春季云南出现了自1979年以来大范围持续性的干旱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首先对这次持续性异常干旱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然后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云南春旱发生的前期信号特征。结果表明:(1)这次云南春旱发生时大气异常状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干燥的对流层大气和强烈的下沉运动。(2)850hPa北印度洋地区持续的东风异常和持续偏强偏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导致这次云南重大春旱发生的重要原因。(3)前期冬季1~2月东亚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低层或中高层较强冷空气的向南输送,以及1~3月赤道附近弱对流活动有利于云南春季降水偏少,对后期云南春旱的发生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春季 干旱 环流异常
下载PDF
近50年广西大范围暴雨的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覃卫坚 李栋梁 +1 位作者 王慧 覃志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5-521,共7页
利用1961-2010年广西9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Lorenz环流分解方法分析了近50年广西大范围暴雨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广西发生大范围暴雨过程和平均暴雨日数均呈增多趋势。不同天气系统造... 利用1961-2010年广西9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Lorenz环流分解方法分析了近50年广西大范围暴雨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广西发生大范围暴雨过程和平均暴雨日数均呈增多趋势。不同天气系统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环流形势主要表现在副热带高压所处位置和强度的不同。从长时间统计来看,广西大范围暴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北冰洋(130°E- 140°W,70°N-90°N)区域的纬偏成正相关关系,与格陵兰岛北部、赤道印度洋中西部和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纬偏值成反相关关系。北半球高纬度地区(75°N-85°N)和低纬度地区(20°N-30°N)定常波强度增强,中纬度地区(40°N-70°N)定常波强度减弱,低纬度10°N-30°N和中纬度35°N-55°N定常波不平稳度增强,可能是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日数增多的原因之一。在广西大范围暴雨过程中,北极附近区域为定常波最不平稳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Lorenz环流分解 大气环流异常 广西
下载PDF
山东夏季气温年际变化形成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于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9,共7页
为研究本地区短期气候预测方法 ,利用山东 80个代表站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 (1961~ 2 0 0 1年 ) ,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气候特征、冷暖夏的环流形势及夏季风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EOF第一... 为研究本地区短期气候预测方法 ,利用山东 80个代表站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 (1961~ 2 0 0 1年 ) ,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气候特征、冷暖夏的环流形势及夏季风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EOF第一模态几乎反映了整个温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夏季气温标准化距平年际变化显著 ,有弱线性增温趋势 ;极端冷、暖夏大气环流形势差异明显 ,显著差异区在亚欧 北太平洋地区 ,冷夏年中高纬度欧亚大陆存在正欧亚—太平洋 (EUP)型遥相关 ,东亚地区有负太平洋—日本 (PJ)型波列 ,暖夏年反之。东亚夏季风强弱与山东夏季气温关系密切 ,强 (弱 )夏季风时 ,易造成山东暖 (冷 )夏 ;同期降水对气温有负反馈 ,对气温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夏季气温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异常
下载PDF
Analysis and prognosis of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被引量:5
5
作者 LI Yongping WANG Xiaofeng YU Runling QIN Zengh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3-34,共12页
As revealed by the observational study, there are more tropical cyclones generated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from the early 1950s to the early 1970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less tropical cyclones from the mid-197... As revealed by the observational study, there are more tropical cyclones generated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from the early 1950s to the early 1970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less tropical cyclones from the mid-1970s to the present. The decadal change of "tropical cyclones activ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cadal changes of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in the troposphere, which provide favorable or un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corresponding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from a coupled climate model under the schemes of Intergo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 scenarios (SRES) A2 and B2 emissions scenarios an outlook on the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generated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in the coming half century is presented. It is indicated that in response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atmosphere would become un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as a whole and the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s formation would likely decrease by 5% within the next half century, although more tropical cyclones would appear during a short period in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SRES A2 and B2 general circulation anomaly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
下载PDF
山东冬季气温年际变化及大气环流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于群 周发琇 《山东气象》 2004年第4期9-12,共4页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 (EOF)方法分析山东省 43年 (1961 - 2 0 0 3年 )冬季气温变化 ,结果表明 ,第 1模态几乎反映了整个温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冬季气温年际变化明显 ,增温显著 ;采用NCEP/NCAR月平均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 (1961 - 2 0 0 3年 ...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 (EOF)方法分析山东省 43年 (1961 - 2 0 0 3年 )冬季气温变化 ,结果表明 ,第 1模态几乎反映了整个温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冬季气温年际变化明显 ,增温显著 ;采用NCEP/NCAR月平均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 (1961 - 2 0 0 3年 ) ,分析表明 ,冷、暖冬大气环流差异明显 ,冷冬年 5 0 0hPa高度距平场呈北高南低的特征 ,西伯利亚高压加强 ,东亚大槽偏西加深 ,亚洲地区维持稳定的经向环流 ,利于冷空气南下 ,易造成冷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 正交分解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智才 宋燕 +1 位作者 武永利 王沛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7-807,共11页
利用NCEP1948~2007年逐日再分析资料、中国600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山西省1960~2007年65个测站的逐月、逐日降水资料,确立了850hPa112.5°E上候平均的假相当位温(θse)为340K和候平均的经向风为南风且南风风速≥2.5m·... 利用NCEP1948~2007年逐日再分析资料、中国600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山西省1960~2007年65个测站的逐月、逐日降水资料,确立了850hPa112.5°E上候平均的假相当位温(θse)为340K和候平均的经向风为南风且南风风速≥2.5m·s-1等值线同时通过35°N的日期,将其作为山西省夏季风建立的时间,以θse≥340K的持续候数与平均持续候数相比的标准化值构造为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影响的强度指数I,可以较好地表征东亚季风区夏季风的强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强度和空间分布。该季风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和线性趋势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的影响有明显减弱的趋势,并且在1967年季风指数突变性地由强变弱。对山西省夏季风的建立和撤退时间的分析表明,近60年来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的影响时间越来越短。最后,分析了强弱夏季风指数年大气环流场的异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指数 降水异常 夏季风的建立和撤退 环流场异常
下载PDF
华北中部早涝成因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东 韦志刚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5-42,共8页
本文对北京等华北中部5站1956至1985年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区域性旱涝主要是在海洋和局地土壤热状况异常作用下产生的.对华北中部而言,冬季黑潮海温与局地地温变化是引起汛期旱涝变异最重要的原因.前期下垫面热源异常对后... 本文对北京等华北中部5站1956至1985年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区域性旱涝主要是在海洋和局地土壤热状况异常作用下产生的.对华北中部而言,冬季黑潮海温与局地地温变化是引起汛期旱涝变异最重要的原因.前期下垫面热源异常对后期旱涝影响往往是通过累积的异常加热造成环流形势和系统的异常而实现的.海温与地温影响降水的机制不同,前者的影响是大尺度的,而后者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当海温异常造成的大尺度环流变化与局地热状况都有利于降水时.洪涝更容易发生,反之易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华北中部 地温 环流异常 成因
下载PDF
晋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蔡琳 蔡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ICOADS的SST格点资料以及晋北地区18个台站1960-2008年春季降水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晋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海-气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晋北地区春季多雨年中高纬度500hPa呈现&...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ICOADS的SST格点资料以及晋北地区18个台站1960-2008年春季降水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晋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海-气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晋北地区春季多雨年中高纬度500hPa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在乌拉尔山以东至贝加尔湖以西一带有低压槽加强,晋北地区处于低槽的东南侧,西北冷空气与东南暖湿气流多交汇于华北一带,因而造成春季多雨天气。与此相反,在少雨年冷、暖空气势力较弱,弱的辅合区位于蒙古中部,不利于晋北地区春季降水的产生。通过分析晋北春季降水与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得出,当前期ENSO暖位相时,晋北地区春季降水偏多;前期ENSO冷位相时,晋北地区春季降水偏少。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晋北地区旱涝异常成因,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地区 春季降水 大气环流异常 合成分析 海温
下载PDF
宁钢300t铸造起重机改造技术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小兰 张荣 +1 位作者 赵丽平 郭伟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3年第8期63-65,68,共4页
通过利用动力诊断方法,对西南地区(以云南省为典型代表)2011-2012年冬季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得出云南出现严重干旱与极涡、西风带环流等大气环流系统出现异常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干旱 云南 大气环流异常
下载PDF
1998年大气环流异常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95
11
作者 李维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25,57,共7页
1998年受ENSO事件和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多等因素的影响,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大,夏季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冬、夏季风均较弱;赤道辐合带异常偏弱,在西太平洋生成和登陆影响我国的台风和热... 1998年受ENSO事件和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多等因素的影响,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大,夏季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冬、夏季风均较弱;赤道辐合带异常偏弱,在西太平洋生成和登陆影响我国的台风和热带风暴异常偏少;夏季亚洲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其它季节则以纬向环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环流异常 气候异常 大气环流 中国
下载PDF
2008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张培群 贾小龙 王永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7,共6页
2008年,尽管总体来看,全国天气气候的持续异常较弱,未发生大范围持续干旱和严重洪涝灾害,但依然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天气气候异常特征,如全国平均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为近10年来降水最多的年份;夏季华南降水异常偏多,黄淮降水偏多;年平均... 2008年,尽管总体来看,全国天气气候的持续异常较弱,未发生大范围持续干旱和严重洪涝灾害,但依然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天气气候异常特征,如全国平均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为近10年来降水最多的年份;夏季华南降水异常偏多,黄淮降水偏多;年平均气温偏高,但冬季气温偏低,年初南方遭遇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生成的台风个数明显偏少,但是登陆台风偏多,初台异常偏早。分析发现,2008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总体处在冷水位相,受海洋异常强迫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北半球大气环流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化较大;冬夏季风均偏强;冬春季西太平洋暖池区热带对流活动偏强,夏秋季则偏弱;1月份,亚洲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异常发展,2至4月份则以纬向环流为主,春季后期至秋季,经纬向环流的转换较快,环流的持续性较弱。这些环流异常是影响2008年中国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海温 气候异常
下载PDF
北极III区海冰面积低频变化对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异常的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春红 蒋全荣 余志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北极II区海冰面积的低频变化所引起的热力强迫作用,可以激发出EA和类似于WP的大气遥相关型。冰气系统之间存在着3~4年的不规则振荡,在振荡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对比表明,北极II区的重冰年和轻冰年。
关键词 海冰 面积 大气环流异常 EA型 低频变化 北半球
下载PDF
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背景场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海山 朱伟军 +1 位作者 邓自旺 李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利用1961—2000年江苏省60个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江苏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的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和SST异常的背景场特征;最后,初步探讨了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 利用1961—2000年江苏省60个台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江苏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的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和SST异常的背景场特征;最后,初步探讨了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异常与全球气温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1)江苏冬季气温异常表现出整体偏冷或偏暖的趋势;(2)近40a,江苏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1961—1985年为偏冷期,而1986—1999年为偏暖期;(3)江苏冬季冷、暖期的大气环流、SSTA背景场存在显著的差异;东亚冬季风及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异常与SSTA的年代际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4)在年代际尺度上,江苏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与全球气温的异常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异常升温与全球气温的明显增暖是同步的,可以认为江苏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主要体现为对全球增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冬季气温异常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异常 全球增暖
下载PDF
西北地区暴雨时空变化及异常年夏季环流特征 被引量:21
15
作者 赵庆云 宋松涛 +2 位作者 杨贵名 宋琳琳 孔祥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7-522,共6页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248个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西北地区暴雨的时空变化及环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出现在陕西、甘肃东南部、宁夏东南部,暴雨出现次数依次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暴雨的年...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248个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西北地区暴雨的时空变化及环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出现在陕西、甘肃东南部、宁夏东南部,暴雨出现次数依次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暴雨的年际差异较大,年内主要集中在7-8月,两个月的暴雨日数占全年的64%,7月最多,8月次之,区域性暴雨7月下旬最多.西北地区大范围暴雨过程偏多年份夏季(7月和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脊点伸到110?E附近,亚洲中高纬度多低值系统活动,低层(700 hPa)来自南海的偏东气流与青藏高原南侧的偏西气流合并为偏南气流向北伸展到西北地区东部,将充沛的水汽输送到这一区域,到达35?N附近与西北气流相遇;反之,西北地区大范围暴雨过程偏少年份夏季(7月和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远离大陆,亚洲高纬度多高值系统活动,低层是一支偏北气流控制西北地区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时空变化 异常年夏季环流特征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分类及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海山 陈健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利用1961—2010年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较有代表性的16个东亚夏季风指数,讨论了不同季风指数反映的环流及降水之间的异同,探讨了不同季风指数与东亚夏季风不同空间模态之间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大致分为两类:1)第一类... 利用1961—2010年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较有代表性的16个东亚夏季风指数,讨论了不同季风指数反映的环流及降水之间的异同,探讨了不同季风指数与东亚夏季风不同空间模态之间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大致分为两类:1)第一类季风指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反映了东亚夏季风强弱的整体一致型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环流第一模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指数年,整个东亚区域夏季风活动整体偏强;贝加尔湖地区为深厚气旋性环流控制,副高位置略偏北;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显著偏多,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降水偏少,降水异常型与我国夏季偶极型季风降水相似,这类指数对我国华北地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2)第二类季风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反映的是东亚夏季风强弱的南北反相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环流第二模态相对应。高指数年,我国东南地区夏季风偏弱,东北部夏季风偏强;西北太平洋为深厚的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副高偏北,该分布型与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十分相似;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华南地区降水增多,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减少,降水异常型与我国夏季三极型季风降水异常型相似,这类指数对我国长江流域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指数 空间多模态 大气环流异常 夏季降水 分类讨论
下载PDF
东亚地区春冬季与夏季大气环流异常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力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0-661,共12页
利用 1 95 1~ 2 0 0 0年共 5 0年的北半球 5 0 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 (SVD) ,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并且这种... 利用 1 95 1~ 2 0 0 0年共 5 0年的北半球 5 0 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 (SVD) ,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并且这种明显的非同步联系具有时空相关显著的特点 ,尤其是夏季大气环流异常与其前冬和前春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前冬和前春北半球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及蒙古高压偏强 (或偏弱 ) ,极涡偏弱 (或偏强 ) ,中高纬度盛行经向环流 (或纬向环流 ) ,以及低纬和热带地区高度正距平 (或负距平 )明显时 ,则对应于夏季东亚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强度偏强 (或偏弱 ) ,位置偏南 (或偏北 ) ,贝加尔湖阻高强度也偏强 (或偏弱 ) ,但位置偏西 (或偏东 )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出现。当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上述特点以及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 (或偏弱 ) ,位置偏南 (或偏北 ) ,且极涡较弱 (较强 )时 ,则东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对应于蒙古高压加强 (或较弱 ) ,西太平洋副高减弱 (或加强 ) ,并向南和向东移动 (或移动较慢 ) ,极涡向南扩散 (或扩散减弱 ) ,大气环流向冬季过渡加快 (或减慢 )。另外 ,大气环流异常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冬季 春季 大气环流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青藏高原OLR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栋梁 章基嘉 吴洪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9-268,共10页
利用1974—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月平均射出长波辐射(OLR)资料,采用EOF方法分析了前3个特征向量场,得到了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的几种异常形式,阐述了它们的天气气候特征,并对不同气候区的... 利用1974—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月平均射出长波辐射(OLR)资料,采用EOF方法分析了前3个特征向量场,得到了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的几种异常形式,阐述了它们的天气气候特征,并对不同气候区的持续性及其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OLR的异常分布可导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环流的异常,同期表现为沿大圆路径传播的Rossby准定常波波列;冬季高原OLR还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可引起滞后1—2个月的环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环流 气候特征 北半球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温跃层海温异常联合模及其演变 被引量:7
19
作者 黎鑫 李崇银 +2 位作者 谭言科 张韧 李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70-3284,共15页
利用SODA次表层海温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遥感海面高度异常数据,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温跃层海温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太平洋—印度洋温跃层海温异常联合模(PITM)的概念、并定义了该联合模指数.结果表明,联合模指数具有准两年和3~5年的年... 利用SODA次表层海温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遥感海面高度异常数据,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温跃层海温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太平洋—印度洋温跃层海温异常联合模(PITM)的概念、并定义了该联合模指数.结果表明,联合模指数具有准两年和3~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2011—2012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并具有季节锁相和振幅不对称等特征.联合模的演变过程与温跃层海温异常(TOTA)的发展和传播过程紧密相联:在太平洋,TOTA一般从西太平洋出发沿赤道(5°S—5°N)向东传播,到达东太平洋之后折向北,再沿10°N—14°N纬度带向西传播到达太平洋西岸并向赤道西太平洋扩展,形成一条回路;南太平洋也有类似回路但信号较弱;在印度洋,则主要沿8°S—12°S纬度带向西传播,到达西岸后折向北,然后迅速沿赤道(1.25°S—1.25°N)向东扩展,也形成一条回路.对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的合成分析则表明,联合模的演变过程与大气环流尤其是纬向垂直环流(Walker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联合模的正位相对应着赤道印度洋区域顺时针的Walker环流以及赤道太平洋区域逆时针的Walker环流;而联合模的负相位则有相反的情况.此外,联合模演变过程中,TOTA的传播发展与850hPa异常纬向风的传播发展有很好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跃层海温异常(TOTA) 太平洋一印度洋TOTA联合模(PITM) 大气环流异常 合成分析
下载PDF
欧亚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荷 陈海山 黄菱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区域753站降水观测资料、ECMWF逐月地表感热通量再分析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欧亚大陆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之间的联系及其相关的物理机制。分析发现欧亚大陆中高纬春季地...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区域753站降水观测资料、ECMWF逐月地表感热通量再分析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欧亚大陆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之间的联系及其相关的物理机制。分析发现欧亚大陆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感热偏强期,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多;感热偏弱期,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少。春季感热异常偏强时,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主体位置偏东、强度偏强、范围偏大,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受辐合上升气流控制,水汽输送条件好,降水异常偏多。而春季感热偏弱时,情况大致相反,则夏季降水异常偏少。研究表明欧亚大陆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通量异常变化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中高纬 地表感热通量 大气环流异常 长江中下游 夏季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