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奶牛乳腺炎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Fnbp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向新 石庆华 +1 位作者 王世民 苏艳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2-426,共5页
采集新疆奶牛隐性乳腺炎乳样,经分离、鉴定,从中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FnbpA基因序列,用Oligo 6.0软件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提取分离株中的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得到1 654 bp的目的片段FnbpA,将其插入PMD18-T克隆载体... 采集新疆奶牛隐性乳腺炎乳样,经分离、鉴定,从中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FnbpA基因序列,用Oligo 6.0软件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提取分离株中的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得到1 654 bp的目的片段FnbpA,将其插入PMD18-T克隆载体中构建PMD18-FnbpA重组质粒,将其转入到大肠杆菌DH5α中,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FnbpA基因片段全长1 654 bp,共编码314个氨基酸。分析表明,FnbpA蛋白基因潜在的蛋白质抗原决定簇有17个,抗原性很强,与16株FnbpA基因标准序列的同源性为77.1%-100%,本研究所克隆的FnbpA基因与AM990992株亲缘性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FnbpA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ASI基因家族结构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黄斌翰 何艳艳 +3 位作者 唐婕 叶春 周嘉裕 廖海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为研究编码α-淀粉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剂(α-amylase/subtilisin inhibitor, ASI)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功能,本研究利用NCBI、Phytozome等平台工具鉴定到来源于23种植物的33个ASI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进化特点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保... 为研究编码α-淀粉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剂(α-amylase/subtilisin inhibitor, ASI)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功能,本研究利用NCBI、Phytozome等平台工具鉴定到来源于23种植物的33个ASI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进化特点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保守基序等信息.同时结合RT-qPCR技术分析水稻ASI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ASI基因家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但其编码蛋白上下游区域的保守性强弱不一,同时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提示ASI基因可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响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生理过程. RT-qPCR分析发现,较未胁迫条件下,幼苗期水稻的根、叶鞘和叶片等组织中RASI基因发生了不同的表达变化,提示ASI基因可能具有多样性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剂(ASI) Kunitz型抑制剂 基因家族鉴定 基因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新疆地区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因子Clf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邵俊高 苏艳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采集新疆奶牛隐性乳腺炎乳样,对分离鉴定的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ClfA(Clumping Factor A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到1 560bp的ClfA基因。对新疆3个... 采集新疆奶牛隐性乳腺炎乳样,对分离鉴定的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ClfA(Clumping Factor A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到1 560bp的ClfA基因。对新疆3个地区分离的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Clf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对Clf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新疆3个地区ClfA蛋白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1.5%~100%,与国外其他分离菌株的同源性为91.9%~100%,差异性较小,该结果表明ClfA基因在该菌进化和流行过程中是保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金黄色葡萄球菌 ClfA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from a laboratory-breeding mouse 被引量:2
4
作者 Fengying Huang Qiuping Meng +4 位作者 Guanghong Tan Yonghao Huang Hua Wang Wenli Mei Haofu Da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6期421-425,共5页
Objective:To analysis and identify a bacterium strain isolated from laboratory breeding mouse far away from a hospital.Methods:Phenotype of the isolate was investigated by conventional microbiological methods,includin... Objective:To analysis and identify a bacterium strain isolated from laboratory breeding mouse far away from a hospital.Methods:Phenotype of the isolate was investigated by conventional microbiological methods,including Gram-staining,colony morphology,tests for haemolysis, catalase,coagulase,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The meek and 16S rRNA genes were amplifi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and sequenced.The base sequence of the PCR product was compared with known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in the CenBank database by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Results:The isolate in this study was a gram positive,coagulase negative,and catalase positive coccus.The isolate was resistant to oxacillin,methicillin,penicillin,ampicillin,cefazolin,cipr of loxacin erythromycin,et al.PC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solate was meek gene positive and its 16S rRNA was 1465 bp.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resultant 16S rRNA indicated the isolate belonged to genus Saphylococcus,and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showed that the isolate was S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with only one base difference from the corresponding 16S rRNA deposited in the CenBank.Conclusions: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is a suitable technique for non-specialist researchers.Laboratory animals are possible sources of lethal pathogens,and researchers must adapt protective measures when they manipulate ani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analysis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MULTIDRUG resistant
下载PDF
多重PCR方法同时鉴别人参、西洋参、三七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丽 肖炳燚 +5 位作者 罗晖明 聂平 李文莉 丁野 孙辉 李玲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8-677,共10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别人参属人参、西洋参、三七3种药材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人参、西洋参、三七psb A-trn H基因序列的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1,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筛选获得的特异性片...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别人参属人参、西洋参、三七3种药材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人参、西洋参、三七psb A-trn H基因序列的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1,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筛选获得的特异性片段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2;优化了多重PCR鉴别体系并验证其耐受性和实用性。结果:构建的多重PCR鉴别体系能够成功地鉴别人参、西洋参、三七,人参样本可扩增出片段大小约为150 bp的特异性条带,西洋参样本可扩增片段大小出约为150 bp和400bp 2条特异性片段,三七样本可扩增出片段大小约为400 bp的特异性条带。结论:本多重PCR鉴别体系特异性好,可准确、可靠地鉴别人参、西洋参、三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分子鉴别 psb A-trn H基因序列分析 DNA分子标记技术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多重PCR方法 人参 西洋参 三七
原文传递
宁夏白芨滩自然保护区苦豆子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其分布 被引量:9
6
作者 祁鹤兴 周星辰 +4 位作者 胡美娟 高媛 陈亚萍 张庆宸 顾沛雯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0-1000,共11页
【目的】探索宁夏干旱荒漠区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区系组成,为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宁夏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的6个样区采集健康苦豆子样品30份,采用组织匀浆法从苦豆子植株... 【目的】探索宁夏干旱荒漠区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区系组成,为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宁夏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的6个样区采集健康苦豆子样品30份,采用组织匀浆法从苦豆子植株的根部、茎部、叶部和种子中分离内生放线菌,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相对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区系组成特点。【结果】从30份苦豆子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内生放线菌111株,这些菌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普劳斯氏菌属(Prauserella)、Actinophytocol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束丝放线菌属(Actinosynnema)、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糖霉菌属(Glycomyces)和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9个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为优势属。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根和种子中的内生放线菌数量高于茎和叶。植被类型中,沙生植被草原(样区Ⅳ)分离的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而荒漠草原(样区Ⅴ)最低。荒漠草原(样区Ⅴ)和林地(样区Ⅵ)内生放线菌群落有密切的相似性。【结论】苦豆子体内含有丰富的内生放线菌资源,其内生放线菌具有很高的宿主特异性,而且其分布受生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内生放线菌 多样性 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拟南芥NPR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4
7
作者 秦新民 李文兰 +2 位作者 张丽珍 李惠敏 覃屏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1,65,共5页
NPR1基因为植物抗病基因表达和系统获得性抗性中的一个关键基因。该文以DNA PCR扩增的方法,从拟南芥基因组DNA中克隆出NPR1基因,通过序列分析,所克隆的 NPR1 基因与报道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将其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为今后植物抗病基因... NPR1基因为植物抗病基因表达和系统获得性抗性中的一个关键基因。该文以DNA PCR扩增的方法,从拟南芥基因组DNA中克隆出NPR1基因,通过序列分析,所克隆的 NPR1 基因与报道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将其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为今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NPR1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系统获得性抗性 表达载体 抗病基因工程
下载PDF
广州市2011年柯萨奇病毒A组6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颖 和鹏 +7 位作者 陈纯 狄飚 谢华萍 吴继彬 耿进妹 肖新才 蒋力云 王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4,共2页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与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也有少量由CVA6感染引起。本研究对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标本检出的CVA6病毒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 基因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水平上对鬣羚系统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崔雨新 王小明 梁云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1-258,共8页
测定了鬣羚在中国的 7个地方种群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 41 9bp的片段序列 ,并分析了其序列差异 ,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 :鬣羚各种群间的序列差异在 0~ 1 4 31 %。鬣羚种群最早在大约 5 7百万年有共同的母系祖先 ,并... 测定了鬣羚在中国的 7个地方种群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 41 9bp的片段序列 ,并分析了其序列差异 ,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 :鬣羚各种群间的序列差异在 0~ 1 4 31 %。鬣羚种群最早在大约 5 7百万年有共同的母系祖先 ,并且在中国最早可能是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区域开始演化的 ,随后向周围地区辐射扩散。日本鬣羚的分化时间大约在 3 1百万年前 ,并且可能是从中国大陆迁移过去的。白玉和道孚的鬣羚种群 (与其它种群的碱基替换率 >1 1 2 1 % ) ,日本鬣羚种群 (与其它种群的碱基替换率 >7 63% ) ,洛扎的鬣羚种群 (与其它种群的碱基替换率 >4 0 5 % )的分化估计已接近或达到亚种水平。鬣羚在中国至少存在 3个进化显著单元 :A 白玉和道孚种群 ;B 洛扎种群 ;C 隆子、陕西、皖南和德格种群。建议将它们分开管理 ,避免杂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鬣羚 分子系统发育 亚种分化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5708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基因型检测结果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杰 曲沛 +3 位作者 李韦杰 郭晶晶 方茜 王雅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734-737,785,共5页
目的研究北京地坛医院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基因型检测结果,为临床制定抗病毒治疗个体化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荧光探针法和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其基因型进行联合检测... 目的研究北京地坛医院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基因型检测结果,为临床制定抗病毒治疗个体化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荧光探针法和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其基因型进行联合检测。结果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5708例感染者5个基因亚型:lb、2a、3a、3b、6a,占比分别为49.1%、23.1%、3.2%、3.6%、1.9%;在1057例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未分型样本中,35例高于试剂盒各亚型RNA最小检出量,构成比为3.3%,采用测序法进行检测,结果分别为:1a亚型、6n亚型、1b亚型突变、2a亚型突变、3b亚型突变、6a亚型突变,占比为占11.5%、2.8%、54.3%、17.1%、2.8%、11.5%。混合感染的基因型涵盖了1b、3b、2a、3a;1b/2a混合感染8例(浓度相近7例,1b为优势基因型1例);1b/3b混合感染7例(3b为优势基因型7例);2a/3a混合感染1例(浓度相近1例)。结论丙肝病毒不同基因型混合感染率为0.3%,不同基因型混合感染的优势基因型不同;当检测的丙肝病毒基因型突变位点位于引物和探针区域或荧光探针无法覆盖其亚型时,用荧光探针法无法检出,基因序列分析法可作为其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基因型 荧光探针法 基因序列分析法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11
作者 牛国辉 季新成 +1 位作者 段晓东 晁群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6-991,共6页
【目的】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在新疆的流行现状,对疑似该病病料进行地方毒株的分离,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将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的病料接种MDBK细胞,并盲传2-4代;对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及中和试验,应用RT-PCR方... 【目的】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在新疆的流行现状,对疑似该病病料进行地方毒株的分离,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将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的病料接种MDBK细胞,并盲传2-4代;对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及中和试验,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5’UTR基因片段并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分离到的8株病毒可发生细胞病变,在MDBK细胞上的TCID50为103-106。毒株血清中和实验结果,RT-PCR反应结果,克隆后重组质粒经BamHI、HindIII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CR鉴定结果均得到预计扩增片段。重组质粒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ADL株序列同源性为82.0%-94.8%。【结论】证实所分离到的病毒为BVDV,命名为B-S-1、B-S-2、B-S-3、B-S-4、B-S-5、B-S-6、B-G-1和B-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血清中和试验 RT-PCR 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新疆部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龙 梁霄勇 +2 位作者 季新成 史茜 冉多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4-338,共5页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BVD)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从新疆16个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进行BVD病毒5'-UTR扩增,对扩增出的序列进行测序,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566份样品中,扩增出21份阳性...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BVD)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从新疆16个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进行BVD病毒5'-UTR扩增,对扩增出的序列进行测序,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566份样品中,扩增出21份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3.71℅。通过对分离株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分析,17株为BVDVI型,4株为BVDVⅡ型。经对PCR扩增阳性样品进行细胞传代,有7株为致细胞病变型(CP),14株为非致细胞病变型(NCP)毒株,所测得的病毒滴度为1.04×103~6.02×108TCID50/0.1 m L,21株分离病毒对BVDV阳性血清的中和效价为1:21~1:25。【结论】BVD在新疆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研究的成果,为BVD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技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DV 序列分析 分离鉴定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临床致病菌整合子检测及耐药基因盒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石磊 郑美萍 +6 位作者 肖增璜 李琳 邱春嫦 付强 苏健裕 李心晖 冯洁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04-1206,1210,共4页
目的对临床菌株中的第一类整合子分布及其耐药基因盒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33株临床菌株中的第一类整合酶基因intI,并对intI阳性菌株整合的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33株临床菌株(100%)均为第一类整合酶基因... 目的对临床菌株中的第一类整合子分布及其耐药基因盒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33株临床菌株中的第一类整合酶基因intI,并对intI阳性菌株整合的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33株临床菌株(100%)均为第一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耐药基因盒特异PCR扩增发现,29株菌得到1913bp的扩增产物,2株得到1664bp的产物,1株得到1009bp的产物,1株得到1913bp和1009bp两种不同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913bp的扩增产物携带基因盒dhfr、orfF和aadA2,1664bp的扩增产物携带基因盒aadA5和dfr17,1009bp的扩增产物携带基因盒aadA2,aadA2和aadA5均为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基因盒,dhfr和dfr17均为编码对磺胺类药物甲氧苄氨嘧啶产生耐药的基因盒;orfF为未知功能的开放阅读框。结论第一类整合子介导的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临床致病细菌中,提示要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细菌种属间水平转移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整合酶 基因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ITS全序列分析的重楼常见混伪品鉴定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姜黎 孙琴 +2 位作者 张春 周浓 李波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439-2444,共6页
目的:利用ITS(internal transcr ibed spacer)全序列对重楼常见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用ClustalW软件进行多重排定。序列变异位点采用PAUP4.0b10进行统计分析,并构建最大简约法(M... 目的:利用ITS(internal transcr ibed spacer)全序列对重楼常见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用ClustalW软件进行多重排定。序列变异位点采用PAUP4.0b10进行统计分析,并构建最大简约法(MP)树。结果:各样本的ITS序列长度为622~639bp,其中ITS1序列有74个变异位点,多于ITS2区和5.8s区。系统发育树上显示不同来源的样本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各聚一支,在序列比对图中能找到重楼混伪品的鉴别位点。结论:ITS序列能够将正品重楼与其常见混伪品样品进行快速区分,该方法可为鉴定中药重楼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混伪品 ITS序列 测序 中药鉴定
原文传递
2016—2018年四川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与ORF3、S1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德西措姆 王印 +8 位作者 杨泽晓 姚学萍 罗燕 廖倡宇 张鹏飞 江地科 项明源 姜瑞姣 宋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3-1428,共6页
为分析四川地区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状况及分子遗传演化特征,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集的71份猪腹泻病例进行RT-PCR检测与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中4份阳性样品进行ORF3、S1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近2年的发病高峰日分别在1... 为分析四川地区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状况及分子遗传演化特征,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集的71份猪腹泻病例进行RT-PCR检测与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中4份阳性样品进行ORF3、S1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近2年的发病高峰日分别在1月28日和2月11日,发病高峰期在12月至3月;猪场连年感染数量下降,新疫源地增加;ORF3基因可分为2个基因型,部分毒株发生少量碱基突变;从S1基因高变区段分型结果显示,2016年底至2018年初流行的PEDV毒株为GⅡ群,与目前流行的PEDV变异毒株在同一分支,同源性为92.8%~99.3%,碱基变异数量较大,与国内的经典疫苗株CV777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为82.7%~87.3%,发病时期更集中,较传统PEDV有轻度后移。结果表明,四川地区规模化猪场PED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对于该病的防控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流行PEDV毒株有变异的趋势,为PEDV的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一株G6P[5]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存 于德斌 +2 位作者 徐晓静 于力 常继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9-945,共7页
为了对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并进一步丰富我国牛轮状病毒(BRV)的流行病学数据,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8份腹泻犊牛的粪便样品进行BRV VP7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1份样品为阳性。将该阳性病料样品接种Marc-145细胞。对产生细胞病... 为了对患腹泻疾病的犊牛进行病原学鉴定,并进一步丰富我国牛轮状病毒(BRV)的流行病学数据,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8份腹泻犊牛的粪便样品进行BRV VP7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1份样品为阳性。将该阳性病料样品接种Marc-145细胞。对产生细胞病变(CPE)的阳性样品连续传5代后,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粪便样品中分离的病毒为BRV,命名为DZ株。对DZ株的11个基因节段进行RTPCR扩增、测序、拼接后对11个基因节段进行同源性及分型分析;构建分离病毒VP7、VP4基因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及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DZ株基因组10个基因节段分别与来源于牛(VP2、VP7、NSP1、NSP3)、犬(VP3、NSP5)、羔羊(NSP2)、马(VP6)、猕猴(VP1)、人(NSP4)以及人-牛基因重配(VP4)的轮状病毒株。其中VP1基因与猕猴轮状病毒(RRV)的同源性最高,为81.3%,但低于VP1基因分型的临界值83%,因此DZ株的VP1为新出现的基因型,命名为R17;分离株NSP3基因与法国RF株NSP3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DZ株与RF株的NSP3属于同一基因型,命名为T18型。所以,本研究分离的BRV DZ株的基因型为G6-P5-I2-R17-C2-M2-A3-N2-T18-E2-H5。VP7和VP4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DZ株VP7基因来源于韩国KJ69-1株,VP4基因来源于美国疫苗株RotaTeq-SC2-9。与同源性最高的病毒株相比,DZ株VP4、VP7蛋白氨基酸序列分别发生了9处和8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会引起VP7和VP4蛋白的抗原性和组织嗜性变化,进而影响病毒的免疫原性、宿主嗜性以及致病性。综上所述,DZ株是多宿主来源的基因重配病毒株,且主要抗原蛋白VP7和VP4发生了较大变异。本研究为我国BRV遗传进化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基因序列分析 重配株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人MUC5AC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升锦 周向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2-799,共8页
目的:克隆人黏蛋白/黏液素5AC(MUC5AC)基因启动子并构建该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讨该启动子的活性及转录靶向性。方法:运用Vector NT1软件包对MUC5AC基因5′端1 348 bp进行启动子特征分析;以人A549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分离出人MUC... 目的:克隆人黏蛋白/黏液素5AC(MUC5AC)基因启动子并构建该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讨该启动子的活性及转录靶向性。方法:运用Vector NT1软件包对MUC5AC基因5′端1 348 bp进行启动子特征分析;以人A549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分离出人MUC5AC基因5′端非翻译区大小为1 348 bp的片段并进行测序鉴定,再以扩增产物为模板对启动子进行5′端删除分析,分别扩增737 bp(-689/+48),372 bp(-324/+48),112 bp(-64/+48)的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重组构建,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进行转录活性分析。应用定点突变技术,在重组质粒的基础上建立MUC5AC启动子区SP-l结合位点和核因子(NF)-κB结合位点单独突变体,并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诱导的转染细胞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序列分析发现人MUC5AC基因5′端1 348 bp的区域内存在多个顺式作用元件,成功构建了4个不同长度的MUC5AC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372 bp片段为有活性的最小片段。NE可诱导含有MUC5AC启动子区NF-кB结合位点单独突变体(pGL3E-MUC5AC-NF-кB-MU)荧光素酶相对光强度增加,而NE不能诱导SP-l结合位点单独突变体(pGL3E-MUC5AC-SP-1-MU)荧光素酶表达增加。结论:上述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MUC5AC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及基因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MUC5AC 5′上游序列中-324/-64位点存在参与NE诱导MUC5AC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位于此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SP-1位点在NE诱导MUC5AC基因表达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MUC5AC基因 启动子 基因序列分析 转录活性分析
下载PDF
B亚型新等位基因803delC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立萍 于晓梅 +4 位作者 李书杰 李希 冀宝军 李新菊 孙福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1例新的B亚型等位基因血清学特点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ABO血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ABO血型基因。应用Sanger基因序列分析检测ABO基因1~7外显子编码区域,确定基因突变... 目的分析研究1例新的B亚型等位基因血清学特点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ABO血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ABO血型基因。应用Sanger基因序列分析检测ABO基因1~7外显子编码区域,确定基因突变位点。结果血清学鉴定患者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B型。PCR-SSP基因分型结果为A/O型,存在A基因,与血清学结果不符。进一步Sanger双链测序结果显示该标本在ABO^(*)B.01/ABO^(*)O.01.01的基础上,第7外显子803位置缺失C碱基。该突变最终导致多肽链上发生p.Ala268Gly和p.Phe269Ser的氨基酸替换,并且从269位置开始产生新的开放阅读框,新的开放阅读框第20号氨基酸为终止密码子,导致B基因表达终止。进一步ABO基因克隆测序证明该突变点位于ABO*B.01基因上,该突变已提交NCBI数据库,收录编号为OR343908。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发现1种新的导致B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基因检测方法可辅助鉴定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疑难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亚型 新等位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 血清学 疑难血型
下载PDF
辽宁省2011—2017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与M片段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宗莉 刘学升 +6 位作者 毛玲玲 孙英伟 王子江 孙思浓 刘芸 张洁 赵卓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2011—2017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和进化规律,为SFTS的诊断和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辽宁省2011年1月—2017年12月SFTS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描述疾... 目的了解辽宁省2011—2017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和进化规律,为SFTS的诊断和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辽宁省2011年1月—2017年12月SFTS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描述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将病原体按年份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年随机选取5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M片段基因序列,应用软件Mega6.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亲缘进化树。结果辽宁省2011年1月—2017年12月共报告SFTS确诊病例438例,死亡病例19例,病死率为4.34%;发病时间集中于春夏季,每年7—9月为发病高峰;省内高发地区为丹东市(242例)和大连市(144例);主要发病人群集中于≥45岁中老年人群,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9.95%;农民及家务待业者发病较多,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1.3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35株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20%~100%,且在C和J2个基因型上均有分布,25株分布在C2基因型分支。结论辽宁省SFTS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45岁的中老年农民为高危人群;2011—2017年辽宁省SFTSV流行优势株为C2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 流行病学特征 M片段基因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海荣 侯先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97,117,共7页
文章综述了以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序列分析技术、DGGE指纹技术、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析法以及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加强这些方法间及... 文章综述了以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序列分析技术、DGGE指纹技术、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析法以及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加强这些方法间及其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并发展新的方法,促进瘤胃微生态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序列分析技术 探针杂交法 DGGE 定量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