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检测技术在食品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颖 吴亚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4-600,共7页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食品物种鉴定是食品安全链的重要环节。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使食品物种鉴定变得更加快速、准确、灵敏。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采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食品物种鉴定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基因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食品物种鉴定是食品安全链的重要环节。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使食品物种鉴定变得更加快速、准确、灵敏。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采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食品物种鉴定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基因检测技术的特点、主要方法及其在动物源性食品、植物源性食品、高附加值食品和深加工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技术 物种鉴定 食品
下载PDF
肉制品异源基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胡谦 陈颖 +5 位作者 倪凯 葛兆方 曾海娟 王淑娟 马兰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75-282,共8页
近年来,食品掺假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由于利益的驱使,在肉制品行业异源肉质掺假现象尤其严重。目前,用于肉制品异源基因检测的技术包括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DNA指纹技术、... 近年来,食品掺假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由于利益的驱使,在肉制品行业异源肉质掺假现象尤其严重。目前,用于肉制品异源基因检测的技术包括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DNA指纹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NA条形码技术等。本文综述了肉制品中异源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异源基因 检测技术
下载PDF
细菌毒力基因体内表达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师勇 莫照兰 +3 位作者 张振冬 邹玉霞 徐永立 张培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511,共7页
病原菌入侵宿主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为了深入了解病原菌的致病机理,人们需要鉴定那些在感染过程中特异表达的细菌毒力基因。为此,多种体内实验模型被建立起来分析细菌在宿主体内的基因表达,它们包括了体内表达技术、信号标签突变技... 病原菌入侵宿主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为了深入了解病原菌的致病机理,人们需要鉴定那些在感染过程中特异表达的细菌毒力基因。为此,多种体内实验模型被建立起来分析细菌在宿主体内的基因表达,它们包括了体内表达技术、信号标签突变技术、差异荧光诱导、体外转座进行基因组分析和作图技术以及体内诱导抗原技术等。文章对目前运用的这些研究方法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点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毒力基因 体内表达 检测技术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检测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华清 李胜清 陈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4-19,共6页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及检测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采用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和检测方法已在国际上达成广泛的共识,能够为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就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包括标...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及检测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采用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和检测方法已在国际上达成广泛的共识,能够为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就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包括标记基因的安全)和检测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认识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检测技术尚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未来更多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风险评估 实质等同性 标记基因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湛江地区478例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庞伟鸿 陈晓煜 +2 位作者 叶晓云 李艳 陈亚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3期17-19,48,共4页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发生情况、基因类型及其频率,通过相应的措施,以减少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采用PCR+膜杂交法对478位受检者分别进行α-地中海贫血及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478位受检者经过基因检测确... 目的了解湛江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发生情况、基因类型及其频率,通过相应的措施,以减少中、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采用PCR+膜杂交法对478位受检者分别进行α-地中海贫血及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478位受检者经过基因检测确诊为地中海贫血280例,其中α-地中海贫血159例,β-地中海贫血107例,α-地中海贫血复合β-地中海贫血14例,还发现一例有巴氏综合征(胎儿水肿)。159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共检测出185个含有6种常见α-地中海贫血等位基因,携带率为38.70%,以-SEA基因为最多共111个,携带率为23.22%,构成比占60.00%。其次是-α3.7和-α4.2构成比分别为19.47%、9.73%。107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共检测出115个含有10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等位基因,携带率为24.06%,其中β41-42基因45例,携带率为9.41%,构成比占39.13%。其次是β654、β28和β17构成比分别为26.96%、13.04%、9.56%。结论基因检测技术可精准的检测出儿童地中海贫血的类型,初步了解了湛江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普,为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更是促进了湛江地区地中海贫血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湛江地区得到人口质量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检测技术 PCR+膜技术 基因类型
下载PDF
乌珠穆沁绵羊ABCD 4基因点突变与多脊椎性状关联性分析
6
作者 张越 张敏 +10 位作者 苏红 赵霏霏 王志 乌达巴拉 杨燕燕 李秀男 王大清 周川清 左永春 宋永利 曹贵方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39,共6页
为研究ABCD4基因在乌珠穆沁羊群体中基因的多态性与脊椎数的关联,从339只乌珠穆沁绵羊采集静脉血提取DNA,并且通过DR成像检测技术将乌珠穆沁绵羊的胸椎数和腰椎数进行了统计,PCR技术和Sanger测序技术等方法对ABCD 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为研究ABCD4基因在乌珠穆沁羊群体中基因的多态性与脊椎数的关联,从339只乌珠穆沁绵羊采集静脉血提取DNA,并且通过DR成像检测技术将乌珠穆沁绵羊的胸椎数和腰椎数进行了统计,PCR技术和Sanger测序技术等方法对ABCD 4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分别是SNP1(Chr7:89387652,C>T)和SNP2(Chr7:89393414,G>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NP1与SNP2位点的突变结果基本一致,统计变异位点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型在乌珠穆沁绵羊群体的分布,并与脊椎数进行关联分析。在339只乌珠穆沁绵羊群体中,通过DR成像检测技术,确定出有普通脊椎羊55只,多脊椎羊为284只,通过Sanger测序技术,确定有普通脊椎羊50只,多脊椎羊为289只。SNP1(89387652,C>T)和SNP2(89393414,G>A)位点所检测出基因型与DR检测的吻合率为87.32%。说明关联显著的ABCD4基因的SNPs位点SNP1(Chr7:89387652,C>T)和SNP2(Chr7:89393414,G>A)可以作为乌珠穆沁绵羊脊椎数变异的候选基因功能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珠穆沁绵羊 多脊椎性状 ABCD 4基因 DR检测技术 Sanger测序
下载PDF
绵羊多羔主效基因FecB研究、检测及应用
7
作者 贺小云 狄冉 +1 位作者 王翔宇 储明星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4期98-108,共11页
绵羊是重要的家畜,其产羔数是影响养羊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FecB基因是目前已知调控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之一,其效应位点检测及应用在提升绵羊年出栏率和羊肉产量、加快多羔肉羊新品种培育以及提高规模化羊场养殖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 绵羊是重要的家畜,其产羔数是影响养羊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FecB基因是目前已知调控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之一,其效应位点检测及应用在提升绵羊年出栏率和羊肉产量、加快多羔肉羊新品种培育以及提高规模化羊场养殖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绵羊多羔主效基因FecB的发现及定位、群体分布与起源、调控绵羊多羔的作用机制、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及其在多羔肉羊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绵羊育种和养殖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产羔数 FECB基因 检测技术 应用
下载PDF
Complex heterozygous mutations in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A case report
8
作者 Miao He Yan-Cheng Lv +3 位作者 Yu-Hong Wei Lan-Qin Liu Ling Guo Cheng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8期3582-3588,共7页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 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ANK1 and SPTA1 in the same individual an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in children.We also hope to ...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 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ANK1 and SPTA1 in the same individual an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in children.We also hope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gen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children with HS,with the goals of identifying more related gene mutations,supporting the acquisition of improved molecular genetic information to further reveal the pathogenesis of HS in children,and providing important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treatment,and prevention of HS in children.CASE SUMMARY A 1-year and 5-month-old patient presented jaundice during the neonatal period,mild anemia 8 months later,splenic enlargement at 1 year and 5 months,and brittle red blood cell permeability.Genetic testing was performed on the patient,their parents,and sister.Swiss Model software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protein structure of complex heterozygous mutations in ANK1 and SPTA1.Genetic testing revealed that the patient harbored a new mutation in the ANK1 gene from the father and a mutation in the SPTA1 gene from the mother.Combined with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childre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ewly discovered complex 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ANK1 and SPTA1 may be the cause,providing important guidance for revealing the pathogenesis,diagnosis,treatment,and promotion of gen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children with HS.CONCLUSION This case involves an unreported complex heterozygous mutation of ANK1 and SPTA1,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Complex heterozygous mutations ANK1 SPTA1 gene detection technology Case report
下载PDF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柳 赵君慧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176,共5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精准医疗已成为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诊治模式。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基因检测技术大致分为:基因芯片(gene chip)技术、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NGS)...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精准医疗已成为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诊治模式。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基因检测技术大致分为:基因芯片(gene chip)技术、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NGS)、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Cobas、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这些技术各有独特的优势与不足,本文综述不同基因检测技术在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土拉弗朗西斯氏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子微 邓仲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217,共6页
旨在应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土拉弗朗西斯氏菌。针对土拉弗朗西斯氏的FopA基因设计LAMP引物,优化LAMP反应条件,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对12种细菌和蜱的DNA(含大量假单胞菌属细菌)进行LAMP扩增,仅土拉弗... 旨在应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土拉弗朗西斯氏菌。针对土拉弗朗西斯氏的FopA基因设计LAMP引物,优化LAMP反应条件,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对12种细菌和蜱的DNA(含大量假单胞菌属细菌)进行LAMP扩增,仅土拉弗朗西斯氏菌发生了扩增反应;(2)土拉弗朗西斯氏菌纯培养物检出限为4.9×102 pg/mL;克隆株质粒检出限为10 copies/μL,低于普通PCR的最低检出值1×103 copies/μL;(3)土壤模拟样本检出限为44 CFU/g;(4)和进口荧光定量PCR试剂对比检测24份(8个稀释度)土拉弗朗西斯氏菌污染土壤样本,在灵敏度范围内,均能准确检测。LAMP技术检测土拉弗朗西斯氏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高效,对土拉热的病原学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拉弗朗西斯氏菌 FopA基因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基因编辑产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梦雨 王颢潜 +1 位作者 王旭静 王志兴 《生物技术进展》 2021年第4期438-445,共8页
当前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革命加速推进,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转基因新技术发展迅猛,新基因、新性状、新产品不断涌现。围绕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方法将成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的重要一环和有效支撑。因此,基于测序技术、酶切技术、PCR技术和... 当前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革命加速推进,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转基因新技术发展迅猛,新基因、新性状、新产品不断涌现。围绕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方法将成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的重要一环和有效支撑。因此,基于测序技术、酶切技术、PCR技术和其他检测技术4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应用于基因编辑产品检测的一些技术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提供思路,做好转基因监管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检测技术 下一代测序 TaqMan方法
下载PDF
药物基因检测技术在儿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周婧琪 刘威 +3 位作者 张方明 尚翔 孙晓鸣 曹敏娟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基因检测技术在儿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260例儿少科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基因指导组110例和非基因指导组1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 目的:探讨药物基因检测技术在儿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260例儿少科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基因指导组110例和非基因指导组1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药物不良反应、Morisky依从性问卷(MAQ-8)评分和基因指导组患者的代谢基因、应答基因分布,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药物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结果:基因指导组患者的药物代谢基因表型以广泛代谢型、超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为主;应答基因ADRA2A和ABCB1-Ⅰ的基因型以野生纯合型、突变杂合型为主,FKBP5、HTR1A、HTR2A和SLC6A4的基因型以突变纯合型和突变杂合型为主。基因指导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非基因指导组,在治疗第4周末基因指导组的HAMD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基因指导组,而其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非基因指导组(P <0.05)。结论:药物基因检测技术在儿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物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为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技术 抑郁症 应用效果 个体化给药
下载PDF
基因突变的检测技术及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符晶 傅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7期3168-3169,3302,共3页
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领域和遗传学领域均有着很大的价值。现今常用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方式是通过简便操作初步确定突变基因位置再结合准确测序最终找出突变点。本文对直接测序法、错配的化学切割分析、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核糖... 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领域和遗传学领域均有着很大的价值。现今常用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方式是通过简便操作初步确定突变基因位置再结合准确测序最终找出突变点。本文对直接测序法、错配的化学切割分析、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核糖核酸酶切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检测技术的发展作出简单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检测技术 进展
下载PDF
p53基因突变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英 朱柯蕙 高苏蒙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522-1525,共4页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也是肿瘤细胞中基因变异频率最高的靶基因,50%的肿瘤患者中均发现p53基因有缺失或突变。目前,检测p53基因点突变的方法较多,大概分为3种类型,即直接法、间接法和生物传感技术。本文对...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也是肿瘤细胞中基因变异频率最高的靶基因,50%的肿瘤患者中均发现p53基因有缺失或突变。目前,检测p53基因点突变的方法较多,大概分为3种类型,即直接法、间接法和生物传感技术。本文对上述3种突变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基因突变 肿瘤 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六种动物虫媒病病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晶 王慧煜 +2 位作者 贾广乐 胡永婷 韩雪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94,共5页
虫媒病是由嗜血节肢动物通过吸血传播的一类传染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及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量的迅猛增长,此类疫病随进境商品传入我国的风险越来越高。虫媒病分子检测方法有很多,其中基因芯片是可以一次对多种疾病或多生物... 虫媒病是由嗜血节肢动物通过吸血传播的一类传染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及动物和动物产品国际贸易量的迅猛增长,此类疫病随进境商品传入我国的风险越来越高。虫媒病分子检测方法有很多,其中基因芯片是可以一次对多种疾病或多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的快速、高效的新型检测技术。论文从西尼罗热、水疱性口炎、非洲猪瘟、蓝舌病、莱姆病、鹿流行性出血热病等6种动物虫媒病的病原学、分子诊断以及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虫媒病诊断、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不同虫媒携带多种病原的高通量生物芯片筛查方法的建立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病 病原基因 检测方法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璇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18期74-75,共2页
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对各类肿瘤基因组的研究和对病理现象的分析,整合实验数据,并进行基因技术检测,制定出个性化的肿瘤用药方案,以免疫检查点为切入点的抑制剂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机体情况,比... 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对各类肿瘤基因组的研究和对病理现象的分析,整合实验数据,并进行基因技术检测,制定出个性化的肿瘤用药方案,以免疫检查点为切入点的抑制剂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机体情况,比对肿瘤患者治疗时的抗体情况,肯定肿瘤患者晚期治疗效果。基因的多态性、肿瘤细胞的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结构等在临床中被用于基因检测分析,提高了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以及治疗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技术 肿瘤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应用
下载PDF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番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彦君 陈文虎 +2 位作者 王梦娜 许爱霞 冯俊丽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47-752,共6页
基于转基因番茄的安全性评价,建立健全番茄转基因检测体系尤为迫切。文章采用转基因作物检测常用的传统定性PCR技术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针对转基因番茄中常用的35S(花椰菜花叶病毒启动子)、NOS(胭脂碱合成酶终止子),NPTII(新霉素转移酶... 基于转基因番茄的安全性评价,建立健全番茄转基因检测体系尤为迫切。文章采用转基因作物检测常用的传统定性PCR技术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针对转基因番茄中常用的35S(花椰菜花叶病毒启动子)、NOS(胭脂碱合成酶终止子),NPTII(新霉素转移酶基因),35S-EFE(35S和番茄EFE基因的交联结构)、以及Lat52(番茄内参基因),检测了阳性对照质粒PBI121、华蕃一号样品和阴性对照合作903番茄。从华蕃一号中成功检出35S、NOS、NPTII、35S-EFE和内参基因Lat52,阴性对照番茄合作903中只有内参基因Lat52检出。试验重复性良好,检测灵敏度高,两种方法相互补充,排除假阳性。核酸斑点杂交一次可检出多个外源基因,增加了检测通量,为我国番茄转基因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番茄 外源基因检测 定性PCR技术 核酸斑点杂交
下载PDF
叶酸个体化补充与辅助生殖助孕夫妇健康及胎儿发育之间的关系研究
18
作者 薛洁 李琳 +4 位作者 张明亮 杨丽娟 陈韦君 宋莉 陈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22期3319-332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叶酸个体化补充与辅助生殖助孕夫妇健康及胎儿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夫妇679例,自愿接受叶酸利用能力基因检测,并根据基因检测结果... 目的 探讨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叶酸个体化补充与辅助生殖助孕夫妇健康及胎儿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夫妇679例,自愿接受叶酸利用能力基因检测,并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筛选出的中、高风险代谢能力的32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给于个体化叶酸补充,而选取未接受叶酸利用能力基因检测的354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仅给常规剂量的叶酸补充(400μg/d)。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束前血清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叶酸含量,妊娠并发症以及胎儿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叶酸浓度为(26.37±8.23)nmol/L,Hcy浓度为(8.16±2.23)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23.23±8.15)nmol/L(10.43±2.3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186例,观察组妊娠并发症8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管缺陷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个体化补充可减少孕妇妊娠并发症和降低胎儿畸形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利用能力 基因检测 个体化 辅助生殖技术
下载PDF
RAPID DETECTION OF ONCOGENE AMPLIFICATION IN PARAFFIN SECTIONS OF BREAST CARCINOMAS USING QUANTITATIVE DIFFERENTIAL PCR AND FLUORESCENT DNA TECHNOLOGY
19
作者 An Hanxing Niederacher D Beckmann MW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68-69,共2页
Gene amplification is a common mechanism of oncogene activ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tumor progression. Analysis of such genetic alterations are relevant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umor genetics and could provide prognost... Gene amplification is a common mechanism of oncogene activ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tumor progression. Analysis of such genetic alterations are relevant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umor genetics and could provide prognostic information for the individual patient. Standard analytical approaches using Southern blot and slot blot require a large amount of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gene DNA RAPID detection OF ONCOgene AMPLIFICATION IN PARAFFIN SECTIONS OF BREAST CARCINOMAS USING QUANTITATIVE DIFFERENTIAL PCR AND FLUORESCENT DNA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鑫 车振明 黄韬睿 《食品工程》 2007年第3期7-10,共4页
综述了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详述了PCR技术和基因芯片这两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两种方法特点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微生物 PCR 基因芯片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