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个X-STR基因座在中国3个民族的遗传学调查及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亚举 龙飞 +2 位作者 李瑾 岳俊涛 石美森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7期913-921,共9页
目的用Microreader^(TM) 19X ID System试剂盒调查19个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X-STR)基因座在中国汉族、仡佬族、苗族人群中的遗传学数据,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汉(308名)、仡佬(398名)和苗(323名)族无关个体外周血样DNA进行PC... 目的用Microreader^(TM) 19X ID System试剂盒调查19个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X-STR)基因座在中国汉族、仡佬族、苗族人群中的遗传学数据,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汉(308名)、仡佬(398名)和苗(323名)族无关个体外周血样DNA进行PCR扩增,3500XL遗传分析仪电泳分析,Gene Mapper ID-X分析等位基因片段大小。统计分析19个X-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和群体遗传学参数,对3个民族之间的分布差异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区已有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Bonferroni修正,19个X-STR基因座基因型分布在3个民族群体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基因座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这19个X-STR基因座在女性群体的累积个人识别率均大于0.999 999 999 99,在男性群体的累积个人识别率均大于0.999 999 999 94,在三联体中的累积非父排除率均大于0.999 999 999 36,在二联体中的累积非父排除率均大于0.999 999 52。通过Arlequin v3.5软件计算P值,不同人群间X-STR基因座的频率分布差异呈显著性。结论这19个X-STR基因座在中国汉族、仡佬族和苗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能达到较高的个体识别能力,可以作为现有STR检验体系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现象 汉族 仡佬族 苗族
下载PDF
仡佬族文化内涵、保护现状以及激活仡佬族文化元素的思考
2
作者 杜朝东 夏晖 何德兵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0-43,51,共5页
文章从仡佬族文化的演进轨迹、仡佬族文化内涵及特征、仡佬族文化保护现状及原因剖析、激活仡佬族文化元素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保护与传承、发展与运用仡佬族文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贵州 仡佬族 文化内涵 策略
下载PDF
竹王神话传说新读及其族属关系的方法论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林芊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2-99,共8页
《华阳国志》所载竹王神话传说,还有人类起源、植物起源、英雄故事等母题,不能因瞩目于族源母题而对多重母题视而不见。竹王神话传说"版权"归属何民族?经搜集彝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竹王神话传说的资料,与《华阳国志》文... 《华阳国志》所载竹王神话传说,还有人类起源、植物起源、英雄故事等母题,不能因瞩目于族源母题而对多重母题视而不见。竹王神话传说"版权"归属何民族?经搜集彝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竹王神话传说的资料,与《华阳国志》文本比较,认为由于仡佬族资料更亲和《华阳国志》文本,因而据有"版权"。在进行上述论证中,注意从文本阅读、神话素结构分析、图腾类型及图腾崇拜仪式内涵分析方面,去综合理解各种竹王神话传说材料。认为这是理解《华阳国志》竹王神话传说多重母题、确定仡佬族版权等认识的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国志》 竹王神话传说 彝族 苗族 布依族 仡佬族 版权
下载PDF
Survey on Settlement Forms of Ethnic Groups in Mountainous Regions—A Case Study of Ancient Village of Gelao Nationality in Wuchuan 被引量:1
4
作者 WU Yunong ZHANG Zo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3年第10期35-37,40,共4页
Taking ancient village of Gelao Nationality in Wuchuan for example,theories of settlement geography were used to analyze settlement landscapes of ethnic groups with cultural peculiarity in certain regions from the per... Taking ancient village of Gelao Nationality in Wuchuan for example,theories of settlement geography were used to analyze settlement landscapes of ethnic groups with cultural peculiarity in certain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eographical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distribution form,internal structure and 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and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ere demonstrated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such old and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in terms of landscape,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resear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lao NATIONALITY MOUNTAIN SETTLEMENT GEOGRAPHY RESIDENCE Terraced felds
下载PDF
苗族歌舞与祖先崇拜 被引量:3
5
作者 翁家烈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贵州高原的最早居民为濮人。汉代起,华夏、氐羌、苗蛮、百越等古族系自各方移入,经长期广泛接触、交流,于唐宋时期形成诸多单一民族,共创贵州高原文化。在贵州18个世居民族中,苗、布依、侗、水、仡佬5族人口主体在贵州。其中,仡佬族及... 贵州高原的最早居民为濮人。汉代起,华夏、氐羌、苗蛮、百越等古族系自各方移入,经长期广泛接触、交流,于唐宋时期形成诸多单一民族,共创贵州高原文化。在贵州18个世居民族中,苗、布依、侗、水、仡佬5族人口主体在贵州。其中,仡佬族及其独特的文化,经历了古老而新生的漫长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古族系 仡佬 文化
下载PDF
从“凿齿”观察贵州仡佬族与仫佬族的民族源流 被引量:3
6
作者 罗青松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5-139,共5页
"凿齿"习俗虽然非古代中国的族群独有,但在贵州土著民族源流的研究上有着独特的意义。通过对历史上仡佬、仫佬族先民中凿齿习俗的研究,不仅可以发现他们与古代"僚"人的渊源关系,更可通过两族凿齿习俗中存在的差异,... "凿齿"习俗虽然非古代中国的族群独有,但在贵州土著民族源流的研究上有着独特的意义。通过对历史上仡佬、仫佬族先民中凿齿习俗的研究,不仅可以发现他们与古代"僚"人的渊源关系,更可通过两族凿齿习俗中存在的差异,进一步解析上述两民族在民族源流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凿齿 仡佬族 仫佬族 民族源流
原文传递
散居族群婚姻圈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形成机制--贵州坡帽仡佬族案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杜芳娟 朱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1-890,共10页
婚姻圈作为民族社会建构的重要机制,以及族群认同的表现形式和民族文化传承载体,对其现况及未来的研究关乎散居族群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大计。采用口述史、深度访谈法及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贵州坡帽仡佬族的婚姻圈经历了族内异地... 婚姻圈作为民族社会建构的重要机制,以及族群认同的表现形式和民族文化传承载体,对其现况及未来的研究关乎散居族群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大计。采用口述史、深度访谈法及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贵州坡帽仡佬族的婚姻圈经历了族内异地通婚——族内本地通婚与近邻异族通婚——族内本地、近邻异族与异地异族通婚并存等几个阶段的演化。在传统农业社会,散居族群经历了居住、社会和教育多重隔离,通婚受族群性影响,以异地族内通婚为主;而在长期散杂居过程中,族际之间的长期接触融合,其婚姻圈又产生空间近邻性效应,异族通婚开始出现;中国社会转型期及经济一体化使散居族群的婚姻场域发生急剧变化,由此导致远距离通婚,族群性与空间近邻性效应开始减弱。坡帽仡佬族的婚姻圈演化反映了散居族群与主体社会关系的建构过程,但散居族群尚无独立发展的力量。当随着族群内部原有稳定性的打破,族群语言、文化习俗如何保留,族群认同如何维系等都将面临很大的挑战。通过婚姻圈变化之研究视角,关注全球化影响下少数族群文化的保护和发扬问题,是文化扩散和文化整合研究领域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居 仡佬族 婚姻圈 空间结构 贵州坡帽
原文传递
仡佬族神话传说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任正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5-98,共4页
仡佬族神话传说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重生意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这反映了仡佬人对自然的崇敬,对个体生命的珍视,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关键词 仡佬族 神话传说 生态伦理思想
下载PDF
石阡仡佬族原生态歌谣的情况诉求 被引量:1
9
作者 廖延林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石阡仡佬族歌谣的基本内容反映仡佬族人的山区生活,表现其独特的文化诉求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千多年来,仡佬人在佛顶山麓、龙川河畔,生息繁衍;他们上山打柴、下河捕鱼都唱着自己的歌谣;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让他们的歌谣富有了山的... 石阡仡佬族歌谣的基本内容反映仡佬族人的山区生活,表现其独特的文化诉求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千多年来,仡佬人在佛顶山麓、龙川河畔,生息繁衍;他们上山打柴、下河捕鱼都唱着自己的歌谣;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让他们的歌谣富有了山的雄壮,水的柔情。这些歌谣是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演唱,对自己生活的歌咏,对生活哲理的揭示,对自己美好愿望的表达;是历史的沉淀,也是自己民族特有的审美和哲学观念和情趣的表达。他们创造着、吟唱着自己的歌谣,去搏击风浪,去征服大山。这些歌谣给我们描述了一幅各个历史时期仡佬族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真实地记载了仡佬族人的农耕渔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阡仡佬族 歌谣 文化诉求 地理环境 生活习俗
原文传递
论仡佬族《哭嫁歌》特性及其社会功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菁 曾洁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4-88,共5页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的婚俗文化。而《哭嫁歌》作为其原生态民族民间婚俗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魅力无穷。它具有民风淳朴、亲情炽热,地方特色浓郁,...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的婚俗文化。而《哭嫁歌》作为其原生态民族民间婚俗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魅力无穷。它具有民风淳朴、亲情炽热,地方特色浓郁,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等特性。同时,它还在实现伦理道德教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仡佬族 《哭嫁歌》 特性 社会功能
下载PDF
贵州省道真县仡佬族手皮纹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秀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用捺印手指纹、放大观察的方法对贵州省道真县三代均为仡佬族的233名成年人的手皮纹进行调查研究,得出7项皮纹参数正常值。用其中的5项参数与吴立甫发表的仡佬族手纹资料比较,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关键词 仡佬族 皮纹学 数据收集 皮肤
下载PDF
仡佬族传统节日中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以仡佬族“吃新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爱平 张婕 范洪彬 《武魂》 2013年第12期53-55,共3页
为深入了解仡佬族民族体育的开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仡佬族"吃新节"中民族体育的开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仡佬族"吃新节"历史悠久,有其自身特色;2、民族体育项目、体育文化... 为深入了解仡佬族民族体育的开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仡佬族"吃新节"中民族体育的开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仡佬族"吃新节"历史悠久,有其自身特色;2、民族体育项目、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均融入了"吃新节"的节庆活动中;3、在"吃新节"中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有其自身的价值;4、提出了仡佬族传统节日中民族体育发展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仡佬族 传统节日 吃新节 民族体育
下载PDF
仡佬族《叙根由》:独特的民族古歌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继英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5-89,共5页
《叙根由》是仡佬族民间一部独特的创世史诗,流传于贵州境内鸭池河上游六圭河畔的仡佬族雅伊支系中。同其他民族的创世史诗相比,这首史诗内容构成复杂,内容与内容之间,有主附之分。仡佬族《叙根由》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主要是仡佬族人... 《叙根由》是仡佬族民间一部独特的创世史诗,流传于贵州境内鸭池河上游六圭河畔的仡佬族雅伊支系中。同其他民族的创世史诗相比,这首史诗内容构成复杂,内容与内容之间,有主附之分。仡佬族《叙根由》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主要是仡佬族人民以超荐亡灵的仪式为平台来传播其传统文化造成的,它是仡佬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仡佬族 《叙根由》 独特 原因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仡佬族“冲傩”仪式音乐聚焦
14
作者 周琼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傩文化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民族信仰不同,各个民族的傩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仡佬族"冲傩"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时至今日,仍然保留着相对完整的傩文化体系,对于傩文化研究具有代表意义。傩乐是傩... 傩文化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环境、民族信仰不同,各个民族的傩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仡佬族"冲傩"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时至今日,仍然保留着相对完整的傩文化体系,对于傩文化研究具有代表意义。傩乐是傩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傩的本质,分析了傩乐、乐器、歌唱等内容,探讨了仡佬族"冲傩"仪式音乐的神圣和世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仡佬族 音乐
原文传递
神秘的夜郎国文化(下)
15
作者 刘渝安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18,10,共9页
夜郎国是贵州历史上上承牂牁下启黔中的重要政权。商燕南飞、庄蹻西进、唐蒙出使夜郎,是认识夜郎国的重要环节。夜郎稻作文化、酒文化、竹文化、丹砂文化、桃源文化等博大精深,夜郎文化研究刚刚起步。
关键词 夜郎国 牂牁江 黔中郡 仡佬族
原文传递
文山州仡佬族文化初探
16
作者 浦加旗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仡佬族曾是西南地区一个显赫的大族 ,在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之后 ,已非常衰弱 ,其古老文化已大部分褪色。明末清初迁移到文山州的仡佬族 ,由于居住在交通不发达的山区 ,仍保留着若干仡佬族传统文化特征。作者深入文山州仡佬族所居住的... 仡佬族曾是西南地区一个显赫的大族 ,在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之后 ,已非常衰弱 ,其古老文化已大部分褪色。明末清初迁移到文山州的仡佬族 ,由于居住在交通不发达的山区 ,仍保留着若干仡佬族传统文化特征。作者深入文山州仡佬族所居住的各村寨 ,走访调查了青仡佬、红仡佬、白仡佬、花仡佬四个支系的仡佬族人 ,在此基础上 ,对文山州仡佬族文化在语言、住宅、服饰、婚姻、丧葬五个方面作了初步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仡佬族 民族文化 文化遗存 文山
下载PDF
试论夜郎国文化(中)
17
作者 刘渝安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3-18,共6页
夜郎国是贵州历史上上承牂牁下启黔中的重要政权。商燕南飞、庄蹻西进、唐蒙出使夜郎,是认识夜郎国的重要环节。夜郎稻作文化、酒文化、竹文化、丹砂文化、桃源文化等博大精深,夜郎文化研究刚刚起步。
关键词 夜郎国 牂牁江 黔中郡 仡佬族
原文传递
仡佬语的示证策略
18
作者 林苑 潘家荣 《励耘语言学刊》 2022年第2期18-29,共12页
本研究从语言类型学视角考察仡佬语信息来源表达方式.研究结果显示,仡佬语虽没有严格定义的示证范畴,但其示证策略表现丰富且有类型学特点.仡佬语示证的语义可分为亲知(direct)、推断(inferred)和报道(reported)三种.亲知信息包括通过... 本研究从语言类型学视角考察仡佬语信息来源表达方式.研究结果显示,仡佬语虽没有严格定义的示证范畴,但其示证策略表现丰富且有类型学特点.仡佬语示证的语义可分为亲知(direct)、推断(inferred)和报道(reported)三种.亲知信息包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获取的信息;推断信息为基于常识或证据获得的信息;报道信息包括指明具体信息来源和未指明具体信息来源的情况.仡佬语表达示证策略的手段包括感官动词、认知动词、情态动词及言说动词四种手段.其中感官动词表达的信息是说话人利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亲自感知的,一般对信息真实性呈肯定态度.认知动词表示说话人对信息真实性呈怀疑态度.搭配情态动词使用,仡佬语的信息来源可反映说话人对信息来源的不同态度,包括肯定、怀疑与否定.言说动词传达通过报道得到的信息,根据是否指明具体信息来源表现说话人对信息真实性负责任的不同程度.本研究展示仡佬语的示证策略特点,填补仡佬语示证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仡佬语 示证 亲知 推测 报道
下载PDF
仡佬族“打篾鸡蛋”传承模式及育化功能解析
19
作者 罗正琴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42-146,155,共6页
"打篾鸡蛋"是仡佬族传统的集体竞技类身体运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运动特色。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文献资料分析法等对"打篾鸡蛋"这一古老的仡佬族传统体育运动展开探索,梳理其"传统"... "打篾鸡蛋"是仡佬族传统的集体竞技类身体运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运动特色。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文献资料分析法等对"打篾鸡蛋"这一古老的仡佬族传统体育运动展开探索,梳理其"传统"与"现代"传承脉络,解析它在传承过程中对仡佬人和社会发挥的教育功能。结果发现:前者以祭祀传承、娱乐传承为主要表现模式;后者以文艺表演传承、竞赛传承、学校教育传承为主要表现模式。这些传承模式分别在不同的阶段满足着仡佬人不同的文化需求,并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塑造个体、维系群体社会稳定、多元文化"辏合"和学校教育功能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仡佬 “打篾鸡蛋” 传承功能 解析
下载PDF
仡佬药杏叶防风种子特征及其萌发规律研究
20
作者 肖海 刘付松 +2 位作者 谢健 吴发明 刘莎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743-747,共5页
目的 探索杏叶防风种子适宜萌发条件,为人工栽培奠定基础。方法 以消毒河沙为苗床,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考察不同温度、水分和不同药剂处理对杏叶防风种子萌发规律的影响;在25℃,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进行萌发,考察不同批次杏叶防风... 目的 探索杏叶防风种子适宜萌发条件,为人工栽培奠定基础。方法 以消毒河沙为苗床,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考察不同温度、水分和不同药剂处理对杏叶防风种子萌发规律的影响;在25℃,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进行萌发,考察不同批次杏叶防风种子萌发规律。结果 不同批次萌发开始在4 d前后、萌发结束在7 d前后,发芽率均值为87.93%;水分、温度和药剂处理对杏叶防风种子萌发过程有显著影响(P<0.05);育苗以温度20~25℃、土壤水分含量75%~80%、草木灰拌种作前处理为佳。结论 杏叶防风野生变栽培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通过种子繁育栽培可为其大规模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仡佬族 杏叶防风 种子 发芽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