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格物以致其良知——王阳明的格物论及其致思理路 |
郭羽楠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论朱子对“格物”工夫的分说与会通——以“穷理”“择善”“致知”为考察中心 |
赵项飞
|
《武夷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明清“格物”说和中国科学的发展 |
葛荣晋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03 |
2
|
|
4
|
真知格物,必成圣贤——朱子“格物”解发覆 |
许家星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5
|
王阳明中年格物工夫的特点 |
吕存凯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8 |
1
|
|
6
|
论邹守益的慎独说建构 |
董甲河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7
|
格物与比德——程朱、阳明格致论的问题及其可能性解决 |
汪韶军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8
|
显、微之间:明儒洪垣与湛、王之学——兼论洪垣的“格物”思想 |
陈伟良
|
《衡水学院学报》
|
2022 |
0 |
|
9
|
颜元的“格物致知”思想 |
杨帆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07 |
0 |
|
10
|
朱子“格物”理论中“知”的特点 |
冯晨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1
|
论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 |
刘昆笛
|
《铜陵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2
|
朱熹《大学》补传的概念内涵之辩正 |
乐爱国
陈昊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3
|
心、意、知:王阳明“格物”之内在意蕴 |
郝绥涛
|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4
|
明中叶理学的新趋向 |
吴通福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04 |
0 |
|
15
|
从事物之“理”到“格物”至善——王阳明“四句教”的社会存在论阐释 |
许斗斗
|
《抚州师专学报》
|
2001 |
0 |
|
16
|
论巴蜀文化与来知德的美学精神 |
谭玉龙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7
|
明末熊明遇《格致草》内容探析 |
冯锦荣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
1997 |
23
|
|
18
|
清末国人科学观的演化:从“格致”到“科学”的词义考辨 |
朱发建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12
|
|
19
|
“格物致知”的传统诠释及其现代意蕴——一种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解读 |
蔡铁权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20
|
儒家“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 |
蔡德贵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