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膳食因素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邵丹丹 王红晓 +1 位作者 闵军霞 王福俤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107,共7页
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是亚太地区常见的高发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膳食因素、遗传因素、地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本综述针对膳食因素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依照营养素... 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是亚太地区常见的高发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膳食因素、遗传因素、地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本综述针对膳食因素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依照营养素类别分别阐述膳食因素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因素,如酒精及咖啡等的摄入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旨在为今后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公众预防消化道肿瘤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膳食因素 食管癌 胃癌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Predicting liver metastasi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ancer b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s 被引量:6
2
作者 De-Xian Zheng Shu-Chun Meng +5 位作者 Qing-Jun Liu Chuan-Ting Li Xi-Dan Shang Yu-Seng Zhu Tian-Jun Bai Shi-Ming X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10期3031-3037,共7页
AIM: To determine if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on liver metastasi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ancer can be predicted by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values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 METHODS: In total, ... AIM: To determine if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on liver metastasi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ancer can be predicted by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values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 METHODS: In total, 86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i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ancer(156 metastatic lesion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maximum diameters of these tumor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before treatment, 2 wk after treatment, and 12 wk after treatment. Selected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the effective group and the ineffective group, depending on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tumor after 12 wk of treatment; and the ADC values at different treatment ti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C value and tumor diamet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DC values before treatment to predict the patient'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degree of efficacy to the chemotherapy.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in maximum tumor diameter before treatment and 2 wk after treatment. However, after 12 wk of treatment, maximum tumor diameter in the effec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neffective group(P < 0.05). Before treatment, ADC values in the ineffect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effective group(P < 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ADC values between th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groups after 2 and 12 wk of treatment. However, ADC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2 and 12 wk of treatment compared to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effective group(P < 0.05).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DC valu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reduced percentage of the maximum tumor diameter after 12 wk of treatmen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hile the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the ADC value 12 wk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e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the maximum tumor diameter were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THERAPY Liver METASTATIC tum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ancer
下载PDF
Nrf2/ARE通路在消化道肿瘤预防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高鹏 唐修文 王秀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3-463,共11页
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 p45(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通过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RE(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结合,调控一系列二相解毒酶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从而保护机体免受化学致癌剂的... 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 p45(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通过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RE(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结合,调控一系列二相解毒酶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从而保护机体免受化学致癌剂的伤害,大量研究证明Nrf2对预防肿瘤发生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肠癌、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是我国高发癌症类型,服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Nrf2激活剂有可能是防止此类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文中基于动物模型和临床的研究报道,综述了Nrf2/ARE通路在消化道肿瘤化学预防中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预防和控制 核胞浆转运蛋白类 氧化性应激 Nrf2 癌症化学预防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普通内镜筛查早期上消化道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籍元 马爱霞 《中国药物评价》 2017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由于早期上消化道癌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患者就诊率低,预后差。内镜筛查方法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癌高发区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降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内镜筛查早期上消化道癌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 由于早期上消化道癌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患者就诊率低,预后差。内镜筛查方法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癌高发区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降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内镜筛查早期上消化道癌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判断内镜筛查在国内外上消化道癌的防治中是否具有经济性,并为我国是否应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大规模开展内镜筛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癌 内镜筛查 经济学
下载PDF
FOLFOX4双周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程静 朱益平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10期851-852,共2页
目的观察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近前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晚期胃肠癌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即奥沙利铂(L-OHP)85mg/(m2.d),静脉滴注2h,第1天;CF 200mg/(m2.d)静脉滴注2h,第1,2天;5-FU 400mg/(m2.d),于CF滴完后静注,第1,2天,5-F... 目的观察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近前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晚期胃肠癌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即奥沙利铂(L-OHP)85mg/(m2.d),静脉滴注2h,第1天;CF 200mg/(m2.d)静脉滴注2h,第1,2天;5-FU 400mg/(m2.d),于CF滴完后静注,第1,2天,5-FU 600mg/(m2.d),微泵持续泵入22h,第1,2天。每2周重复,双周方案4周为1个周期。用2个周期以上者参加疗效评定。结果26例患者中CR3例(7.7%),PR10例(38.5%),SD9例(34.6%),PD4例(15.3%),总有效率(CR+PR)为46.2%。较明显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末梢神经炎等,经对症处理,可以逆转。结论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近期效率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是治疗晚期胃肠癌较理想的化疗方案,值得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癌 奥沙利铂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化疗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腹腔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凌华晃 黄锡梅 +1 位作者 苏炳光 蔡茂德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60-261,共2页
目的 研究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腔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 7例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 ,采取单针腹腔穿刺 ,腹腔用药 :5_氟脲嘧啶 ( 5_Fu) 10 0 0mg/m2 ,顺铂 (DDP) 80~ 10 0mg/m2 ,足叶乙甙 (Vp_16) 2 0 0mg/m2 ,每 3周为一周期 ... 目的 研究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腔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 7例晚期消化道肿瘤病人 ,采取单针腹腔穿刺 ,腹腔用药 :5_氟脲嘧啶 ( 5_Fu) 10 0 0mg/m2 ,顺铂 (DDP) 80~ 10 0mg/m2 ,足叶乙甙 (Vp_16) 2 0 0mg/m2 ,每 3周为一周期 ,化疗 4~ 6周期。结果 总有效率 3 2 4%,中位生存期 12 6月 ,1年生存率为 3 5 1%,2年生存率为 12 5 %,最长 1例生存达 3 9个月 ,无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结论 本组采用单次穿刺腹腔联合化疗 ,操作安全简便 ,有效率较高 ,而毒副反应较轻 ,可望使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化疗适应范围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腹腔化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IP-10和CXCR3与消化系统肿瘤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欣颖 周长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88-490,共3页
干扰素诱导蛋白10(IFN-γ-inducible protein,IP-10)是由干扰素-γ和/或脂多糖诱导产生的一类可以趋化淋巴细胞的蛋白质,又称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趋化因子CXC受体3(CXCR3)是IP-10的受体。近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免疫中的... 干扰素诱导蛋白10(IFN-γ-inducible protein,IP-10)是由干扰素-γ和/或脂多糖诱导产生的一类可以趋化淋巴细胞的蛋白质,又称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趋化因子CXC受体3(CXCR3)是IP-10的受体。近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备受重视,本文就IP-10和CXCR3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10 CXCR3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肿瘤伴发消化道癌 被引量:1
8
作者 鲁常青 沈云志 田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探讨8例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伴发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70例GIST中,8例伴发消化道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标记CD117、CD34、Vimentin等。结果 伴发消化道癌的8例GIST(4例良性,3例交界... 目的 探讨8例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伴发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70例GIST中,8例伴发消化道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标记CD117、CD34、Vimentin等。结果 伴发消化道癌的8例GIST(4例良性,3例交界性,1例恶性)中,胃腺癌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例,结肠腺癌1例。2种病变位于同一器官者4例,位于消化道不同部位4例;2种肿瘤均不相连,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腺癌6例,鳞状细胞癌2例,且临床及组织学均未能同时诊断出2种肿瘤。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Vimentin、CD34均为阳性8例;CD117阳性7例,阴性1例;S-100灶性阳性2例;SMA、Desmin只有1例小灶阳性表达。结论 GIST消化道上皮性肿瘤同时发生者并不少见,临床应重视对本病的诊断,内镜活检结合术中探查、术后病检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提高其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消化道癌 病理特征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申东兰 胡金森 +2 位作者 郑海霞 何艳玲 彭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应用RT-PCR法检测胃肠道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EAmRNA,探讨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估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选择特异性CEAmRNA引物,检测41例胃癌、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同时定量检测外周血CEA... 目的:应用RT-PCR法检测胃肠道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EAmRNA,探讨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估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选择特异性CEAmRNA引物,检测41例胃癌、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同时定量检测外周血CEA和CA19-9糖蛋白。另抽取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41例胃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26.8%、19.5%、14.6%。12例对照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均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40%,10/2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25%,1/16),P=0.000。TNM分期IV期中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63.6%(7/11),III期21.4%(3/14),I、II期6.3%(1/16),P=0.004。外周血CEAmRNA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EAmRNA、CEA和CA19-9在胃肠道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以CEAmRNA阳性率最高,随淋巴结转移数目、病期进展,阳性率更高,可能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癌 外周血 CEAMRNA
下载PDF
腹腔灌注化疗加热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观察
10
作者 朱眉 张阳 +2 位作者 姚丽鸽 马静 孔天东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3期898-900,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灌注化疗加热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先给予化疗药物DDP 50~80 mg和/或5-FU 500~1000 mg加NS1500mL^2000mL腹腔灌注,d_1、8。腹腔灌注后即行微波热疗·21d为一周期,结果近... 目的观察腹腔灌注化疗加热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先给予化疗药物DDP 50~80 mg和/或5-FU 500~1000 mg加NS1500mL^2000mL腹腔灌注,d_1、8。腹腔灌注后即行微波热疗·21d为一周期,结果近期总有效率达40.4%.1年生存率47.1%。2年生存率14.5%。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恶心。结论腹腔灌注化疗加微波热疗适用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能有效杀灭腹腔内的游离细胞和微小癌转移灶,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腹腔内转移和复发,减少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灌注化疗 微波热疗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A novel role of ^(18)F-FDG PET/CT 被引量:14
11
作者 Long Sun Yong-Hong Sun +4 位作者 Long Zhao Zuo-Ming Luo Hua Wu Ying Wan Qin 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1期3964-3969,共6页
AIM: To evaluate the capacity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18F-FDG PET/CT) for detecting multiple primary cancer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UGI) tract. METHODS: Fifteen p... AIM: To evaluate the capacity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18F-FDG PET/CT) for detecting multiple primary cancer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UGI) tract. METHODS: Fifteen patients (12 without cancer histories and 3 with histories of upper GI tract cancer) were investigated due to the suspicion of primary cancer of UGI tract on X-ray barium meal and CT scan. Subsequent whole body 18F-FDG PET/CT scan was carried out for initial staging or restaging. All the patients were fi nally confi rmed by endoscopic biopsy or surgery. 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cancers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18F-FDG PET/CT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s.RESULTS: 18F-FDG PET/CT scan was positive in 32 suspicious lesions, 30/32 were true positive primary lesions, and 2/32 were false positive. In 15 suspicious lesions with negative 18F-FDG PET/CT scan, 12/15 were true negative and 3/15 were false negative. Among the 15 patients, 12 patients had 29 primary synchronous tumor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including 8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s accompanied with gastric cancer and 4 of hypopharynx cancer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The other 3 patients had 4 new primary metachronous tumors, which were multiple primary esophageal cancers. PET/CT imaging detected lo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11 patients. Both lo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and distant metastases were detected in 4 patients. On a per-primary lesion basi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18F-FDG PET/CT for detecting multiple primary cancer of UGI tract were 90.9%, 85.7%, 89.4%, 80% and 93.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whole body 18F-FDG PET/C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valuating the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 of UGI trac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ancer Esophageal cancer Gastric cance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18F-FLUORODEOXYGLUCOSE
下载PDF
6000例自然人群上消化道早癌内镜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志海 郭红节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6 000例自然人群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消化内镜筛查结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连续三年每年筛查2 000例自然人群,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统计分析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结果任务完成率1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检出率2.03%... 目的总结分析6 000例自然人群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消化内镜筛查结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连续三年每年筛查2 000例自然人群,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统计分析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结果任务完成率1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检出率2.03%(122例),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早诊率)为81.15%(99/122),治疗率89.8%(79/88),随访率85.71%(402/469)。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年龄≥60岁者检出率高于其它年龄段,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镜配合病理活检能有效筛查上消化道癌;上消化道癌检出率与性别及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癌 早诊早治 项目 食管肿瘤 胃肿瘤 贲门肿瘤 内镜
下载PDF
消化道早癌患者行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因素及预测价值的研究
13
作者 李瑞妮 王莎莎 +2 位作者 贾泽博 韦晓洁 王腾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95-901,共7页
目的研究消化道早癌患者行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观察,分别接受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按是否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DP... 目的研究消化道早癌患者行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观察,分别接受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按是否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进行分组,将其中发生者纳入DPPB组(21例),未发生者纳入非DPPB组(8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中进行分析,得到消化道早癌患者行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因素,同时绘制列线图和校准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价值。结果本研究10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21例(19.44%)发生DPPB,87例(80.56%)未发生DPPB。DPPB组病灶最大直径、切片大小、手术时间、浸润深度、纤维化程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非DPP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作为因变量,将病灶最大直径、切片大小、手术时间、浸润深度、纤维化程度、APTT作为自变量X1、X2、X3、X4、X5、X6,分别对各个自变量开展相应赋值处理。经共线性诊断,切片大小、手术时间的VIF值分别是15.315、14.411,容忍度为0.065、0.069,2项具有共线性问题(VIF值﹥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最大直径、浸润深度、纤维化程度、APTT均为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此结果,构建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同时绘制校准曲线,发现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结论消化道早癌患者行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后存在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可能和病灶最大直径、浸润深度、纤维化程度、APTT等危险因素有关,同时各项因素在预测术后迟发性出血中存在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消化道病变黏膜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列线图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愈上消化道癌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慧龙 李慧莉 +3 位作者 贾晓燕 介雅慧 徐留柱 刘端祺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93-96,125,共5页
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治愈5例上消化道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参数的选择。方法分期较早的上消化道癌患者5例,光敏剂应用血卟啉衍生物治疗患者2例,卟吩姆钠治疗患者3例,给药剂量分别为5 mg/kg和2 mg/kg。给药后24~72 h分别应用金蒸气激光和... 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治愈5例上消化道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参数的选择。方法分期较早的上消化道癌患者5例,光敏剂应用血卟啉衍生物治疗患者2例,卟吩姆钠治疗患者3例,给药剂量分别为5 mg/kg和2 mg/kg。给药后24~72 h分别应用金蒸气激光和半导体激光照射,功率密度100~150 mW/cm2,能量密度100~150 J/cm2。结果 3例患者行1个疗程光动力治疗后获得治愈;1例胃窦癌患者1个疗程光动力治疗后获得治愈,4年后,胃体再发癌变,再行1个疗程光动力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病灶侵犯固有肌浅层,行1个疗程光动力治疗后病灶少许残留,再次光动力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随访2~8年未见复发或转移,总体不良反应轻微,1例患者治愈后出现食管瘢痕性狭窄。结论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分期较早的上消化道癌,可取得根治效果,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上消化道癌 光动力疗法 光敏剂
原文传递
腹腔化疗治疗胃肠道癌肝转移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泽锋 王志远 +1 位作者 杨金旗 席辉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 :观察大剂量 5-氟脲嘧啶和顺铂联合腹腔灌注治疗胃肠道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30例胃肠道癌肝转移患者 ,11例合并腹水 ,常规腹腔穿刺 ,有腹水者放尽腹水 ,注入生理盐水150 0~ 2 0 0 0ml ,5-氟脲嘧啶 150 0mg/ (m2 ·d) ,第 1... 目的 :观察大剂量 5-氟脲嘧啶和顺铂联合腹腔灌注治疗胃肠道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30例胃肠道癌肝转移患者 ,11例合并腹水 ,常规腹腔穿刺 ,有腹水者放尽腹水 ,注入生理盐水150 0~ 2 0 0 0ml ,5-氟脲嘧啶 150 0mg/ (m2 ·d) ,第 1~ 5天 ;顺铂 80~ 10 0mg/ (m2 ·d) ,第 1天。以 5-氟脲嘧啶 50 0mg/ (m2 ·d) ,静滴 ,第 1~ 5天 ;顺铂 2 0mg/ (m2 ·d) ,静滴 ,第 1~ 5天 ,为对照组。两组均每3周重复 ,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肝转移癌 :腹腔化疗组有效率 4 3 3% ( 13/ 30 ) ,对照组有效率2 1 4 % ( 6/ 2 8) ,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癌性腹水 :腹腔化疗组有效率 90 9% ( 10 / 11) ,对照组 37 5% ( 3/ 8) ,两组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高剂量 5-氟脲嘧啶和顺铂联合腹腔化疗是治疗胃肠道癌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肝转移 联合腹腔化疗 治疗
下载PDF
卡培他滨联合铂类抗癌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长路 张万亨 +2 位作者 庄建生 林新民 胡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 :评价希罗达联合铂类抗癌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希罗达 2 5 0 0mg/m2 ·d-1,分 2次口服 ,连续口服 2周 ,停药 1~ 2周 ;顺铂 6 0~ 80mg/m2 ,分 3天静脉滴注 ,对有肝转移和腹盆腔转移者 ,DDP一次... 目的 :评价希罗达联合铂类抗癌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希罗达 2 5 0 0mg/m2 ·d-1,分 2次口服 ,连续口服 2周 ,停药 1~ 2周 ;顺铂 6 0~ 80mg/m2 ,分 3天静脉滴注 ,对有肝转移和腹盆腔转移者 ,DDP一次性腹腔灌注 (卡铂 30 0mg/m2 ,用法与顺铂相同 ;草酸铂 130mg/m2 一次性静脉滴注 )。 2 1~ 2 8天为一个周期 ,每个患者最少接受 2个周期的化疗。结果 :完全缓解 (CR) 0例 ,部分缓解 (PR) 17例 ,稳定 (SD) 13例 ,进展 (PD) 6例。有效率 (CR +PR)4 7 2 %。 8例肝转移患者 4例取得部分缓解 ,本组主要毒性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口腔粘膜溃疡、手足综合征。结论 :本方案对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确切 ,尤其是那些复治和有肝转移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 顺铂 卡铂 草酸铂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2009-2019年贵州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玲 胡远东 +3 位作者 赵否曦 徐莉娜 余昭锐 刘涛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03-908,共6页
[目的]分析2009-2019年贵州省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筛查结果。[方法] 2009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贵州省的福泉市、榕江县、从江县、黄平县、玉屏县、仁怀市、西秀区、赤水市8个项目点,以乡/村为单位整群抽取40~69岁... [目的]分析2009-2019年贵州省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筛查结果。[方法] 2009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贵州省的福泉市、榕江县、从江县、黄平县、玉屏县、仁怀市、西秀区、赤水市8个项目点,以乡/村为单位整群抽取40~69岁、符合纳入项目标准的村民作为初筛人群,经消化道的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辅以碘染色,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按照不同年份、不同项目点对筛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开展项目10年间,完成初次筛查17 666人次,检出癌症共计29例,检出率为0.16%,早期癌症13例,早诊率为44.83%。卡方检验显示各年度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60,P<0.001),癌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38,P=0.136)。各项目点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81,P<0.001),癌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84,P=0.153)。[结论]贵州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中,各项目点均可发现各级病变和早期癌症患者,但癌症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均未达到技术方案要求,无随访发现病例,故在以后项目工作中,需进一步提高筛查质量和随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上消化道癌 筛查 早诊早治 贵州
原文传递
2013—2021年河南省淮河流域地区上消化道癌筛查效果分析
18
作者 康瑞华 刘曙正 +10 位作者 王一先 徐慧芳 刘茵 王潇杨 郭肖利 王红 郑黎阳 陈琼 郭兰伟 刘红伟 张韶凯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6-372,共7页
[目的]分析2013—2021年河南省淮河流域地区上消化道癌筛查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乡镇或村庄作为筛查现场,对当地40至69岁常住居民进行筛查。对评估为高危人群的个体采用“内镜+碘染色”方法进一步检... [目的]分析2013—2021年河南省淮河流域地区上消化道癌筛查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乡镇或村庄作为筛查现场,对当地40至69岁常住居民进行筛查。对评估为高危人群的个体采用“内镜+碘染色”方法进一步检查,分别计算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癌与胃癌)各级别病变、早期病例和阳性病例检出率以及早诊率等评价指标。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时间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2013至2021年间,河南省淮河流域地区上消化道各级别病变的检出率为4.96%(1980/39895),其中,食管各级别病变检出率为3.05%(1215/39895),胃各级别病变检出率为1.93%(768/39895)。上消化道阳性病例的检出率为0.83%(330/39895),早期病例的检出率为0.62%(248/39895),早诊率为75.15%(248/330)。男性各级别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增长,各级别病变的检出率也呈增加趋势(Ptrend<0.05)。2013—2021年上消化道各级病变的检出率随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Ptrend<0.05),但阳性病例和早期病例检出率随时间变化保持稳定(Ptrend>0.05)。[结论]上消化道癌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各级别病变患者。男性和老年人群在上消化道癌筛查中属于重点关注群体,需要提升该人群的筛查参与度,以进一步提高上消化道癌的筛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癌 筛查 检出率 淮河流域 河南
原文传递
2017-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上消化道癌症筛查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缪子庭 姜鑫 丁岩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6期682-686,共5页
目的评价对扬州市开展的2017-2020年上消化道肿瘤筛查的效果,以期为扬州市上消化道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2020年参加上消化道癌筛查的40~79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线问卷调查、胃黏膜相关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 目的评价对扬州市开展的2017-2020年上消化道肿瘤筛查的效果,以期为扬州市上消化道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2020年参加上消化道癌筛查的40~79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线问卷调查、胃黏膜相关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内窥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等筛查流程,计算筛查顺应性、阳性病例检出率和早诊率,同时收集项目筛查及病例诊断治疗环节各种成本,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4919名筛查目标人群,其中4757例完成消化道内镜检查,筛查顺应性为96.71%,4716例完成病理活组织检查,病理检测率为95.87%。检出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54例(3.01%),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0.17%),胃癌33例(0.70%),食管重度异型增生12例(0.25%),食管癌12例(0.25%),共检出阳性病变65例,检出率为1.38%,其中早期病变20例,早诊率为30.77%。共投入筛查成本为1427818元,得出检出1例阳性病变患者的成本为21966.43元,检出1例早期病变患者的成本为71390.9元。结合2020年扬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为132784元,计算早期发现成本系数(early detection cost index,EDCI)为0.54,EDCI<5,说明扬州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极具成本效果价值。结论扬州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成效显著,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癌筛查 早诊早治 成本及效果评价 扬州市
下载PDF
术中输液加温对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组织氧合灌注和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雪莹 张雪荣 徐永腾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观察术中输液加温对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组织氧合灌注和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分级Ⅰ或Ⅱ级拟开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对照组、输液加温组(加温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 目的观察术中输液加温对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组织氧合灌注和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分级Ⅰ或Ⅱ级拟开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对照组、输液加温组(加温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加温组患者在常规保温措施的基础上术中使用输液加温仪持续输液加温,温度设置为41℃。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 h(T2)、手术开始2 h(T3)、术毕(T4)时的鼻咽温、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动脉血乳酸(AB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加温组T2、T3、T4时的鼻咽温、ScvO2均较对照组高(P<0.05),ABL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加温组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寒颤、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躁动评分(RS)更低、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患者麻醉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术中输液加温可保证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良好组织氧合灌注,有利于快速麻醉复苏,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寒颤及躁动发生,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加温 胃肠道手术 组织灌注 麻醉苏醒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