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神经鞘瘤与间质瘤的CT征象鉴别诊断
1
作者 董兴祥 李清婉 +4 位作者 张大福 张治平 曾曙光 李振辉 杨光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36-2240,共5页
目的探讨CT征象对胃肠道神经鞘瘤(GIS)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8例经病理证实的GIS(13例)和GIST(45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和边界、强化方式、肿瘤血管、病灶内坏死、出血、钙化等征象,并测量... 目的探讨CT征象对胃肠道神经鞘瘤(GIS)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8例经病理证实的GIS(13例)和GIST(45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包括病灶的大小、形态和边界、强化方式、肿瘤血管、病灶内坏死、出血、钙化等征象,并测量肿瘤及同层主动脉/大动脉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观察病灶内有无粗大肿瘤血管,计算动脉期、静脉期标化密度(CT_(S-A)、CT_(S-P))、强化CT值(ΔCT_(A)、ΔCT_(P))。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征象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IS组坏死比例(38.5%)、粗大肿瘤血管比例(0%)、平扫密度[(29.00±8.57)HU]、平扫标化密度(0.71±0.23)、动脉期密度[(50.92±11.43)HU]、动脉期标化密度(0.16±0.05)、动脉期强化值[(21.92±11.85)HU]、静脉期密度[(76.08±19.56)HU]、静脉期标化密度(0.48±0.08)均低于GIST组。平扫密度阈值为34HU时诊断GI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79.3%。结论瘤内是否存在粗大肿瘤血管、坏死能够将大部分GIS与GIST区分开来。联合平扫密度低及病灶内无粗大肿瘤血管的特征能提高GIS与GIST鉴别诊断准确率;另外,动脉期轻度均匀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均匀强化等特征也有助于鉴别GIS与GI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神经鞘瘤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多期增强CT的直方图分析鉴别胃肠道间质瘤和神经鞘瘤
2
作者 王宁 邵硕 +3 位作者 杨欢 闫小凡 苑子茵 郑宁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动脉期、静脉期及动静脉期联合的直方图分析在鉴别胃肠道间质瘤和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多期增强CT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胃肠道间质瘤及19例胃肠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在uAI R...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动脉期、静脉期及动静脉期联合的直方图分析在鉴别胃肠道间质瘤和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多期增强CT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胃肠道间质瘤及19例胃肠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在uAI Research Portal平台上手动勾画肿瘤感兴趣区并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肿瘤动脉期、静脉期及动静脉期联合直方图特征参数,对各参数进行比较并研究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的直方图特征参数,90%像素值、熵、四分位距、最大值、平均偏差、范围、相对偏差、偏度、均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期的直方图特征参数,熵、四分位距、最大值、平均偏差、相对偏差、均匀性、方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建立动脉期、静脉期及动静脉期联合的鉴别诊断模型,得出动脉期(AUC=0.855)及动静脉期联合(AUC=0.899)诊断效能均高于静脉期模型(AUC=0.751)。结论基于多期增强CT的直方图分析可用于术前鉴别胃肠道间质瘤和神经鞘瘤,动脉期及动静脉期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直方图分析
原文传递
胃肠道神经鞘瘤和间质瘤的CT表现对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曾裕镜 张磊 +2 位作者 黄丽莹 蓝博文 黎昕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2期48-50,54,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神经鞘瘤的螺旋CT表现,并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鞘瘤6例及GIST 2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螺旋CT表现,并对其螺旋CT表现... 目的研究胃肠道神经鞘瘤的螺旋CT表现,并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鞘瘤6例及GIST 2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螺旋CT表现,并对其螺旋CT表现加以比较。结果 6例胃肠道神经鞘瘤中,5例发生于胃,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肿瘤最大直径16~70mm,平均43mm。5例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扁圆形,边缘光滑;1例呈分叶状,与邻近脏器粘连。所有肿瘤CT平扫及增强均呈均质实体肿块,未见明确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征象。29例GIST中,发生于胃1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5例,小肠间质瘤8例,结肠间质瘤1例。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均匀实性者7例,不均匀实性者14例,囊实性混合者8例,其中1例合并出血。增强扫描有4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内有斑点状囊变坏死灶;22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区。肿块直径约30~200mm。18例肿瘤向腔外生长,8例向腔内生长,3例向腔内外生长。结论胃肠道神经鞘瘤和GIST肿瘤的形态、强化程度和增强模式明显不同,该差异可以诊断和鉴别两者多数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神经鞘瘤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8例胃肠道神经鞘瘤的CT征象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方昕 董江宁 +5 位作者 林婷婷 韦炜 张萍 韦树华 韦超 王传彬 《癌症进展》 2017年第11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神经鞘瘤,术前CT检查均误诊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CT征象及鉴别点。结果 8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直径为1.2~6.7 cm,中位直径为... 目的分析胃肠道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神经鞘瘤,术前CT检查均误诊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CT征象及鉴别点。结果 8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直径为1.2~6.7 cm,中位直径为3.65 cm。7例发生于胃部,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5例向腔内生长,3例向腔外生长。CT平扫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7例密度均匀,1例见斑片状囊变区,增强扫描均呈轻度至明显渐进性强化。术前7例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1例误诊为平滑肌瘤。结论胃肠道神经鞘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对部分病例做出提示性诊断;对于胃肠道壁内边缘光整、密度均匀的渐进性强化实性肿块,应考虑到神经鞘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神经鞘瘤 CT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消化道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习羽 雷梓 +2 位作者 潘国庆 杨莹 刘燕军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7期1440-1445,共6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鞘瘤(gastrointestinal schwannoma,G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07—2017年15例GS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组织学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和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1...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鞘瘤(gastrointestinal schwannoma,G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07—2017年15例GS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组织学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和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年龄31~66(中位51)岁。常见部位为胃体。在镜下,GS由梭形细胞组成,间质见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多见淋巴细胞带,有的可形成淋巴滤泡。免疫组织化学普遍表达S-100,部分病例可表达纤维胶质酸性蛋白(g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随访12~90个月,患者预后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结论:GS罕见,镜下由弥漫的梭性细胞组成,在组织学形态上与胃肠道间质瘤难以鉴别,但其在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上有特异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神经鞘瘤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例巨大食道胃肠型神经鞘瘤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泽良 俞杞泉 +4 位作者 张琨 吴春晓 李和根 辛晓丽 寿伟臻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6期1006-1008,共3页
食道胃肠型神经鞘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食道良性肿瘤。手术是食道神经鞘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程度是彻底根治的关键因素,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食道胃肠型神经鞘瘤,并结合复习以往相关... 食道胃肠型神经鞘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食道良性肿瘤。手术是食道神经鞘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程度是彻底根治的关键因素,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食道胃肠型神经鞘瘤,并结合复习以往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食道胃肠型神经鞘瘤的认识和鉴别能力,为食道胃肠型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型神经鞘瘤 食道 免疫组化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胃肠道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威 曾永明 +3 位作者 陈君填 郭毓文 王懿儒 黄杰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49-550,共2页
目的 分析胃肠道神经鞘瘤的发病概况并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对12 例胃肠道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术前确诊仅1 例,手术切除10 例,术中活检2 例;良性5 例,2 年内死于伴发病2例,存活已> 2 年3 例... 目的 分析胃肠道神经鞘瘤的发病概况并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对12 例胃肠道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术前确诊仅1 例,手术切除10 例,术中活检2 例;良性5 例,2 年内死于伴发病2例,存活已> 2 年3 例;恶性4 例,1 年及3 年内死亡各为3 例及1 例;恶变倾向3 例,2 年内死亡1 例,已存活> 6年2 例。结论 胃肠道神经鞘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靠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与平滑肌瘤鉴别。良性者可行局部切除,恶性或恶性倾向者应行根治性切除,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神经鞘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消化道神经鞘瘤81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祁志勇 付俊豪 +2 位作者 皮梦奇 房学东 于威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回顾并总结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以神经鞘瘤为检索词,检索在2018~2020年期间发表在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的关于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81例消化道神经鞘瘤病人多以女性为主... 目的回顾并总结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以神经鞘瘤为检索词,检索在2018~2020年期间发表在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的关于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81例消化道神经鞘瘤病人多以女性为主,年龄31~84岁,胃部多发,肿瘤直径0.2~9 cm;临床表现多以腹痛、腹胀为首发症状,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术前诊断准确率仅为8.6%;所有病人术后免疫组化表达均表现为S-100阳性;完整切除肿物或胃(肠道)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术后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消化道神经鞘瘤是少见于消化道的良性肿瘤,其术前误诊率高,免疫组化S-100阳性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术后极少发生复发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神经鞘瘤 内镜超声检查 S-100 误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