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动力检测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纯伦 李章勇 +3 位作者 方晓杰 王伟 任超世 潘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657-659,702,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动力系统的复杂电过程和运动机理,包括它的节律、传导、胃排空过程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提取胃动力系统生物电和运动机理方面的信息。方法:按照临床判断标准筛选1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从体表提取的胃阻...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动力系统的复杂电过程和运动机理,包括它的节律、传导、胃排空过程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提取胃动力系统生物电和运动机理方面的信息。方法:按照临床判断标准筛选1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从体表提取的胃阻抗信号和胃电运用小波多分辨分析处理,利用小波变换将胃阻抗信号从呼吸和血流信号中分离出来。通过能谱和频谱分析方法,以及主能量和支配频率将信号分类。胃电信号和胃阻抗信号的频率,信号的功率谱、动态谱、节律大小、正常胃电和胃阻抗节律的功率等参数由系统提供。结果:初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胃动力测量和评估的实验表明用药一周后,患者主观认为症状还没有缓解,或者消除,但患者胃电参数大都有显著性改变,来源于阻抗信号的胃动力参数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基于胃阻抗和同步胃电信号测量的综合应用可能提供一种无创的技术来研究和估计与胃肠生理学和病理学情况一致的胃动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阻抗 多分辨分析 胃慢波 无创
下载PDF
短波胃电刺激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呕吐样症状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宋耿青 孙燕 +2 位作者 杨斌 钱伟 侯晓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3-125,129,共4页
目的本文拟系统研究短脉冲和短波串脉冲胃电刺激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犬呕吐样相关症状的作用。方法本文共研究了7条雌性Beagle犬,所有犬均于胃浆膜面埋植4对电极。实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实验包括20分钟基础记录时间段、20分钟灌注垂体后叶... 目的本文拟系统研究短脉冲和短波串脉冲胃电刺激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犬呕吐样相关症状的作用。方法本文共研究了7条雌性Beagle犬,所有犬均于胃浆膜面埋植4对电极。实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实验包括20分钟基础记录时间段、20分钟灌注垂体后叶素或盐水和另两个20分钟记录时间段。在1和2组中,盐水和垂体后叶素持续静脉滴注,不加胃电刺激。在3或4组中,垂体后叶素在第2个20分钟时间段灌注,胃电刺激(短脉冲:300μs,4mA,4IF;短波串脉冲:40Hz,6mA,0.3mswith3s开8s关)在前3个20分钟时间段中经由距幽门近端14cm处(第1对)电极给予。实验中记录胃慢波和呕吐样相关症状。结果①垂体后叶素能诱导胃电节律紊乱和呕吐样相关症状(ANOVA,P<0.001)。②短脉冲胃电刺激和短波串脉冲胃电刺激能减轻垂体后叶素所致呕吐样相关症状(P<0.001),但不能纠正胃电紊乱(P>0.05)。症状评分从垂体后叶素组14.7±1.4,减少至5.5±1.1(短脉冲胃电刺激组)和6.4±1.33(短波串脉冲胃电刺激组)。与垂体后叶素灌注不加电刺激比较(所有狗出现呕吐),短脉冲和短波串脉冲胃电刺激组中没有狗出现呕吐(P<0.001)。结论短脉冲和短波串脉冲胃电刺激能治疗呕吐样相关症状,而对胃电节律紊乱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胃慢波 消化不良 胃电节律紊乱
下载PDF
生物阻抗方法评价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 被引量:6
3
作者 阳家长 李章勇 +1 位作者 刘纯伦 方晓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56-1358,共3页
目的采用生物阻抗胃动力检测和评价方法研究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电-机过程变化和影响因素,以选择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特征参数。方法信号检测设备和处理软件系统由重庆邮电大学研制。筛选3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通过谱分析方法,根据主能量... 目的采用生物阻抗胃动力检测和评价方法研究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电-机过程变化和影响因素,以选择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特征参数。方法信号检测设备和处理软件系统由重庆邮电大学研制。筛选3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通过谱分析方法,根据主能量和支配频率将信号分类。胃电信号和胃阻抗信号频率、功率谱、动态谱、节律、正常胃电和胃阻抗节律的功率等参数由系统提供。结果患者胃动力参数,2-4CPM功率比例为59.2±4.4,频率百分比为70.4±25.5,频率变异系数为0.182±0.059,功率变异系数为1.576±0.481,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周后患者主述症状还没有缓解或消除,但患者胃电功率和频率变异系数前后对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于阻抗信号的胃动力参数有变化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胃阻抗和同步胃电信号测量的综合应用可能提供一种无创技术来研究和估计与糜烂性胃炎的生理和病理学情况一致的胃动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性胃炎 胃动力 胃阻抗 多分辨分析 胃电
下载PDF
胃炎患者的胃动力功能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圣蓉 李章勇 +2 位作者 任超世 刘纯伦 方晓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1224-1227,1248,共5页
目的:研究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系统的复杂电过程和运动机理,包括它的节律、传导、胃排空过程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提取和分析表达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特征参数。方法:按照临床判断标准筛选3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信号检测设备和处理软件系... 目的:研究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系统的复杂电过程和运动机理,包括它的节律、传导、胃排空过程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提取和分析表达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特征参数。方法:按照临床判断标准筛选3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信号检测设备和处理软件系统由重庆邮电大学研制。从体表提取的胃阻抗信号和胃电运用小波多分辨分析处理将胃阻抗信号从呼吸和血流信号中分离出来。用能谱和频谱分析方法,根据主能量和支配频率将信号分类。胃电信号和胃阻抗信号的频率、功率谱、动态谱、节律大小、正常胃电和胃阻抗节律的功率等参数由该系统提供。结果:患者的胃动力测量和评估的实验表明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胃动力参数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一周后,患者主观症状还没有消除或者缓解,但是患者胃电功率和频率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变化(P<0.05),来源于阻抗信号的胃动力参数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阻抗和同步胃电测量的综合应用可能提供一种无创的技术来研究和估计与胃肠生理学和病理学情况一致的胃动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性胃炎 胃阻抗 多分辨分析 胃慢波 无创
下载PDF
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检测和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阳家长 徐追 +2 位作者 李章勇 任超世 刘纯伦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0-713,共4页
目的研究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电-机过程变化和影响因素,选择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特征参数。方法筛选2008年2月至6月重庆市永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通过谱分析方法,据主能量和支配频率将信号分类,对患者进行数据采集。... 目的研究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电-机过程变化和影响因素,选择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特征参数。方法筛选2008年2月至6月重庆市永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通过谱分析方法,据主能量和支配频率将信号分类,对患者进行数据采集。胃电信号和胃阻抗信号的频率,功率谱、动态谱、节律、正常胃电和胃阻抗节律的功率等参数由系统提供。结果患者的胃动力参数,2~4 cpm功率比例为59.2±4.4,频率百分比为(70.4±25.5)%,频率变异系数0.182±0.059,功率变异系数为1.576±0.481,与正常人群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用药1周后,患者主诉症状还没有缓解,或者消除,但是患者胃电功率和频率变异系数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于阻抗信号的胃动力参数有变化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胃阻抗和同步胃电信号测量的综合应用可能提供一种无创的技术来研究和估计与糜烂性胃炎的生理和病理学情况一致的胃动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性胃炎 胃动力 胃阻抗 多分辨分析 胃电
原文传递
外源性胃电刺激对犬胃慢波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宋耿青 杨斌 +1 位作者 钱伟 侯晓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胃电刺激完全控制胃慢波的最佳刺激方法和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在8条比格犬的胃大弯浆膜层埋植4对电极,分4组:单导联刺激组、两导联刺激组、三导联刺激组和三导联延迟刺激组。多导联电刺激器与距胃窦上6、10和14cm的浆膜电... 目的探讨外源性胃电刺激完全控制胃慢波的最佳刺激方法和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在8条比格犬的胃大弯浆膜层埋植4对电极,分4组:单导联刺激组、两导联刺激组、三导联刺激组和三导联延迟刺激组。多导联电刺激器与距胃窦上6、10和14cm的浆膜电极相连并输入不同宽度和振幅的脉冲以控制胃慢波。运用多导联胃电记录仪记录胃肌电活动。观察实验中胃慢波、脉冲宽度和振幅。结果长脉冲胃电刺激能控制胃慢波。单导联刺激组所需的最佳刺激能量最小(51.25±12.46,P<0.01)。三导联刺激组较其延迟刺激组所需的最佳刺激能量值低(P<0.01)。刺激前后胃肌电活动的主功和胃慢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脉冲胃电刺激能控制胃慢波,但对胃肌电活动的主功和传播速度无作用。单导联胃电刺激控制胃慢波所需的刺激能量最小。导联之间的延迟时间能增加控制胃慢波所需的最佳刺激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胃电刺激 动物实验 胃慢波 脉冲宽度 刺激能量 胃动力紊乱性疾病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上消化道动力的即时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高珏 蔡旭东 +1 位作者 邢洁 钟光辉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598-6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过程对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上消化道动力,包括消化不良症状、胃电慢波及胃肠激素的即时效应。方法 18例ESRD患者接受维持性HD治疗6个月以上。在HD起始前30 min(T1)、HD起始后30 min(T2)、HD最后的30 min(T3)和H...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过程对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上消化道动力,包括消化不良症状、胃电慢波及胃肠激素的即时效应。方法 18例ESRD患者接受维持性HD治疗6个月以上。在HD起始前30 min(T1)、HD起始后30 min(T2)、HD最后的30 min(T3)和HD结束后30 min(T4)行4导联空腹胃电图检测胃电慢波,并在HD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采用心率变异性评估自主神经兴奋性,ELISA法检测血浆胃动素(MTL)、胃促生长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结果 HD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即时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HD治疗后,上腹痛及上腹不适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与T1比较,T2时的各导联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均值和主频均值均下降(P<0.05),而胃电节律过缓或过速的百分比均值均升高(P<0.05),此后逐渐恢复至T4时,除第1导联的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仍低于T1时(P<0.05),其余导联上述指标均与T1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D治疗后血浆胃促生长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HD治疗前、后MTL和GLP-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次HD加重了患者消化不良症状,且导致胃电慢波一过性的异常。胃电慢波在HD治疗后期的逐步恢复可能与胃促生长素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消化不良 胃电慢波 胃促生长素
原文传递
胃电刺激对胃电节律紊乱的作用
8
作者 宋耿青 杨斌 +2 位作者 孙燕 钱伟 侯晓华 《胃肠病学》 2005年第6期351-354,共4页
背景:胃电刺激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方法。目的:观察、比较单导联和两导联长脉冲胃电刺激对胃电节律紊乱和呕吐相关样症状的作用。方法:以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一种血管加压素)建立犬胃动力紊乱模型,将多导电刺激器与... 背景:胃电刺激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方法。目的:观察、比较单导联和两导联长脉冲胃电刺激对胃电节律紊乱和呕吐相关样症状的作用。方法:以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一种血管加压素)建立犬胃动力紊乱模型,将多导电刺激器与胃浆膜电极相连,输入最佳刺激参数以控制胃慢波,评估盐水组、垂体后叶素组和单导联、两导联胃电刺激组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垂体后叶素的30min里的症状评分并全程记录四导联胃肌电活动。结果:垂体后叶素能诱导胃电节律紊乱和呕吐相关样症状(P<0.05)。单导联和两导联长脉冲胃电刺激均能纠正胃电节律紊乱(P<0.01),但对呕吐相关样症状无明显缓解作用(P>0.05)。两导联胃电刺激纠正胃电节律紊乱的最佳刺激能量(320ms×mA±43ms×mA)显著低于单导联胃电刺激(2 750ms×mA±186ms×mA)(P<0.01)。结论:单导联和两导联长脉冲胃电刺激能纠正垂体后叶素诱导的胃电节律紊乱,但不能缓解呕吐相关样症状。两导联胃电刺激控制胃慢波所需的刺激能量较单导联胃电刺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电刺激 胃慢波 垂体激素类 后叶 胃电节律紊乱 呕吐 肌电图描记
下载PDF
婴儿期胃电慢波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伍运生 蒋予 吴建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884-1886,共3页
目的研究健康婴儿的胃电慢波发育。方法0~24个月健康婴儿,按3个月的年龄间隔分为9组,每组20例,其中男104例,女76例,无窒息,母乳喂养,无器质性疾病。采用体表胃电图,分别于记录空腹和餐后体表胃电图各30min。计算出胃电慢波的以下参数:... 目的研究健康婴儿的胃电慢波发育。方法0~24个月健康婴儿,按3个月的年龄间隔分为9组,每组20例,其中男104例,女76例,无窒息,母乳喂养,无器质性疾病。采用体表胃电图,分别于记录空腹和餐后体表胃电图各30min。计算出胃电慢波的以下参数:主频、不同慢波节律的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功率比。结果0、6、12、18和24个月健康婴儿餐前主频分别为(2.38±0.5)、(2.54±0.4)、(2.62±0.3)、(2.86±0.3)和(2.97±0.2)cpm,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分别为(38.6±4.9)、(47.8±3.4)、(55.6±3.6)、(60.4±3.7)、(69.7±3.3),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为(24.6±5.4)、(18.6±4.1)、(15.6±4.9)、(14.7±3.6)、(12.7±4.3),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为(36.8±5.5)、(33.6±4.3)、(28.8±3.8)、(24.9±3.8)、(17.6±3.7),18个月以上婴儿餐后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较餐前升高(P<0.05)。12个月以上婴儿餐前、餐后的主频不稳定系数降低(P<0.05),餐后与餐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餐前功率比12个月以上较12个月以下增加(P<0.05)。结论婴儿期的胃电慢波经历一发育成熟阶段,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和主频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2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胃电慢波
下载PDF
埋置胃肌电起搏电极后胃肌电活动演变的研究
10
作者 杨杰 张侃 +1 位作者 余晓云 侯晓华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9-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胃埋置电起搏电极后胃肌电活动演变过程。方法7条纯种比格犬,每1条犬通过开腹手术沿胃大弯浆膜层埋置4对心脏起搏电极。术后第1天开始记录进食固体食物(200g/只)前后30min胃慢波,连续记录7d后,间隔3周再次用同样方法记录胃肌电... 目的探讨胃埋置电起搏电极后胃肌电活动演变过程。方法7条纯种比格犬,每1条犬通过开腹手术沿胃大弯浆膜层埋置4对心脏起搏电极。术后第1天开始记录进食固体食物(200g/只)前后30min胃慢波,连续记录7d后,间隔3周再次用同样方法记录胃肌电活动1次。结果(1)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天的空腹正常胃慢波百分率无明显改变(P>0.05)。而术后第3、4、5、6、7天明显降低(P<0.05)。(2)从术后第1天至第7天,与相应天数的空腹胃慢波相比,进食后正常胃慢波百分率增加(P<0.05),主功增高(P<0.05)。(3)手术后第3周,所有犬的进食前后正常胃慢波百分率均>70%。与空腹胃慢波相比,进食后主功增加(P<0.05)。结论犬胃埋置胃肌电起搏电极后胃肌电紊乱在术后第3天出现,之后逐步恢复。进食后胃肌电紊乱改善的特征是否预示胃肌电紊乱能够恢复正常尚待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 胃慢波 胃电图 胃轻瘫
下载PDF
胃楔形切除术致胃电节律改变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育瑆 俞晓军 +2 位作者 考晓明 黄云 胡志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1期2049-2052,2070,共5页
目的:观察楔形切除胃的不同部位对术后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兔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胃体近端楔形切除组、胃体远端楔形切除组及对照组3个处理组,每组10只。记录在自然恢复状态下术后3日、6日、9日胃体近端及胃窦处30... 目的:观察楔形切除胃的不同部位对术后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兔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胃体近端楔形切除组、胃体远端楔形切除组及对照组3个处理组,每组10只。记录在自然恢复状态下术后3日、6日、9日胃体近端及胃窦处30分钟内慢波总数及正常慢波次数并计算正常慢波百分比。用析因设计分析切除部位、测量部位、术后时间三因素对胃慢波节律的影响。结果:上述三因素均对术后慢波节律有影响,切除胃体近端与切除胃体远端相比,前者引发的术后胃电节律紊乱的程度更严重且恢复更缓慢;术后测量胃窦处与测量胃体处相比,前者发生的胃电节律紊乱的程度更严重且恢复更缓慢。结论:大弯侧胃底与胃体交医院界处的"胃电起始区域"即为"胃电起搏区","胃电起搏区"的切除对术后胃电节律的影响大于传导区域切除对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胃瘫综合症 胃电节律紊乱 胃电起搏区 胃楔形切除术 慢波电位
原文传递
顺铂相关消化不良中胃肌电活动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杰 余晓云 +1 位作者 侯晓华 陈建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肌电活动在顺铂相关消化不良(cisplatin-associated dyspepsia)中的作用。方法于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静脉输入顺铂(1mg/kg),1h内匀速输完。根据顺铂呕吐潜伏期,分为20min(基线期),0~1h(给药期... 目的探讨胃肌电活动在顺铂相关消化不良(cisplatin-associated dyspepsia)中的作用。方法于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静脉输入顺铂(1mg/kg),1h内匀速输完。根据顺铂呕吐潜伏期,分为20min(基线期),0~1h(给药期间),1~3.5h(呕吐前),3.5~5h(呕吐期间)等4个不同实验时间段。在相应时间段,分别观察出现的消化不良症状并评分,同时记录其间的胃慢波。软件自动分析及肉眼判断呕吐前后胃慢波变化。结果①全部实验犬均出现反复呕吐,平均呕吐次数6·71±2.56,呕吐潜伏期154.71±4.99min,呕吐持续时间80.57±14.79min。②与基线期相比,顺铂输入期间(0~1h)无明显消化不良症状,但在输入后的1~3.5h、3.5~5h逐渐增多。③3.5~5h胃慢波与基线期的胃慢波比较,正常胃慢波百分率明显降低,主功降低,主频无明显变化。而20min、0~1h、1~3.5h之间的正常胃慢波百分率、主频、主功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呕吐过程中出现小于1min的呈荆棘样波形的胃电过速,其前后均出现持续时间小于1min的胃电过缓,随之在1min内恢复正常。结论除呕吐具有短暂特征性胃慢波改变之外,顺铂诱发的其余消化不良症状无明显胃肌电改变。胃肌电改变可能不是顺铂相关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胃慢波 消化不良 胃电图
下载PDF
胃电刺激模拟胃窦异位起搏点引发犬远端胃电紊乱的研究
13
作者 杨杰 张侃 +1 位作者 余晓云 侯晓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9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长脉冲逆行胃电刺激(retrograde gastric electrical sti mulation,RGES)诱导远端胃电紊乱的最低能量。方法在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通过最远端电极输入不同振幅的高频长脉冲胃电刺激模拟异位起... 目的探讨高频长脉冲逆行胃电刺激(retrograde gastric electrical sti mulation,RGES)诱导远端胃电紊乱的最低能量。方法在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通过最远端电极输入不同振幅的高频长脉冲胃电刺激模拟异位起搏,诱导远端胃电紊乱,从而获得最低电刺激能量。观察电刺激前、刺激中和刺激后消化不良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①最低能量为(85.71±11.34)(mA.ms)的高频长脉冲RGES可以影响远端胃慢波,而且刺激前后消化不良评分无明显差异;②RGES使远端胃正常胃慢波百分率降低[(92.48±10.57)%vs(25.25±17.08)%,P=0.001],胃电过速百分率升高[(0.61±1.05)%vs(55.37±25.05)%,P=0.001)。结论低能量高频长脉冲RGES可作为人工模拟胃窦异位起搏点的方式之一,其能诱发远端胃快速性胃电紊乱,且无可见的消化不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胃电刺激 胃慢波 消化不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交感神经和肌间神经丛在胃电刺激调控胃慢波中的作用
14
作者 孙圣斌 柳锋霖 +2 位作者 王华枫 钱伟 侯晓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胃交感神经及肌间神经丛在电刺激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确定胃电起博的神经机制和作用环节,为今后起搏器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各5只。全部大鼠植入浆膜电极,电刺激组大鼠行... 目的研究胃交感神经及肌间神经丛在电刺激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确定胃电起博的神经机制和作用环节,为今后起搏器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各5只。全部大鼠植入浆膜电极,电刺激组大鼠行胃电刺激至胃慢波被完全控制。植入电极组不行电刺激。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和脊髓后角C fos蛋白表达。结果电刺激组大鼠胃慢波全部被完全控制,所需能量为2 70±80 .6ms ,2mA。2组大鼠脊髓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均未见C fos阳性神经元,而后角浅层均见散在C fos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植入电极组胃窦肌间神经丛未见C fos阳性神经元,电刺激组胃窦肌间神经丛可见C fos阳性神经元。结论适宜参数的胃电刺激可完全控制大鼠胃慢波。肌间神经丛参与胃电刺激调控胃慢波,而交感神经则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胃慢波 交感神经 肌间神经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