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少丽 白宇宁 +3 位作者 倪媛元 姬航宇 陈亚光 刘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证候分布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402例CAG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等信息资料,通过描...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证候分布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402例CAG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等信息资料,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CAG中医证型分布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肝胃郁热证和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与腺体发生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呈正相关[OR=1.814,P=0.005;OR=2.112,P=0.041),脾胃虚弱证、胃络瘀阻证与黏膜发生异型增生呈正相关(OR=3.118,P<0.001;OR=5.487,P<0.001)。结论:CAG中医证候多为复合证型,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理变化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候 胃黏膜病理 相关性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高发武 代会容 杨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8期117-120,共4页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与胃镜、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中医证型分型,对证型分布特点、患者的年龄、性别、胃...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与胃镜、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中医证型分型,对证型分布特点、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病理检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110例患者中医证型中脾胃虚弱证41例,占37.27%,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胃镜表现方面,单纯性萎缩性形态患者仅占13.64%,其中以脾胃湿热证所占比例最低。患者的萎缩多以轻、中度为主。脾胃虚弱证患者的重度萎缩比例明显低于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及脾胃湿热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为51例,占46.36%。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同中医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着一定相关性,在病变早期以实证为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低,在病变中晚期多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型 胃镜 胃黏膜病理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胆汁反流对不同性别患者胃黏膜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常丽丽 来文辉 +1 位作者 杨慧君 张志红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2期52-56,共5页
目的 研究胆汁反流对不同性别患者胃黏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 年1 月至2015年1 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检出胃胆汁反流患者664 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烟酒嗜好、既往病史、焦虑和(或)抑郁... 目的 研究胆汁反流对不同性别患者胃黏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 年1 月至2015年1 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检出胃胆汁反流患者664 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烟酒嗜好、既往病史、焦虑和(或)抑郁状态评估结果,观察分析其内镜下表现、病理检测结果和HP 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性别之间胆汁反流发生高峰年龄、相关危险因素、胆汁反流对胃黏膜造成的影响的异同.结果 (1)男性胆汁反流检出率为6.75%;女性胆汁反流检出率为7.02%,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生胆汁反流男性最小年龄11 岁,最大年龄85 岁,平均(47.45±17.58)岁;女性最小年龄14 岁,最大年龄85 岁,平均(47.49±17.29)岁,不同性别发生胆汁反流的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无差异(P〉0.05).男性和女性胆汁反流检出率在70 岁之前随年龄增高而升高,70 岁以后随年龄增高开始下降,男性反流检出高峰在51~60 岁,女性反流检出高峰在41~50 岁,女性胆汁反流高峰年龄大于男性(P〈0.05).(3)在女性组中,焦虑和(或)抑郁状态患者发生胆汁反流率最高,其次喝咖啡、非甾体消炎药、烟酒、糖尿病等.在男性组中,吸烟组发生胆汁反流率最高,其次是焦虑和(或)抑郁状态、饮酒、喝咖啡、非甾体消炎药、糖尿病等.(4)内镜特征胃溃疡男性58 例,检出率为17.70%,女性19例,检出率为5.29%,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血水肿、出血点、出血斑、糜烂、糜烂出血、胃息肉、胃癌检出率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检查:炎症、炎症+胃小凹增生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肠化、炎症+肠化+异型增生、胃溃疡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肠化+胃小凹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性别 年龄 内镜特征 胃黏膜病理
原文传递
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镇海 陈锦锋 姚红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CAG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CAG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活血汤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检查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理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缓解或逆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疏肝理气活血汤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瑞巴派特片 中医证候积分 胃黏膜病理
原文传递
健脾化湿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胃黏膜病理程度及胃功能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孙可昕 裘生梁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0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胃黏膜病理程度及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西医...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胃黏膜病理程度及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健脾化湿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胃黏膜病理程度及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纳差少食、胃脘灼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固有腺体、肠化区、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蛋白酶Ⅰ(PGⅠ)、胃泌素-17(G-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湿汤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促进其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并改善胃黏膜病理程度及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湿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症状 胃黏膜病理 胃功能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细胞毒相关蛋白A及环氧合酶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福生 杭海燕 +9 位作者 陈润花 李培彩 张寅 陈亮 李健 刘婷 苏泽琦 朱辰辰 王晓迪 丁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0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与Hp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环氧合酶2(Cox-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Hp检测、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CAG患者70例,Hp阳性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和...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与Hp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环氧合酶2(Cox-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Hp检测、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CAG患者70例,Hp阳性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各30例,Hp阴性患者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CagA、Cox-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组间CagA阳性率、Cox-2表达水平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 CAG合并Hp感染的脾胃湿热证组CagA阳性率、血清Cox-2表达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患者,且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脾胃虚寒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证具有较轻的趋势。结论 CagA及Cox-2可能参与CAG合并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脾胃湿热证在CAG合并Hp感染早期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脾胃湿热证在CAG进展中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细胞毒相关蛋白A 环氧合酶-2 胃黏膜病理
下载PDF
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11例手术病理对照)
7
作者 刘林祥 邓炳幸 +5 位作者 郑建森 王永栋 陈显荣 沈天真 张罗 沈力行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本文报告经X线钡剂造影检出、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11例,讨论了各型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并就各型早期胃癌的X线钡造影显示技术作了探讨。认为应用精细法双对比造影,显示胃粘膜面的细微结构——胃小沟和胃小区,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与鉴别... 本文报告经X线钡剂造影检出、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11例,讨论了各型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并就各型早期胃癌的X线钡造影显示技术作了探讨。认为应用精细法双对比造影,显示胃粘膜面的细微结构——胃小沟和胃小区,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与鉴别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早期 胃粘膜 胃小沟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永福 孙春梅 +3 位作者 耿立霞 许贤智 杨国安 陈鹏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关系 ,及根除Hp对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对慢性胃病患者在胃窦部 3~ 5点取胃黏膜活组织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胃黏膜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对确诊Hp阳性的 15 0例...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关系 ,及根除Hp对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对慢性胃病患者在胃窦部 3~ 5点取胃黏膜活组织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胃黏膜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对确诊Hp阳性的 15 0例慢性胃炎患者 ,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 2周 ,3个月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结果 :2 82例患者中 ,共检出Hp阳性 15 0例 (占 5 3.19% )。在Hp阳性的 15 0例患者中 ,CagA -IgG的检出率为 71.33% ,其中活动性炎症患者中CagA -IgG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患者 (P <0 .0 1)。Hp阳性患者经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 2周 ,3个月后复查Hp根除率为 79.33% ,且Hp根除组的炎症好转情况明显优于Hp未根除组 (P <0 .0 5 )。结论 :Hp感染与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癌前期病变的关系较为密切 ,尤其是I型Hp菌株感染与癌前期病变关系更为密切。抗Hp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程度及临床症状。另外 ,抗Hp治疗可能会使萎缩或肠化生的胃黏膜发生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黏膜 病理分析 PCR技术 治疗 后胃黏膜组织 胃癌
下载PDF
三参滋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元 霍毓平 +1 位作者 李晓春 李宏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 :观察三参滋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病理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综合造模法。将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三参滋胃饮小剂量治疗组、三参滋胃饮大剂量治疗组、自然恢复组、维酶素治疗组。给药 5 0天后留取胃粘膜... 目的 :观察三参滋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病理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综合造模法。将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三参滋胃饮小剂量治疗组、三参滋胃饮大剂量治疗组、自然恢复组、维酶素治疗组。给药 5 0天后留取胃粘膜组织块 ,HE染色观察粘膜组织病理变化 ,流式细胞仪观察粘膜组织细胞动力学变化。结果 :三参滋胃饮大小剂量组胃粘膜病变基本恢复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自然恢复组胃粘膜病变无恢复与正常组差异显著。三参滋胃饮大小剂量组 G0 /1 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 ,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S期和 G2 /M期细胞比率明显低于自然恢复组 ,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细胞增殖指数 ( PI)低于自然恢复组 ,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三参滋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胃粘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三参滋胃饮 细胞动力学 胃粘膜病理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中胃粘膜病变的特点分析
10
作者 蔡立勉 潘秀珍 +2 位作者 郑松龄 何利平 吴芳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分析491例消化性溃疡伴随胃粘膜病变的特点.结果:性别年龄因素对病变发生率无影响.粘膜炎症较之萎缩和溃疡关系更密切.十二指肠溃疡以广泛粘膜炎症及体部慢性轻度炎症为特点;胃溃疡以广泛萎缩,窦部重度萎缩及重度慢性活动性炎症为特点.... 分析491例消化性溃疡伴随胃粘膜病变的特点.结果:性别年龄因素对病变发生率无影响.粘膜炎症较之萎缩和溃疡关系更密切.十二指肠溃疡以广泛粘膜炎症及体部慢性轻度炎症为特点;胃溃疡以广泛萎缩,窦部重度萎缩及重度慢性活动性炎症为特点.两者粘膜病变特点和现有关于两者发病机理的认识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粘膜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 被引量:33
11
作者 冯春霞 劳绍贤 +1 位作者 黄志新 周福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粘膜的病理改变、胃粘膜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脾胃湿热...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粘膜的病理改变、胃粘膜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脾胃湿热证35例,脾虚证20例,并设无临床症状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观察胃粘膜组织中IL-8、TNF-α和sIgA水平以及HP感染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的HP感染率、胃粘膜炎症程度要高于脾虚证组和正常组(P<0.05或P<0.01);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组织中的IL-8、TNF-α要高于脾虚证组(P<0.05或P<0.01),而sIgA却低于脾虚证组(P<0.01);在脾胃湿热证中,HP阳性者的胃粘膜炎症程度明显重于阴性者(P<0.01),且HP阳性者胃粘膜组织中的IL-8、TNF-α要高于阴性者(P<0.05),而sIgA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的胃粘膜呈现一种活动性炎症改变,这可能与局部炎症因子(IL-8、TNF-α)分泌增加、防御因子(sIgA)分泌减少有关;而HP感染可能是引起和加重脾胃湿热证内在病理变化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胃粘膜 病理特点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胃癌前组织和胃癌中Bax基因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9
12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2 位作者 房殿春 杨仕明 汪荣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665-668,共4页
目的为探讨胃癌前组织及胃癌中 Bax 基因表达状况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胃粘膜10例、慢性胃炎72例和胃癌53例中/Bax 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 目的为探讨胃癌前组织及胃癌中 Bax 基因表达状况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胃粘膜10例、慢性胃炎72例和胃癌53例中/Bax 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 Bax 基因在正常胃粘膜及不同胃粘膜病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Bax mRNA 在肠化生中的表达率为69.4%,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20.0%,X^2=7.892,P<0.01).Bax 蛋白在肠化生中的表达率为77.8%,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30.0%)、萎缩性胃炎(43.8%)、异型增生(50.0%)和胃癌(54.7%)(X^2=8.129,5.829,4.548,4.951,P<0.01及 P<0.05).X^2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Bax 蛋白表达阳性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 Bax 蛋白阴性组(t=2.283,2.557,3.928,P<0.05及 P<0.01),Bax 蛋白表达状态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439,P<0.01).结论 Bax 基因对胃癌前组织及胃癌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胃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progression from normal mucosa to gastric carcinoma 被引量:30
13
作者 LIU Wen Zhong, ZHENG Xiong, SHI Yao, DONG Quan Jiang and XIAO Shu D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6-68,共3页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 ) infection on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the progression from normal mucosa to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Gastric biopsy specimens from nor...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 H. pylori ) infection on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the progression from normal mucosa to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Gastric biopsy specimens from normal controls ( n =11), superficial gastritis ( n =32),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intestinal metaplasia ( n =83), dysplasia ( n =25) and gastric carcinoma ( n =10) were studi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RESULTS The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expressed as PCNA labeling index (LI)%, was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in successive stages from normal mucosa to gastric carcinoma regardless of H. pylori statu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CNA LI% among all groups ( P <0 01). The analysis pursuing the effect of H. pylori infection on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the progression from normal mucosa to gastric carcinoma showed that in superficial gastritis and mild atrophic gastritis groups, PCNA LI% in H. pylori positive patients were 13 14±1 6 and 19 68±2 22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 95±0 78 and 11 34±1 89 in H. pylori negative patients ( P <0 01); but there was no such difference in other groups ( P >0 05). CONCLUSION H. pylori infection causes increased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the stages of superficial and mild atrophic gastritis and may play a part in triggering gastric carcin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infections gastric mucosa/microbiology STOMACH neoplasms/microbiology gastric mucosa/pathology
下载PDF
胃粘膜异型增生形态与p53,Bcl-2和c-erbB-2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仰坤 纪小龙 马乃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了解胃粘膜异型增生形态与p53,bcl2和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胃粘膜炎症性增生45例,异型增生44例和胃腺癌30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并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p53,bcl2和c... 目的了解胃粘膜异型增生形态与p53,bcl2和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胃粘膜炎症性增生45例,异型增生44例和胃腺癌30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并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p53,bcl2和cerbB2基因表达.结果异型增生病灶,小者仅有单个腺管,多者达10余个腺管,多数3个~5个腺管.异型腺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腺上皮细胞单层或复层排列.核大小不等,染色质粗,核形态不一,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核仁或核分裂.异型增生的腺管与周围的腺管分界清,这种现象称之为胃粘膜腺管区域性异型增生.异型增生腺管p53,bcl2和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为91%,727%和386%.结论胃粘膜腺管区域性异型增生与胃腺癌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P53基因 BCL-2基因 C-ERBB-2基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与p53基因表达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2 位作者 房殿春 高晋华 王振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以及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变化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以及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变化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Hp阳性患者Hp根除前后及Hp阴性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并对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Hp阳性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PCNA指数(12.7%,14.1%)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3.0%,8.3%,t=7.241,6.368,P<0.01),Hp根除后胃粘膜上皮细胞PCNA指数和凋亡指数(14.2%,12.7%)均显著下降(9.1%,3.6%,t=5.642,7.410,P<0.01),而Hp未根除者上述指标则无显著性变化。Hp阳性组p53阳性率(39.1%)显著高于Hp阴性组(15.4%,x^2=4.414,P<0.05).Hp阳性组p53阳性者PCNA指数(18.7%)显著高于p53阴性者(11.5%,t=4.185,P<0.01),而p53阳性者细胞凋亡指数(8.4%)显著低于p53阴性者(12.6%,t=3.120,P<0.01)。结论 Hp感染可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变化,使胃粘膜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突变型p53基因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此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增殖 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
下载PDF
腧穴组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燕平 冀来喜 +2 位作者 郝重耀 阎丽萍 杨恩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胃病的最佳腧穴组方法。方法:以乙醇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后,动态观察针刺“足三里”不同组穴对模型胃粘膜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足三里”不同配穴均可减轻急性胃粘膜损伤。结论:在各穴组中,以“足三里”+“内关... 目的:探讨治疗胃病的最佳腧穴组方法。方法:以乙醇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后,动态观察针刺“足三里”不同组穴对模型胃粘膜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足三里”不同配穴均可减轻急性胃粘膜损伤。结论:在各穴组中,以“足三里”+“内关”斗“中脘”组效果最好,可考虑做为治疗胃病的基本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粘膜损伤 针刺疗法 足三里穴 内关穴 中脘穴
下载PDF
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石雪迎 赵凤志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1期74-75,共2页
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石雪迎赵凤志Subjectheadingsstomachneoplasms/genetics;gastricmucosa/pathology;precancerouscondition... 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石雪迎赵凤志Subjectheadingsstomachneoplasms/genetics;gastricmucosa/pathology;precancerousconditions/genetics;pro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遗传学 病理学 癌前状态
原文传递
栀子总苷对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马燕 金家宏 +1 位作者 赵维中 徐以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 研究栀子总苷 (TGZ)对阿司匹林所致急性胃黏膜损伤 (AGML)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阿司匹林ig诱导大鼠AGML模型。观察TGZ 14 0、70、35mg/kg 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的AGML指数 ,并同时检测胃黏膜局部血流量(GMBF)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 目的 研究栀子总苷 (TGZ)对阿司匹林所致急性胃黏膜损伤 (AGML)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阿司匹林ig诱导大鼠AGML模型。观察TGZ 14 0、70、35mg/kg 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的AGML指数 ,并同时检测胃黏膜局部血流量(GMBF)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TGZ用药组的AGML指数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 ,GMBF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 ;TGZ可明显提高血浆中SOD活性 ,降低其MDA含量。结论 TGZ对阿司匹林所致AGML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胃黏膜血流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副作用 胃黏膜/病理学 栀子/药理学 大鼠 栀子总苷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sm and protection of stress ulcer produced by explosive noise 被引量:13
19
作者 LIU Guo Shi 1, HUANG Yu Xin 1, LI Shuan Wei 2, PAN Bo Rong 3, WANG Xin 1, SUN Da Yong 1 and WANG Qing Li 1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4-68,共5页
AIM To establish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stress ulcer produced by explosive noise, and to probe into its mechanism and protection. METHODS The country standard Wistar whit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 AIM To establish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stress ulcer produced by explosive noise, and to probe into its mechanism and protection. METHODS The country standard Wistar whit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 n =8), which were neither stimulated nor protected, and stimulating group (divided into subgroups A, B and C, including 8 rats each which were decapitated to draw blood for test immediately, 12 hours and 24 hours after stimulation) and prevention group (divided into subgroups A, B and C, having 8 rats each, subgroup A was given cimetidine, B anisodamine and C both drugs). Firing noises of submachine guns were used as inflicting factor. The rats were fasted for 24 hours and stimulated by firing noise for 12 hours. The change of ulcer index, gastric mucosal and related serum hormon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Stress ulcer was significant in the stimulating group, and its ulcer index (8 6±0 6)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bo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prevention group (0 3±0 1, P <0 01). Its serum gastrin (Gas ng/L , 294±163 vs 63±40, P <0 01) and endothelin (ET ng/L , 181±57 vs 135±42, P <0 01) were appare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ts serum nitric oxide (NO) level was conspicu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ng/L , 0 2±0 1 vs 0 8±0 5, P <0 05), while the serum gastrin level ( ng/L , 556±225) in prevention group was distinc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oth the control ( P <0 01) and stimulating group ( P <0 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s of ET and NO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the stimulating groups. CONCLUSION Stress ulcer model of rats can b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 the stimulation of explosive noise. Gas, ET and NO are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tress ulcer,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mechanism. Hepatic function affected by noise is observed in this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ulcer/etiology STOMACH ulcer/prevention and control gastric mucosa/pathology noise/adverse effects STRESS ULCER
下载PDF
胃粘膜肠化及不典型增生与胃肠疾病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世耀 刘天舒 +2 位作者 王吉耀 张希德 张善身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了解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发生率,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病例来自198601/199512中山医院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26578例,男17092例(643%),女9480例(357%... 目的了解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发生率,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病例来自198601/199512中山医院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26578例,男17092例(643%),女9480例(357%),检出胃癌538例(20%);胃溃疡2569例(97%);十二指肠溃疡6127例(231%);复合溃疡841例(32%).比较各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结果肠上皮化生检出率为339%,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胃癌组[498%,OR=178(95%CI149~231)],胃溃疡组[516%,OR=212(95%CI195~231)]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334%).总的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51%),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胃癌组[162%,OR=487(95%CI378~626)],胃溃疡组[132%,OR=382(95%CI331~441)],复合溃疡组[117%,OR=335(95%CI265~422)]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38%).结论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胃癌及胃溃疡患者中,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患者.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病理学 化生/病理学 胃肿瘤/病理学 消化性溃疡/病理学 增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