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材渗透性可控制原理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鲍甫成 吕建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6-342,共7页
本文研究了木材渗透性可控制机制,探寻了渗透性可控制原理。结果表明,影响渗透性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为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微孔大而多者,渗透性高;微孔愈小,微孔里气-液界面上毛细管张力愈高,对液体流动的影响愈大,浸注愈难,欲使浸注液... 本文研究了木材渗透性可控制机制,探寻了渗透性可控制原理。结果表明,影响渗透性高低的最主要因素为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微孔大而多者,渗透性高;微孔愈小,微孔里气-液界面上毛细管张力愈高,对液体流动的影响愈大,浸注愈难,欲使浸注液深注入木材,必须施一与此微孔半径相应足以克服此张力的压力。若欲改善低渗透树种木材的难浸注性,似应从纹孔入手,用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等方法增大和增多有效纹孔膜微孔半径和数量,以减小毛细管张力,降低使用压力,增大流量率,提高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渗透性 流量率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理论在明渠水气界面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然 李洪 +1 位作者 李嘉 李克锋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83,共7页
采用一维水面线计算方法确定断面和比降频繁变化、同时受下游回水影响的渠道水气界面位置往往产生较大误差。本文采用了两相流理论中三维相间界面计算模型—— VOF模型模拟计算断面和比降频繁变化、受下游回水影响严重的渠道水气界面。... 采用一维水面线计算方法确定断面和比降频繁变化、同时受下游回水影响的渠道水气界面位置往往产生较大误差。本文采用了两相流理论中三维相间界面计算模型—— VOF模型模拟计算断面和比降频繁变化、受下游回水影响严重的渠道水气界面。实例资料的验证表明 ,VOF模型可以完全考虑渠道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以及下游回水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理论 明渠 水气界面 VOF模型 三维空间 水利工程
下载PDF
水下气体射流初期数值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贺小艳 马汉东 纪楚群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水下气体射流的数学物理模型,并成功地将位标函数方法应用于水下气体射流气水交界面求解,数值模拟了水下气体射流初期的流动演化和气水相互作用特性,得到了气水全耦合的水下气体射流喷射初期的流场形态及其演化过程...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水下气体射流的数学物理模型,并成功地将位标函数方法应用于水下气体射流气水交界面求解,数值模拟了水下气体射流初期的流动演化和气水相互作用特性,得到了气水全耦合的水下气体射流喷射初期的流场形态及其演化过程,定性结论与实验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气体射流 数值模拟 Jameson格式 气液交界面 气水流动控制方程 LEVEL Set方程 数值格式
下载PDF
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粉质砂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董倩 侯龙 赵宝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017-4021,共5页
从宏观吸力控制型直剪试验和微观土体颗粒结构分析两方面入手,在压力板仪试验分析非饱和粉质砂土水土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吸力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和2种不同含水量土样结构的微观扫描研究,分析非饱和粉质砂土抗剪强度和基质吸力之间的关... 从宏观吸力控制型直剪试验和微观土体颗粒结构分析两方面入手,在压力板仪试验分析非饱和粉质砂土水土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吸力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和2种不同含水量土样结构的微观扫描研究,分析非饱和粉质砂土抗剪强度和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黏性土不同,当粉质砂土含水量逐渐降低时,土体基质吸力对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效果并不是一直增加,而是存在一个"峰值效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粉质砂土微观结构的组成特点以及随含水率减小所含水分的存在形式不断改变这两方面因素,致使基质吸力作用面积不断变化造成的。另外,土体的应力环境也会影响吸力对土体强度贡献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水-土特征曲线 基质吸力 抗剪强度 水-气交界面
下载PDF
水力喷射空气旋流器中射流流型及其对传质面积和气相压降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程治良 全学军 +1 位作者 晏云鹏 代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14-292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力喷射空气旋流器(WSA)的传质效率以及认识射旋流体系的气液传质机理,对WSA中的射流流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绘制出了不同进口气速下射流流型图。以CO2-NaOH化学吸收体系测定了相应射流流型下的有效比相界面积a。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力喷射空气旋流器(WSA)的传质效率以及认识射旋流体系的气液传质机理,对WSA中的射流流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绘制出了不同进口气速下射流流型图。以CO2-NaOH化学吸收体系测定了相应射流流型下的有效比相界面积a。结果表明,在低射流流速(≤4.42 m·s-1)下,液相射流随着进口气速增大,主要存在稳态射流、变形旋线射流、破碎旋线射流、雾化旋线射流、贴壁雾化旋线射流5种流型;在高射流流速(≥6.19 m·s-1)下,射流主要出现稳态射流、破碎旋线射流以及雾化旋线射流3种流型。a值与流型有关,雾化旋线射流下的a值大于其他流型下的对应值。低流速下的贴壁雾化,不利于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对应a值较小。a值与射流流速有一定关系,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大而略有增大,且随着射流流速增大至8.84 m·s-1以上,增大的幅度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吸收 界面 流型 射流 气体旋流器
下载PDF
强化气液两相传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成弘 周明 余国琮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5-322,共8页
本文评述了现有的增强气液两相传质过程的研究进展 ,从研究对象和系统性质两个方面分析了气液两相传质学科的特点 。
关键词 气液界面 过程强化 气液两相传质 精馏 分离 气体吸收 传质理论 化工过程
下载PDF
搅拌罐内基于EDEM-FLUENT耦合的多相流混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建明 邱钦宇 何讯超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84,共6页
利用EDEM-FLUENT联合仿真,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法和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组成离散固体与连续的液相和气相的混合模型,对搅拌罐内固-液-气三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固体颗粒在搅拌罐内的运动状态和自由液面对其分散的影响.基于FLUEN... 利用EDEM-FLUENT联合仿真,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法和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组成离散固体与连续的液相和气相的混合模型,对搅拌罐内固-液-气三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固体颗粒在搅拌罐内的运动状态和自由液面对其分散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的VOF法对气-液连续相建模,很好地捕捉气液分界面,模型更接近实际工况,直观显示自由液面的变化;基于离散元法使用软件EDEM对固体颗粒进行离散单元建模,通过两软件的联合仿真直观模拟固体颗粒在罐内的位置信息和运动情况,得到的固体颗粒分散情况与利用欧拉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 多相流 EDEM-FLUENT联合仿真 气液分界面
下载PDF
Φ73.02mm×5.51mm P110油管腐蚀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映辉 唐永槐 +4 位作者 吕拴录 夏文斌 方剑 李振兴 郑秋艳 《钢管》 CAS 2016年第1期59-63,共5页
采用现场数据调研、宏观分析、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XRD分析等方法,对某油田Φ73.02mm×5.51 mm P110油管腐蚀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油管腐蚀的主要原因是该井高含量的CO_2、Cl^-、地层水、返排酸化压裂液共存造成的腐蚀,腐... 采用现场数据调研、宏观分析、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XRD分析等方法,对某油田Φ73.02mm×5.51 mm P110油管腐蚀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油管腐蚀的主要原因是该井高含量的CO_2、Cl^-、地层水、返排酸化压裂液共存造成的腐蚀,腐蚀程度与气液交界面的位置及井段温度有关。推荐使用耐CO_2腐蚀的油套管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 腐蚀 CO2 酸化压裂 气液交界面 井底温度 分析原因
下载PDF
横掠液柱流的微粒运动机理及PM_(2.5)捕获(Ⅰ) 附面运动轨迹与分离半径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治良 魏文韫 +3 位作者 朱家骅 郭沈 夏素兰 余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01-2009,共9页
提出了横掠液柱流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推动PM2.5微粒附面运动机理,建立了微粒附面运动微分方程和数值积分反演方法,计算粒子运动轨迹并预测可吸收的微粒运动最大分离半径。定义最大分离半径与液柱表面之间附面层的厚度为分离厚度,以气溶胶... 提出了横掠液柱流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推动PM2.5微粒附面运动机理,建立了微粒附面运动微分方程和数值积分反演方法,计算粒子运动轨迹并预测可吸收的微粒运动最大分离半径。定义最大分离半径与液柱表面之间附面层的厚度为分离厚度,以气溶胶流体通过该区域的体积流量与横掠单液柱的总体积流量之比代表单液柱吸收效率;热泳推动力是强化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单液柱吸收效率,按串联模型导出规则排列的液柱群整体分离效率计算公式,依据液柱交叉流几何结构、流体流动和气液两相传热传质参数即可确定整体分离效率。对交叉流Reynolds数为170的实例计算显示,直径4mm的单液柱吸收效率为1.18%,由195排液柱群组成的长度为1170mm的分离通道整体分离效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吸收 液柱交叉流 热泳 气液界面 附面层
下载PDF
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在锂云母浮选气液界面的协同作用机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白阳 崔万顺 +3 位作者 文伟翔 安红运 于福顺 闫平科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以某含Li_(2)O 1.09%的锂云母矿石为研究对象,将三种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NaO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环烷酸钠(NA)分别与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进行复配,借助浮选试验、表面张力、泡沫物化性质测试及协同作用参数计算等手段,从气-... 以某含Li_(2)O 1.09%的锂云母矿石为研究对象,将三种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NaO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环烷酸钠(NA)分别与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进行复配,借助浮选试验、表面张力、泡沫物化性质测试及协同作用参数计算等手段,从气-液界面研究了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在锂云母浮选中的协同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三种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对锂云母的浮选效果均优于单一捕收剂,且当DDA与SDS摩尔比为1∶1时达到最佳浮选效果,精矿中Li2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24%和61.88%。而此时浮选泡沫的稳定性达到最低,有利于锂云母的浮选,其浮选泡沫层的高度、半衰期和含水量分别为33 mm,86 s和48.72%。结合表面张力和协同作用参数计算结果可知,在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体系中,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致使阴离子捕收剂插入到DDA之间的空隙中,两种捕收剂通过静电力和碳链间的疏水缔合作用相互交织。而由于磺酸基较强的电负性,其降低DDA之间静电斥力的能力更强。相比DDA/NaOl和DDA/NA,DDA/SDS在气-液界面的饱和吸附值增加,捕收剂分子所占的平均最小面积减小,因而表现出更高的表面活性,展现出对锂云母更好的捕收能力及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 气液界面 协同吸附 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 浮选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气泡尺寸对流动阻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前林 李小春 +1 位作者 魏宁 胡海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3-918,共6页
多孔介质中的泡沫能够封堵某些孔道,降低气体流动性。由于直接观察多孔介质中的泡沫流动比较困难,所以关于泡沫流动性与气泡尺寸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利用Navier-Stokes方程与守恒的水平集方法耦合模拟孔隙介质中气泡尺寸对流动阻力的影... 多孔介质中的泡沫能够封堵某些孔道,降低气体流动性。由于直接观察多孔介质中的泡沫流动比较困难,所以关于泡沫流动性与气泡尺寸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利用Navier-Stokes方程与守恒的水平集方法耦合模拟孔隙介质中气泡尺寸对流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证实,气泡尺寸是影响流体阻力的重要因素。当气泡半径小于孔喉半径时,气泡不受孔道约束,气泡流动过程中流动阻力较稳定,此时含气泡流体流动阻力与纯液态流体流动阻力相等,所以小于孔喉尺寸的气泡对孔道无封堵作用。当气泡半径大于孔喉半径时,孔道影响气泡变形,其流动阻力存在波动性,最大流动阻力随气泡体积变大呈线性增加。当气泡体积增加到使最大流动阻力达极大值时,继续增大气泡体积,最大流动阻力随气泡体积增大而线性降低。最大流动阻力随气泡体积增大而线性增大与减小变化具有周期性,周期为单位孔体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集法 泡沫流动 气液界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三维双气泡融合的格子Boltzmann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吕雅琪 聂德明 林建忠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3-560,共8页
针对基于自由能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推导D3Q15格子模型对应的平衡态分布函数;采用该模型模拟双气泡的融合过程.结果表明,气泡的融合不仅与它们之间的初始间距有关,还与表面张力有关.表面张力越大,气泡融合的临界距离也越大.此外,... 针对基于自由能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推导D3Q15格子模型对应的平衡态分布函数;采用该模型模拟双气泡的融合过程.结果表明,气泡的融合不仅与它们之间的初始间距有关,还与表面张力有关.表面张力越大,气泡融合的临界距离也越大.此外,研究气泡融合速度与初始间距、表面张力及粘性系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融合 格子BOLTZMANN方法 表面张力 气液界面
下载PDF
倾斜通道内泡状流空泡份额分布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闫超星 阎昌琪 +2 位作者 孙立成 幸奠川 刘国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5-861,共7页
对窄矩形通道(3.25 mm×43 mm)和常规圆管(i.d.50 mm)内泡状流空泡份额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探究倾斜对气泡和气液界面分布的影响。实验以空气和纯净水为工质,倾斜角度为5°、10°和15°。结果表明窄矩形通道内空泡... 对窄矩形通道(3.25 mm×43 mm)和常规圆管(i.d.50 mm)内泡状流空泡份额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探究倾斜对气泡和气液界面分布的影响。实验以空气和纯净水为工质,倾斜角度为5°、10°和15°。结果表明窄矩形通道内空泡份额主要呈壁峰型分布,未观察到核峰型分布;常规圆管内存在核峰型和壁峰型两种分布类型。倾斜对窄矩形通道和常规圆管内壁峰型分布影响相似,即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靠近上壁面的峰值被加强,靠近下壁面的峰值被削弱直至消失。对于圆管内核峰型分布,倾斜导致中间宽峰向通道上部倾斜,且峰值随倾斜角度增加而增大。此外,竖直和倾斜条件下壁峰型分布的峰值较常规圆管更加接近通道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气泡 界面 倾斜条件 空泡份额
下载PDF
离子液体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国宇 顾大明 +1 位作者 刘海燕 顾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78,共7页
为了提高传统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合成了以亚甲基链为联接基团、具有对称结构的系列双子咪唑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测定了25℃下双子咪唑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传统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合成了以亚甲基链为联接基团、具有对称结构的系列双子咪唑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测定了25℃下双子咪唑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合成的系列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均为目标产物;在联接基团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疏水基团碳原子数增加,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吸附的趋势增大,其临界胶束浓度和吸附量逐渐减小,吸附面积和pc20逐渐增大,而表面张力受疏水链长影响较小,表现出较高的表面活性;此外,在疏水基团链长一定的情况下,联接基团长度较短的双子咪唑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更容易在空气/水界面发生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咪唑离子液体 表面活性 吸附 联接基团 气液界面
下载PDF
气液界面胶体球刻蚀法制备二维有序多孔薄膜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扬 齐利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9-876,共8页
作为一类重要的二维材料,二维有序多孔薄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气液界面胶体球刻蚀法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漂浮在液面上的单层胶体晶体为模板来制备二维有序纳米结构的方法,具有简单、高效、重现性好、适用范围广以及结构参数易调... 作为一类重要的二维材料,二维有序多孔薄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气液界面胶体球刻蚀法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漂浮在液面上的单层胶体晶体为模板来制备二维有序纳米结构的方法,具有简单、高效、重现性好、适用范围广以及结构参数易调变等优点.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利用气液界面胶体球刻蚀法实现了包括多种无机物纳米网、纳米碗阵列和纳米网-纳米碗复合阵列在内的一系列自支撑二维有序多孔薄膜的可控制备,考察了其二维光子晶体性质,并研究了其在刻蚀掩膜、溶剂检测、生物传感、电阻开关器件、光电化学分解水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在重点介绍我们课题组研究进展的同时,也简要总结了该领域的整体发展状况并展望了该领域的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胶体晶体 胶体球刻蚀法 气液界面 二维有序纳米结构 自支撑多孔薄膜 纳米网 纳米碗阵列
原文传递
原位气/液或液/液界面分子的动态行为表征技术进展
16
作者 樊漪 陈思桐 侯旭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8-890,共13页
气/液和液/液界面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一直以来都是动态表界面研究领域的热点.为了更深入理解表界面分子结构、分子运动行为模式以及界面动态变化机制,发展原位界面分子的动态行为表征技术将有助于实现动态表界面的实际应用.本文综述... 气/液和液/液界面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一直以来都是动态表界面研究领域的热点.为了更深入理解表界面分子结构、分子运动行为模式以及界面动态变化机制,发展原位界面分子的动态行为表征技术将有助于实现动态表界面的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原位气/液和液/液界面分子的动态行为表征技术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动态表界面分子的结构和动态行为模式特性;然后重点介绍了宏观和分子层面的动态表界面表征技术的进展,包括新型的表征技术;最后,综合分析了当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希望为未来表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界面 液/液界面 界面分子动态行为 原位表征
原文传递
青海油田套管井饱和度测井技术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洪 邱金权 +3 位作者 雷刚 李得信 王青川 甘常建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15-220,共6页
青海油田油气藏类型较为丰富,地质特征差异明显,主要应用以核测井方法为基础的PNN测井、PSSL全谱测井。通过近600余井次的规模应用,逐步形成了成熟的4类典型油气藏饱和度测井工艺和解释方法。中高水淹油田,利用PNN测井的地层俘获截面测... 青海油田油气藏类型较为丰富,地质特征差异明显,主要应用以核测井方法为基础的PNN测井、PSSL全谱测井。通过近600余井次的规模应用,逐步形成了成熟的4类典型油气藏饱和度测井工艺和解释方法。中高水淹油田,利用PNN测井的地层俘获截面测井曲线与补偿中子测井曲线叠合方法,达到定性识别水淹层目的;低矿化度油田,采用PSSL测井的C/O模式进行油水层识别;低电阻率气田采用PNN与PSSL结合方法开展气水层解释;注气油田利用PNN时间推移测井监测气液界面运移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度测井 脉冲中子-中子测井 脉冲全谱饱和度测井 剩余油评价 水淹层识别 气液界面 青海油田
下载PDF
纳微尺度溶液体系的精确计算 被引量:1
18
作者 霍军 张一健 +4 位作者 张开宇 刘沛 洪本坤 董昊 黎书华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11,共19页
在纳微尺度上,分子性质、传质过程、化学反应等均与在宏观尺度表现不同.因此,近年来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对于纳微尺度下的液滴和溶液体系的研究蓬勃发展.采用计算模拟手段对相关体系的准确表征有助于揭示其在微观层面的分子机制... 在纳微尺度上,分子性质、传质过程、化学反应等均与在宏观尺度表现不同.因此,近年来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对于纳微尺度下的液滴和溶液体系的研究蓬勃发展.采用计算模拟手段对相关体系的准确表征有助于揭示其在微观层面的分子机制,并为解开生命的奥秘、促进新材料的研发提供新的见解.本综述回顾了使用模拟方法,包括分子力场、量子化学方法以及结合机器学习等,研究此类体系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纳微尺度下气液界面(包括空气/水、空气/溶液,以及大气/水)的溶液体系.此外,我们还对适用于纳微尺度溶液化学的计算模拟手段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微尺度 气液界面 液滴 多尺度模拟 量子化学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柱状气液旋流器的耦合流变水力特性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晓敏 檀润华 刘银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10,114,共5页
利用改进的柱状气液旋流器(GLCC)机械设计模型计算并预测出该模型的气液耦合流动的流变水力特性,如临界速率、平衡液位高度、零净液体流量及液体携带起始点等。柱状气液旋流器机械设计模型的确定对平衡液位模型和气-液界面模型的建立有... 利用改进的柱状气液旋流器(GLCC)机械设计模型计算并预测出该模型的气液耦合流动的流变水力特性,如临界速率、平衡液位高度、零净液体流量及液体携带起始点等。柱状气液旋流器机械设计模型的确定对平衡液位模型和气-液界面模型的建立有重要意义。推导出了净液体流量为零时的最大液体容量,并得出在一种临界参数下气体中无液体携带和液体中无气体携带的条件。液体携带起始点的提出和预测为获得较为完整的气液耦合流变临界操作参数提供了依据,而且为今后柱状气液旋流器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气液旋流器 气液耦合流动 水力特性 平衡液位 零净液体流量 气-液界面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生物反应器气液传质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黎兴燕 甘建 +4 位作者 陈家俊 刘华宗 李干禄 李辉 陈可泉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5期564-573,共10页
生物反应器是生物过程工程的核心设备,应用广泛,已实现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仍然存在较低的气液传质效率,这是降低生物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生物反应器中基于溶质渗透模型的传质机制及常用的体积传质系数(k_(L)a)测量方法,剖... 生物反应器是生物过程工程的核心设备,应用广泛,已实现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仍然存在较低的气液传质效率,这是降低生物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生物反应器中基于溶质渗透模型的传质机制及常用的体积传质系数(k_(L)a)测量方法,剖析了气含率(Φ)、气泡直径(d B)、扩散系数(D_(L))、湍动能耗散率(ε)、液相密度(ρ)、流体黏度(μ)以及表面张力(σ)等因素对k_(L)a的影响机制,论述了最新的气液传质强化方法及应用进展,以期为生物反应器的气液传质强化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传质强化 气液界面 体积传质系数 气液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