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淋塔中电石渣烟气脱硫工艺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盛余 能子礼超 +1 位作者 邱伟 刘建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1015,共5页
在喷淋吸收系统中对电石渣浆液吸收SO2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石渣浓度和提高液气比均有利于SO2的吸收;烟气SO2浓度由3 160 mg/m3上升到14 489 mg/m3,系统脱硫率下降了28.60%;随体系pH值的增加,系统脱硫率升高,脱硫率可达94... 在喷淋吸收系统中对电石渣浆液吸收SO2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石渣浓度和提高液气比均有利于SO2的吸收;烟气SO2浓度由3 160 mg/m3上升到14 489 mg/m3,系统脱硫率下降了28.60%;随体系pH值的增加,系统脱硫率升高,脱硫率可达94.70%;反应温度由20℃升到70℃时,脱硫率从85.39%降到55.76%。电石渣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吸收去除SO2的机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淋塔 电石渣 烟气脱硫 气固液反应 脱硫率
下载PDF
湿式钙法烟气脱硫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盛余 刘沛 +3 位作者 高瑾 刘建英 叶芝祥 徐成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1-965,共5页
在分析石灰石浆液吸收SO2化学反应过程的基础上,根据SO2,CO32-及其水解成分在不同pH值下的组成图,得到了在实际烟气脱硫过程中液膜中只发生2个反应,即SO2+HCO3-←→HSO3-+CO2,SO2+SO32-+H2O←→2HSO3-.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双膜理论把液膜分... 在分析石灰石浆液吸收SO2化学反应过程的基础上,根据SO2,CO32-及其水解成分在不同pH值下的组成图,得到了在实际烟气脱硫过程中液膜中只发生2个反应,即SO2+HCO3-←→HSO3-+CO2,SO2+SO32-+H2O←→2HSO3-.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双膜理论把液膜分成2个反应区,建立了石灰石浆液吸收SO2的物理化学模型.根据Fick第二扩散定律,分别建立了各个反应区的数学模型,确立了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通过求解该吸收模型可以得到各反应区中各组分的浓度分布以及气液界面上SO2的吸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钙法 烟气脱硫 石灰石 气液固反应
下载PDF
气液(固)反应特效搅拌装置的应用
3
作者 李佳全 陈贵宝 +3 位作者 魏国君 于洪亮 孙健 姜绍辉 《化肥设计》 CAS 2024年第3期42-44,60,共4页
气液(固)反应特效搅拌装置适用于气液反应、气液固反应以及催化加氢反应,能够实现气体与液体或液体、固体完全充分接触混合反应,高效利用气相空间的滞留气体,使气体进入液体内部充分反应,根据反应需要可对进气量、搅拌角度进行调节,确... 气液(固)反应特效搅拌装置适用于气液反应、气液固反应以及催化加氢反应,能够实现气体与液体或液体、固体完全充分接触混合反应,高效利用气相空间的滞留气体,使气体进入液体内部充分反应,根据反应需要可对进气量、搅拌角度进行调节,确保高质量和高效产出的效果,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对化工领域加气反应装置技术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反应 催化加氢反应 特效搅拌装置 组合搅拌器
下载PDF
电石渣–柠檬酸复合浆液吸收去除烟气SO_2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盛余 能子礼超 +5 位作者 邱伟 曲兵 陆成伟 徐圆圆 赵俊辉 胡芸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62-68,共7页
在喷淋吸收装置中对电石渣–柠檬酸复合浆液吸收SO2动力学和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添加5 mmol/L的柠檬酸,其脱硫率从58.9%增加到77.3%。电石渣浆液中添加柠檬酸有利于烟气脱硫,一方面在液固界面上增强了H+的传质推动力,减小OH+... 在喷淋吸收装置中对电石渣–柠檬酸复合浆液吸收SO2动力学和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添加5 mmol/L的柠檬酸,其脱硫率从58.9%增加到77.3%。电石渣浆液中添加柠檬酸有利于烟气脱硫,一方面在液固界面上增强了H+的传质推动力,减小OH+的传质距离,提高了反应面上H+浓度,加速电石渣的溶解;另一方面,在气液界面上形成了缓冲体系,降低了液膜反应区pH变化速率,减小H+累积引起的阻碍效应,使界面上允许有较高的SO2浓度,强化了气液传质能力,提高SO2吸收反应。电石渣–柠檬酸复合浆液的脱硫效率随烟气SO2浓度和系统液气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浆液pH值的增加而升高,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减小;其反应动力学为一级反应动力学,总反应级数n=1.1403,反应活化能Ea=14.514kJ/mol,频率因子为13.8278min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柠檬酸 烟气脱硫 气固液反应 动力学
下载PDF
多相连续反应合成聚合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过程的阻聚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志果 郭振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15-18,共4页
报道了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甲基丙烯酸和甲醇气-液-固三相连续反应高酯化率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过程的阻聚方法。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方法,确定了采用对苯二酚加空气的复合阻聚系统进行酯化反应,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催化剂再生... 报道了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甲基丙烯酸和甲醇气-液-固三相连续反应高酯化率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过程的阻聚方法。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方法,确定了采用对苯二酚加空气的复合阻聚系统进行酯化反应,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催化剂再生的简便方法,保证了反应连续平稳长周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连续反应 合成 聚合单体 阻聚 酯化反应 对苯二酚 甲醇 甲基丙烯酰 甲基丙烯酰甲酯 催化剂
下载PDF
Thermochemical Heat Storage Performance in the Gas/Liquid-Solid Reactions of SrCl2 with NH3
6
作者 Kazuki Kuwata Soichirou Masuda +2 位作者 Noriyuki Kobayashi Takuya Fuse Toru Okamura 《Natural Resources》 2016年第11期655-665,共11页
Thermochemical heat storage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low-grade waste heat. The formation of a SrCl<sub>2</sub> ammine complex was selected as the... Thermochemical heat storage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low-grade waste heat. The formation of a SrCl<sub>2</sub> ammine complex was selected as the reaction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were evaluated in a packed bed reactor for both the gas-solid reaction and the liquid-solid reaction. The average power of the gas-solid reaction was influenced by the pressure of the supplied ammonia gas, with greater powers being recorded at higher ammonia pressure. For the liquid-solid reaction, the obtained average power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btained for the gas-solid reaction at 0.2 MPa. Moreover, the lower heat transfer resistance in the reactor was observed, which was likely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liquid ammonia in the system. Finally, the short-term durability of the liquid-solid reaction system was demonstrated over 10 stable charge/discharge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chemical Heat Storage SrCl2 Ammine Complex Formation gas/liquid-solid reaction
下载PDF
发泡剂ADC生成过程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诚 张济宇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5,共6页
在玻璃搅拌反应器中进行了固体联二脲与氯气液相氧化反应生成发泡剂 ADC过程的传质与动力学实验, 提出了基于双膜理论的数学模型,以描述这一反应系统所涉及的气液和固液传质、固体溶解以及溶解物在液相中发生瞬间反应,特别是随反应进... 在玻璃搅拌反应器中进行了固体联二脲与氯气液相氧化反应生成发泡剂 ADC过程的传质与动力学实验, 提出了基于双膜理论的数学模型,以描述这一反应系统所涉及的气液和固液传质、固体溶解以及溶解物在液相中发生瞬间反应,特别是随反应进行固体反应物粒径变小导致固液传质速率减小的复杂过程. 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实验结果. 依据模型估测的气液与固液传质系数值比较表明,气相反应物氯气的溶解传质过程是影响整个过程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剂 偶氮二甲酰胺 传质 气液固三相反应 速率控制步骤
下载PDF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in gas/liquid/solid reaction in trickle bed reactors: A review 被引量:1
8
作者 Jing Tan Ya-Ni Ji +1 位作者 Wen-Sheng Deng Yue-Feng S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203-1218,共16页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reactors for gas/liquid/solid catalytic reaction,trickle bed reactors (TBRs) are widely applied in petroleum industry,biochemical,fine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because of their fl...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reactors for gas/liquid/solid catalytic reaction,trickle bed reactors (TBRs) are widely applied in petroleum industry,biochemical,fine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because of their flexibility,simplicity of operation and high throughput.However,TBRs also show inefficient production and hot pots caused by non-uniform fluid distribution and incomplete wetting of the catalyst,which limit their further application in chemical industry.Also,process intensification in TBRs is necessary as the decrease in quality of processed crude oil,caused by increased exploitation depths,and more restrictiv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emission standards for industry,caused by increase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In recent years,lots of strategies for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in TBRs have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reaction performance to meet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mands of chemical industry from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echniques for intensifying gas/liquid/solid reaction in TBRs and application of intensified TBRs in petroleum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kle bed reactor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gas/liquid/solid catalytic reaction Petroleum industry
下载PDF
高效能气液固反应技术—喷射回路反应装置
9
作者 伍伟伟 《化工设计》 CAS 2016年第3期38-41,2,共4页
在现有气液固回路反应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用于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的高效喷射回路反应装置,介绍该装置的组成,对比分析了该反应技术与现有气液固反应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并考察了该反应技术在苯胺加氢中试装置上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喷射回路 反应器 气液固反应
下载PDF
气液固相催化合成甲醇本征动力学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秋响 李绍芬 廖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研究了以液体石蜡为液相介质在铜基催化剂上由CO、CO_2与氢气合成甲醇的本征动力学,按CO和CO_2加氢生成甲醇的反应途径,提出了反应机理,建立了6种动力学模型,经参数估值及模型筛选,得出了最终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对CO... 研究了以液体石蜡为液相介质在铜基催化剂上由CO、CO_2与氢气合成甲醇的本征动力学,按CO和CO_2加氢生成甲醇的反应途径,提出了反应机理,建立了6种动力学模型,经参数估值及模型筛选,得出了最终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对CO及CO_2转化速率的平均偏差分别为3.69%和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合成 动力学 气液固相催化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碳化过程中“四膜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颜鑫 邓新云 +1 位作者 欧阳楚理 徐明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在双膜理论基础上,探讨建立了纳米碳酸钙碳化过程的"四膜模型";用"四膜模型"来解释超细碳酸钙生产过程中碳化前期、中期、末期及过度碳化等各阶段的动力学区域和碳化机理,解释碳化过程中包裹返碱现象发生的规律和... 在双膜理论基础上,探讨建立了纳米碳酸钙碳化过程的"四膜模型";用"四膜模型"来解释超细碳酸钙生产过程中碳化前期、中期、末期及过度碳化等各阶段的动力学区域和碳化机理,解释碳化过程中包裹返碱现象发生的规律和预防机理,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多相反应体系 双膜理论 四膜模型 超细碳酸钙 碳化过程
下载PDF
操作条件对CaCO_3产品粒径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蔚玲 孙铭良 李新海 《江苏化工》 1997年第6期18-20,共3页
以CaO、CO2为原料,经气─液─固多相反应制得了平均粒径30nm的柱状超细碳酸钙。讨论了温度、反应物浓度、添加剂等操作条件对产品粒径和形态的影响。
关键词 碳酸钙 操作条件 粒径 形态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精制过程中几个反应工程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畅延青 《金山油化纤》 2003年第1期11-14,17,共5页
从反应工程角度出发,对TA(对苯二甲酸)加氢宏观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三相床层中存在的粘滞液膜和滞留液囊对外湿润率有较大影响。在对影响TA精制过程的几个反应工程问题进行计算和讨论的基础上,探讨了PTA(精对苯二甲酸)装置长周期、... 从反应工程角度出发,对TA(对苯二甲酸)加氢宏观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三相床层中存在的粘滞液膜和滞留液囊对外湿润率有较大影响。在对影响TA精制过程的几个反应工程问题进行计算和讨论的基础上,探讨了PTA(精对苯二甲酸)装置长周期、高负荷稳定运行的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精制过程 气-液-固三相反应器 钯碳催化剂 催化反应工程 加氢反应
下载PDF
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的数值模拟 Ⅰ.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金森 徐春明 +2 位作者 林世雄 郭印诚 王希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22,共7页
在已建立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基础上,把原料油液雾的流动、传热、气化过程及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全部纳入模型中,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进行了3维微分模拟,考察了原料液雾流动气化过程及其影响,建立了提升... 在已建立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基础上,把原料油液雾的流动、传热、气化过程及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全部纳入模型中,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进行了3维微分模拟,考察了原料液雾流动气化过程及其影响,建立了提升管反应器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及相应的程序,利用该模型对工业提升管反应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反应器 三相流动 流动反应 模型 催化裂化
下载PDF
活性炭表面SO_2的催化氧化三相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8
15
作者 程振民 蒋正兴 袁渭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3,共7页
在氧和水蒸汽共存的条件下,SO2在活性炭表面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硫酸而使反应体系变为三相。整个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反应控制步骤为:H2SO3*+O*H2SO4*。通过对反应速率随硫酸蓄积量线性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氧和水蒸汽共存的条件下,SO2在活性炭表面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硫酸而使反应体系变为三相。整个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反应控制步骤为:H2SO3*+O*H2SO4*。通过对反应速率随硫酸蓄积量线性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无法采用内部效率因子的概念加以解释。根据Langmuir-Hinshelwood原理得出活性炭表面存在两类不同的活性中心,其中H2SO4和O2占据一类活性中心;SO2、H2O和H2SO3占据另一类活性中心。证实了大孔不参与反应,仅起到输送和蓄积硫酸的作用,反应是在剩余的微孔表面上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活性炭 脱硫 三相反应 烟气 催化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