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南綦江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综合评价 被引量:61
1
作者 魏祥峰 赵正宝 +3 位作者 王庆波 刘珠江 周敏 张晖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本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对川东南綦江丁山地区DY1井、DY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含气性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各地质要素对气藏富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山地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好,具有TO... 本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对川东南綦江丁山地区DY1井、DY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层含气性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各地质要素对气藏富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山地区页岩气地质条件好,具有TOC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储集性能好、含气性较好等特点;构造样式是控制页岩气富集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向构造是四川盆地内最有利于页岩气富集的构造类型,而位于盆缘、靠近齐岳山断裂的丁山鼻状断背斜构造,同样有利于页岩气富集,但齐岳山断裂决定了其不同构造部位的含气性;在离齐岳山断裂距离较近、埋深较浅的构造部位,裂缝更加发育,页岩横、纵向渗透性增大,页岩气更容易发生大规模逸散,最终造成页岩气层含气性差。在此基础上,综合页岩埋深、构造特征,将丁山构造划分为浅埋平缓区、西部高角度斜坡区、中部低缓区、东部高角度斜坡区、深埋平缓区5个区带;以优质页岩厚度为基础,"构造与保存条件"为关键,并结合页岩埋深,优选出丁山地区中部低缓斜坡区为最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页岩气逸散 富集因素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四川丁山地区
下载PDF
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被引量:49
2
作者 魏祥峰 黄静 +3 位作者 李宇平 王庆波 刘若冰 文治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70-981,共12页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湖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元坝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元坝地区大安寨段泥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湖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样品实验数据分析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元坝地区陆相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元坝地区大安寨段泥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适中、储集物性以及含气性好、并具有可压性等特点,具备陆相页岩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元坝地区泥页岩含气量较高,其中吸附气量明显受到温度和压力、IOC、热演化程度(Ro)以及矿物成分的控制,表现为与压力、TOC、硅质和粘土矿物呈正相关,与温度、Ro呈负相关,与碳酸盐矿物相关性不大的特点,影响程度表现为TOC>Ro>硅质>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游离气量则受孔隙和裂缝发育的影响,其与孔隙度成正相关关系;其中反映孔隙发育程度的基质孔隙度与TOC、粘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与石英+长石呈先正相关后负相关(在40%左右最大),与碳酸盐含量呈负相关;裂缝发育程度则受岩性、构造作用、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生烃作用的控制。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包含了沉积相带、岩相和裂缝发育程度,其中浅湖—半深湖暗色泥页岩是湖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基础;浅湖—半深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所夹的薄层(条带)灰岩或砂岩有利于后期的压裂改造;裂缝和"挡板"层控制了页岩油气的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气 成藏条件 富集高产 主控因素 大安寨段 元坝地区
下载PDF
南方复杂地区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7
3
作者 解习农 郝芳 +5 位作者 陆永潮 何生 石万忠 姜振学 熊永强 张金川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5-1056,共12页
针对我国南方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时空非均质强、热演化程度高、构造演化历史复杂、页岩气具差异富集和保存条件多样等特点,采用多学科方法对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区进行精细解剖,形成了针对南方复杂地区海相高过成熟页岩气评价... 针对我国南方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时空非均质强、热演化程度高、构造演化历史复杂、页岩气具差异富集和保存条件多样等特点,采用多学科方法对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区进行精细解剖,形成了针对南方复杂地区海相高过成熟页岩气评价参数表征的多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富泥硅质页岩和富泥/硅混合质页岩是五峰组-龙马溪组的优质岩相;页岩中孔和宏孔提供了主要的孔体积,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受页岩组分及其孔隙发育程度双重控制;页岩气富集演化具"二高、三复杂"特点(古温度高,热演化程度高,温压演化复杂,页岩气赋存方式复杂及保存条件复杂).研究中所提出的页岩岩相表征和优选技术、多尺度储集空间全息表征技术、海相页岩复杂演化改造过程表征技术、初步形成的甜点评价参数体系表征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评价.研究成果可为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富集机理 关键技术 扬子地区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裂缝和断层分布及其对天然气富集区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君峰 兰朝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7,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了断层和3种类型的裂缝。裂缝类型有区域构造缝、水平缝(包括层理缝与缝合线)和成岩缝,其中,区域构造缝主要呈北东向分布,在上古生界各层位均发育,缝合线在山2段中下部和太原组灰岩中都可见...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了断层和3种类型的裂缝。裂缝类型有区域构造缝、水平缝(包括层理缝与缝合线)和成岩缝,其中,区域构造缝主要呈北东向分布,在上古生界各层位均发育,缝合线在山2段中下部和太原组灰岩中都可见到,层理缝仅见于山西组山2段中下部,成岩缝仅见于石千峰组千5段。断层为逆断层,断穿了上古生界下部气藏的区域盖层和烃源岩。裂缝和断层分布对研究区重点勘探层位山2段、盒8段和千5段的天然气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伴生的层理缝和缝合线的分布控制了山2段天然气富集区;区域构造缝的分布促进了盒8段天然气的富集;而千5段天然气的富集则依赖于本区断穿上石盒子组的断层和区域构造缝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神木地区 裂缝 断层 上古生界 天然气富集区
下载PDF
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分析——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为例 被引量:28
5
作者 方栋梁 孟志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观察、地化分析、测井和地震资料,分别从页岩气富集和高产两方面开展主控因素系统分析,明确有机碳含量、微-纳米尺度孔隙和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其中有机碳含... 以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观察、地化分析、测井和地震资料,分别从页岩气富集和高产两方面开展主控因素系统分析,明确有机碳含量、微-纳米尺度孔隙和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其中有机碳含量不仅是评价页岩原生品质的重要参数,同时影响微-纳米尺度孔隙发育特征,而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的重要基础保障。页岩气高产受脆性矿物含量、埋深、构造形态和裂缝因素影响,其中脆性矿物含量越高,页岩可压性越好;页岩埋深及构造形态对于地应力影响较大,从而影响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裂缝的发育导致压裂过程中压力的定向性泄压,无法形成有效复杂缝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集高产 主控因素 五峰组-龙马溪组 涪陵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笔石与有机质富集关系探讨 被引量:24
6
作者 邱振 董大忠 +6 位作者 卢斌 周杰 施振生 王红岩 吝文 张晨晨 刘德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1020,共10页
中国南方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广泛沉积了以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为代表的笔石页岩。基于对重庆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段中近400件页岩样品中笔石丰度的统计及100件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TOC,%)的分析测试结果,选择其中23件不同笔石... 中国南方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广泛沉积了以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为代表的笔石页岩。基于对重庆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段中近400件页岩样品中笔石丰度的统计及100件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TOC,%)的分析测试结果,选择其中23件不同笔石丰度与TOC的页岩样品开展页岩中笔石体与围岩(非笔石体部分)TOC的对比实验,并结合能谱分析测试结果,探讨笔石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初步研究认为:1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笔石体的C、O等元素含量较高,其TOC明显高于围岩,是页岩有机质的贡献者之一;2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全岩TOC与笔石丰度及笔石体TOC相关性均较差,而与围岩TOC相关性较好,这指示着页岩中笔石丰度对有机质富集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有机质富集 巫溪地区
下载PDF
基于上覆基岩特征的赵固一矿井田煤层瓦斯富集区的判识方法 被引量:22
7
作者 魏国营 门金龙 +1 位作者 贾安立 贾天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5-1319,共5页
为了有效控制瓦斯矿井煤层瓦斯赋存的不均衡性,提出了煤矿煤层瓦斯富集区概念,给出了煤矿瓦斯富集区的一般特征,并基于赵固一矿井田具体地质条件,通过对其瓦斯地质特征的讨论,分析了厚黄土薄基岩煤层瓦斯富集区形成机理,确定了根据上覆... 为了有效控制瓦斯矿井煤层瓦斯赋存的不均衡性,提出了煤矿煤层瓦斯富集区概念,给出了煤矿瓦斯富集区的一般特征,并基于赵固一矿井田具体地质条件,通过对其瓦斯地质特征的讨论,分析了厚黄土薄基岩煤层瓦斯富集区形成机理,确定了根据上覆基岩特征识别煤层瓦斯富集区的方法。以上覆基岩特征为判识标准,对赵固一矿井田煤层瓦斯富集区进行了初步的判识,井田煤层上覆基岩厚度>50 m且煤层上覆基岩梯度>0.06或煤层上覆基岩厚度>150 m的区域为煤层瓦斯富集区,井田内煤炭开采验证了煤层瓦斯富集区识别与实际瓦斯赋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富集区 瓦斯地质 基岩特征 瓦斯含量
下载PDF
川南地区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吉振 李贤庆 +5 位作者 刘洋 蔡月琪 王元 牛海岩 扈松林 许霞 《中国煤炭地质》 2014年第12期1-6,共6页
基于钻井、岩心样品等分析资料,对川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主要形成于海陆过渡沉积相,页岩厚度较大(20~120m),富含有机质,有机质丰度高(TOC为0.85%~35.7%,平均7.51%),有机... 基于钻井、岩心样品等分析资料,对川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主要形成于海陆过渡沉积相,页岩厚度较大(20~120m),富含有机质,有机质丰度高(TOC为0.85%~35.7%,平均7.51%),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热演化程度达高一过成熟(Ro为1.95%~2.4%,平均2.22%),利于干气生成;页岩富含脆性矿物和黏土,微米级孔隙比较发育,利于吸附气赋存。与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气的北美页岩相比,川南地区龙潭组页岩有利于干气的生成及赋存,综合分析提出了泸州—自贡—宜宾、女基井—潼南—高科井2个区块为页岩气富集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二叠系 龙潭组 页岩气 成藏条件 富集有利区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世臻 姜文利 +1 位作者 王倩 刘丽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40-1446,共7页
美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发促进了中国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的开展。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认识到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理论和开发技术有待突破。从中国富有机质页岩特征及分布规律、生气机理与富集规律、页岩气储层物... 美国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发促进了中国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工作的开展。经过近10年的探索实践,认识到中国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理论和开发技术有待突破。从中国富有机质页岩特征及分布规律、生气机理与富集规律、页岩气储层物性及微结构、保存条件、资源评价与选区评价等方面对目前中国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讨论了中国在页岩气地质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页岩气地质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认为沉积、构造对页岩层段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需加强,页岩气吸附机理的理论认识需深入,微结构定性定量测试分析技术需提高,评价现今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指标体系需建立,选区参数体系和标准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生气机理 富集规律 储层物性 保存条件 资源评价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层序地层学与天然气高产富集区分布规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宏伟 范军侠 +2 位作者 袁士义 田昌炳 郑晓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44,共5页
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其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为了查明气藏分布规律,研究了下石盒子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储集砂体的叠置与分布规律。在下石盒子组内部识别出1个重要的不整合面,发现在层序地层格架... 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其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为了查明气藏分布规律,研究了下石盒子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储集砂体的叠置与分布规律。在下石盒子组内部识别出1个重要的不整合面,发现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不整合面之下发育基准面下降期的三角洲前积体,不整合面之上发育基准面上升期的下切谷充填河道砂体。下切谷越过不整合面向下切入三角洲前积体,下切谷充填河道砂体与三角洲前积体连通并叠置,使三角洲前积体成为天然气的重要输导层和储集层,进而为下伏气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使得三角洲前积体与谷地充填河道砂体的叠置区成为天然气富集高产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天然气富集区 三角洲前积体 谷地充填河道砂体 苏里格气田 下石盒子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致密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剑 张春林 +4 位作者 姜福杰 裴煜 王静怡 王夕榕 张嘉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40,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勘探成效显著,较之于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八段,上石炭统本溪组致密气的勘探潜力更大,但对于后者天然气成藏机理的认识却相对不足、致密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清,给油气勘探评价选区造成了困...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勘探成效显著,较之于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八段,上石炭统本溪组致密气的勘探潜力更大,但对于后者天然气成藏机理的认识却相对不足、致密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清,给油气勘探评价选区造成了困难。为了给该盆地本溪组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提供依据和参考,在统计分析本溪组165口井测试结果、总结气水分布特征和气井产能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致密砂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探讨了本溪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机理,进而预测了致密砂岩气富集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本溪组致密砂岩气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相带和潮坪砂坝相带上,埋深在2800 m左右;②气井产能与煤层厚度、砂体厚度及渗透率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③烃源岩排烃强度与储层孔隙度耦合关系、储层储能系数和超压分布为气层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其中烃源岩排烃强度与储层孔隙度耦合关系控制着致密气的分布范围,储能系数控制着致密气的富集层位,而超压分布则控制着致密气的富集程度。结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致密砂岩气富集有利区主要位于生气强度大于3×10^(8) m^(3)/km^(2)的潮控三角洲与浅海过渡带以及浅海砂坝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石炭统本溪组 致密砂岩气 富集机理 主控因素 有利区预测 沉积相带 生气强度
下载PDF
川东南南川地区构造变形与页岩气富集 被引量:15
12
作者 汤济广 汪凯明 +2 位作者 秦德超 张玥 冯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共11页
南川地区自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成气以来,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致使页岩气富集规律复杂。为揭示南川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页岩气富集的制约,通过构造精细解析,以及对演化时序和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结构模式,恢复了中新... 南川地区自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成气以来,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致使页岩气富集规律复杂。为揭示南川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页岩气富集的制约,通过构造精细解析,以及对演化时序和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结构模式,恢复了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厘定了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而分析了构造样式与页岩气富集模式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南川地区整体构造变形自东向西逐渐减弱,存在北段强烈冲断褶皱-断展-断滑、南段强烈冲断褶皱-断滑两种前展式结构模式。中燕山期,主体NE向构造发育,平桥、东胜构造形成,至中燕山期末期,受金佛山隆起以及南川-遵义断层的作用,南段发生构造叠加与改造,早期NE向构造演化为北倾单斜,并在南川-遵义断层东侧发育近南北向阳春沟背斜。受差异构造变形作用,北段断褶带发育背斜型富页岩气构造样式,外缘带为单斜型构造样式,而南段构造叠加带则发育单斜型和背斜型构造样式。页岩气整体保存条件受构造变形方式制约,北段页岩气保存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好,而南段页岩气保存条件较为复杂,其中北段的低角度单斜、宽缓背斜、较宽缓背斜3类构造样式为有利的页岩气富集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构造变形 前展式结构模式 保存 富集 南川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基本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宇 杜垚 +5 位作者 刘耘 李文皓 何硕 王兴志 庞谦 黄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5,共15页
【研究目的】证实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大安寨段具备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全岩X射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三轴应力实验、核磁共振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大一三亚段页岩油气形成条件及富集因素。... 【研究目的】证实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大安寨段具备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全岩X射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三轴应力实验、核磁共振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大一三亚段页岩油气形成条件及富集因素。【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一三亚段泥页岩具湖相混合层系、分布广、厚度大、储集空间类型多、物性条件较好、生烃潜力较高、高杨氏模量、低泊松比、脆性矿物含量高的特点,有利于页岩油气的富集和压裂改造。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高TOC与II型有机质的叠加是页岩油气富集的基础;有利的混合沉积层系是页岩油气富集的关键;(微)裂缝控制页岩油气高产。【结论】结合以上认识,选定了龙岗区块、西充—莲池区块作为四川盆地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有利勘探区之一,为下一步川中地区湖相页岩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大安寨段 湖相混合沉积 富集因素 有利勘探区 油气勘查工程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长宁地区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利锋 翁剑桥 吕文雅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6年第2期104-110,共7页
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具有极低的孔隙度和基质渗透率,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势必要进行天然裂缝研究和评价。通过对长宁地区大量野外露头及岩心的观测统计,采用了页岩天然裂缝的地质成因、力学性质和形态特征相结合的页岩裂缝分类方案... 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具有极低的孔隙度和基质渗透率,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势必要进行天然裂缝研究和评价。通过对长宁地区大量野外露头及岩心的观测统计,采用了页岩天然裂缝的地质成因、力学性质和形态特征相结合的页岩裂缝分类方案,将该区天然裂缝划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异常高压裂缝三类,其中构造裂缝进一步依据形态及力学性质划分为穿层剪切缝、层内扩张缝和顺层滑脱缝;成岩裂缝进一步依据形态特征划分为层理缝和收缩缝。本文论述了分类方案的合理性,并分别阐述了页岩中各天然裂缝类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页岩天然裂缝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作用及意义。层内扩张缝和页理缝影响页岩气的富集,而穿层剪切缝和顺层滑脱缝则在不同地质背景中影响页岩气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天然裂缝 类型 富集规律 四川长宁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筇竹寺组页岩气富集规律及勘探开发潜力 被引量:12
15
作者 梁峰 姜巍 +6 位作者 戴赟 陈禹 罗超 张琴 佟恺林 胡曦 卢斌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5-763,共9页
作为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系之一,筇竹寺组尚未实现规模商业化开发,其页岩气富集规律和勘探开发前景亟需进一步深化认识和总结提炼。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是筇竹寺组页岩气重要的勘探区,以14口页岩气及常规钻井资料为基础,... 作为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系之一,筇竹寺组尚未实现规模商业化开发,其页岩气富集规律和勘探开发前景亟需进一步深化认识和总结提炼。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是筇竹寺组页岩气重要的勘探区,以14口页岩气及常规钻井资料为基础,阐明了研究区页岩展布特征,分析了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和富集模式,指出了筇竹寺组页岩气下步勘探方向。取得4项主要成果:(1)初步明确了威远—资阳及周边地区地层划分标准,指出该区域主要发育4套页岩气分布的有利层段,厚度为20~50 m,并从威远到资阳方向呈增厚趋势;(2)重点对研究区内W7井的含气性和孔隙度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页岩含气量、孔隙度和储层压力从威远到资阳方向呈增大趋势;(3)建立了威远—资阳地区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裂陷槽内(GS17井周边)储层厚度大、孔隙发育、压力高、底板条件好,是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指出储层超压和孔隙发育是筇竹寺组页岩气富集的关键;(4)明确研究区内5 000 m以浅有利区主要分布于威远—资阳地区的裂陷槽内,资源量为3.5×10^(12)m^(3),但页岩储层成熟度高、孔隙度偏低、埋深较大和地应力条件尚未明确给该套层系能否取得高产突破和经济开发带来了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资阳地区 页岩气 筇竹寺组 成藏模式 有利区 资源潜力
原文传递
地质雷达井下探测瓦斯富集区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梁庆华 宋劲 +1 位作者 孙兴平 朱昌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70-1574,共5页
地质雷达由于能够直接识别地下目标体,井下探测快速,不影响生产,分辨率高,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本文基于地质雷达基本原理,探讨井下探测工艺,分析井下数据处理的方法,对井下瓦斯富集区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质异... 地质雷达由于能够直接识别地下目标体,井下探测快速,不影响生产,分辨率高,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本文基于地质雷达基本原理,探讨井下探测工艺,分析井下数据处理的方法,对井下瓦斯富集区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质异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若在传播距离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回波异常,则有可能存在瓦斯富集区.随着研究的深入,地质雷达有望突破瓦斯富集区探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地质雷达 瓦斯富集区
下载PDF
大面积高丰度海相页岩气富集理论及地质评价技术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红岩 刘德勋 +9 位作者 蔚远江 赵群 邱振 董大忠 施振生 孙莎莎 姜振学 刘洪林 周尚文 拜文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81,共13页
海相页岩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地质评价及综合选区是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核心内容与突破的关键。基于勘探开发地质与地球物理多学科联合研究、现场调研、重点露头野外踏勘与取样分析、关键探井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等方... 海相页岩气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地质评价及综合选区是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核心内容与突破的关键。基于勘探开发地质与地球物理多学科联合研究、现场调研、重点露头野外踏勘与取样分析、关键探井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阐述了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富集理论和地质评价技术内涵,及其在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的最新进展、现场应用及成效。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富集理论进展包括:厘定了大面积、高丰度页岩气指标含义及其各自相应的地质内涵,认为硫化缺氧陆棚环境发育控制了川南富有机质沉积与富有机质页岩展布,富硅富钙海洋生物勃发控制了页岩气高有机质丰度分布,多地质事件沉积耦合作用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甜点段和高资源丰度分布;提出优质储层纹层与有机质纳米孔喉发育,条带状粉砂纹层优质页岩储层高含气性、高脆性、网状裂缝和岩性、电性、物性、地化特性、含气性、可压性“六性”最佳,建立了页岩气4个阶段过程的超压聚集、差异富集演化模式。大面积高丰度超压页岩气地质评价技术进展包括:建立了基于“层序地层、化学地层、生物地层”的黑色笔石页岩地层小层对比与评价技术,研发了5台/套页岩储层表征关键参数测试装置与分析技术,形成了页岩气储层定量表征与评价技术,“双厚度、多参数”甜点区优选评价技术,在四川盆地优选出36个有利目标区,页岩气总地质资源量10.35×10^(12)m^(3)。应用表明,该套理论与技术有效指导和支撑了中国石油页岩气资源评价、地质选区、储量发现、示范区综合评价与建设,为海相页岩气规模开发与产建部署、推动页岩气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富集地质理论 地质评价技术 大面积 高丰度 页岩气甜点(段/区) 四川盆地及周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构造叠置与天然气聚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威 何发岐 +3 位作者 闫相宾 陆永潮 蔡利学 安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9-703,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构造-沉积演化相比盆地主体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尽管勘探已发现了多套气层,但不同区带多层天然气差异成藏规律仍不清楚.本文利用伊陕斜坡—伊盟隆起构造过渡带上杭锦旗地区井、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恢复了中...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构造-沉积演化相比盆地主体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尽管勘探已发现了多套气层,但不同区带多层天然气差异成藏规律仍不清楚.本文利用伊陕斜坡—伊盟隆起构造过渡带上杭锦旗地区井、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恢复了中元古界—古生界残存地层分布,分析了中元古代以来6个关键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根据元古宇与古生界的构造叠置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断陷-斜坡、断陷-凸起、凸起-断阶和凹陷-斜坡4种类型,认为构造演化控制了1套主力烃源岩和3套勘探层系储层的差异叠合:石炭-二叠系煤层烃源岩成熟度呈西高东低,西部镜质体反射率R为1.3%~1.7%,东部镜质体反射率R为0.8%~1.3%;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储层物性呈东好西差,东部孔隙度φ为10%~20%,西部孔隙度φ为5%~10%;奥陶系马家沟组及中元古界长城系储层在局部地区残存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源-储差异配置与构造演化控制下,断陷-斜坡叠置区主要发育二叠系地层-岩性气藏及长城系潜山气藏,是寻找多层富集目标的最有利区带;凹陷-斜坡叠置区是奥陶系灰岩缝洞型气藏与二叠系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叠合发育有利区;凸起-断阶叠置区是上古生界多类型气藏复合发育区;断陷-凸起叠置区则是长城系及二叠系源外气藏潜在发育区,可作为近期勘探突破目标.石炭-二叠系高成熟烃源岩(R>1.3%)分布控制了3套层系天然气叠合富集,整体为源内充注成藏模式;高成熟烃源岩区之外主要为源侧运移成藏模式,继承性古隆起上的有效圈闭是天然气聚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富集 构造叠置 主控因素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Geolog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High Yield of Marine-Facies Shale Gas: Case Study of th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Dingshan Area of Southeast Sichuan, China 被引量:8
19
作者 FAN Cunhui ZHONG Cheng +2 位作者 ZHANG Yu QIN Qirong HE Sh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36-560,共25页
The main geolog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yield of marine-facies shale gas reservoirs are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In this study,the Wufeng-Longmaxi Fo... The main geolog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yield of marine-facies shale gas reservoirs are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In this study,th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Dingshan area of southeast Sichuan was investigated.Shale cores underwent laboratory testing,which included the evalua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TOC),vitrinite reflectance(Ro),whole-rock X-ray diffraction(XRD),pore permeability,and imaging through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Based on the results of natural gamma ray spectrum logging,conventional logging,imaging logging,and seismic coherence properties,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hale gas in the Dingshan area have been discussed comprehens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1)layer No.4(WF2-LM4)of th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has a Th/U ratio<2 and a Th/K ratio of 3.5–12.Graptolites and pyrite are relatively abundant in the shale core,indicating sub-high-energy and low-energy marine-facies anoxic reducing environments.(2)The organic matter is mainly I-type kerogen with a small amount of II1-type kerogen.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among TOC,Ro,gas content,and brittle minerals;the fracturing property(brittleness)is 57.3%.Organic and inorganic pores are moderately developed.A higher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porosity and the decrease in permeability.(3)The DY1 well of the shale gas reservoir was affected by natural defects and important latestage double destructive effects,and it is poorly preserved.The DY2 well is located far from the Qiyueshan Fault.Large faults are absent,and upward fractures 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are poorly developed.The well is affected by low tectonic deformation intensity,and it is well preserved.(4)The Dingshan area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two sedimentary centers of Jiaoshiba and Changning.The thickness of the high-quality shale interval(WF2-LM4)is relatively small,which may b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unstable production of 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enrichment CONSERVATION SHALE gas Dingshan area
下载PDF
高瓦斯煤层覆岩空间破裂微震探测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文福 贾佳 +1 位作者 徐文杰 吴志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2,共4页
为了解决主焦煤矿2308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瓦斯隐患,利用理论计算方法对采动过程中冒落带及裂隙带高度等进行计算,并结合微震监测技术手段对采面回采过程中覆岩微震事件进行监测记录,以此分析采动裂隙带的空间位置,进而得到上覆岩层瓦斯富... 为了解决主焦煤矿2308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瓦斯隐患,利用理论计算方法对采动过程中冒落带及裂隙带高度等进行计算,并结合微震监测技术手段对采面回采过程中覆岩微震事件进行监测记录,以此分析采动裂隙带的空间位置,进而得到上覆岩层瓦斯富集区的空间位置,研究发现微震监测手段得到的采动裂隙带高度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相近,即采动裂隙带高度在38m左右,工作面回采期间周期来压步距在14m左右。据此对高位瓦斯抽采钻孔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其抽采效果进行检验,发现优化后的高位钻孔瓦斯抽采量提升了162%,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提升了210%,表明利用微震监测技术探测瓦斯富集区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采动裂隙带 微震监测 瓦斯富集区 瓦斯抽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