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杨霞 杨朝晖 +3 位作者 陈军 陈信常 曾光明 陈维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4,共3页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 ,提出了脱氨氮、SBR生化处理、加氯消毒的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证明 ,经该处理工艺 ,各种年限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氨氮、CODCr等指标均能达到排放标准。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SBR 生化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 填埋场
下载PDF
香根草和水花生对垃圾污水中N、P、CI的吸收效果 被引量:51
2
作者 夏汉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13-616,共4页
香根草和水花生对垃圾污水中不同“污物”的吸收能力差别较大。二者对N的吸收量均超过了各自净化的 总N量,对P的吸收率亦较高,但植株体内的P浓度却随介质P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和净化量相比,植物对低浓度 污水中CI的吸收率较高... 香根草和水花生对垃圾污水中不同“污物”的吸收能力差别较大。二者对N的吸收量均超过了各自净化的 总N量,对P的吸收率亦较高,但植株体内的P浓度却随介质P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和净化量相比,植物对低浓度 污水中CI的吸收率较高,但对高浓度中的吸收率较低。和原液中的“污物”量相比时,根系对元素的吸收率都明显 降低。这表明,植物净化系统中的去污方式除了根系的吸收外,还有其他方式,即根系是通过根际微生态系统的综 合作用来达到净化目的。总的来说,香根草对“污物”的吸收能力不比水花生强,尽管他比水花生有更强的净化能 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污水 吸收 香根草 水花生 净化机理
下载PDF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高氨氮渗滤液的脱氮机理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徐峥勇 杨朝晖 +2 位作者 曾光明 肖勇 邓久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SBBR反应器处理氨氮浓度含量较高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并对其脱氮机理进行分析.在保持(32±0.4)℃的环境温度下,经过58d的驯化和33d的稳定,SBBR反应器的脱氮效率最高达到95%.实验结果表明,高频间歇式曝气方式在抑制了... 采用自主设计的SBBR反应器处理氨氮浓度含量较高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并对其脱氮机理进行分析.在保持(32±0.4)℃的环境温度下,经过58d的驯化和33d的稳定,SBBR反应器的脱氮效率最高达到95%.实验结果表明,高频间歇式曝气方式在抑制了硝酸细菌的活性的同时也消除了亚硝酸盐浓度和pH大幅波动对亚硝酸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活性的影响;在曝气阶段,溶解氧浓度被控制在1.2~1.4mg·L-1,亚硝酸细菌成为主体细菌,亚硝酸盐积累;在缺氧阶段,随着溶解氧浓度迅速降低,厌氧氨氧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种,曝气阶段积累的亚硝酸盐与氨氮同时被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SBBR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下载PDF
垃圾焚烧厂中沥滤液的处理 被引量:26
4
作者 兰建伟 颜学宏 曾贤桂 《工程设计与建设》 2004年第5期39-42,共4页
论述了垃圾沥滤液的来源和性质,介绍了垃圾沥滤液的现有处理技术的研究情况,并对沥滤液的排放标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垃圾焚烧厂 沥滤液 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 排放标准 低温多效蒸发
下载PDF
应用香根草对垃圾场进行植被恢复及净化垃圾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夏汉平 敖惠修 +1 位作者 刘世忠 何道泉 《广州环境科学》 2002年第1期34-37,共4页
扼要报道了香根草技术用于垃圾堆放场覆盖改造效果及对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在这2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效益,对垃圾场的生态恢复效果好,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明显。因此,香根草技术是一种值得在我国南方都市推广的生态环保... 扼要报道了香根草技术用于垃圾堆放场覆盖改造效果及对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在这2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效益,对垃圾场的生态恢复效果好,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明显。因此,香根草技术是一种值得在我国南方都市推广的生态环保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技术 垃圾堆放场 垃圾渗滤液 生态恢复 植物净化 垃圾污水净化 植被恢复
下载PDF
电化学处理改善垃圾沥滤液生化出水的微滤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谭怀琴 全学军 +1 位作者 陈波 程治良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4,共4页
垃圾沥滤液生化出水中的胶体物质含量较高,采用膜技术进行深度处理时膜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沥滤液生化出水中的胶体物质进行脱除处理,以改善其过滤性能。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10-2A/cm2时,电化学... 垃圾沥滤液生化出水中的胶体物质含量较高,采用膜技术进行深度处理时膜污染问题比较严重。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沥滤液生化出水中的胶体物质进行脱除处理,以改善其过滤性能。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2×10-2A/cm2时,电化学处理时间、比电极面积、处理后废水的静置时间都会影响处理后废水的过滤性能。适宜的处理条件:电化学处理时间为15 min,比电极面积为30.4 m2/m3,处理后废水的静置时间为24 h。在此条件下处理废水,过滤通量显著增加。电化学处理后废水中的COD和余氯随静置时间的延长呈不断降低趋势。废水中的余氯在静置过程中可破坏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在降低COD的同时改善废水的过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沥滤液 电化学氧化 胶体物质 生化出水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垃圾渗出液中的苯酚和对甲苯酚 被引量:3
7
作者 郭璇华 吴奇藩 梁卓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59-61,共3页
介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垃圾渗出液中的酚类物质进行定性,然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苯酚和对甲苯酚进行定量分析。苯酚和对甲苯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0~40×103mg·L-1,50×1... 介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垃圾渗出液中的酚类物质进行定性,然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苯酚和对甲苯酚进行定量分析。苯酚和对甲苯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10~40×103mg·L-1,50×102~12×104mg·L-1;最低检出限为16mg·L-1,400mg·L-1;相对标准偏差为11%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出液 苯酚 对甲苯酚 HPLC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SBR反应器中主要原生动物的种群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朝晖 曾光明 +2 位作者 陈军 高锋 谢更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提出了脱氨氮→SBR生化处理→加氯消毒的处理工艺,并观察研究了SBR反应器中原生动物的种群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上述处理工艺,各种年限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氨氮、CODCr等指标均能达到排放标准;SBR反应器中原生...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提出了脱氨氮→SBR生化处理→加氯消毒的处理工艺,并观察研究了SBR反应器中原生动物的种群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上述处理工艺,各种年限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氨氮、CODCr等指标均能达到排放标准;SBR反应器中原生动物种类丰富,它们与其它微生物相互协同,提高生化处理效率;通过对SBR反应器中原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变化的显微观察,可及时地了解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处理工艺 SBR反应器 原生动物 序批式反应器 脱氮 生物化学
下载PDF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伟林 邱文杰 +1 位作者 陈伟丽 林津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75-1780,共6页
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对高浓度难生化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催化剂活性以垃圾液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进行评价。对11种可溶盐的研究表明,硝酸钴具有最强的催化活性,且其催化活性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双组分催化剂的复配没有发生协同增效作... 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对高浓度难生化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催化剂活性以垃圾液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进行评价。对11种可溶盐的研究表明,硝酸钴具有最强的催化活性,且其催化活性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双组分催化剂的复配没有发生协同增效作用。不同反应时刻垃圾液的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垃圾液的组分数量和浓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湿式氧化 垃圾渗滤液 催化剂 COD去除率 脱色率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宏 《山西建筑》 2008年第24期341-343,共3页
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产生来源和特点,指出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难以生物化处理的污水,是国内外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总结了近年来在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主体工艺及深度处理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产生来源和特点,指出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难以生物化处理的污水,是国内外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总结了近年来在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主体工艺及深度处理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水处理 深度处理 污染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监测方法研究与仿真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彩英 张灿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7-230,264,共5页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监测防治问题,由于垃圾沉积后,渗滤液会渗透到深层土壤形成污染,渗滤液在与地下环境接触中,地下的矿物质和水分子会迅速被破坏,影响进行污染的导电性,使得渗滤液导电率发现明显变化。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渗滤液...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监测防治问题,由于垃圾沉积后,渗滤液会渗透到深层土壤形成污染,渗滤液在与地下环境接触中,地下的矿物质和水分子会迅速被破坏,影响进行污染的导电性,使得渗滤液导电率发现明显变化。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渗滤液的快速导电特征进行污染检测的,一旦渗滤液导电率受到干扰,电流波动会导致检测准确率降低。提出用人工免疫算法的无线传感网络信号优化监测方法。在地下铺设传感网络,运用空间理论获取渗滤液信息源和传感节点变化的关联性,计算导电能量指数,利用人工免疫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获取最优结果,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的有效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监测,能够提高监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监测 无线传感网络
下载PDF
电渗析联合臭氧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楠 金春姬 +3 位作者 张雪 刘楚楚 张智明 季军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9,134,共7页
随着膜工艺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产出的大量膜浓缩液成为新的处理难题。针对膜浓缩液含盐量高、含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对电渗析联合臭氧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进行了研究,通过电渗析法对膜浓缩液进行脱盐,考察了施加电压... 随着膜工艺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产出的大量膜浓缩液成为新的处理难题。针对膜浓缩液含盐量高、含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对电渗析联合臭氧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进行了研究,通过电渗析法对膜浓缩液进行脱盐,考察了施加电压、进料流速,浓缩室和稀释室体积比、连续实验等四个因素对电渗析浓缩过程中脱盐率及单位能耗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渗析浓缩水的主要成分,采用臭氧处理电渗析稀释水,分析废水中UV254和B/C比的变化。结果表明:电渗析表现出良好的盐浓缩性能,当施加电压为10 V,进料流速为260 L/h,浓缩液和稀释液体积比为1:4时,浓缩液电导率可达到109.6 mS/cm,单位能耗为4.1 kWh/m3。电渗析稀释水经臭氧氧化后UV254去除率达到83.26%,B/C比由0.18升高到0.72,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垃圾渗滤液 X射线衍射 臭氧氧化 反渗透浓缩液
下载PDF
广西某垃圾发电厂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云松 陈天福 《红水河》 2015年第6期87-90,共4页
对广西某垃圾发电厂垃圾渗滤液产生量进行预测,并对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MBR(膜生物反应器)+NF(纳滤)+RO(反渗透)和两级DT-RO(碟管反渗透)两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而确定其配套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的设... 对广西某垃圾发电厂垃圾渗滤液产生量进行预测,并对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MBR(膜生物反应器)+NF(纳滤)+RO(反渗透)和两级DT-RO(碟管反渗透)两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而确定其配套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的设计规模及采用的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垃圾发电厂 处理工艺
下载PDF
混合式蒸发在垃圾渗滤液零排放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章晓 杨洛鹏 贺兰海 《中国环保产业》 2016年第7期38-41,共4页
垃圾渗滤液是高毒性的有机废水,常规的处理工艺难以同时满足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文章提出了水平-竖直管多效混合式蒸发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工艺流程中,渗滤液中超过80%的水分在水平管降膜多效蒸发器内负压蒸发,浓缩后的渗滤液在竖... 垃圾渗滤液是高毒性的有机废水,常规的处理工艺难以同时满足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文章提出了水平-竖直管多效混合式蒸发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工艺流程中,渗滤液中超过80%的水分在水平管降膜多效蒸发器内负压蒸发,浓缩后的渗滤液在竖管降膜蒸发器内结晶;水平管降膜蒸发的小温差传热特性保证了在5℃~10℃温差范围内布置多个蒸发器实现对热量的重复利用和有效降低机械蒸气压缩的电耗。工程实例计算表明,新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消耗的高压蒸气量和电耗大幅度降低,验证了该工艺可以高效节能地实现渗滤液处理的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水平管降膜蒸发 零排放 多效混合式蒸发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对土壤污染程度检测模型研究仿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闯 黄继国 +1 位作者 庞朔 陈博谦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研究垃圾填埋渗滤液土壤污染准确检测问题。渗滤液进入深层土壤后,土壤环境不同,渗滤液在下渗过程中,与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和水分子结合形成外部静电电流干扰,使得渗滤液导电率降低。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渗滤液的快速导电特征进行污染检测... 研究垃圾填埋渗滤液土壤污染准确检测问题。渗滤液进入深层土壤后,土壤环境不同,渗滤液在下渗过程中,与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和水分子结合形成外部静电电流干扰,使得渗滤液导电率降低。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渗滤液的快速导电特征进行污染检测的,一旦渗滤液导电率受到干扰,电流波动会导致检测准确率降低。提出利用OC-SVM模型的垃圾渗滤液对土壤污染程度检测的方法。采集垃圾渗滤液土壤污染回波信号,利用离散优化窗口对采集到的土壤污染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土壤污染回波信号瞬时频率估计结果,捕获污染信号特征空间的非线性结构特性,将上述特征映射到对应的特征空间中,将土壤污染程度检测问题转换为最优平面求解问题,得到土壤污染回波信号分类器,实现土壤污染程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垃圾渗滤液对土壤污染程度的检测,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土壤污染 回波信号
下载PDF
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滤液与秸秆的中温厌氧消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晓丽 张文阳 +1 位作者 赖夏颉 蒋琼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8-452,共5页
为探索秸秆与焚烧厂垃圾渗滤液混合厌氧消化的可行性,进行探索性实验。1 L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渗滤液与37.56 g(有机负荷为30 g VS/L)破碎至1~2 cm的秸秆,在中温(35℃左右)厌氧条件下发酵。发现p H为5.0的渗滤液与未经生物、化学处理的秸... 为探索秸秆与焚烧厂垃圾渗滤液混合厌氧消化的可行性,进行探索性实验。1 L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渗滤液与37.56 g(有机负荷为30 g VS/L)破碎至1~2 cm的秸秆,在中温(35℃左右)厌氧条件下发酵。发现p H为5.0的渗滤液与未经生物、化学处理的秸秆可以进行混合厌氧消化。实验累积产气141 d,累积产气量达43 749 m L,最高产气量2 590 m L/d。生物气中CH4含量在50%以上,最高时可达70.89%。渗滤液消化前COD为70 472 mg/L;产气开始时,秸秆与渗滤液两相消化液COD为83 896 mg/L;产气基本停止时,消化液COD降至14 245 mg/L,COD去除率达到83.02%。本实验将秸秆纤维的转化利用以及渗滤液的厌氧发酵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以废治废的治理思路,对寻找新的绿色能源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秸秆 厌氧消化
原文传递
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军 李晶晶 董泽琴 《环保科技》 2014年第3期16-18,23,共4页
本文对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进行了研究,探讨H2O2用量、n(H2O2):n(Fe2+)、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佳条件是:初始pH值为4,n(H2O2)∶n(Fe2+)为2∶1,... 本文对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进行了研究,探讨H2O2用量、n(H2O2):n(Fe2+)、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佳条件是:初始pH值为4,n(H2O2)∶n(Fe2+)为2∶1,反应时间为1 h,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可达70.8%。但单独采用Fenton法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处理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法 垃圾渗滤液 COD去除率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脱水污泥管道输送系统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永志 赵金 +4 位作者 聂宜文 何文丽 田丽森 张计鹏 高严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4,共3页
湖北某地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站生化系统脱水后污泥回垃圾仓掺烧处置,污泥输送方式经工艺比选后采用螺杆泵-管道输送系统,解决常规汽车运输方式产生的臭气外逸、洒落、漏滴等二次污染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对泵-管道输送系... 湖北某地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站生化系统脱水后污泥回垃圾仓掺烧处置,污泥输送方式经工艺比选后采用螺杆泵-管道输送系统,解决常规汽车运输方式产生的臭气外逸、洒落、漏滴等二次污染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对泵-管道输送系统污泥泵形式的选择、管件管材选用、压损计算等要点进行研究验证,并结合工程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压损计算相关公式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脱水污泥 管道输送 压损计算
下载PDF
垃圾渗出液中微量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璇华 高瑞英 赖志卿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60,共2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垃圾渗出液中微量的蒽 ,线性范围为1~100mg/L ,最小检测质量浓度为0.05mg/L,实际样品分析相对标准偏差为3.1% (n=3) ,回收率90%~105 % 。
关键词 测定 垃圾渗出液 高效液相色谱 微量分析 垃圾处理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广东省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昭阳 吴惠鹏 伍琳瑛 《中国环保产业》 2019年第7期56-59,共4页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针对渗滤液的妥善处理及技术研究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相结合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文章对广东省生活垃圾渗...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针对渗滤液的妥善处理及技术研究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相结合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文章对广东省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处理技术 发展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