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台山文化再论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宾福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6,共9页
本文以平安堡遗址提供的层位关系为依据,结合对其他遗址、墓地出土陶器的型式学分析和比较,将高台山文化居址材料和墓葬材料各自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遗址一段和墓葬一段应为高台山文化早期的第一段,遗址Ⅱ段和墓葬Ⅱ段为高台山文... 本文以平安堡遗址提供的层位关系为依据,结合对其他遗址、墓地出土陶器的型式学分析和比较,将高台山文化居址材料和墓葬材料各自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遗址一段和墓葬一段应为高台山文化早期的第一段,遗址Ⅱ段和墓葬Ⅱ段为高台山文化早期的第二段,遗址Ⅲ段和墓葬Ⅲ段为高台山文化的晚期。高台山文化早期年代大致与辽西山地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并行,时间跨度约为夏代中晚期至商代早期;高台山文化晚期与辽西山地地区的魏营子文化并行,整体年代相当于商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台山文化 居址分段 墓葬分段 文化分期 年代判定
原文传递
内蒙古库伦旗三家子遗址陶器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醉 霍东峰 朱永刚 《草原文物》 2016年第2期73-80,共8页
文章从制陶原料、成型技法、装饰艺术和锔补技术对三家子高台山晚期文化陶器进行分析,指出三家子遗址陶器工艺来源较为复杂,以高台山文化技术为主,同时又受到魏营子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制作技术的影响。
关键词 三家子遗址 陶器工艺 高台山文化
下载PDF
内蒙古库伦旗小奈林稿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春佰(拍摄/绘制) 格日乐图(拍摄) +13 位作者 张新香 张瑞锋 吉平 翁进有 江岩(拍摄) 霍耀 郭勇 房文强 闫志文 周星旺 杨卫东(拍摄) 刘海文(绘制) 周亚威 翁进(修复)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共25页
小奈林稿遗址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小奈林稿村西的缓坡上,北距旗政府所在地约13公里(图一)。遗址西、北两侧是季节性水冲沟,南侧由于村民建房取土形成高约3米的断崖,库伦至阜新一级公路由北向南从遗址东侧穿过。受修路、建房等... 小奈林稿遗址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小奈林稿村西的缓坡上,北距旗政府所在地约13公里(图一)。遗址西、北两侧是季节性水冲沟,南侧由于村民建房取土形成高约3米的断崖,库伦至阜新一级公路由北向南从遗址东侧穿过。受修路、建房等诸多因素的破坏,遗址现存范围不大,南北最长约90、东西最宽约50米,总面积不到5000平方米。为配合库伦至平安地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2013年3月底至7月初,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主要集中在遗址东部,揭露面积共1800余平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库伦旗 小奈林稿遗址 查海-兴隆洼文化 高台山文化 代海遗存
原文传递
内蒙古孤家子遗址高台山文化居民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亚威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7,I0014-I0015,共11页
通过对孤家子遗址66例高台山文化时期古代人骨标本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我们得到以下认识:孤家子遗址居民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4.9岁,其中男性平均死亡年龄38岁,女性平均死亡年龄37.5岁,死亡年龄段主要集中在壮年期和中年期两个年龄阶段,男女... 通过对孤家子遗址66例高台山文化时期古代人骨标本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我们得到以下认识:孤家子遗址居民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4.9岁,其中男性平均死亡年龄38岁,女性平均死亡年龄37.5岁,死亡年龄段主要集中在壮年期和中年期两个年龄阶段,男女性别比为0.93:1;主要的颅面部形态可以概括为:中颅型,伴以高颅型和狭颅型,明显的狭额型和狭上面型,较低的中眶型和阔鼻型,垂直的面型和较大的面部扁平度,这些特征与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特征相符合;与相关的古代对比组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孤家子组与代表"古华北类型"的平安堡组,夏家店上层合并组及大甸子Ⅰ组具有更接近的形态学距离,这为探讨高台山文化居民的源流问题提供了人类学方面的线索;通过对高台山文化流向的论证,作者认为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上游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是由高台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得到了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的双重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家子遗址 高台山文化 体质人类学 东亚蒙古人种
原文传递
辽宁阜新县代海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7
5
作者 徐韶钢 高振海 赵少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22,97-102,共22页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9年在代海遗址发掘墓葬62座、灰坑30个、灰沟4条。墓葬平面形状多呈圆角长方形,少数为长方形。有两座为男女合葬墓,其余都是单人葬。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蚌壳制品及贝类饰品,多出土于墓坑开口南侧的器物坑或...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9年在代海遗址发掘墓葬62座、灰坑30个、灰沟4条。墓葬平面形状多呈圆角长方形,少数为长方形。有两座为男女合葬墓,其余都是单人葬。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蚌壳制品及贝类饰品,多出土于墓坑开口南侧的器物坑或器物台,其中陶器多为钵、罐(壶)组合,或为钵、罐、鬲。墓葬属青铜时代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海墓地 青铜时代 夏家店下层文化 高台山文化
原文传递
沈阳市道义镇郭七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
6
作者 霍东峰 刘焕民 +1 位作者 张全超 邵会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9,共13页
郭七遗址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镇)街道办事处郭七村西北部,遗址东部为农田,南至沈阳工程学院北墙,西距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东墙90米,北距蒲河约1000米(图一)。2006年冬季,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时首次发现郭七遗址,2007年4... 郭七遗址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镇)街道办事处郭七村西北部,遗址东部为农田,南至沈阳工程学院北墙,西距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东墙90米,北距蒲河约1000米(图一)。2006年冬季,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时首次发现郭七遗址,2007年4~5月复查和试掘该遗址。为了进一步弄清该遗址的文化面貌和内涵,2007年7~10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与发掘,其中调查资料已报道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郭七遗址 高台山文化 新乐上层文化
原文传递
辽宁新民市偏堡子遗址青铜时代遗存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敬 姜万里 +2 位作者 张树范 刘焕民 蒋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3,97,共12页
2010年7月至9月,多家单位联合对偏堡子遗址进行了主动发掘。在遗址第Ⅱ发掘区清理了青铜时代墓葬6座,出土陶器12件,同时发掘了灰沟、灰坑若干,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等。这批材料具有高台山文化和新乐上层文化的因素,同时又有较强的地... 2010年7月至9月,多家单位联合对偏堡子遗址进行了主动发掘。在遗址第Ⅱ发掘区清理了青铜时代墓葬6座,出土陶器12件,同时发掘了灰沟、灰坑若干,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等。这批材料具有高台山文化和新乐上层文化的因素,同时又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为研究本地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偏堡子遗址 青铜时代 高台山文化 新乐上层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