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尚堡南浅层明化镇组下段—馆陶组储层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邱立伟 游秀玲 冉启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408,共5页
通过统计分析、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C -M图、岩心观察等多种方法 ,确定了高尚堡油田南部浅层(Nm—Es13 )为河流沉积体系 ,并建立单井相、剖面相、平面相等三维可视化模型 ,进一步确定河流类型为冲积扇辫状水道。在沉积体系的研究基础... 通过统计分析、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C -M图、岩心观察等多种方法 ,确定了高尚堡油田南部浅层(Nm—Es13 )为河流沉积体系 ,并建立单井相、剖面相、平面相等三维可视化模型 ,进一步确定河流类型为冲积扇辫状水道。在沉积体系的研究基础上 ,利用测井解释成果 (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及油组分层数据 ) ,采用地质统计学建模技术进行了储层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三维空间的定量表征。最后 ,结合控油因素、相组合、储油物性、储盖组合与断裂控制等评价参数 ,评判出主力油组 3个 ,并确定G75 -G94 -G2 9和G310 6 -G30 -G6 8- 30井区为有利区块 ,最有利小层有明化镇组下段 2亚段 1层、2层、三亚段 1层等 14个 ;较有利小层有明化镇组下段 2亚段 3层、三亚段 3层等 18个小层 ;不利小层有明化镇组下段 2亚段 4层、5层、6层等 15个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尚堡南 沉积相 储层建模 储层综合评价
下载PDF
扬州西湖高南汉墓出土竹木漆器腐蚀病害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子尧 徐忠文 +1 位作者 靳祎庆 刘刚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51-156,共6页
扬州是我国汉代竹木漆器的重要出土地区之一。本文对扬州西湖高南汉墓出土的竹木漆器的腐蚀病害与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西湖高南汉墓出土饱水竹木漆器的腐蚀病害是内外因素长期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得出保持文物保存环境的... 扬州是我国汉代竹木漆器的重要出土地区之一。本文对扬州西湖高南汉墓出土的竹木漆器的腐蚀病害与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西湖高南汉墓出土饱水竹木漆器的腐蚀病害是内外因素长期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得出保持文物保存环境的稳定性和控制木质材质中的含水量是解决保护问题的关键,为更加有效的保护扬州地区众多宝贵的竹木漆器文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西湖高南 竹木漆器 腐蚀病害 机理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叠后地震数据的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带三角洲扇体识别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柯友亮 郝杰 +6 位作者 王华 甘华军 李潇鹏 马江浩 刘可行 巩天浩 李奔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100,303,共13页
以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带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井震结合划分三级及四级层序;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采用叠后地震技术,对东营组三段地层做薄层瞬时地震属性,进而进行扇体和富砂区识别,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规律;结合岩石物性资料,预测优质储层... 以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带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井震结合划分三级及四级层序;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采用叠后地震技术,对东营组三段地层做薄层瞬时地震属性,进而进行扇体和富砂区识别,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规律;结合岩石物性资料,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区域。东三下段发育3个主扇体,凹陷中部、东部扇体持续发育,凹陷西部扇体萎缩;沉积中心整体向西部迁移,河口坝规模呈现了"小-大-小"的发育过程,沿河道呈串珠状分布。东三上段发育4个主扇体,凹陷西部扇体发育,凹陷东部扇体萎缩,凹陷中部扇体经历了"分支-再合并"过程;沉积中心向东部迁移,河口坝前期规模保持稳定,连片分布,后期规模变小,呈串珠状分布。研究区扇体可分为弓形、朵状、长条状、鸟足状4类,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为优质储层。东三下段有利区带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东部地区,存在2个优质区,独立分布;东三上段有利区带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西部地区,存在3个优质区,连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叠后地震 高南斜坡带 高柳断层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古近系岩性油藏勘探实践 被引量:7
4
作者 卿颖 张敬艺 +2 位作者 汪浩源 唐小云 郭颖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1,143,共4页
通过对研究区构造背景、资源基础、油气运移通道等岩性油藏成藏条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已知油藏,明确了区内东营组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和不整合遮挡等3种典型岩性油藏模式。研究认为,东营组分流河道砂岩油藏的形成... 通过对研究区构造背景、资源基础、油气运移通道等岩性油藏成藏条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已知油藏,明确了区内东营组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和不整合遮挡等3种典型岩性油藏模式。研究认为,东营组分流河道砂岩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油气资源、构造和岩性三重因素控制。近2 a来,在高南地区针对东营组下生上储型岩性油藏钻探的G129x1、G183x1等6口井均获得工业油流,对同类岩性油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勘探实践 高南斜坡 岩性油藏 南堡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