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儒家诗教观视域下的陈子昂感遇诗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周倩
-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科教导刊》
2018年第8期146-148,共3页
-
文摘
陈子昂继承了儒家诗教观的传统,标举"兴寄"与"风雅"作为诗文的主要理论指导与功能表现,试图将六朝绮靡文风恢复到具有诗教功能的儒家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在这样的文学观的指导下,陈子昂创作了一系列感遇诗,以针对其现实问题,表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
关键词
儒家诗教观
陈子昂
感遇诗
-
Keywords
The Confucian view of poetry teaching
Chen Zi'ang
ganyu poem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陈子昂感遇诗的传承流变
- 2
-
-
作者
杨春雁
-
机构
忻州师范学院
-
出处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7-21,33,共6页
-
文摘
感遇诗强调"风骨"与"兴寄",在创作中主要艺术手法为"有感而寓于言"。经过陈子昂的实践,感遇诗的基本立足点和特点已确立。其后,张九龄在感遇诗的创作上继续深入,他把陈子昂感遇诗庞杂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保留其"兴寄"之体的特色,也就是感遇诗的最基本的特点和立足点。在张九龄的诗里,"比"和"兴"作为诗歌创作的两种手段的痕迹非常薄弱,可以说整篇都是"比兴"。更注重诗中有所寄托。白居易的讽喻诗是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白居易的讽喻诗与陈子昂感遇诗中的感事类一脉相承,并且白居易的咏物寓言诗,以及对比兴手法的熟练运用都充分证明了白居易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所不同的是,陈子昂的诗重在批判,而白居易则重在讽劝。
-
关键词
感遇诗
陈子昂
风骨
兴寄
-
Keywords
ganyu poem
Chen Ziang
the character
popular sends
-
分类号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