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的无翼坡垒在三亚潜在适生区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彪 佘济云 +1 位作者 唐亦武 王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71,共9页
【目的】预测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在三亚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影响无翼坡垒分布的气候和地形等宏观角度的环境变量,为无翼坡垒的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MaxEnt模型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以及高程、坡度、坡向、... 【目的】预测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在三亚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影响无翼坡垒分布的气候和地形等宏观角度的环境变量,为无翼坡垒的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MaxEnt模型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以及高程、坡度、坡向、径流累积量和太阳辐射共56个环境变量进行分析建模。【结果】MaxEnt模型的测试结果 AUC值为0.992,训练数据的AUC值为0.991,模型模拟效果良好。结果得到了无翼坡垒适生区的范围为三亚吉阳区与海棠区交界的甘什岭一带,并将此作为最终研究区。研究区中低适宜适生区面积为585.29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0%;一般适宜适生区面积为529.46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9%;高适宜适生区面积为711.13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4%;核心适宜适生区面积为632.09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1%。得到了各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率及重要性数值,结果表明BIO14对模型的贡献率为41.4%,重要性为42.3%;高程对模型的贡献率为17.9%,重要性为34.8%;BIO19对模型的贡献率为12.8%,重要性为7.7%;tgravel对模型的贡献率为5.2%,重要性为9.5%。【结论】无翼坡垒的适生区范围为三亚甘什岭一带,影响无翼坡垒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变量为BIO14、高程、BIO19和tgravel。无翼坡垒的适生条件为:在干燥和寒冷季具有较低的降水量需求;要求上层土壤中的碎石比例较低,碎石比例达到15%时无翼坡垒的生长概率几乎为0;无翼坡垒的适生区海拔范围要求为200~4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翼坡垒 最大熵模型 潜在适生区 甘什岭
下载PDF
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 被引量:5
2
作者 洪小江 陈焕强 +2 位作者 陈庆 梁昌强 王华伟 《热带林业》 2008年第3期49-52,共4页
甘什岭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森林保护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植被主要以龙脑香科的无翼坡垒Hopea reliculata和青梅Vatica mangachapai为建群种组成的热带低地雨林、灌丛和草坡等3种植被类型。
关键词 甘什岭 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下载PDF
海南省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山 林瑞秀 +1 位作者 陈胜兰 李新建 《热带林业》 2022年第2期51-55,共5页
该文基于最新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采用Fragstats工具和InVEST模型分析了海南省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以乔木林为主,且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景观聚集度最高。建设用地景观斑块数... 该文基于最新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采用Fragstats工具和InVEST模型分析了海南省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以乔木林为主,且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景观聚集度最高。建设用地景观斑块数量最多,平均斑块面积最小。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为0.9669,其中核心区的生境质量最高、实验区次之、缓冲区最低,且核心区生境质量表现更稳定。研究结果可以为保护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及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境质量 甘什岭 InVEST模型
下载PDF
海南岛甘什岭棕榈藤伴生群落特征及排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瑞晶 胡璇 +4 位作者 漆良华 彭超 梁昌强 孔祥河 杜文闻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8-1224,共7页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棕榈藤伴生群落特征及其对棕榈藤种群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样方调查和排序分析法,对海南岛甘什岭5个棕榈藤种的伴生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棕榈藤伴生群落特征及其对棕榈藤种群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样方调查和排序分析法,对海南岛甘什岭5个棕榈藤种的伴生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对棕榈藤种群数量影响进行研究。在20个面积为4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192种,隶属63科140属。群落植物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樟科(Lauraceae)和茜草科(Rubiaceae)等为数量优势科,热带科优势明显,建群种为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的铁凌(Hopea reticulata)和青皮(Vatica mangachapoi);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以乔木层(54,2.89)最高,草本层(8,1.68)最低。均匀度指数以草本层(0.84)最高,灌木层(0.65)最低;DCA和RDA排序结果表明,除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外,其余4种棕榈藤与群落优势种关系密切,群落多数物种多样性因子抑制杖藤(Calamus rhabdocladus)种群多度,层间植物多样性促进黄藤和多果省藤(Calamus walkeri)种群发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促进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和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多度增加。建议加强对甘什岭棕榈藤伴生群落的生境、重要伴生植物和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以促进棕榈藤种群更新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藤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排序分析 甘什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