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胃舒颗粒预防胆囊结石及对胆囊收缩素受体(CCK-A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健 王天星 +1 位作者 冯春霞 刘辉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527-2529,共3页
目的:观察利胆健脾方胆胃舒颗粒对胆囊结石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用短毛雄性豚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空白组:喂养普通饲料每天40g/只;模型组:喂养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40g/天/只;治疗组喂养胆固醇诱石饲料40g/天/只,... 目的:观察利胆健脾方胆胃舒颗粒对胆囊结石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用短毛雄性豚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空白组:喂养普通饲料每天40g/只;模型组:喂养胆固醇结石诱石饲料40g/天/只;治疗组喂养胆固醇诱石饲料40g/天/只,并胆胃舒颗粒溶液灌胃2mL(含300mg胆胃舒颗粒)。实验2个月后观察胆囊内结石情况、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胃窦平滑肌CCK-AR最大结合容量;结果:胆囊结石情况:空白组3.33%(1/30);模型组92.59%(25/27);治疗组:10.71%(3/28)。胆囊收缩功能:空白组为66.83%±5.34%;模型组43.06%±4.27%;治疗组67.93%±6.82%;胆囊平滑肌CCK-AR基因表达:空白组0.862±0.112;模型组0.521±0.083;治疗组0.792±0.098。结论:利胆健脾法可降低胆囊结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胆囊CCK-AR基因表达,从而加强胆囊收缩功能,促使胆汁流动,防止胆囊结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健脾方 胆石 胆囊收缩率 胆囊收缩素受体
下载PDF
肝功能相关指标联合胆囊收缩率在诊断胆道闭锁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徐鹏飞 张玉凤 +3 位作者 王军 唐甜甜 张瑜 邓慧玲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与胆囊收缩率在诊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西安市中心...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与胆囊收缩率在诊断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85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剖腹探查或术中胆道造影和随访情况,将患儿分为BA组(70例)和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IHC)组(11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及腹部超声检查资料。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最佳诊断界值和OR值;应用MedCalc软件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对比,分析各指标对诊断BA的价值。结果BA组和IHC组患儿的性别(男/女:31例/39例比78例/37例)、就诊年龄(中位数:52.0 d比58.0 d)、肝脏肋下大小(中位数:4.0 cm比2.0 cm)、脾大比例[40%(28/70)比18.3%(21/115)]、大便颜色、TBil(中位数:204.35μmol/L比138.30μmol/L)、DBil(中位数:125.70μmol/L比80.00μmol/L)、ALT(中位数:112.00 U/L比71.00 U/L)、AST(中位数:175.00 U/L比120.00 U/L)、GGT(中位数:440.75 U/L比94.50 U/L)、餐后1 h胆囊收缩率(无收缩/有收缩且<50%/有收缩且>50%:52.9%/41.4%/5.7%比7.0%/27.8%/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ALP(中位数526.00 U/L比548.00 U/L)、TBA(中位数:143.45μmol/L比161.90μmol/L)和25羟维生素D(中位数:8.00 ng/ml比8.13 ng/m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Bil(OR=1.031,95%CI:1.015~1.047,P<0.001)、GGT(OR=1.007,95%CI:1.004~1.011,P<0.001)、餐后1 h胆囊无收缩(OR=57.493,95%CI:9.577~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移酶 直接胆红素 胆囊收缩率 胆道闭锁 肝内胆汁淤积
下载PDF
防石方对胆囊结石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恢复及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绵勇 郁银娟 章一凡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7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防石方对胆囊结石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恢复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140例,按随机化设计分为2组各7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组给防石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防石方对胆囊结石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恢复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140例,按随机化设计分为2组各7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组给防石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查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记录2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腹泻、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统计随访2年结石复发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14%,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胆囊壁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胆囊收缩率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2年观察组结石复发率2.86%,低于对照组12.86%(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服用防石方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缩短胃肠恢复时间,降低结石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微创保胆取石术 复发 防石方 胆囊壁厚度 胆囊收缩率
原文传递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楚东 洪扬 张俊烁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4期176-178,208,共4页
目的研究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 目的研究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用D2淋巴结清扫加至少2/3的胃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和CC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胆囊收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以及腹痛腹胀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 胃癌根治术 胃排空功能 胆囊收缩率 CCK水平
下载PDF
HERG蛋白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组织Cajal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鹏 刘彻 +4 位作者 吴印涛 张航宇 尹注增 许勇 陈永卫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48-853,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组织Cajal间质细胞中人类果蝇相关基因(HERG)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胆囊切除术的60例胆囊病变患者的胆囊组织,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6.0...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组织Cajal间质细胞中人类果蝇相关基因(HERG)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胆囊切除术的60例胆囊病变患者的胆囊组织,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6.0±14.0)岁。按是否存在胆囊结石分为胆囊结石组和对照组(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患者),每组各30例。彩超检测并计算胆囊收缩率。分别切除胆囊颈、体、底部组织做切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检测HERG蛋白和CD117(Cajal间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结果:胆囊结石组胆囊收缩率为(65.8±4.1)%,低于对照组(73.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免疫组化显示HERG蛋白主要分布在胆囊组织的黏膜层,呈棕黄色。Western检测胆囊结石组胆囊底部的HERG蛋白相对表达为(0.293±0.102),低于对照组(0.694±0.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27)。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ERG蛋白主要分布于胆囊上皮Cajal间质细胞中。胆囊结石组胆囊底部Cajal间质细胞中HER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而胆囊颈部和体部Cajal间质细胞中HERG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组织中均存在Cajal间质细胞和HERG蛋白,胆囊收缩率下降可能与胆囊底部组织Cajal间质细胞中的HERG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Cajal小肠细胞 人类果蝇相关基因蛋白 胆囊收缩率
原文传递
熊去氧胆酸辅助干预在治疗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江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8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辅助干预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2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4例,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辅助...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辅助干预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2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4例,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辅助干预,1周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并完成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胆囊收缩功能、肝功能水平、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用药1周后空腹胆囊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胆囊排空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1周后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反流性食管炎、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辅助干预用于胆结石患者中能提升肝功能水平,改善胆囊收缩能力,药物安全性较高,可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辅助干预 胆结石 临床效果 胆囊收缩功能 肝功能 并发症 复发率
下载PDF
超声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血流及胃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林业宇 郑宝群 王寿扬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胃动力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NAFLD患者90例,分为轻度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胃动力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NAFLD患者90例,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每组各30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各组受检者的肝动脉阻力指数、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胃窦收缩频率,测量饮水后即刻、10、15、20 min后的胃窦面积及饮水前后的胆囊面积。结果:NAFLD患者的肝动脉阻力指数、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率及胆囊收缩率随着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NAFLD患者肝脏血流及胃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以间接反映NAFLD的脂肪浸润程度,对于辅助诊断及治疗NAFLD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胃排空率 胆囊收缩率
下载PDF
症状性胆囊结石胆囊收缩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方青流 宋汉明 +1 位作者 张惠萍 刘燕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1年第6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B超检查下测定胆囊收缩功能的临床意义和其影响因素.方法:58例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B超检查下测定空腹、脂餐后1小时和脂餐后1.5小时胆囊容积并计算脂餐后胆囊排空率(PGER),分析胆囊结石的大小、个数及病史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B超检查下测定胆囊收缩功能的临床意义和其影响因素.方法:58例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B超检查下测定空腹、脂餐后1小时和脂餐后1.5小时胆囊容积并计算脂餐后胆囊排空率(PGER),分析胆囊结石的大小、个数及病史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结果:脂餐后1小时PGER 41.86±27.99%(0~87%),脂餐后1.5小时PGER48.82±28.86%(0~87%),两者间比较无明显差异(t=1.18,P>0.05).研究表明胆囊收缩功能的好差与胆囊结石的个数密切相关(x2=5.53,P<0.05).结论:胆囊收缩功能的测定在选择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案时是必要的.胆囊收缩功能测定采用脂餐后1小时即可.结石过多或较大及长期的慢性胆囊炎均影响胆囊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B超 胆囊收缩功能 胆囊排空率 胆囊容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