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公湖-怒江带西段尕尔穷矽卡岩型铜金矿含矿母岩成岩时代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1
作者 姚晓峰 唐菊兴 +4 位作者 李志军 邓世林 丁帅 胡正华 张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3-200,共8页
尕尔穷矿床为近几年在班公湖—怒江带西段取得找矿新突破的产于斑岩—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和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铁)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成岩成矿... 尕尔穷矿床为近几年在班公湖—怒江带西段取得找矿新突破的产于斑岩—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和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铁)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拟解决前人资料中成岩与成矿相差22Ma以上的疑惑,重新厘定矿床的形成时限。在详细了解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矽卡岩型铜金矿的成矿母岩为石英闪长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手段对石英闪长岩进行定年。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锆石振荡环带清晰,长轴和短轴之比在1.5∶1~4∶1之间。锆石上15个有效测点给出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7.1±0.4Ma(MSWD=0.88),代表石英闪长岩的结晶年龄,结合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86.87±0.50Ma),显示矿床由岩体侵位结晶至矿质沉淀经历了1Ma左右的演化时间。矿床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关闭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和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的弧—陆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石英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 弧-陆碰撞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6
2
作者 邓世林 唐菊兴 +2 位作者 李志军 姚晓峰 王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91,共7页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尕尔穷中型铜金矿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研究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均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Rb/Sr远大于1;具负铌和弱负铕异常,轻重...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尕尔穷中型铜金矿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研究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均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Rb/Sr远大于1;具负铌和弱负铕异常,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花岗斑岩明显亏损Sr和Ti元素。研究认为,石英闪长岩为岛弧环境的钙碱性重熔型中酸性岩体,花岗斑岩为陆-陆碰撞钙碱性重熔型酸性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铜金矿床 石英闪长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志 唐菊兴 +5 位作者 杨毅 李志军 姚晓峰 邓世林 王红星 宋俊龙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3-672,共10页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唯一达到详查级别的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根据30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成矿元素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尕尔穷矿床具有较明显的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唯一达到详查级别的矿床,其金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根据30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成矿元素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尕尔穷矿床具有较明显的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从南东→北西向、深部→浅部具有Mo→Cu(Au)→Cu+Au+Ag→Au+Cu+Ag→Au+Ag的分带特征。对II—II'纵剖面及8号勘探线进行了矿化在横向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矿体在剖面上亦具有与平面上相似的分带特征。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显示:自矿区南东部至北西部具有Mo+Bi→Bi+Cu+Au+As→As+Au+Cu+Sb+Zn→Au(Cu)+Zn→Au+Pb的异常分带特征,此异常分带同时也为内环异常→外围异常的异常分带。研究提出,尕尔穷矿床热液中心应位于8—12线,流体运移方向为南东→北西向,尕尔穷铜金矿床为较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班怒成矿带 分带特征 斑岩-矽卡岩矿床
下载PDF
西藏班-怒结合带尕尔穷铜金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志 唐菊兴 +7 位作者 陈毓川 李志军 宋俊龙 姚晓峰 杨毅 胡正华 陈伟 王红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5-317,共13页
尕尔穷铜金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该带上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查突破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床。矿区产出的矽卡岩为典型的钙质矽卡岩,其矽卡岩矿物主要由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符山石、矽线石等组成。... 尕尔穷铜金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该带上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查突破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床。矿区产出的矽卡岩为典型的钙质矽卡岩,其矽卡岩矿物主要由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符山石、矽线石等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和钙铝榴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绿泥石可见铁绿泥石及铁镁绿泥石两种。石榴子石成分剖面显示其矿物组分随着石榴子石环带的变化而变化,表明矿区矽卡岩不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平衡条件下形成的,指示矿床形成过程中热液流体具有多期多阶段性。尕尔穷矿区矽卡岩具有良好的分带性,表现为从靠近岩体的深部到靠近围岩的浅部具有石榴子石-透辉石相→透辉石-硅灰石相→硅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相的分带特征,并伴随一定的矿化组合。典型矽卡岩矿物端员组分的识别及其Fe2+/Fe3+的比值计算结果表明,尕尔穷矿床形成于相对氧化环境。辉石组分中Mn/Fe比值的特征表明尕尔穷矿区具有一定的寻找钼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矽卡岩 矿物学特征 西藏 地质意义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勘查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红星 姚晓峰 +2 位作者 李志军 胡正华 张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3-702,共10页
尕尔穷矿区具有三种类型矿化:产于斑岩型中的铜钼(金)矿化、产于矽卡岩中的铜金矿化和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矿化,三种矿化类型同属斑岩成矿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区存在R-1、R-2和R-3等三个主要异常,三个异常区的元素分... 尕尔穷矿区具有三种类型矿化:产于斑岩型中的铜钼(金)矿化、产于矽卡岩中的铜金矿化和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矿化,三种矿化类型同属斑岩成矿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区存在R-1、R-2和R-3等三个主要异常,三个异常区的元素分布特征大体相似,R-1由异常浓集中心向外具有Cu-Mo-Se-Te-(Bi)-Pb-Zn-As-Sb-Tl的元素分带现象,这种元素组合及分带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特征与斑岩成矿系统很相似,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R-2异常区Te、Se、Sb、Pb、Zn等外围元素在此范围内较弱的异常和Cu、Mo的强异常表明此异常区遭受剥蚀程度较大;R-3异常区是与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化、矽卡岩矿化和构造破碎带中的矿化,其中以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带中的矿化的找矿前景最好,深部斑岩型矿化也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铜金矿床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找矿方向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矽卡岩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俊龙 李志军 +5 位作者 姚晓峰 邓世林 张志 胡正华 雷传扬 王红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通过对矽卡岩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主要产于大理岩和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接触带上,垂向上多有大理岩-硅化角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石英闪长岩的分带特征。矽卡岩岩石地球化学... 通过对矽卡岩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矽卡岩主要产于大理岩和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接触带上,垂向上多有大理岩-硅化角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石英闪长岩的分带特征。矽卡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矽卡岩主要为钙矽卡岩,具有弱Eu负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等特征;同时具有富集Rb、Th、Cs、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Hf、Ti、Y等高场强元素特征。矽卡岩地球化学特征受大理岩和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的控制和影响,显示其与大理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成因上有密切关系。通过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背景和时空关系的讨论,指示了尕尔穷矿床成因是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接触交代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地球化学 尕尔穷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勘查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胡正华 唐菊兴 +9 位作者 陈毓川 王艺云 郎兴海 丁枫 姚晓峰 陈伟 邓世林 张志 王红星 宋俊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5-658,共14页
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是继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与藏南冈底斯铜矿带后于藏北新发现的一条斑岩铜成矿带。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近几年在班怒带西段发现了超大型富金斑岩型铜矿床... 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是继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与藏南冈底斯铜矿带后于藏北新发现的一条斑岩铜成矿带。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近几年在班怒带西段发现了超大型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如多不杂、波龙铜金矿床。但就整体而言,班怒带西段目前除了尕尔穷、多不杂、波龙矿床外,总体上研究程度不高,关于具体矿床的勘查模型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尕尔穷铜金矿矿床主要控矿因素的剖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与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1∶1万高精度磁测与1∶1万激电测量成果,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并提出了矿床的成矿模式,即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石英闪长岩有成因密切相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铜金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化)体多表现为低磁异常区(ΔT值:0~200nT),极化率在4%~16%之间,视电阻率在200~800Ω·m之间,但花岗斑岩及与其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因含高磁矿物磁铁矿、磁黄铁矿而表现为高磁(200nT以上)。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异常元素平面上分带清晰,套叠好,异常强度大,浓度分级明显,异常浓集中心的元素组合为Cu-Au-Bi-Mo-Ag-Sb-Zn-As-Pb,其中Cu、Au、Mo、Bi等为内环元素,As、Sb、Pb、Zn为外围元素。似IOCG型矿体多表现为低磁(0~200nT)、中等极化率(4%~6%)、低电阻率(200~400Ω·m)。剖面图上似IOCG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矿体,视电阻率为典型的"W"型分布型式,视极化率为"M"型分布型式;矿化中心对应的异常元素Cu、Mo、Au、Ag含量明显偏高,表现为波状起伏特征,Pb、Zn元素含量低,异常变化不明显。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尤其是接触带处的矽卡岩带,是寻找矽卡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模型 找矿标志 尕尔穷 铜金矿床 西藏革吉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IOCG矿体地质特征与成因
8
作者 林鑫 唐菊兴 +2 位作者 张志 宋俊龙 王红星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4年第4期38-46,共9页
西藏尕尔穷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据前人研究表明,尕尔穷矿区成矿阶段的构造环境为造山环境。对尕尔穷铜金矿床Ⅲ号矿体系统的矿相学研究表明,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等;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 西藏尕尔穷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据前人研究表明,尕尔穷矿区成矿阶段的构造环境为造山环境。对尕尔穷铜金矿床Ⅲ号矿体系统的矿相学研究表明,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等;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矽卡岩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矿石组构表现出热液矿床特征。对比总结世界大多数典型IOCG矿床的特征,同时结合地球化学数据资料分析,认为尕尔穷Ⅲ号铜金矿应属于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体。Ⅲ号矿体成因的确定及尕尔穷矿床类型的补充拟定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区域找矿评价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 矿石特征 矿床成因 铁氧化物铜金矿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床及外围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找矿评价
9
作者 杨毅 张志 +4 位作者 唐菊兴 邓世林 姚晓峰 胡正华 杨欢欢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5年第3期42-47,共6页
尕尔穷铜金矿是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及其外围1∶10 000岩石地球化学测量、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地球化探特征显示,除矿区Ⅰ号矿体展布区域存在明显的化探异常外,在北东部石英闪长玢岩岩体与碳... 尕尔穷铜金矿是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及其外围1∶10 000岩石地球化学测量、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地球化探特征显示,除矿区Ⅰ号矿体展布区域存在明显的化探异常外,在北东部石英闪长玢岩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具有较明显的Cu、Au、Ag、Sb、As等化探异常,该区域化探异常与已发现的石英闪长玢岩岩体存在的物探异常呈连续过渡格局,且在化探异常中,自北东部岩体向外具有明显的Cu+Mo+Sb→Ag+Bi+Au+As→Tl+Li的高温至低温的异常分带,综合显示具备寻找矽卡岩型—斑岩型铜金矿的潜力,尽管此区域并明显无水系沉积物异常,但找矿潜力无疑是较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异常分带 尕尔穷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尕尔穷铜金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李志军 唐菊兴 +2 位作者 姚晓峰 邓世林 王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8-683,共6页
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夕卡岩矿体之下陆续发现花岗斑岩脉,该花岗斑岩与夕卡岩存在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确定其成矿年龄为86.79Ma,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俯冲碰撞和雅鲁藏布江... 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夕卡岩矿体之下陆续发现花岗斑岩脉,该花岗斑岩与夕卡岩存在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确定其成矿年龄为86.79Ma,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俯冲碰撞和雅鲁藏布江洋盆向北俯冲碰撞的间歇期;狮泉河结合带在晚白垩世处于同碰撞期,大量中酸性岩浆岩侵位事件引起早白垩世沉积的碳酸盐岩发生大面积蚀变,为铜金的成矿富集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和矿质运移驱动力;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和围岩隔挡作用是尕尔穷矿床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 尕尔穷铜金矿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藏北阿里地区新发现的尕尔穷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李志军 唐菊兴 +6 位作者 姚晓峰 多吉 刘鸿飞 邓世林 张志 张金树 胡正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9-1153,共5页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一个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铜金矿床,该矿床产于冈底斯陆块北缘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结合部位。Ⅰ号矿体呈似层状,矿体长度大于900 m,沿倾向方向延伸大于400 m,产状受接触带所控制;Ⅲ号矿体... 尕尔穷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一个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铜金矿床,该矿床产于冈底斯陆块北缘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结合部位。Ⅰ号矿体呈似层状,矿体长度大于900 m,沿倾向方向延伸大于400 m,产状受接触带所控制;Ⅲ号矿体沿北东构造破碎带分布,长度超过3 km,已控制矿体的长度大于700 m。主要矿石类型为浸染状、网脉状、角砾状、块状、细脉状铜金矿石,矿石建造是(Fe-)Cu-Au建造,金属矿物由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赤铁矿、自然金等组成,主要蚀变为矽卡岩化、大理岩化、角岩化、磁铁矿化、赤铁矿化、硅化、方解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新发现的Ⅲ号矿体金品位最高为205 g/t,平均品位在4 g/t左右。该矿床的发现和评价对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区域找矿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尕尔穷铜金矿 地质特征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志 唐菊兴 +7 位作者 李志军 杨毅 胡正华 姚晓峰 宋俊龙 陈伟 王红星 杨欢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6-688,共13页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该带上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查突破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集区,区内现已发现有尕尔穷及嘎拉勒两个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区内侵入岩主要有GL(嘎拉勒)花岗闪长岩、GL花岗斑岩、GL闪长岩、...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该带上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查突破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集区,区内现已发现有尕尔穷及嘎拉勒两个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区内侵入岩主要有GL(嘎拉勒)花岗闪长岩、GL花岗斑岩、GL闪长岩、GE(尕尔穷)花岗斑岩、GE石英闪长岩等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侵入岩SiO2含量在53.68%~80.78%之间,平均值为65.66%,Al2O3含量在8.51%~16.91%之间,A/CNK(铝饱和指数)在0.54~1.11之间,表明区内侵入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侵入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而亏损Ta、Nb、Hf、Zr、Yb、Ti等高场强元素,各岩石类型均具Nb、Ta、Ti负异常,其中GE花岗斑岩具有非常明显的亏损Sr和Ti的特征。岩石成因类型判别表明GE花岗斑岩为S型花岗岩,而其它岩类为I型花岗岩,结合构造环境的判别,指示矿集区侵入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隆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地球化学 班公湖-怒江带 西藏
下载PDF
班怒带西段尕尔穷铜金矿两套侵入岩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Hf同位素特征的指示 被引量:18
13
作者 姚晓峰 唐菊兴 +4 位作者 李志军 邓世林 丁帅 胡正华 张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88-197,共10页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为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在已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对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具...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为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在已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对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具有一定成矿潜力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两套侵入岩的形成顺序;结合前人总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利用Hf同位素对其岩浆源区进行示踪。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0.7)Ma,较石英闪长岩晚4 Ma左右,其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235~0.283 073,εHf(t)值为-17.2~12.5;石英闪长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800~0.283 015,εHf(t)值为3.5~10.5。结合二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不同分异阶段的产物,前者主要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而花岗斑岩具有和石英闪长岩相似的岩浆源区,但明显混入上地壳基底物质;暗示晚白垩世班怒带西段南缘内随着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的弧-陆碰撞,先成的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重熔形成岩浆,随着碰撞的继续和岩浆的上涌分异,部分上地壳受挤压或热效应进一步重熔并参与岩浆系统中,由早至晚形成了由幔源特征向幔-壳混合源特征源区逐渐转变的花岗岩演化系列。尕尔穷铜金矿是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的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怒带西段 尕尔穷铜金矿 锆石LA-ICP-MS 地质年代学 Hf同位素 初生地壳 上地壳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志 陈毓川 +7 位作者 唐菊兴 李壮 宋俊龙 杨毅 胡正华 杨欢欢 杨超 康浩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97,共21页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是班-怒结合带南部的重要矿集区.矿集区内发育大面积火山岩,利用锆石 U-Pb 年代学方法,首次精确测定了研究区内不同地层中火山岩年龄,并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区内朗久组火...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是班-怒结合带南部的重要矿集区.矿集区内发育大面积火山岩,利用锆石 U-Pb 年代学方法,首次精确测定了研究区内不同地层中火山岩年龄,并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区内朗久组火山角砾岩成岩年龄为141.7.0±0.47 Ma(MSWD=0.43),多爱组流纹岩年龄为136.80±0.48 Ma(MSWD=0.79),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初期,属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的岩浆作用响应;原定多爱组火山角砾岩(GE 火山角砾岩)年龄为85.20±0.53 Ma(MSWD=3.40),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不属于早白垩世多爱组产物,属于洋盆消亡后羌塘陆块与冈底斯陆块汇聚阶段的火山作用产物,晚于尕尔穷铜金矿的成矿年龄(86.87±0.50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火山岩均具有相对富集 Rb、Th、U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 Ta、Nb、Yb、Ti 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显示出弧火山岩特性.结合区域已有火山岩研究资料表明,在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过程中,从早白垩世初至中晚期均有比较连续的火山作用,持续时间约为30 Ma(140~110 Ma);在班公湖-怒江洋盆消亡后的羌塘陆块与冈底斯陆块汇聚晚阶段,又伴随有晚白垩世火山作用的发生,该期火山作用与区内成矿岩体年龄相当,可能为同一岩浆系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 俯冲 碰撞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俊龙 唐菊兴 +3 位作者 张志 彭智敏 林鑫 王艺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9-1015,共17页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矿集区主要由矽卡岩型铜金银矿体、铁氧化物铜金矿体和斑岩型钼铜矿(化)体等组成,其中主矿体矽卡岩型铜金矿体受闪长质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根据矿物组合关系,将矿...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矿集区主要由矽卡岩型铜金银矿体、铁氧化物铜金矿体和斑岩型钼铜矿(化)体等组成,其中主矿体矽卡岩型铜金矿体受闪长质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根据矿物组合关系,将矿集区内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研究表明,早、中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和三相包裹体为主,其次为CO_2包裹体;晚阶段仅发育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403~540℃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15.2%~59.3%;中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05~398℃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1.9%~45.8%;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22~264℃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3.0%~16.4%。显微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_2O、CO_2、N_2为主,液相成分以Na^+、K^+、Ca^(2+)、Cu^(2+)、Fe^(3+)及Cl^-、HCO_3、CO_3^(2-)等为主,子矿物主要为石盐、钾盐、黄铜矿、方解石、赤铁矿等。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由高温高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向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_2O-NaCl体系演化。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相同类型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但是均一方式各异,显示流体不混溶或沸腾特征。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使得CO_2、H_2S等挥发分大量逃逸,导致大量硫化物沉淀,是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铜金富集成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铜金矿 尕尔穷-嘎拉勒 西藏
下载PDF
尕尔穷铜矿多光谱遥感蚀变矿物分带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俊 李志军 +2 位作者 何珊 尤孟 郭奇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25-31,共7页
以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尕尔穷铜矿床为例,利用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在矿区及其外围开展矿化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取了Fe^(3+)矿物、高岭土、绢云母、绿泥石4种蚀变矿物的分布信息,同时采用端元波谱法对矿化蚀变信息进... 以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尕尔穷铜矿床为例,利用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在矿区及其外围开展矿化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取了Fe^(3+)矿物、高岭土、绢云母、绿泥石4种蚀变矿物的分布信息,同时采用端元波谱法对矿化蚀变信息进行提取。结合以上两种提取方法显示出尕尔穷铜矿区矿化蚀变信息具有分带性:Ⅰ号矿体矿化蚀变分带由外向内可划分为绿泥石→绿泥石+高岭土→高岭土+绢云母+Fe^(3+)矿物;Ⅱ号矿体矿化蚀变分带从外至内依次为绿泥石→高岭土→高岭土+绢云母+Fe^(3+)矿物。遥感蚀变矿物的分带特征与尕尔穷铜矿围岩蚀变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蚀变分带 主成分分析 端元波谱 尕尔穷铜矿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两套火山岩浆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Hf同位素特征的指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志 唐菊兴 +3 位作者 陈毓川 姚晓峰 宋俊龙 李志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5,共9页
尕尔穷-嘠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区内发育有早白垩世及晚白垩世两套中酸性火山角砾岩。通过锆石Hf同位素测定,识别出矿集区两套火山岩浆源区。早白垩世朗久组英安质火山角砾岩ε_(Hf)(t)值变化于-13.93^-4.93之间,... 尕尔穷-嘠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区内发育有早白垩世及晚白垩世两套中酸性火山角砾岩。通过锆石Hf同位素测定,识别出矿集区两套火山岩浆源区。早白垩世朗久组英安质火山角砾岩ε_(Hf)(t)值变化于-13.93^-4.93之间,地壳模式年龄(t_(DM))变化于1 006Ma^1 354Ma之间,负的ε_(Hf)(t)值及老的模式年龄表明其岩浆源区起源于古老的成熟地壳,形成于古拉萨地体陆缘弧环境,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俯冲有关。晚白垩世多爱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ε_(Hf)(t)值变化于5.19~8.86之间,地壳t_(DM)模式年龄变化于404Ma^546Ma之间,其正的ε_(Hf)(t)值及相对较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消亡后,南羌塘陆块与北冈底斯陆块碰撞闭合有关。通过对比南冈底斯及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北缘典型矿床成矿岩体Hf同位素组成及相应的成矿作用,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可能是区域上最具潜力的Cu,Au成矿地带,同时缝合带南缘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同位素 火山岩 岩浆源区 尕尔穷-嘎拉勒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