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2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沟、切沟侵蚀与预报 被引量:48
1
作者 伍永秋 刘宝元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2期134-142,共9页
切沟以不能横过耕作为其主要特征 ,主要在成土母质及疏松的基岩中发展 ,其沟形不能为一般耕犁所消灭 .切沟纵剖面与所在坡面基本一致 ,横剖面一般为 U或 V字形 .地形和人为因素是切沟发生的决定因素 ,其中又以人为因素为主 .切沟侵蚀发... 切沟以不能横过耕作为其主要特征 ,主要在成土母质及疏松的基岩中发展 ,其沟形不能为一般耕犁所消灭 .切沟纵剖面与所在坡面基本一致 ,横剖面一般为 U或 V字形 .地形和人为因素是切沟发生的决定因素 ,其中又以人为因素为主 .切沟侵蚀发展的方式主要有沟头的溯源侵蚀 ,沟坡的横向侵蚀发展 ,及垂向的下切侵蚀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下切的强度取决于地形能量 .切沟预报模型的发展经历了 70年代的随机模型 ,80年代的过程模型 ,以及 90年代实用化的过程 .模型的研究可以增进我们对切沟何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沟 成土母质 耕作 坡面 溯源侵蚀 人为因素 预报 发展经历 决定因素 条件
下载PDF
东北漫岗黑土区切沟侵蚀发育特征 被引量:49
2
作者 胡刚 伍永秋 +3 位作者 刘宝元 郑秋红 张永光 刘洪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5-1173,共9页
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空间尺度认识的加深,发育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切沟愈来愈受到重视。切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土壤侵蚀模型尚未包括切沟侵蚀部分。本研究利用高精度差分GPS,在对东北典型漫岗黑土区切沟监测的基础上,借助... 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空间尺度认识的加深,发育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切沟愈来愈受到重视。切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土壤侵蚀模型尚未包括切沟侵蚀部分。本研究利用高精度差分GPS,在对东北典型漫岗黑土区切沟监测的基础上,借助GIS平台生成DEM,通过DEM的叠加分析,探讨了沟内蚀积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切沟侵蚀的概念模型,认为冬春季冻融侵蚀产生沟内堆积—雨季径流产生侵蚀的过程可能是该区切沟发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漫岗黑土区 切沟 DEM GPS
下载PDF
赣南山地丘陵区崩岗侵蚀阶段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牛德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9-36,共8页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区的一种重要的侵蚀类型,在江西赣南风化花岗岩山地丘陵区发育得相当普遍.根据崩岗形成特点,可将其发育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即网状细沟阶段、阶梯沟阶段、深沟阶段和崩岗扩展阶段.崩岗的形成和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区的一种重要的侵蚀类型,在江西赣南风化花岗岩山地丘陵区发育得相当普遍.根据崩岗形成特点,可将其发育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即网状细沟阶段、阶梯沟阶段、深沟阶段和崩岗扩展阶段.崩岗的形成和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深厚松散的花岗岩风化物是崩岗的物质基础;暴雨径流和土体自重是崩岗发育的主要动力;地质作用和岩体节理结构可引起抗蚀力的减低;地表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成为崩岗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侵蚀 土壤 抗蚀性 风化花岗岩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元谋盆地冲沟发育特征和过程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柴宗新 范建容 刘淑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9-343,共5页
金沙江下游元谋盆地广泛分布的下更新统元谋组地层为粘土层与砂土层互层 ,冲沟发育。冲沟侵蚀蚕食耕地、造成土地劣化 ,对土地资源危害很大。论述了元谋组地层冲沟具有沟壁直立、溯源侵蚀速度快、沟头组合形态多样等特征 。
关键词 冲沟 溯源侵蚀 下更新统 发育过程 金沙江 元谋盆地
下载PDF
GIS-based Effect 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 Before and After Gully Land Consolidation: A Case Study of Wangjiagou Project Region, Loess Plateau 被引量:32
5
作者 LIU Yansui GUO Yanjun +1 位作者 LI Yurui LI Yuh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The Loess Plateau is one typical area of serious soil erosion in the world. China has implemented ′Grain for Green′(GFG) project to restore the eco-environ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since 1999. With the GFG project s... The Loess Plateau is one typical area of serious soil erosion in the world. China has implemented ′Grain for Green′(GFG) project to restore the eco-environ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since 1999. With the GFG project subsidy approaching the end, it is concerned that farmers of fewer subsidies may reclaim land again. Thus, ′Gully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GLCP) was initiated in 2010. The core of the GLCP was to create more land suitable for farming in gullies so as to reduce land reclamation on the slopes which are ecological vulnerable areas. This paper aim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he GLCP on soil erosion problems by studying Wangjiagou project region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Anzi valley in the middle of the Loess Plateau, mainly using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 based on GI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GLCP can help to reduce soil shipment by 9.87% and it creates more terraces and river-nearby land suitable for farming which account for 27.41% of the whole study area. Thus, it is feasible to implement the GLCP in places below gradient 15°, though the GLCP also intensifies soil erosion in certain places such as field ridge, village land, floodplain, natural grassland, and shrub land. In short, the GLCP develops new generation dam land and balances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interests to ease the conflict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urthermore, the GLCP and the GFG could also be combined preferably. On the one hand, the GFG improv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could offer certain safety to the GLCP, on the other hand, the GLCP creates more farmland favorable for farming in gullies instead of land reclamation on the slopes, which could indirectly protect the GFG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lly land consolidation land-resource engineering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 effect assessment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黄河口水下底坡微地貌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卫民 杨作升 D.B.Prior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1期71-81,共11页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记录首次直观地揭示了黄河口水下底坡上发育有大量形态不同的微地貌类型。据其形态特征和规模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平滑海底、凹坑与洼地、冲沟、残留岗丘及扰动复合海底等五种类型。这些微地...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记录首次直观地揭示了黄河口水下底坡上发育有大量形态不同的微地貌类型。据其形态特征和规模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平滑海底、凹坑与洼地、冲沟、残留岗丘及扰动复合海底等五种类型。这些微地貌分布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不同水下三角洲单元上,并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黄河口海域特殊的沉积环境和复杂的动力条件是导致水下底坡微地貌形成发育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水下 底坡 微地貌 冲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小流域沟坡水热条件及其生态修复初探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奕龙 陈利顶 +3 位作者 傅伯杰 黄志霖 巩杰 吴祥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9,共7页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坡是小流域尺度上水土流失最为活跃的部分,对其水热条件的了解是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论文以黄土丘陵区甘肃定西安家沟小流域为例,观测了沟坡不同地形部位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和剖面变化特征,同时观测了光照...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坡是小流域尺度上水土流失最为活跃的部分,对其水热条件的了解是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论文以黄土丘陵区甘肃定西安家沟小流域为例,观测了沟坡不同地形部位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和剖面变化特征,同时观测了光照、大气湿度、温度和风速等小气候条件,并探讨了沟坡生态修复方式。结论与建议如下。①历次取样中,0~100cm平均土壤水分均以沟道灌木林地最高,沟坡中的阳坡和阴坡的草地和灌木林地次之,梁峁坡农地最低,且6种类型样地间有显著差异(P<0.01);对于相同的植被类型来说,阳坡的林草植被土壤水分均要小于阴坡,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同一坡向,草地的土壤水分要显著高于灌木林地(P<0.01);和梁峁坡农地的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相比,沟坡植被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不明显。②对于梁峁坡农地和阴坡的灌木林地来说,土壤水分在剖面内随着深度变化平缓,而其它4种类型样地土壤水分在剖面内随着深度呈增加的趋势。对于这6种类型样地,土壤水分剖面差异格局与0~100cm平均含水量相似;且随着深度的增加,6种类型样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增大。③对于梁峁坡和沟坡来说,4~5月份风速均是观测期内最大的,但沟坡风速要小于梁峁坡坡面;在观测期内,高湿期出现在5月,且沟坡大气相对湿度高于梁峁坡;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沟坡 水热条件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形态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8
作者 姜芸 王军 张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7-165,共9页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四大水蚀区之一,其中沟道侵蚀是水蚀发生的主要形式,掌握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的基本情况,剖析其形态及分布特征,对于分析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的成因及水土流失治理至关重要。该研...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四大水蚀区之一,其中沟道侵蚀是水蚀发生的主要形式,掌握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的基本情况,剖析其形态及分布特征,对于分析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的成因及水土流失治理至关重要。该研究以典型黑土区嫩江县为研究区域,利用航空遥感影像及1∶5万DEM对区域内侵蚀沟进行普查统计,并分析侵蚀沟的沟宽、沟长、纵比降等形态特征,以及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对侵蚀沟分布的影响,为黑土区侵蚀沟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沟道侵蚀主要分布在丘陵区,沟道类型以切沟为主,冲沟影响面积仅次于切沟,研究区以小于500 m的侵蚀沟为主,数量及面积分别占总数的96.67%、61.99%;2)侵蚀沟的沟宽与沟长为正相关,纵比降与沟宽、沟长为负相关;3)坡向对各类型侵蚀沟的分布影响较小,坡度对侵蚀沟的分布有一定影响,细沟和浅沟主要分布在2~6°和6~15°的坡面上,而切沟和冲沟则主要分布在0~2°、2~6°的坡面上,90%以上的细沟和浅沟、80%以上的切沟、冲沟发生在耕地上;4)嫩江县冲沟地形阈值模型拟合表明嫩江县冲沟发生的临界坡度较小,较小的坡度就能对坡面形成冲刷,出现冲沟的发生发育,而模型中主导径流过程的参数数值较小,表明嫩江县冲沟的产生可能受到地下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遥感 形态特征 DEM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7
9
作者 杜金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共14页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具备良好的天然气藏形成条件,是该盆地天然气风险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该领域几十年久攻不克,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认识不清。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重力、磁法等资料,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具备良好的天然气藏形成条件,是该盆地天然气风险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该领域几十年久攻不克,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认识不清。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重力、磁法等资料,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央古隆起带(北部)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提出了4点新认识:(1)中央古隆起带为一个在冲断褶皱基底上形成的具有潜山性质的隆起带;(2)中央古隆起带(北部)东侧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气强度大,侧向供气能力强;(3)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发育花岗岩、变质岩、砾岩及砂岩4种储层类型;(4)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发育3种类型圈闭、2套输导体系和3种类型气藏。进而明确了基岩潜山气藏、冲沟岩性气藏的勘探方向,评价优选了I类勘探区10个、II类勘探区6个,为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深层天然气风险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覆 冲沟 基岩潜山 天然气成藏条件 中央古隆起带(北部)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范建容 刘淑珍 +3 位作者 周从斌 王小丹 朱宏业 朱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盆地冲沟发育,冲沟侵蚀蚕食耕地、最终形成侵蚀劣地,对土地资源危害很大。根据对9条冲沟17个沟头连续3年的观测与调查资料,分析了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包括冲沟集水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盆地冲沟发育,冲沟侵蚀蚕食耕地、最终形成侵蚀劣地,对土地资源危害很大。根据对9条冲沟17个沟头连续3年的观测与调查资料,分析了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包括冲沟集水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群落结构对冲沟溯源侵蚀的影响和沟底植被覆盖度对冲沟溯源侵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盆地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冲沟侵蚀
下载PDF
切沟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光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切沟是重要的侵蚀类型,是小流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对其发生发展的动力过程、形态特征、监测方法及预报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是揭示切沟侵蚀发生动力学机制、治理切沟侵蚀、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切沟及切... 切沟是重要的侵蚀类型,是小流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对其发生发展的动力过程、形态特征、监测方法及预报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是揭示切沟侵蚀发生动力学机制、治理切沟侵蚀、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切沟及切沟侵蚀概念、切沟形态特征与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发育动力过程和预报模型等相关研究进展,明晰了切沟概念,对比了不同测定方法的优劣,量化了影响切沟发育的关键因素,明确了切沟发育各子过程的动力机制,比较了典型切沟侵蚀模型的结构与主控因素,提出了切沟侵蚀亟待加强的研究内容。为理解切沟侵蚀形成、发育动力过程、提高切沟侵蚀治理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切沟 测定方法 动力机制 预报模型
下载PDF
泥沙源区沟道输沙能力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8
12
作者 费祥俊 邵学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小流域沟道是泥沙进入江河的初级通道 ,在洪水流量较大时 ,沟道挟沙力强 ,其输沙量往往接近断面以上流域侵蚀量 ,进入江河的沙量取决于流域内的补给沙量 ,但在洪水流量较小时 ,沟道水流挟沙力下降 ,其输沙量小于断面以上流域侵蚀量 ,进... 小流域沟道是泥沙进入江河的初级通道 ,在洪水流量较大时 ,沟道挟沙力强 ,其输沙量往往接近断面以上流域侵蚀量 ,进入江河的沙量取决于流域内的补给沙量 ,但在洪水流量较小时 ,沟道水流挟沙力下降 ,其输沙量小于断面以上流域侵蚀量 ,进入江河的沙量取决于各级沟道的挟沙能力。黄土地区小流域沟道纵坡陡 ,固体物质补给又十分丰富 ,虽然沟道尺度不大 ,但水流含沙量却很高 ,已有各种基于低含沙水流的挟沙公式不能表达沟道中高含沙水流的输沙特性。作者通过分析及试验研究 ,求得在输沙平衡条件下水流泥沙因子间的关系 ,提出小流域沟道挟沙力公式 ,经初步验证结果满意 ,这为估算分析不同条件下流域输沙量提供依据 ,也对水土保持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沟道 泥沙 流域产沙量 含沙水流 流域侵蚀量 挟沙力
下载PDF
金沙江向家坝库区泥石流发育状况及其沟谷形态的非线性特征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俊才 胡卸文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通过对金沙江向家坝库区长约 15 0km范围内的 5 5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显示 ,自库首至库尾 ,泥石流沟的数目、发育密度及规模均呈逐渐增强趋势。同时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及纵坡平均坡降均存在明显的分形特征 ,它们与沟道数... 通过对金沙江向家坝库区长约 15 0km范围内的 5 5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显示 ,自库首至库尾 ,泥石流沟的数目、发育密度及规模均呈逐渐增强趋势。同时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及纵坡平均坡降均存在明显的分形特征 ,它们与沟道数目之间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 ,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沟谷形态 演变
下载PDF
山西吉县黄土区切沟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3,共6页
该文对黄土区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切沟进行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及建立观测设施 ,分析得出黄土区沟道的泥沙主要来自切沟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切沟进行分类 ,切沟内塌积土的数量是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也是沟道治理进行造林的关键 .
关键词 沟蚀 切沟 类型 塌积土 山西 黄土区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范昊明 王铁良 +3 位作者 蔡强国 郭成久 武敏 周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387,共4页
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发育广泛,侵蚀沟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该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的发展阶段、形态特征、侵蚀沟底冲淤状况、侵蚀沟边坡扩展方式等,将该区侵蚀沟分为顺犁沟、浅沟、切沟、冲沟和槽沟5种类... 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发育广泛,侵蚀沟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该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的发展阶段、形态特征、侵蚀沟底冲淤状况、侵蚀沟边坡扩展方式等,将该区侵蚀沟分为顺犁沟、浅沟、切沟、冲沟和槽沟5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侵蚀沟由顺犁沟发展至槽沟的发展过程、发展条件,以及面蚀与沟蚀的发展转化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侵蚀沟在东北黑土漫岗区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 分类 发展 东北黑土漫岗区
下载PDF
东北漫川漫岗和山地丘陵黑土区侵蚀沟形态特征遥感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镇 秦伟 +4 位作者 齐志国 尚国琲 马庆涛 郭乾坤 殷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3-140,共8页
侵蚀沟形态特征反映其侵蚀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探究侵蚀沟形态参数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对深入理解侵蚀沟的侵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择漫川漫岗和山地丘陵2个典型黑土地貌类型区,基于高分遥感影像(QuickBird(0.61m)、GeoEye-1(0.5m)... 侵蚀沟形态特征反映其侵蚀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探究侵蚀沟形态参数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对深入理解侵蚀沟的侵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择漫川漫岗和山地丘陵2个典型黑土地貌类型区,基于高分遥感影像(QuickBird(0.61m)、GeoEye-1(0.5m)及Worldview 2(0.5m))和地形数据(ASTGTM2(30m分辨率)),采用目视解译法提取计算侵蚀沟沟长、沟宽、周长和面积等形态参数值,分析侵蚀沟形态特征;探究地形因子影响下侵蚀沟形态参数的分异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2个典型区的各形态参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漫川漫岗区侵蚀沟各形态参数均大于山地丘陵区;2)侵蚀沟形态呈现“细长状”,和漫川漫岗区相比,山地丘陵区侵蚀沟更细长,沟缘位置更复杂;3)侵蚀沟形态参数随坡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3°~6°范围内参数值达到最大,坡度越小侵蚀沟沟缘位置越复杂;坡向上,漫川漫岗区和山地丘陵区的侵蚀沟的形态参数值在SE或SW上值最大,说明阳坡或半阳坡侵蚀沟发育强烈。该研究结果对于侵蚀沟易发区确定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侵蚀 形态特征 侵蚀沟 地形因子 漫川漫岗区 山地丘陵区
下载PDF
Impact of Gully on Soil Moisture of Shrubland in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20
17
作者 HUO Zhu SHAO Ming-An R. HORTO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74-680,共7页
The most serious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exists in the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where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about 400 mm,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very fragile,and water is the key ... The most serious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exists in the wind-water erosion crisscross region where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about 400 mm,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very fragile,and water is the key limiting factor for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changes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for 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shrubland in the gully bank of the Loess Plateau were studied using the methods of soil sampling and neutron probe. A typical gully(75 m long,28 m wide,and 10 m deep) was selected,and six neutron probe access tubes(6 m long) were installed at points 50,100,200,300,400,and 500 cm from the gully border for obtaining soil moisture data from July to October 2004 at approximately 10 d intervals. Soil samplings were simultaneously carried out for moisture determination at the six poi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moisture of the shrubland in the gully bank significantly varied between 300 and 400 cm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up to 600 cm in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gully. Seasonal changes in soil moisture revealed a curve with a single peak that occurred at the end of August or early September. A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fit for soil water storage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gully border,with coefficients depending on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sampling point,and time of measu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SION gully SHRUBLAND soil moisture
下载PDF
黄土沟壑区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大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鞠忻倪 贾玉华 +2 位作者 甘淼 金珊 肖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8-1107,共10页
切沟沟底、沟缘和坝地侵蚀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同,通过采集三种地形条件的原状土柱,利用CT扫描手段揭示土壤大孔隙随地形和深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三种地形条件对土壤大孔隙参数具有显著影响;与已有结果相比,地形条件对土壤大孔隙... 切沟沟底、沟缘和坝地侵蚀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同,通过采集三种地形条件的原状土柱,利用CT扫描手段揭示土壤大孔隙随地形和深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三种地形条件对土壤大孔隙参数具有显著影响;与已有结果相比,地形条件对土壤大孔隙参数的影响弱于植被的作用;(2)不同土层(厚50 mm)大孔隙参数差异显著,沟缘土壤大孔隙度均值和变异系数在102 mm深度具有上下分异明显的特点;(3)大孔隙数分别与黏粒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沟底土壤大孔隙的连通性较沟缘和坝地更好。沟底和沟缘土壤的大孔隙通道主要受植物根系作用影响,坝地土壤大孔隙受长期淤积和水分渗透作用影响,上述因素造成三种地形条件土壤大孔隙特征产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切沟 CT扫描 土壤结构 土壤孔隙
下载PDF
东北漫川漫岗区侵蚀沟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顾广贺 王岩松 +3 位作者 钟云飞 刘建祥 范昊明 刘立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1,57,共6页
东北漫川漫岗区位于黑土区核心位置,侵蚀沟发育严重。利用3S获取侵蚀沟数量、长度等数据,计算降雨侵蚀力、坡度、坡长,分析侵蚀沟发育特征及三因素对侵蚀沟发育影响。结果表明:东北漫川漫岗区75.11%的发展沟处于发育初、中期,潜在发育... 东北漫川漫岗区位于黑土区核心位置,侵蚀沟发育严重。利用3S获取侵蚀沟数量、长度等数据,计算降雨侵蚀力、坡度、坡长,分析侵蚀沟发育特征及三因素对侵蚀沟发育影响。结果表明:东北漫川漫岗区75.11%的发展沟处于发育初、中期,潜在发育危险性较大,沟蚀剧烈程度地域性差异显著,研究区南、北部沟壑密度分别为0.3,0.06km/km2;地形、冻融历时、温差等差异造成降雨侵蚀力对北部侵蚀沟发育影响显著,南部相对较弱;研究区坡度与坡长呈正相关关系,北部坡缓造成坡度与沟壑密度呈线性增加关系,南部坡陡造成坡度与沟壑密度呈线性减小关系,北部、南部地形因子与沟壑密度分别呈线性增加、减小关系,随着坡长的增加,沟壑密度先增加后减小,临界坡长为9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漫川漫岗区 侵蚀沟 影响因素 发育特征
下载PDF
Underground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in back-gully mining of shallow coal seam under a bedrock gully slope 被引量:17
20
作者 Wang Xufeng Zhang Dongsheng +1 位作者 Fan Gangwei Zhang Chenggu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We studied underground pressure and its mechanism during back-gully mining in a shallow coal seam under a bedrock gully slope,by means of physical simulation,numerical modeling and field monitoring.The results show th... We studied underground pressure and its mechanism during back-gully mining in a shallow coal seam under a bedrock gully slope,by means of physical simulation,numerical modeling and field monitor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nsity of underground pressure is related to its relative position at the coalface.The underground pressure is intensive and the support resistance reaches a maximum when the coalface is at the bottom of the gully,whereas the underground pressure is moderate and decreases gradually when the coalface passes the gully.The mechanism of these changes is analyzed when the slope rotated in a reversed direction to the slope dip during back-gully mining and form an unstable,multilateral block hinged structure,due to slipping.The subsidence of multilateral blocks is considerable when the block fragmentation is small,resulting in enormous changes in the underground pressure.With an increase in the mass of the block body,the block displacement will be reduc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increased clamp effect by both the unbroken rocks and broken rocks in the goaf,resulting in a decrease of the underground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coal seam gully slope Back-gully mining Underground press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