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UCY2D基因复合杂合致Leber氏先天性黑蒙合并妊娠1例
1
作者 武海英 葛淑娴 +3 位作者 李少琼 张玉 李肖华 高健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2期360-364,共5页
目的 对一例GUCY2D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罕见遗传病,Leber氏先天性黑蒙1型合并妊娠患者的突变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及分析,并为该家系提供适当的遗传学咨询。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其配偶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ES)对两人外周血来... 目的 对一例GUCY2D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罕见遗传病,Leber氏先天性黑蒙1型合并妊娠患者的突变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及分析,并为该家系提供适当的遗传学咨询。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其配偶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ES)对两人外周血来源DNA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并用Sanger DNA测序技术对双方亲属进行验证分析,检测结果由专业的遗传学医师进行解读并为患者提供遗传学咨询。结果 患者本人及其丈夫患有严重视力障碍,患者表现为严重的视力障碍,色盲,夜间视力优于白天视力,但无眼球震颤,无儿童期刺激性“戳眼”,无中心视野缺损,无夜盲主诉,对患者查体未见皮肤及毛发色素沉着有特殊改变,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双眼视力无法测得。患者未接受任何相关干预性治疗。其丈夫患有白化病,对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患者GUCY2D基因存在NM_000180.3:c.721G>C(p.Ala241Pro)和NM_000180.3:c.542G>A(p.Trp181^(*))两种变异的复合杂合状态,两种不同的变异分别来自患者父亲和母亲,两变异目前均为疑似致病变异,此复合杂合致病目前国内尚未报道。其丈夫为TYR基因NM_000372.4:c.832C>T(p.Arg278^(*))纯合致病,经家系分子检测和遗传学咨询,患者胎儿不存在患夫妻双方任何一方眼科疾病的风险,建议进行常规产检待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必要的侵入性诊断。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先证者及其配偶不同的致病突变,阐述了患者的致病原因,并为该患者提供了适宜的生育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黑蒙 gucy2D 复合杂合致病 妊娠合并遗传病 遗传学咨询
原文传递
Leber先天性黑蒙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单海冬 赵培泉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Leber先天性黑蒙(LCA)是导致婴幼儿先天性盲的严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近年发现数种与LCA相关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GUCY2D、RPE6 5、CRX、AIPL1、RPGRIP1和CRB1,其功能涉及视网膜光电信号的传导、维生素A在视网膜的代谢、光感受器细胞的... Leber先天性黑蒙(LCA)是导致婴幼儿先天性盲的严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近年发现数种与LCA相关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GUCY2D、RPE6 5、CRX、AIPL1、RPGRIP1和CRB1,其功能涉及视网膜光电信号的传导、维生素A在视网膜的代谢、光感受器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发育、蛋白的转运和分布等。针对RPE6 5的基因治疗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是未来LCA临床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就当前LCA的致病基因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蒙 基因研究进展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gucy2D 光感受器细胞 致病基因 基因治疗 LCA 视网膜光 维生素A 形态发育 动物实验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婴幼儿 电信号
下载PDF
Long term follow-up of a family with GUCY2D dominant cone dystrophy 被引量:1
3
作者 Georgios Tsokolas Hussein Almuhtaseb +4 位作者 Helen Griffiths Fatima Shawkat Reuben J.Pengelly Sarah Ennis Andrew Lot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12期1945-1950,共6页
AIM: To describe long term follow-up in a family with GUCY2D dominant cone dystrophy. METHOD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cans an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 images were obtained. Flash and 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s(... AIM: To describe long term follow-up in a family with GUCY2D dominant cone dystrophy. METHOD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cans an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 images were obtained. Flash and 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s(ERGs) and occipital 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wo members of the same family(father and son) were identified to have the heterozygous R838 C mutation in the GUCY2D gene. The father presented at the age of 45 with bilateral bull’s eye maculopathy and temporal disc pallor. Over 13 y of serial follow up visits, the bull’s eye maculopathy progressed gradually into macular atrophy.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degraded suggesting poor macular function.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 scans showed progressive loss and disruption of the ellipsoid layer at the foveal level. His son presented at the age of 16 with bilateral granular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hanges in both maculae.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ing was initially borderline normal but has gradually deteriorated to show reduced cone ERGs and macula function. SD-OCT demonstrated gradual macular thinning and atrophy bilaterally. Unlike his father, there was no disruption of the ellipsoid layer.CONCLUSION: Both family members exhibited gradual changes in their fundi,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ing and multimodal imaging. Changes were milder than those observed in other mutations of the same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FLUORESCENCE ELECTRORETINOGRAM cone dystrophy cone-rod dystrophy gucy2D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不同基因新突变与临床表型分析
4
作者 房心荷 朱艳 +5 位作者 袁仕琴 容维宁 王晓光 芮雪 马美娇 盛迅伦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8-674,共7页
目的明确3个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12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4例LCA患者和7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4例患者来自3个无血缘关系家系。详... 目的明确3个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12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4例LCA患者和7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4例患者来自3个无血缘关系家系。详细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通过蛋白质预测软件和保守性分析确定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结合家系图与先证者进行共分离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4~18岁。眼球震颤3例;指压眼征伴夜视力差1例;全视野视网膜电图重度下降4例。所有患眼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周边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黄斑区椭圆体带隆起强反射信号1只眼;视网膜层间隐约可见弱反射信号2只眼;血管分支增多、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区伴毛细血管渗漏1只眼;黄斑区环状强自身荧光4只眼。家系成员表型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Ⅱ-1)携带PRPH2基因c.640T>A(p.C214S)(M1)纯合突变;家系2先证者(Ⅱ-2)携带TULP1基因c.1256G>A(p.R419Q)(M2)、c.1A>C(p.M1L)(M3)复合杂合突变;家系3先证者(Ⅱ-1)及其妹妹(Ⅱ-2)携带GUCY2D基因c.1943T>C(p.L648P)(M4)、c.380C>T(p.P127L)(M5)复合杂合突变。家系2先证者父母、姐姐(Ⅱ-1)及家系3先证者父母均为相应杂合变异携带者。其中,M1、M3、M4、M5为新发现突变。家系内基因型和疾病表型呈共分离。根据系谱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3个家系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氨基酸保守性分析发现,M1、M2、M3、M4、M5在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均为致病性变异。结论发现并证实PRPH2基因M1、TULP1基因M3和GUCY2D基因M4、M5为LCA的新发现突变位点,扩大了LCA的突变位点和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曚 基因 突变 临床表型 PRPH2基因 TULP1基因 gucy2D基因
原文传递
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致病基因与临床表型分析
5
作者 邢东军 李志清 +5 位作者 于荣国 王林妮 胡立影 杨旸 李嫦 李筱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3-667,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致病基因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至2020年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确诊的LCA患者2例及其家系成员6名纳入研究。2例患者来自2个无血缘关系家系,均为先证者。详... 目的观察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致病基因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至2020年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确诊的LCA患者2例及其家系成员6名纳入研究。2例患者来自2个无血缘关系家系,均为先证者。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行裂隙灯显微镜、超广角眼底照相、自身荧光(AF)、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3~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新一代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对包含381个致病基因的遗传眼病捕获芯片进行测序以获得致病基因及突变。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进行Sanger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突变位点的致病性。Sanger测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家系内共分离验证突变位点。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27岁。自幼双眼视物不见,伴眼球震颤、指压眼征1例。家系1先证者(F1-Ⅱ-3),视盘边界清楚,视网膜血管走行及黄斑中心凹未见异常。F-VEP检查可见双眼最大正向波隐含期大致正常,振幅大幅下降。家系2先证者(F2-Ⅱ-1),视盘蜡黄,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呈"金箔样"改变。双眼视网膜大片弱AF。家系成员眼部表型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1-Ⅱ-3携带GUCY2D基因c.835G>A(p.D279N)(M1)及等位基因外显子9~19号缺失(M2)复合杂合突变。其父亲、母亲分别携带M2、M1杂合突变。F2-Ⅱ-1携带CRB1基因c.1576C>T(R526X)(M3)、c.1522T>C(C508R)(M4)复合杂合突变。其父亲、母亲分别携带M3、M4杂合突变。M2、M4为新发现突变位点。结论GUCY2D、CRB1基因的相关致病性突变分别导致家系1和家系2患者罹患LCA1型、LCA8型;不同致病基因其临床表型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朦 基因 突变 gucy2D基因 CRB1基因
原文传递
Leber先天性黑矇六家系临床表现和遗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白周现 邵敬芝 +1 位作者 陈义兵 孔祥东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观察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致病基因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基因检测确诊的LCA患者6例及其家系成员18名纳入研究。患者分别来自6个无血缘关系家系。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包含463个... 目的观察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LCA)致病基因类型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基因检测确诊的LCA患者6例及其家系成员18名纳入研究。患者分别来自6个无血缘关系家系。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包含463个致病基因的遗传眼病捕获芯片进行靶向捕获富集高通量测序,对TULP1、RPGRIP1、GUCY2D基因致病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相关数据库和PubMed文献检索基因变异的致病性,通过蛋白质预测软件阐释其功能。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33岁。眼球震颤、指压眼征、畏光、夜盲5例;视网膜电图呈熄灭或近熄灭型3例;视网膜病变4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家系1、2、5患者分别存在TULP1基因c.1318C>T(p.R440X)、c.1142T>G(p.V381G)复合杂合突变,c.1318C>T(p.R440X)纯合变异以及c.1153G>A(p.G385R)、c.1561C>T(p.P521S)复合杂合变异;家系3、6患者分别存在RPGRIP1基因c.391delG(p.V131Sfs*39)、c.1468-2A>G(splicing)和c.715delA(p.K239Sfs*36)、c.1765C>T(p.Q589X)复合杂合变异;家系4患者存在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p.R1060Rfs*11)纯合变异。父母均为相应杂合变异携带者。TULP1基因c.1142T>G(p.V381G)、RPGRIP1基因c.391delG(p.V131Sfs*39)、c.715delA(p.K239Sfs*36)及c.1765C>T(p.Q589X)和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p.R1060Rfs*11)变异为致病性新变异。TULP1基因产物蛋白381氨基酸位点在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蛋白质预测软件预测该变异为有害变异。RPGRIP1基因c.391delG、c.715delA及c.1765C>T变异和GUCY2D基因c.3177_3178delAC变异可导致各自的产物蛋白提前终止翻译,为致病性变异。结论TULP1、RPGRIP1、GUCY2D基因的相关致病性变异分别导致了本研究6个家系不同患者罹患LCA 15型、LCA 6型或LCA 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朦 基因 突变 TULP1基因 RPGRIP1基因 gucy2D基因
原文传递
GDNF和GUCY2C突变致先天性巨结肠的遗传变异分析
7
作者 柴森茂 孙晓东 +2 位作者 许倩倩 赵强 桑明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39-543,560,共6页
目的:研究一例结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例三人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筛查所得的致病基因位点进行桑格(Sanger)测序验证,同时收集72例健康对照对所发现... 目的:研究一例结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例三人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筛查所得的致病基因位点进行桑格(Sanger)测序验证,同时收集72例健康对照对所发现的致病基因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测序发现此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发病是由GDNF(p.Arg93Gln)和GUCY2C(p.Tyr1072Cys)两个基因同时突变所致,较为罕见。既往研究发现单纯的GDNF杂合突变不足以导致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如本例先证者的母亲。因此,本研究为两个基因同时突变导致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提供了证据。结论:验证了GDNF和GUCY2C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生的相关性,扩大了先天性巨结肠的致病基因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外显子组测序 GDNF gucy2C 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Leber先天性黑蒙临床与GUCY2D基因突变分析
8
作者 张清炯 郭向明 +2 位作者 黎仕强 肖学珊 贾小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分析 L eber先天性黑蒙的临床特点及其候选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分析 2 7例年龄 4m o~ 18a的 L eber先天性黑蒙先证者临床资料。应用 PCR-异源双链- SSCP法分析 GUCY2 D基因外显子 2和 8,寻找可能的变异。结果  2 7例... 目的 分析 L eber先天性黑蒙的临床特点及其候选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分析 2 7例年龄 4m o~ 18a的 L eber先天性黑蒙先证者临床资料。应用 PCR-异源双链- SSCP法分析 GUCY2 D基因外显子 2和 8,寻找可能的变异。结果  2 7例患者均在 2 a以内出现视力差或对光、物体无反应 ,最好视力小于 0 .1。症状年龄 2 1例在 3m o内。 2 7例均有眼球震颤 (其中 15例为眼球扫视运动 )。 2 2例有眼底异常 ,5例眼底未见异常。 3例有家族史并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ERG锥杆反应重度下降或记录不到波。未发现 GU CY2 D基因突变。结论  L eber先天性黑蒙临床表现多样 ,诊断有赖于 ERG。本组病例可能与GU CY2 D外显子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Leber先天性黑蒙 gucy2D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杂合子GUCY2D突变的Leber先天性黑蒙患者父母的视网膜电图异常
9
作者 RobertK.Koenekoop GeraldA.Fishman Alessandrolannaccone HanyEzzeldin MariaL.Ciccarelli AlfonsoBaldi JanetS.Sunness AndrewJ.Lotery MonicaM.Jablonski StevenJ.Pittler IreneMaumenee 孙岩秀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3年第3期179-179,共1页
背景:Leber先天性黑蒙(LCA)是一种罕见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先天类型,具有明显的基因和临床异质性。1996年以来,已经发现了该病的10种基因。未来,LCA可以通过基因和药物干预治疗,这些治疗可以是基因特异性的,对于快速基因鉴定和基... 背景:Leber先天性黑蒙(LCA)是一种罕见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先天类型,具有明显的基因和临床异质性。1996年以来,已经发现了该病的10种基因。未来,LCA可以通过基因和药物干预治疗,这些治疗可以是基因特异性的,对于快速基因鉴定和基因表型分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子 gucy2D 基因突变 Leber先天性黑蒙 父母 视网膜电图异常 视网膜色素变性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促癌基因GUCY1A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新鑫 朱梦琪 +2 位作者 王辉 韩亚娟 贾建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探究GUCY1A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检测GUCY1A2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分析。随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10例配对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UCY1A2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UCY1A2在正常胃黏膜细胞GE... 目的探究GUCY1A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检测GUCY1A2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分析。随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10例配对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UCY1A2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UCY1A2在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与胃癌细胞系SGC-7901、AGS、MGC-803中的表达量。我们以GUCY1A2高表达细胞株SGC-7901和AGS为研究对象,实验分组为NC组和siRNA组。采用MTT法检测沉默GUCY1A2表达量后的胃癌细胞增殖变化,同时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后的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结果TCGA数据库中GUCY1A2基因高表达,并且临床生存分析发现GUCY1A2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GUCY1A2低表达患者(P=0.025)。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的GUCY1A2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正常人胃黏膜细胞相比GUCY1A2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沉默GUCY1A2表达水平后,SGC-7901细胞和AGS细胞的增殖显著被抑制(P<0.05),增殖标志蛋白Ki-67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GUCY1A2基因在胃癌中是促癌基因,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cy1A2 胃癌 细胞增殖 TCGA数据库
下载PDF
GUCY1A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11
作者 齐云峰 董成成 +2 位作者 李铭新 杨帅 王雨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8-102,共5页
通过从TCGA数据库下载多名胃癌患者的mRNA数据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GUCY1A2基因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进行GSEA富集分析GUCY1A2基因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发现在胃癌组织中,GUCY1A2基因的表达明显... 通过从TCGA数据库下载多名胃癌患者的mRNA数据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GUCY1A2基因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进行GSEA富集分析GUCY1A2基因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发现在胃癌组织中,GUCY1A2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且随着GUCY1A2基因表达的增加,患者的存活率降低,GSEA富集分析表明GUCY1A2基因主要在钙信号通路、局部黏着、癌症路径等通路富集.由此,GUCY1A2基因有望成为胃癌的生物标志基因,为后续的胃癌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胃癌 gucy1A2基因 TCGA数据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