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0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及周边现今构造变形的运动学 被引量:76
1
作者 张培震 沈正康 +1 位作者 王敏 甘卫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7-377,共11页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的定量化研究是理解其动力过程的基础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GPS(全球定位系统 )技术为测量大尺度现今构造变形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利用青藏高原及周边的5 5 3个GPS观测数据给出了其现今构造变形的速度场 ,表明印... 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的定量化研究是理解其动力过程的基础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GPS(全球定位系统 )技术为测量大尺度现今构造变形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利用青藏高原及周边的5 5 3个GPS观测数据给出了其现今构造变形的速度场 ,表明印度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主要被青藏高原周边的地壳缩短和内部的走滑剪切所调整吸收。其中 ,喜马拉雅山系吸收了青藏高原总缩短量的 4 4%~ 5 3% ,北部的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吸收了 1 5 %~ 1 7% ,高原内部吸收了 32 %~4 1 %。青藏高原的“向东挤出”实际上是地壳物质的向东流动而不是刚性地块的挤出。这一地壳物质流动带在高原西部以地表张性正断层和共轭剪切走滑断层为特征 ,到高原中东部转换为巨型的弧形走滑断裂带 ,再到高原东北缘转换为地壳缩短和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构造变形 gps 速度场 地壳速度
下载PDF
几种GPS测速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2
2
作者 何海波 杨元喜 孙中苗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7-221,共5页
GPS高精度定位结果、原始多普勒频移观测量 ,以及由载波相位中心差分而获得的多普勒频移观测值 ,它们都可以用来获得高精度的速度测量结果。主要从测速精度方面 ,对这 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gps 速度测量 多普勒频移 载波相位 位置差分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应用GPS技术监测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 被引量:55
3
作者 杨国华 赵承坤 +2 位作者 韩月萍 王秀文 郭跃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5-471,共7页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所布设 GPS监测网的 4期复测资料 (1 996~ 1 999)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其与位于监测区北端附近阳原 -浑源地震 (M=5.6、 39.8°N、 1 1 3.9°E,1 999- 1 1 - 0 1 )的关系 .结果表明 :1 1 996... 利用沿山西断裂带所布设 GPS监测网的 4期复测资料 (1 996~ 1 999) ,分析了山西断裂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及其与位于监测区北端附近阳原 -浑源地震 (M=5.6、 39.8°N、 1 1 3.9°E,1 999- 1 1 - 0 1 )的关系 .结果表明 :1 1 996~ 1 997年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不显著 ;2 1 997~1 998年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的强度增大 ,在震源区、忻州地区和介休东北地区出现了 3处相对较高的应变区 (1× 1 0 - 6) ;监测带的优势运动方向与其走向相一致 ,但不存在明显的走滑运动 ;3 1 998~ 1 999年山西断裂带优势运动方向尽管与其走向相一致 ,但与上一年相比 ,方向大体相反、量值相近 ;41 996~ 1 999年山西断裂带的累积水平运动逐步清晰 ,从趋势上看可分为 3部分 :忻州地区以北地区优势运动方向为北北东 (0 .8cm) ;曲沃以南地区为南南西(1 cm) ;中部地区较杂乱 ,其南半部形变较大些 ,但整体不存在优势运动 .总体来说 ,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来自北北东 -南南西向张应力场的控制 ,但不存在走滑运动 ;1 997~ 1 998年该区可能存在一次较为明显的应力扰动 ,1 999年度基本恢复 ;阳原 -浑源地震是在这一过程之后发生的 ,该次扰动可能是地震发生的触发机制 .从长趋势看 ,今后要注意的是上述 3个运动单元的接合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测量 山西断裂带 地壳水平运动
下载PDF
华东电网多功能功角实时监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兆家 岑宗浩 陈汉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3-77,共5页
基于GPS技术的广域相量测量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作者阐述了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稳定监测的应用,即功角实时监测,并介绍了华东电网多功能功角实时监测系统的构成及其在华东电网的应用及发展。
关键词 华东电网 多功能功角 实时监测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壳水平差异运动的GPS观测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甘卫军 沈正康 +3 位作者 张培震 任金卫 万永革 周德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 5 80多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通过消除青藏高原的整体刚性运动 ,将GPS水平速度场归化到“青藏高原整体固定”的参考框架下 ,使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运动得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突出。所得速度场图像显... 以青藏高原及其周边 5 80多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通过消除青藏高原的整体刚性运动 ,将GPS水平速度场归化到“青藏高原整体固定”的参考框架下 ,使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运动得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突出。所得速度场图像显示 :①以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为界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 ,最突出的内部水平形变表现为一条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挤出式顺时针“流滑带”。而这一流滑带前缘速度场在青藏高原东南角呈现扇形发散特征 ,表明整个流滑带起因于高塑性上地壳物质在挤压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侧向逃逸 ;②介于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和海原断裂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 ,总体上表现出比较均匀的左旋剪切带特性 ,但这种左旋剪切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一带已不再明显 ,且四川盆地及其以北区域 ,并未承受强烈挤压。因此 ,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 ,相对于高原整体 ,并无明显的东向逃逸。③在整个青藏高原区域内 ,阿尔金断裂、海原断裂及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两侧的速度场显示了明显的差异 ,反映出这三条断裂带现今强烈的活动性。由于位于玛尼 玉树 鲜水河断裂和喀喇昆仑 嘉黎断裂之间的塑性流滑带的独立东向“逃逸”所产生的“拖拽”使流滑带以北区域表现为整体均匀的左旋剪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地壳形变 流滑带 逃逸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现今三维地壳运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双绪 蒋锋云 +1 位作者 郝明 朱良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34-3345,共12页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国构造环境观测网络"和相关项目1999—2011年GPS区域站观测资料,获得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图像;结合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区内发生的特大地震事...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国构造环境观测网络"和相关项目1999—2011年GPS区域站观测资料,获得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图像;结合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区内发生的特大地震事件,初步分析了GPS观测反映的水平运动空间分布的分区差异性和时间变化的阶段性;进而与本研究区1970s—2011年水准测量获得的垂直运动背景场进行综合对比,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现今三维地壳运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认为:①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构造地带水平运动强度和方式的差异,受控于青藏高原向北挤压、向东挤出和绕东构造结旋转作用;而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阶段性(尤其是汶川地震发震断裂及其相关构造地带)与特大地震的孕育、发生有关.②现今三维地壳运动呈现的高原山地挤压缩短隆升、盆地伸展下沉的山、盆构造活动分异与构造动力环境和深部物质活动有关,反映了新构造活动的继承性.③龙门山汶川发震地段长期受压、闭锁积累的应变能经Ms8.0特大地震集中释放之后处于松弛调整运动状态,但与之相关联的构造部位以及外围的西秦岭、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等构造地带应变积累仍在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gps 水准测量 三维地壳运动 汶川地震
下载PDF
中国大陆构造块体的现今活动和变形 被引量:42
7
作者 黄立人 王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32,共10页
在重新对 1998年和 2 0 0 0年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和基本站的 2期观测资料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 ,得到了ITRF97坐标框架下 ,参考时刻分别为 1998年 9月 5日和 2 0 0 0年 6月 8日 ,分布在全国各主要构造块体上的 79个GPS站的坐标... 在重新对 1998年和 2 0 0 0年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和基本站的 2期观测资料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 ,得到了ITRF97坐标框架下 ,参考时刻分别为 1998年 9月 5日和 2 0 0 0年 6月 8日 ,分布在全国各主要构造块体上的 79个GPS站的坐标和协方差矩阵。分别以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 (马杏垣 ,1989)中的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单元 (称之为亚板块 )和张培震等 ( 2 0 0 2 )给出的中国主要活动块体为格架 ,用笔者提出的 1种推广了的QUAD方法对中国大陆的 2 0个主要构造块体逐个进行判别检验。那些现今无明显相对运动的相邻块体则被归并起来 ,从而确定了活动块体和它们的边界。采用刚体运动 +块体均匀应变 +局部变形的模型作为描述中国大陆构造块体的现今活动和变形的模型。求出了有明显相对运动块体的欧拉运动矢量和块体的整体均匀变形参数、各块体内部的不均匀局部变形以及活动边界的活动方式和强度。在此基础上 ,除了一般地指出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西强东弱的特征之外 ,还对西部主要活动块体和边界活动强弱给出了定量比较结果 ,从而为强震危险区的判别提供了形变背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测量 块体运动 变形 QUAD方法 活动边界
下载PDF
利用GPS复测结果确定华北不同运动性质单元及活动方式 被引量:33
8
作者 杨国华 韩月萍 张凤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0,共10页
利用华北地区 1 992 ,1 995和 1 996年所施测的高精度 GPS结果 ,对华北地区内部同期不同运动性质的活动单元进行辨别 ,确定了 4个有明显差异运动的活动单元和 1个过渡带 ,它们分别是鄂尔多斯 -阴山单元、燕山单元、晋冀鲁单元、胶辽鲁... 利用华北地区 1 992 ,1 995和 1 996年所施测的高精度 GPS结果 ,对华北地区内部同期不同运动性质的活动单元进行辨别 ,确定了 4个有明显差异运动的活动单元和 1个过渡带 ,它们分别是鄂尔多斯 -阴山单元、燕山单元、晋冀鲁单元、胶辽鲁单元和燕—冀过渡带 ;并给出了这一时期相邻单元间的相对运动 ,具体为 :1鄂尔多斯 -阴山单元与燕山单元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压缩运动 (量值为 0 .4± 1 .3 mm/a) ;2晋冀鲁单元背离鄂尔多斯 -阴山单元向东偏南40°的方向运动 ,量值为 4.4± 1 .0 mm/a;3相对于燕—冀差异运动转换带 ,燕山单元向西偏北 38°方向运动 ,量值为 2 .4± 1 .3mm/a,晋冀鲁单元向东偏南 35°方向运动 ,量值为 2 .3±0 .9mm/a;4晋冀鲁单元相对于燕山单元向东偏南 37°方向呈张拉型左旋运动 ,量值为 4.7± 1 .4mm/a;5位于晋冀鲁断块南部郯庐带附近的局部地区有偏离晋冀鲁单元的运动 ,方向为南偏西 1 4°,量值为 1 .5± 1 .1 mm/a;6相对于晋冀鲁单元 ,胶辽鲁单元有顺时针运动的趋势。其与燕山单元为邻的北端表现为张拉型右旋运动 ,南端则表现压性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所给出的误差是根据单元内各点位移间的离散性得到的 ,并不是由观测点位移误差计算求得的 .分析结果还表明 :1山西带和燕—冀过渡带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测量 华北地区 水平运动 变形机制 地震活动性 地壳运动
下载PDF
GPS卫星定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晓华 郭敏 《全球定位系统》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GPS测量数据中包含有多种误差,按其产生的来源、性质、大小及对测量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介绍和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便消除或削弱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gps测量 星历误差(轨道误差) 电离层 对流层 多路径
下载PDF
工业测量方法及其选用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23
10
作者 冯文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系统分析工业目标的多样性 ,总列现有 10余种工业测量手段的性质、优缺点和适应性 。
关键词 工业测量 工业目标 长度量具 传感器 二维量测设备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GPS同步时钟的相量测量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傅周兴 郭颖娜 何文林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1-34,共4页
介绍了基于GPS同步时钟的相量测量原理 ,并着重论述了其在电力系统电网状态监测与确定、暂态稳定性预测和控制、自适应失步预测、非线性励磁控制、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等诸方面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gps 电力系统 相量测量 同步时钟 暂态稳定性
下载PDF
机载GPS、姿态和激光扫描测距集成定位系统的精确定位方程、误差分析与精度评估 被引量:22
12
作者 江月松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1-247,共7页
全球定位系统 (GPS)、姿态测量 (惯性导航系统 (INS) )和激光扫描测距技术集成的直接空对地定位系统是近年来遥感与测绘领域发展起来的新型定位技术 ,是定量化三维遥感中获取地面几何信息和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新技术手段之一。该文... 全球定位系统 (GPS)、姿态测量 (惯性导航系统 (INS) )和激光扫描测距技术集成的直接空对地定位系统是近年来遥感与测绘领域发展起来的新型定位技术 ,是定量化三维遥感中获取地面几何信息和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新技术手段之一。该文给出了该系统的精确定位方程 ,分析了误差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并给出了数量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姿态测量 激光扫描测距 定位方程 误差分析 精度评估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GPS初步揭示的渭河盆地及边邻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特征 被引量:24
13
作者 戴王强 任隽 +2 位作者 赵小茂 邵辉成 朱桂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 1999~ 2 0 0 2年渭河盆地及邻近地区GPS观测资料 ,以及陕西省地震局 2 0 0 1~ 2 0 0 2年的GPS观测资料 ,研究了渭河盆地及周邻地区地壳运动速度场 .结果表明 ,渭河盆地及邻区的运动速率有明显的北东向...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 1999~ 2 0 0 2年渭河盆地及邻近地区GPS观测资料 ,以及陕西省地震局 2 0 0 1~ 2 0 0 2年的GPS观测资料 ,研究了渭河盆地及周邻地区地壳运动速度场 .结果表明 ,渭河盆地及邻区的运动速率有明显的北东向条带状变化特征 ,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呈整体不连续性逆时针旋转运动 ,相对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榆林测点 ,平均速率约为5 .7mm/a ;渭河盆地中部的彬县—西安—蓝田一线 ,两侧存在一个显著的左旋剪切带 ,其北部区域与铜川—泾阳—临潼—渭南小震频发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南缘 渭河盆地 地壳运动 gps观测
下载PDF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成桂静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期355-357,共3页
简述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组成和定位原理,总结了GPS用于工程测量所具有的特点,介绍了GPS在桥巩水电站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证明GPS技术可在测量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gps 工程测量 水电站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经南 许才军 +2 位作者 宋成骅 蔡宏翔 陶本藻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18-524,共7页
根据1993年和1995年对青藏高原地壳运动进行的两期 GPS 监测的实测结果,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情况,并将其与不同地质运动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和方向与地质结果符合很好。目前,青藏高... 根据1993年和1995年对青藏高原地壳运动进行的两期 GPS 监测的实测结果,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情况,并将其与不同地质运动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和方向与地质结果符合很好。目前,青藏高原大约以38.6mm/a 的速度向北东方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运动学模型 地壳水平运动 gps 测量
下载PDF
用于相对稳定点组判别的QUAD法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立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10-15,共6页
将用于粗差探测的QUAD方法加以推广 ,用来筛选和判别构造块体上观测点中的相对稳定点组。详细介绍了具体算法、公式 ,讨论了该方法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以华北地区的GPS实测结果为例 。
关键词 gps测量 QUAD方法 稳定点组 全球定位系统 地壳运动 华北地区
下载PDF
GPS定位测量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赵卓辉 王海涛 +1 位作者 杨耀 邹爱华 《建筑技术》 2014年第5期396-399,共4页
萧山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建筑体量大,占地面积广,楼板标高多变。采用GPS与全站仪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全面推行数字化测量控制技术。同时,引入三角形闭合差及中误差的计算,保证测量精度。经实践,此方法既缩短了施工作业时间,又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 gps 定位测量 房屋建筑 闭合差
下载PDF
手持GPS测量面积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夏友福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9-61,共3页
介绍了手持GPS在森林资源调查、工程造林中林地面积测量的精度,选择已知面积作为测量对象,对测量误差及其精度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手持GPS测量林地面积的精度能够满足林业中的应用要求.
关键词 gps 面积测量 精度分析
下载PDF
我国精化大地水准面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8
19
作者 许厚泽 《地理空间信息》 2006年第5期1-3,共3页
对我国正进行的精化大地水准面工作中若干问题作了讨论,包括:1)推估内插(或拟合)模型;2)利用莫霍面起伏资料代替均衡假说;3)GPS水准布网的优化设计;4)利用GPS水准及重力资料精化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估计。
关键词 重力测量 gps水准 精化大地水准面
下载PDF
利用GPS观测的时间序列资料反演地壳地幔黏性结构 被引量:19
20
作者 朱守彪 蔡永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1-777,共7页
地球介质的黏度是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在考虑震后震源区介质物性变化的情况下,本文提出利用GPS观测的时间序列资料反演地壳、地幔黏度的方法.计算中,将遗传算法与Marquardt法相结合,利用遗传算法搜索结果作为Marquardt法反演的... 地球介质的黏度是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在考虑震后震源区介质物性变化的情况下,本文提出利用GPS观测的时间序列资料反演地壳、地幔黏度的方法.计算中,将遗传算法与Marquardt法相结合,利用遗传算法搜索结果作为Marquardt法反演的初始模型,运用微扰法形成Jacobian矩阵.根据余震分布及地震波速度变化确定震源区的范围及介质的物性变化情况,利用黏弹性有限单元模型(Maxwell体)及台湾集集地震后GPS观测的时间序列数据,反演了台湾地区地壳、地幔的黏性系数.反演计算及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反演黏度的效率高,稳定性好.反演结果初步显示台湾地区的地壳、地幔的黏度分别为1.2×1018Pa.s和3.6×1019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系数反演 黏弹性有限元 gps观测 集集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