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GPAT基因家族鉴定及在盐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唐芳 梅亭 +3 位作者 高佳荷 王佳妮 石凤翎 高翠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08-2620,共13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GPAT)是甘油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参与多种脂类的生物合成途径,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GPAT基因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GPAT)是甘油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参与多种脂类的生物合成途径,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GPAT基因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共鉴定出73个紫花苜蓿MsGPATs基因。研究表明,MsGPAT基因在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大多数基因存在大片段复制现象。系统进化树分析将其分为3个亚组。基因结构和蛋白质保守基序分析表明MsGPAT基因家族成员多数含有2~3个外显子或11~12个外显子,至少含有1个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不同MsGPATs基因含有不同的光、生长素和胁迫应答元件。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分别有10,5,18个MsGPATs基因积极响应高盐、高碱和混合盐碱胁迫,可作为紫花苜蓿耐盐碱研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gpat基因家族 盐碱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蒿叶猪毛菜GPAT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2
作者 杜明阳 马健芝 +4 位作者 多杰措 罗天蓉 熊辉岩 陈亦婷 段瑞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1-1792,共12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是三酰甘油(TAG,triacylglycerol)生物合成的核心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 L.)转录组数据,利用生...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是三酰甘油(TAG,triacylglycerol)生物合成的核心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 L.)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和q RT-PCR方法,对蒿叶猪毛菜GPAT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析并探究其表达模式。以BLASTP比对和HMM搜索2种方法共鉴定出35个GPAT成员;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大多数蛋白属于碱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Sa_GPAT家族成员主要分布于内质网;空间结构预测显示,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三级结构较为稳定。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家族分为4个亚家族,其中组别4为特有亚家族,且与拟南芥GPAT家族不存在聚类关系。信号肽预测显示蒿叶猪毛菜GPAT家族成员中未存在信号肽,且跨膜结构分析表明蒿叶猪毛菜GPAT家族成员中约63%存在跨膜结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蒿叶猪毛菜GPATs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其中Sa_GPAT003在幼苗中高度表达,结合幼苗干旱胁迫转录组结果发现多数Sa_GPAT家族成员响应外界干旱胁迫,其中Sa_GPAT032在干旱胁迫后表达量极显著升高。由此推测,蒿叶猪毛菜GPAT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抵抗干旱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叶猪毛菜 gpat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转录组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GPAT基因家族比较分析
3
作者 师毅君 王康君 +6 位作者 郭明明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何茂盛 徐大勇 樊继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42-46,54,共6页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一类催化甘油酯质合成的膜结合酶,可用于多种植物的基因家族鉴定和分析,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四倍体小麦的GPAT基因,对其进行了家族鉴定、基因结构、进化关系等比较分析。结果表...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一类催化甘油酯质合成的膜结合酶,可用于多种植物的基因家族鉴定和分析,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四倍体小麦的GPAT基因,对其进行了家族鉴定、基因结构、进化关系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硬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中各鉴定出33个GPAT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TtGPAT1~TtGPAT33、TdGPAT1~TdGPAT33,并对其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共线性分析时发现,TtGPATs和TdGPATs蛋白可以分为GroupⅠ、GroupⅡ、GroupⅢ等3类,且在同一分组中,TtGPATs和TdGPATs成员数量几乎一致,大部分GroupⅠ和GroupⅡ成员有7~12个内含子,GroupⅢ成员有1~3个内含子;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析表明:GPAT蛋白成员的氨基酸长度为149(TdGPAT19)~589(TtGPAT1),分子量为16.22 kDa(TdGPAT19)~62.76 kDa(TtGPAT1),等电点为5.92(TdGPAT5)~11.39(TdGPAT7);硬粒小麦与拟南芥的GPAT基因之间仅存在2个共线性关系,但与野生二粒小麦存在66个共线性基因对,这为四倍体小麦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对拓宽六倍体小麦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倍体 gpat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