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缝隙连接蛋白基因新突变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婴 刘妮妮 +6 位作者 雷春涛 樊映川 刘小琦 杨洋 王俊妨 刘兵 杨正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cataract,ADCC)家系其致病与缝隙连接蛋白α3/α8(gap jtmetion protein alpha3/alpha8, GJA3/GJA8 )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对一个ADCC家系5名家系成...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cataract,ADCC)家系其致病与缝隙连接蛋白α3/α8(gap jtmetion protein alpha3/alpha8, GJA3/GJA8 )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对一个ADCC家系5名家系成员和100名正常健康人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抽取外周血5mL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A3/GJA8编码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纯化的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以筛查致病突变。结果通过双向序列分析,发现GJA8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138位发生碱基G→A转换(c. 138G 〉 A, GGG→GGA),产生同义突变(G46G);第139个碱基因G→T颠换发生错义突变(c.139G〉T,GAT→TAT)导致第47位编码天门冬氨酸密码子突变为酪氨酸(D47Y),家系中非患者和100名对照者基因组序列均无此改变,而且生物信息检索显示GJA8基因第47位编码的天门冬氨酸具有高度的物种保守性。家系3例患者GJA3基因突变筛查未见任何碱基改变。结论在一个中国人ADCC家系中发现GJA8基因新致病突变(D47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gja3基因 gja8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缝隙连接蛋白基因(GJA8、GJA3)在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的突变筛查 被引量:1
2
作者 廖荣丰 胡继元 +2 位作者 杨森 周伏圣 方巧云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对一中国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缝隙连接蛋白基因的突变筛查。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此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全部患者的GJA8基因、GJA3基因外显子以及邻近的内含子进行扩增,然后将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在该粉尘状白内... 目的对一中国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缝隙连接蛋白基因的突变筛查。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此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全部患者的GJA8基因、GJA3基因外显子以及邻近的内含子进行扩增,然后将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在该粉尘状白内障家系GJA8基因和GJA3基因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内含子中,均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初步排除该先天性粉尘状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与缝隙连接蛋白基因突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突变 gja8基因 gja3基因
下载PDF
中国北方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缝隙连接蛋白基因突变的筛查 被引量:1
3
作者 布娟 李宁东 +2 位作者 陈文生 张秀梅 赵堪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25-928,共4页
目的:在一中国人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进行缝隙连接蛋白基因(GJA3、GJA8)突变筛查。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对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的全部患者进行GJA3基因及GJA8基因外显子的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 目的:在一中国人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进行缝隙连接蛋白基因(GJA3、GJA8)突变筛查。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对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的全部患者进行GJA3基因及GJA8基因外显子的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该家系GJA8基因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内含子未发现任何突变。先证者GJA3基因外显子非编码区发现碱基CA的缺失。结论:缝隙连接蛋白基因为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非致病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gja3基因 gja8基因 突变 先天性白内障 缝隙连接蛋白 基因突变 中国北方 家系 筛查 基因外显子 连接蛋白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GJA8基因新突变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凡 陈迪 +1 位作者 焦婷 杨会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4-856,共3页
目的对一个中国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并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方法对该家系采集详细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可能致病基因进行测序,对发现的变异通过Sanger测序法进... 目的对一个中国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并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方法对该家系采集详细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可能致病基因进行测序,对发现的变异通过Sanger测序法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在先证者的GJA8基因第二外显子中发现了一个杂合错义突变[c.199G>T](p.Asp67Tyr),这一突变也存在于该家系的其他白内障成员中,在正常亲属中未发现相同改变。该家系先证者IV2表现为双眼晶状体全白色混浊,其母III3表现为双眼点状晶状体混浊。结论在一个中国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发现GJA8基因新致病突变(c.199G>T),拓宽了GJA8基因的突变谱,有助于加深对先天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基因突变 gja8
下载PDF
GJA8基因错义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遗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孔艳波 易浩安 +5 位作者 马敏俊 吴国玖 凡心玉 李凡 何永蜀 查旭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通过使用外显子测序定位分析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GJA8基因致病错义突变。方法对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全体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眼科检查及全身查体。采集先证者及6个亲属外周血并提取基因... 目的通过使用外显子测序定位分析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GJA8基因致病错义突变。方法对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全体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眼科检查及全身查体。采集先证者及6个亲属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筛查可疑致病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工具对可疑基因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并对家系全部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候选致病突变。结果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GJA8基因存在一个错义突变c.593G>A,p.R198Q,导致其第198位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酰胺取代了原有的脯氨酸。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显示该突变影响的氨基酸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在家系全部受检者中进行的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与疾病表型共分离,可以认定该突变是该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系谱分析显示该突变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位于GJA8基因的错义突变c.593G>A,p.R198Q是导致该家系出现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病因,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gja8基因 错义突变 家系
下载PDF
一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GJA8基因新复合杂合变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蕊蕊 徐佩文 +2 位作者 邹洋 李杰 高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明确1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为该家系的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遗传性眼病相关基因检测,筛选相关变异,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家庭成员进行变异位点的验证。结果基因检测结... 目的明确1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为该家系的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遗传性眼病相关基因检测,筛选相关变异,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家庭成员进行变异位点的验证。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发生源自父母的GJA8基因c.855del和c.872dup的复合杂合变异,这两个变异均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对这两个变异进行分析,GJA8基因c.855del判读为可能致病性(likely pathogenic)变异(PVS1_S+PM2+PP4),c.877dup为致病性(pathogenic)变异(PVS1_S+PM2+PM3+PP4)。结论GJA8基因c.855del和c.872dup的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这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a8基因 先天性白内障 变异
原文传递
先天性白内障一患病家系的致病基因筛查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晓波 陈丽娟 李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对先天性核型白内障一患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筛查,以探索其潜在遗传学缺陷。方法: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后,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内其他9例患者和11名有血缘关系的正常家系成员以及2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对... 目的:对先天性核型白内障一患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筛查,以探索其潜在遗传学缺陷。方法: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后,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内其他9例患者和11名有血缘关系的正常家系成员以及2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者进行核型白内障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在该家系患者的GJA8基因发现了c.139G>A的杂合错义突变,导致第47位高度保守的天冬氨酸改变为天冬酰胺(p.D47N),而家系内正常成员及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p.D47N突变在中国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是首次报道。这一突变是该患病家系的潜在遗传学病因,GJA8基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之一。本研究也证实了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疾病,特别是在不同种族之间这种异质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突变 gja8基因
下载PDF
中国南方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GJA8基因C>G新突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子程 李乾 +2 位作者 郭媛媛 杨振菲 朱思泉 《眼科》 CAS 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DCC)家系进行候选基因筛查,以期寻找其可能的致病基因。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一个中国南方ADCC家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该家系进行ADCC常见致病基因突变筛查。...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DCC)家系进行候选基因筛查,以期寻找其可能的致病基因。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一个中国南方ADCC家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该家系进行ADCC常见致病基因突变筛查。主要指标基因序列。结果临床眼科检查显示该家系先天性白内障类型为核性白内障。候选基因序列测定显示在GJA8基因c.565位置上存在C>G的突变,该突变导致在缝隙连接蛋白Cx50 p.189位置上的脯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此氨基酸改变位点位于缝隙连接蛋白结构中第二个细胞外段。而该家系中非患者和100名对照者基因组序列均无此改变。结论位于GJA8的c.565C>G突变是导致此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可能的致病原因,缝隙连接蛋白第二个胞外结构域对晶状体的透明性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gja8基因 突变 缝隙连接通道
原文传递
一个新的GJA8突变导致一家系遗传性白内障 被引量:3
9
作者 肖伟 张天晓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2-334,340,共4页
目的鉴定一个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性基因突变。方法在前期对本家系基因定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GJA8基因测序鉴定致病基因及酶切电泳验证突变。结果对缝隙连接蛋白50(connexin50,CX50;编码为GJA8)基因DNA序列分析鉴... 目的鉴定一个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性基因突变。方法在前期对本家系基因定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GJA8基因测序鉴定致病基因及酶切电泳验证突变。结果对缝隙连接蛋白50(connexin50,CX50;编码为GJA8)基因DNA序列分析鉴定显示其第2个外显子的773位核苷酸上C到T的杂和错义突变,引起其蛋白产物258位丝氨酸被苯丙氨酸替代。结论本研究在一遗传性白内障家系发现并鉴定了一个新的GJA8错义突变(S258F),并认为其与导致该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 基因突变 gja8 缝隙连接蛋白50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