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06
1
作者 茹乐峰 苗长虹 王海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6,共9页
通过对2010年全国286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相关数据的因子分析,将金融集聚因子降维成规模因子、质量因子和活跃程度3个较稳定的可解释因子,并与2005年相应数据进行比较。根据金融集聚指数,将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划分为全国性金融中... 通过对2010年全国286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相关数据的因子分析,将金融集聚因子降维成规模因子、质量因子和活跃程度3个较稳定的可解释因子,并与2005年相应数据进行比较。根据金融集聚指数,将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划分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全国性金融次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省域金融中心及地方金融中心。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全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展现,结果显示我国金融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构成全国性金融集聚服务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与城市规模有着极强相关性,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是金融活动的主要集聚地;各省区的金融集聚中心一般为其省会城市及其副中心城市。分析金融集聚指数2005—2010年的变化率,全国金融业集聚态势有从全国金融中心向邻近区域扩散的趋势,并向中部和近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不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金融集聚 空间格局 因子分析 gis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黑河流域近60年来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8
2
作者 王钧 蒙吉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基于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径流量数据及相关气候资料,借助小波分析、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黑河干流径流量变化周期、突变、趋势及原因。结果显示:1944—2005年莺落峡年均径流量变化长周期约7和25年,变化总体呈增... 基于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径流量数据及相关气候资料,借助小波分析、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黑河干流径流量变化周期、突变、趋势及原因。结果显示:1944—2005年莺落峡年均径流量变化长周期约7和25年,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率约1.04m^3/(s·10a);1954—2000年正义峡年均径流量变化长周期约6和27年,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率约2.65m^3/(s·10a);2006~2015年莺落峡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增加率约2.04m^3/(s·10a);莺落峡径流量的增加主要与黑河流域上游气候向暖湿型转化有关,而正义峡径流量的减少与中游水资源利用量的迅速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变化 小波分析 小波神经网络模型 gis空间分析 黑河流域
下载PDF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信息特征分析 被引量:63
3
作者 刘湘南 许红梅 黄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4,共6页
运用地理图形信息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 ,探讨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化描述方法 ,并以吉林省前郭县为例 ,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的支持下 ,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特征。结果表明 :每一土地利用... 运用地理图形信息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 ,探讨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化描述方法 ,并以吉林省前郭县为例 ,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的支持下 ,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特征。结果表明 :每一土地利用类型图斑特征都可以用几个图形参数来刻画 ,图形参数随面积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可以有效地揭示和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特征 ,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则可用VCM曲线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图形信息理论 等步长变距离缓冲区分析 gis空间分析 土地覆盖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演变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68
4
作者 师满江 颉耀文 曹琦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2-702,共11页
基于1987年、2002年、2013年三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提取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指数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干旱区绿洲农村居民点景观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在绿... 基于1987年、2002年、2013年三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提取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指数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干旱区绿洲农村居民点景观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在绿洲内部平原区,其中城市周边及沿河道、道路是居民点空间聚集较明显的区域。2 1987-2013年农村居民点面积增长较形状变化更为显著。新建居民点和旧居民点边界扩张是导致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面积显著增长主要原因,且在不同时空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增长方式;居民点形状以矩形和近圆形居多,条带型较少。3通过对居民点景观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城市辐射距离、水源地远近及距离道路远近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景观变化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人口规模,最后才是区域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景观格局演变 gis空间分析 Landsat影像 干旱区绿洲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优化研究——以星云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56
5
作者 朱军 李益敏 余艳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7-1250,共14页
以星云湖流域自然人文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星云湖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格局及优化。选取海拔高程、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地质灾害易发性、土地覆被(利用方式和... 以星云湖流域自然人文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星云湖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格局及优化。选取海拔高程、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地质灾害易发性、土地覆被(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距自然保护区距离、距离建设用地和距水源距离等因素为阻力因子叠加生成综合阻力要素,根据GIS空间成本距离分析原理,引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构建流域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进一步规划优化流域生态功能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1)从各安全等级面积比例和平均生态安全指数角度,星云湖流域中度安全占流域总面积的45.81%,高度安全为25.24%,较低安全为21.05%,不安全占7.9%,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95,流域生态安全总体处于中度安全,生态系统健康一般,但部分地区生态安全性较低,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和北部地区,应重视这些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时,坡度、水土流失因子和水资源(自然环境要素)、土地利用格局和距离建设用地(人类活动干扰要素)等因素是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形成的主要因子;(2)识别规划了中枢生态源、核心型生态源斑块、一般生态源、多种级别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或战略点等构成的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的流域生态安全网络格局,对不同层次和结构的生态源、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或战略点进行针对性建设保护,将有效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性和系统的完整性,进而加强流域生态稳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gis空间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安全 星云湖流域
原文传递
中国红色旅游景点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4
6
作者 熊杰 章锦河 +2 位作者 周臖 朱顺顺 赵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88,共6页
采用GIS空间分析、不均衡指数、核密度指数等方法,以全国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668个红色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分析红色旅游景点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红色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属于集聚型,集中分布在10个省份,形成六大聚... 采用GIS空间分析、不均衡指数、核密度指数等方法,以全国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668个红色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分析红色旅游景点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红色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属于集聚型,集中分布在10个省份,形成六大聚集区。(2)红色旅游景点能够全面反映4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其中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主。4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旅游景点具有不同的聚集、随机分布类型,谱写了不同时代主题的精神序曲。(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个阶段的红色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反映了中国革命中心地的历史演进,彰显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选择,诠释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军事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景点 gis空间分析 时空分布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 被引量:52
7
作者 殷鼎 史兵 陈小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作为历史的积淀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其对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为丰富其保护和传承路径,揭示其空间分布及成因,主要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别开展基于"点"(优秀旅游城市...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作为历史的积淀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其对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为丰富其保护和传承路径,揭示其空间分布及成因,主要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别开展基于"点"(优秀旅游城市、5A级景区)要素、"线"(主要国道、铁路)要素、"点""线"二要素综合与我国445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相交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相交结果呈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共同表现为"四簇多点"且东中部多、西部少;"四簇"地区为京津、河南、沪浙、广东;"多点"地区为山东、福建、湖北、河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青海、宁夏;这一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主要与经济因素、民族因素、地理因素、文化因素、确立制度因素、自身属性因素、历史为主的其他因素相关。研究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gis空间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 分布成因 旅游资源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农业面源污染PSR评价与基于GIS的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51
8
作者 姜世英 韩鹏 +3 位作者 贾振邦 毛小玲 司今 叶芳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53-2162,共10页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体污染状况将直接影响调水水质,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水源区主要污染之一,对其进行防治是调水安全的重要保障。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下对水源区五市县禽畜养殖、土壤...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体污染状况将直接影响调水水质,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水源区主要污染之一,对其进行防治是调水安全的重要保障。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下对水源区五市县禽畜养殖、土壤侵蚀、化肥流失、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水产养殖、生活垃圾进行了面污染源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重点区域污染特点。结果表明,水源区主要农业面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土壤侵蚀和化肥流失;面源污染区域为淅川县>郧县>丹江口市>郧西县>西峡县;GIS空间分析能直观有效地反映各地区的污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对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丹江口库区 面源污染 污染源评价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吴健生 许娜 张曦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低碳城市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探讨。本文从低碳开发、低碳经济、低碳环境、城市规模与能源消耗5个方面22个指标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引入遥感影像中的DMSP-OLS...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低碳城市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探讨。本文从低碳开发、低碳经济、低碳环境、城市规模与能源消耗5个方面22个指标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引入遥感影像中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集与PM2.5浓度反演影像;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空间相关性分析,将2006年及201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按照低碳水平分为低碳、相对低碳、相对高碳、高碳四类城市;根据驱动力分为环境主导型、居民主导型、城镇化主导型及产业主导型四种城市类型;空间上识别出京津冀、长三角、山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具有低碳城市发展集聚效应;低碳城市发展水平受城市行政等级、产业转型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gis空间分析 DMSP-OLS夜间灯光 PM2.5浓度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崩岗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10
作者 李双喜 桂惠中 丁树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全面定位调查并建立崩岗GIS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中国南方崩岗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通过岩性、土壤、地形、降雨、气温等自然因子对崩岗分布数量的影响分析,确定中国南方崩岗主要分布在年均降雨量为1 300~2 00... 在全面定位调查并建立崩岗GIS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中国南方崩岗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通过岩性、土壤、地形、降雨、气温等自然因子对崩岗分布数量的影响分析,确定中国南方崩岗主要分布在年均降雨量为1 300~2 000mm、年均气温为15~22℃、海拔500m以下的花岗岩红壤丘陵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空间分布 特征 gis数据库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SPOT-VGT数据的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空间格局特征--以淮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情 刘雪华 吕宝磊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0-277,共8页
为探明近10多年来淮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动态变化及其空间格局,本研究基于SPOT-VGT的NDVI数据和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设计植被动态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1999-2007年淮河流域植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包括年内... 为探明近10多年来淮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动态变化及其空间格局,本研究基于SPOT-VGT的NDVI数据和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设计植被动态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1999-2007年淮河流域植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包括年内各月变化规律、年际变化趋势、不同景观类型的植被指数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等。结果表明:①SPOT-VGT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可以较好的计算和分析流域尺度的植被状况时空格局;②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71.33%)在1999-2007年NDVI有显著增加趋势,表明流域整体植被覆盖明显改善;③淮河流域NDVI年内变化曲线呈双峰型,4月份和8月份分别出现波峰,8月波峰高于4月;④淮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空间差异显著,NDVI多年平均值的空间格局为:平原地区较高,淮河干流北岸高于南岸;山丘区差异较大,大别山区植被指数最高,沂蒙山区植被指数最低,水土流失风险较高;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植被指数低;⑤不同景观类型的NDVI多年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耕地、林地、草地、盐碱地的平均值增长趋势显著且较为平稳。滩地在波动中有小幅度增长;沼泽地波动幅度最大。本研究可为淮河流域森林保育、水土流失防治等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VGT gis空间分析 植被动态 NDVI 空间格局 淮河流域
原文传递
淮河流域1990-201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李煜东 臧传富 陈相龙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之一。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土地转移矩阵等方法,揭示淮河流域25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间,淮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为耕地&...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之一。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土地转移矩阵等方法,揭示淮河流域25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间,淮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其中,耕地减少面积最大,减少了6536 km^2,建设用地增加面积最大,增加了6926 km^2,其中建设用地呈明显的放射状扩散增加趋势。(2)25年间淮河流域整体的用地类型转化强度呈减弱趋势,1990-2000年间所有土地类型之间存在剧烈的双向转化,淮河流域西南部、东北部和北部耕地与草地、林地的双向转化最为明显。中部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双向转化最为明显。耕地与水域的双向转化主要发生在河流和湖泊沿岸。2000-2015年间土地类型之间的转化较轻微,主要是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区域。(3)社会经济发展是淮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尤其在2005年后更加明显。探究淮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动态变化和驱动机制,可为淮河流域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淮河流域 驱动力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衡阳南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婷 周国华 杨延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31,共7页
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给建设用地供给和耕地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散乱、粗放的现象为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少占耕地提供了可能。以衡阳南岳区为例,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景观指数分析等方法... 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给建设用地供给和耕地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散乱、粗放的现象为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少占耕地提供了可能。以衡阳南岳区为例,应用GIS空间分析与景观指数分析等方法,在分析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生产环境三方面的主要因素对南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影响后,提出引导南岳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 布局 gis空间分析 景观指数 衡阳南岳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兰州市大气污染空间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安兴琴 马安青 王惠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581,共6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插值技术,对兰州市大气污染具有代表季节的冬季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应用1999-2000年冬季地面观察站实测资料,使用Surfer软件插值方法绘制等值线图,与行政图进行叠置分析。研究了兰州市SO2,TSP等几种大...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插值技术,对兰州市大气污染具有代表季节的冬季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应用1999-2000年冬季地面观察站实测资料,使用Surfer软件插值方法绘制等值线图,与行政图进行叠置分析。研究了兰州市SO2,TSP等几种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污染源的内在关系,并且结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分别对上述污染物的污染强度进行了区域划分。地面实测表明,兰州市大气污染程度最重的冬季TSP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程度超过了SO2;应用空间插值与叠加分析表明,兰州市城区SO2与TSP污染强度的分布格局与污染源分布基本一致。研究证明使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可以很好的揭示出西北高原典型盆地地貌型城市大气污染物空间扩散与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市 大气污染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黑龙江省2000—2010年土壤保持量评价 被引量:37
15
作者 蒋春丽 张丽娟 +3 位作者 张宏文 姜春艳 于洋 潘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2-649,共8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同时也是东北地区重点生态保护区,黑龙江省土壤保持量的研究对维持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基于黑龙江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降雨、土壤、高程等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运用修订的通用...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同时也是东北地区重点生态保护区,黑龙江省土壤保持量的研究对维持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基于黑龙江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降雨、土壤、高程等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运用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2000—2010年黑龙江省土壤保持量,并对其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黑龙江省土壤保持能力整体增强,土壤保持量增加了5.34%,且除牡丹江和哈尔滨地区外,各行政区的土壤保持量均有所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以森林最多,为3 384.36 t·km-2·a-1,裸地最少,为177.17 t·km-2·a-1,10年来除农田和灌丛外,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能力均增强;2000—2010年黑龙江省高等级土壤保持量比例及低等级转化成高等级土壤保持量的面积都在提高,黑龙江省土壤保持能力10年来趋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量 RUSLE gis空间分析 土地利用类型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中国边境地区人口分布的地域特征与国别差异 被引量:35
16
作者 游珍 封志明 +2 位作者 雷涯邻 杨艳昭 李方舟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9,共13页
文章以LandScan人口数据集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以沿中国陆地边境线内外不同欧氏距离的缓冲区为研究区,分析中国边境人口分布的国别趋势与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边境地区人口分布基本格局是南密北疏;境内外人口密... 文章以LandScan人口数据集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以沿中国陆地边境线内外不同欧氏距离的缓冲区为研究区,分析中国边境人口分布的国别趋势与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边境地区人口分布基本格局是南密北疏;境内外人口密度相比较,东北和西北边境是境内大于境外,西南边境则相反。(2)中国边境人口丰度很低,境外普遍低于国内人口密度;就人口集聚水平变化而言,2000-2010年,中朝边境外升内降,中俄、中蒙边境内外均降,西北4国边境内升外降,西南7国边境内外升降比例相当。(3)人口减少是边境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征;人口显著减少地区境内为东北和西北,境外为中朝边境及西南边境大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地区 人口分布 人口聚集 gis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GIS分析的水资源分布空间均衡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4
17
作者 左其亭 纪璎芯 +3 位作者 韩春辉 罗增良 马军霞 王豪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6,共4页
为分析水资源分布空间均衡性,选取降水量指标,基于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数据的量化分析,提出表征任意空间点或空间单元均衡程度的空间均衡系数(S_(SEC))和表征全区域均衡程度的总体空间均衡度(G_(GSED))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验... 为分析水资源分布空间均衡性,选取降水量指标,基于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数据的量化分析,提出表征任意空间点或空间单元均衡程度的空间均衡系数(S_(SEC))和表征全区域均衡程度的总体空间均衡度(G_(GSED))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受季风性气候、纬度和地形的影响,河南省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降水量由东北部向东南部递增,东南部降水量变化较大;中部地区水资源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空间均衡系数分别由北部、南部向中部递增。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空间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布 空间均衡 空间均衡系数 总体空间均衡度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GIS技术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33
18
作者 陈建平 范立民 +1 位作者 李成 宁建民 《中国煤炭地质》 2014年第2期43-48,共6页
蒲白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分布于渭北黑腰带地区的蒲城和白水县,煤炭、石灰岩、铝土矿和粘土等多种矿产的持续开发,产生了各类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其中煤矿采空区塌陷及裂缝最为突出。选取了地形相对高差、岩土体特征、开采方式、有效深... 蒲白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分布于渭北黑腰带地区的蒲城和白水县,煤炭、石灰岩、铝土矿和粘土等多种矿产的持续开发,产生了各类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其中煤矿采空区塌陷及裂缝最为突出。选取了地形相对高差、岩土体特征、开采方式、有效深厚比、采空区面积比、矿山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地下水位、压占破坏土地资源等11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构建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12个,较严重区4个,较轻区2个。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较为相近,较客观的反映了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区内实际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建议,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开发 地质环境 影响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gis空间分析 治理措施 蒲白矿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33
19
作者 孙才志 杨磊 胡冬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428-7440,共13页
从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区域自然条件、外界压力、资源与保护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考虑,构建了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水量... 从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区域自然条件、外界压力、资源与保护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考虑,构建了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水量敏感性方面,主要以轻度与中度敏感区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14%;在水质敏感性方面,主要以轻度和中度敏感区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56%。综合水量和水质两方面,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在中度敏感以上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59.62%,生态敏感性较高,容易受到破坏。从空间分布来看,不敏感和轻度敏感区分布在新民—辽中平原、东部山前冲洪积平原;中度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及西部低山地区;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区分布在辽阳和抚顺城区、平原周围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态敏感性 下辽河平原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近30a中国龙卷风灾害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黄大鹏 赵珊珊 +1 位作者 高歌 肖潺 《暴雨灾害》 2016年第2期97-101,共5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灾情普查数据库中龙卷风灾情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1984—2013年中国龙卷风发生频次及其灾情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了中国龙卷风及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 基于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灾情普查数据库中龙卷风灾情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1984—2013年中国龙卷风发生频次及其灾情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了中国龙卷风及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中国龙卷风灾害年发生次数和龙卷风导致的死亡(含失踪)人数、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龙卷风灾害发生频次和死亡人数下降趋势明显,而直接经济损失下降趋势较弱;中国龙卷风灾害发生次数及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倒损房屋和直接经济损失均表现为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其中,7月份龙卷风发生次数最多且灾情最重;空间分布上,中国龙卷风灾害发生次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均表现为西少东多的特征,死亡人数和倒损房屋数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偏南地区;西北和西南地区龙卷风灾害发生少、灾情轻,而中东部地区的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龙卷风发生频次高、死亡(含失踪)人数多且经济损失较重,其中江苏和安徽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 趋势分析 gis空间分析 灾害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