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T技术应用中农家肥与水稻秸秆混合发酵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耿启明 黄永文 陈芳清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73,共6页
为了引进和推广GET(Methane gas as renewable energy at rice fields tian)技术,并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开展了基于GET技术的农家肥和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生产生物甲烷的田间试验。通过对利用和未利用该技术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 为了引进和推广GET(Methane gas as renewable energy at rice fields tian)技术,并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开展了基于GET技术的农家肥和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生产生物甲烷的田间试验。通过对利用和未利用该技术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探讨了试验过程中农家肥类型(猪粪和牛粪)、水稻秸秆施用量2个试验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农家肥类型、水稻秸秆施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土壤肥力产生了一定影响。农家肥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以猪粪+水稻秸秆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促进效果较好,其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牛粪+水稻秸秆、水稻秸秆处理分别提高7.67%、29.86%,水稻秸秆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相比对照分别增加35.72%、 59.97%。水稻秸秆施用量对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分别有极显著、显著影响,不同施用量的水稻秸秆使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增加24.70%、71.12%、156.15%,但水稻秸秆施用量超过100 kg/垄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不再显著。2种农家肥+水稻秸秆配比中,均以农家肥∶水稻秸秆(质量比)=120∶125对土壤的增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get技术 农家肥 水稻秸秆 生物甲烷
下载PDF
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对秸秆降解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弯 陈芳清 +3 位作者 黄永文 刘杨赟 张行 秦凯 《生物资源》 CAS 2020年第2期213-220,共8页
利用GET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秸秆生产清洁能源生物甲烷,达到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秸秆的目的。本研究应用GET技术研究了发酵基质(秸秆∶牛粪)配比和温度对秸秆降解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求为GET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各处理因素... 利用GET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秸秆生产清洁能源生物甲烷,达到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秸秆的目的。本研究应用GET技术研究了发酵基质(秸秆∶牛粪)配比和温度对秸秆降解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求为GET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各处理因素中发酵基质配比和温度及其相互作用对秸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有显著影响,两因数的交互作用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也有显著作用,但对木质素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发酵基质配比以1∶1最为适宜,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5.39%和27.75%;秸秆纤维素的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半纤维素降解率在30℃时达到最高,分别比10℃、20℃和40℃时高33.80%、18.37%和6.26%。发酵基质配比和温度对厌氧发酵后土壤的肥力也有显著作用,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以1∶1配比处理和30℃处理条件下为最高。GET技术的应用还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厌氧发酵后土壤微团聚体粒径组成由小团聚体转化为大团聚体为主,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t技术 水稻秸秆 降解率 土壤团聚体
原文传递
基于GET技术的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弯 陈芳清 +3 位作者 黄永文 田村广人 刘杨赟 官守鹏 《生物资源》 CAS 2019年第5期450-457,共8页
GET是一种国外新研发的在田间利用秸秆进行甲烷生产的技术。为了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本研究以稻草与牛粪为发酵原料,水稻田土壤作为基底,采用正交试验法,测试了温度、发酵基质配比(稻草∶牛粪)和秸秆腐熟剂浓度对混合厌氧发酵... GET是一种国外新研发的在田间利用秸秆进行甲烷生产的技术。为了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本研究以稻草与牛粪为发酵原料,水稻田土壤作为基底,采用正交试验法,测试了温度、发酵基质配比(稻草∶牛粪)和秸秆腐熟剂浓度对混合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因子的产气动态呈“S”型增长模式,但在快速增长时间和增长幅度上有一定区别。30℃和40℃处理的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10℃和20℃处理的累积产气量;发酵基质配比以1∶1处理的累积产气量最大,分别比1∶0(对照)、1∶2和1∶3配比高34.12%、20.39%和21.78%;秸秆腐熟剂浓度的产气效果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厌氧发酵过程中各实验因子下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和pH在20 d左右分别有一个高峰和低谷值且都有较大差异,各因子主要是通过在这个时期对厌氧发酵进程的影响而对整个产气量产生影响。综合分析显示稻草厌氧发酵产生物甲烷的最优组合为:温度30℃、发酵基质配比1∶1、秸秆腐熟剂浓度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t技术 厌氧发酵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